二結車站 (2012/09/16) |
構造:平面車站
站體:1962年鋼筋混凝土建築
月台:1(島式x1)站體:1962年鋼筋混凝土建築
註解:小型聚落交通運輸站
每日平均上下客人數:
2011年~240,第165名
2012年~262,第164名
2013年~283,第165名
2014年~270,第170名
2015年~269,第172名2016年~286,第170名
2017年~314 (+9.96%),第165名 (↑5)
二結車站站牌 |
「結」是漢人墾殖蘭陽平原時的一種民間組織,帶有地方武力色彩,頭領要負責保障佃農們的身家安全,但也有分配土地和取得收穫上的優先權,這就是所謂「結首制」。現在五結鄉境內,在清朝時期有一到五結的各式庄名,但後來日本人設街庄的行政中心在五結,所以現在鄉名是叫五結。而二結這個地名仍留存下來,在五結鄉西北部,宜蘭線鐵路經過並設站。有趣的是,礁溪鄉境內也有二結、四結等地名,表示結首制曾遍布蘭陽地區,不是只有五結附近才有。
二結車站是蘭陽溪以南第一個車站,但不是位於主要鄉鎮,所以規模並不大,有一個島式月台,宜蘭線主軌分佈兩旁,貨運側線則不少。二結沒有任何對號列車停靠,客運業績普通,但貨運可就不一樣了。二結車站吸納了原中里站的貨運量,昔日的載運品項包括紙、農產品、砂石,現在則是以砂石為主,從車站天橋上就可以看見站場兩側堆放了不少等待載運的砂石。二結站每年的貨運量超過10萬公噸,若不計蘇澳新站(水泥業貨運都算在北迴線頭上),此站將會是宜蘭線最大的貨運站,排名第二則是新馬。
二結車站站房十分樸拙,有一點點早期日式水泥建築的風格,包括廊柱設計,但沒有什麼裝飾,陽春許多。或許是因為灰色太單調,台鐵在屋頂加上了漆成紅色的鐵皮,變得有點俏皮。而站房的位置也很特別,正面沒有垂直的聯絡道路,要從馬路彎進去再走一小段才是車站,附近沒有形成街肆,只有幾間民房,看起來完全不像車站前面該有的景象。
從中里站沿鐵路東側的馬路(中里路)走過來,會先遇到復興路平交道,在這裡向南就已經可以看到「中里」的牌子,可見這兩站有多近。平交道東西兩側各有一條往北的通路,東側可通往二結農會穀倉,西側則通往二結車站。
北上EMU500型電聯車駛進二結車站 |
宜蘭線藍皮普通車重現江湖?並不是,這是正牌行李車和舊通勤客車改裝行李車混搭的行包貨運列車。 |
復興路平交道所見的二結車站站場 |
二結穀倉附近所見的二結車站站場,站房和天橋一目瞭然。 |
二結車站全景,左邊穀倉,右邊站房,中間月台。 |
二結車站月台遮棚 |
二結車站南端,前方是復興路平交道。 |
二結車站北端 |
二結車站北端拉長鏡頭,雙線化蘭陽溪橋就在前方,遠處是宜蘭市區。 |
二結車站天橋上,往南,一列南下電聯車剛駛離。右遠方為羅東鎮上的高樓。 |
二結車站天橋上,向北,兩旁側線的貨運站場看起來都有在運作。遠處宜蘭市區的建築物還蠻明顯的。 |
二結車站西側的貨運倉庫 |
二結車站東側房舍不多,屬農業地帶。 |
二結車站月台上看到的二結穀倉 |
二結車站售票處及右邊的剪票口,進站之後要過天橋到月台。 |
二結車站候車室 |
二結車站正面特寫,灰色洗石子外牆和紅色屋頂鐵皮,結合成某種喜感。 |
宜蘭地區得天獨厚,降雨多加上天然湧泉豐沛,永遠不會缺水(只怕淹水),非常適合水稻生產;而二結地區緊鄰蘭陽溪南岸,堪稱溪南農業發展的精華地段。以往鄰近地區的稻米會在此處集結,然後以鐵路運送出去,所以早在1930年(與車站設立差不多同時間)就建了這間大型穀倉,作為貨運的集散空間。大家都叫它二結農會穀倉,但我對這名稱有點意見:二結沒有農會,應該是隸屬五結鄉農會才對,所以正式名稱應該叫「五結鄉農會二結穀倉」,簡稱二結穀倉。
二結車站附近還有一座王公廟也相當有名,是當地信仰中心,據說非常靈驗,該廟的大規模過火儀式已定位為文化資產。
二結車站前,沒有形成市街,只有幾棟透天,連商店都沒有。 |
很難想像,從這條恬靜的鄉間小巷進去會有一個二結車站。 |
車站旁的學進路,右邊彎進去就是二結車站。 |
復興路平交道,鐵道右邊是穀倉,左邊是車站站房。 |
復興路平交道往中里方向,兩站距離實在太近,才剛出二結車站就看到「中里」的標示。 |
五結鄉農會二結穀倉,這一間是「二結穀倉稻農文化館」。 |
二結穀倉一部分,路面不夠寬,找不到好的角度拍全景。 |
這個別具特色的小小車站因為宜蘭鐵路高架化可能也會成為歷史
回覆刪除應該不會裁撤,直接蓋新站吧。
刪除感覺很多車站高架化後舊車站都是被拆的
刪除除非他是國定古蹟
二結車站周邊其實有一些值得一探究竟的古蹟,只可惜政府沒好好宣傳。
回覆刪除沒錯,可以花點時間逛一逛。
刪除站前真的是頗為冷清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