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斗子車站 (2017/02/05) 位於山邊緊鄰馬路,無站房,只有一座岸式月台運作中供列車停靠。 |
構造:無人化平面月台站
站體:無
月台:2(岸式x2)※山側月台並無使用
註解:微型觀光區交通運輸站《秘》32
每日平均上下客人數:
2011年~未開業
2012年~未開業
2013年~未開業
2014年~未開業
2015年~未開業2016年~1,345,第114名(12月28日啟用)
2017年~441 (-67.22%),第153名 (↓39)
八斗子車站站牌,距離海科館站僅有0.5公里,是目前台鐵最短的站距。此外,海科館的英文用白痴拼音法也就算了,最起碼加個館名英譯吧?人家好歹也是有National Museum of Marine Science and Technology的正式名稱,不然用縮略寫法NMMST也不錯啊。
|
八斗子車站月台圍欄上的站名標示,後方隔條馬路便是海。 |
八斗子車站東端坡道底出口處的站名標示 |
(此篇文章是介紹2016年12月28日重新設站營業之後的八斗子車站,欲了解昔日舊深澳線八斗車站的詳細狀況,請見「八斗車站」該篇。)
2016年12月28日,台鐵將深澳線原本廢棄的八斗車站整修完成,正式以「八斗子車站」的名稱復駛營運。有關「八斗」與「八斗子」的名稱爭議,我在海科館與八斗這兩站的介紹中皆已提及,此處就不再贅述;同時,也會將重點放在復駛之後的景觀與現況。
八斗子車站的位置沒有改變,靠近瑞芳的一端應該還是在基隆市中正區轄內,但大部分月台和站場的範圍則屬於新北市瑞芳區,所以它是台鐵少數位於行政區交界處的車站之一。它的名稱固然是沿襲以前的「八斗」,但其實距離真正的八斗子漁港(也就是傳統上認知的八斗子聚落)至少有1.5公里的距離,真的要比較的話,海科館站還近一點。所以,如果想搭乘火車到八斗子車站,然後逛八斗子漁港、碧砂漁港吃海鮮,那可能會走得有點累。
八斗車站在1989年停業之時,留下了一線股道和一座岸式月台(靠近山側),直到海科館站復駛時仍然存在,路軌整理後成為列車折返的停靠點,但月台暫時並沒有改動。接下來這2年,為了八斗子車站重新開業,台鐵在海側重新興建一座規模較大、可容納4節編組的岸式月台,並且增加護欄、階梯、坡道等設施,同時也安置一些候車座椅,成為現今使用中的停靠月台。至於舊月台亦加高並施作木質鋪面,不過並未加長,仍舊只有2節左右的長度,而且也沒有跨線通路,所以雖然有類似平溪站的兩側月台設計,但實際上並未使用。至於出入動線,靠近海科館站方向(西端)原本有一座小小的階梯,現在重新整建成為進出站通道,但還是一樣狹窄;另一邊深澳方向(東端)則拉出一長段坡道,足足有50公尺以上,最後的出入口在白舍愛琴海(一家海景餐飲店)下方。
至於本站營運狀況,因為台鐵平溪~深澳線的列車原本就以舊八斗站為暫停折返點,所以完全不用做任何調整,也就是將海科館的客運列車延駛至八斗子,把新站加入時刻表就行了。目前平日有8班列車到開,假日增加為10班,皆行駛於八斗子~菁桐區間;而且也跟以前一樣,配合海科館營業時間,只有白天的班次,清晨與夜晚皆無。
八斗子站重新開業時,媒體皆以「北台灣的多良車站」炒作,造成驚人的集客效應,台鐵應該也很滿意在2017年春節期間的業績。之前我就說過,八斗子站的位置離海超級近,僅隔一條馬路台2線,大約只有15公尺,如果以各站的月台或站房位置做比較,毫無疑問此站是離海最近的台鐵車站(北迴線漢本、和平、和仁、崇德等站的站場範圍的確延伸到離海更近的地方,甚至是緊鄰海岸線,但月台離海皆較遠,更別說站房了)。至於跟多良本尊相比,它旁邊的台9線比較寬,加上月台海拔高度較高,所以與海的鄰近程度是略遜於八斗子;不過談到車站的視野風光,尤其是從月台上眺望海邊的絕景,八斗子跟多良基本上是懶覺比雞腿。不過論起湊熱鬧的觀光人潮,我想八斗子應該不會輸。但也千萬別因此就徹底否定了這裡的風景,北部濱海公路沿線本來就有其獨特的人文與自然景觀,只是需要自備交通工具慢慢移動、細細品味,光看一個八斗子車站是體驗不到的。
八斗子車站月台高出路面大約3公尺,長度剛好容納4節車廂停靠。 |
DR1000型柴客四輛編組停靠八斗子車站,此處為西端上下階梯處,也就是往海科館、瑞芳的方向。 |
八斗子車站月台與DR1000的門口高度相同 |
八斗子車站標準景觀:火車、月台、圍欄、馬路、海岸。不考慮高度的話,跟多良站的組成結構確實相同。 |
八斗子車站東端列車停靠的盡頭處。很多遊客真的非常奇怪,好像沒有看過火車一樣,一定要下到鐵軌跟車廂合照才滿意。 |
列車駛離八斗子車站。右邊遠處可以見到一號隧道口,過了隧道便是海科館站,真的有夠近,表定行車時間則為2分鐘。看著它慢慢移動過去,感覺上如果認真跑起來,應該會比火車快一點。 |
八斗子車站西端的上下階梯,由原本一座破舊狹窄無扶手的階梯改建而成(可參考八斗車站該篇的照片)。 |
就一個無人化招呼站而言,八斗子車站的月台寬度應該是足夠了;不過因為逗留看風景的人很多,大部分還要擺POSE拍照,所以在月台上移動時總是卡卡的感覺。 |
大多數遊客就像這樣,靠在圍籬上或坐在椅子上,對著海一直看一直看。 |
八斗子車站舊月台並未拆除,並且用跟新月台一樣的鋪面整修墊高,不過一看就知道長度短了一大截,也沒有跨線通路,根本無法正常使用。 |
八斗子車站東端盡頭處是長坡道,姑且可以算是無障礙通路吧。 |
八斗子車站以東,目前深澳線復駛的軌道盡頭列車擋板。其實再過去還有軌道,一直延伸到深澳電廠的分歧處,之後路段的才完全消失。 |
八斗子車站東端出入口,這裡有穿越馬路的行人號誌,西端則無。 |
八斗子車站東端出入口(並不是要幫白舍愛琴海打廣告,只不過它就剛好在那邊。) |
從這個角度可以驗證,八斗子車站這一端的坡道有多麼長(自列車末端延伸過來),其目的…是要大家多走一點路嗎? |
最後終於可以來欣賞八斗子車站月台上所見的海景了。這是往東望去,右邊遠處是深澳岬。 |
這是往西望去的景象,包括望海巷、長潭里的漁港聚落和遠處的潮境公園。 |
八斗子車站就在「歡迎蒞臨瑞芳區」的標誌旁,表示它位於交界處,而月台的絕大部份(甚至全部)已在瑞芳轄區。 |
八斗子車站以西則進入基隆市的範圍 |
從車站往西眺望,列車正駛入一號隧道,當然要加強補拍一下。 |
八斗子車站附近的兩座小漁港分別是「望海巷」和「長潭里」,不是八斗子。事實上八斗子漁港根本也不在這張照片的可視範圍內。 |
八斗子車站旁的台2線路邊,車站與海岸的相對關係,順便驗證其距離。 |
「八斗子火車站」公車站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