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芳車站 (2014/01/10) 正面並無太大變化 |
瑞芳車站 (2012/09/17) |
瑞芳車站後站 (2014/03/01),拜深澳線復駛之賜,又重新恢復了有人看守、售票的狀態。 |
構造:平面車站
站體:1955年鋼筋混凝土建築
月台:3(岸式x1、島式x2)站體:1955年鋼筋混凝土建築
註解:大型城鎮交通樞紐站
每日平均上下客人數:
2011年~11,473,第24名
2012年~13,732,第22名
2013年~14,576,第22名
2014年~14,580,第22名
2015年~12,910,第27名2016年~12,838,第26名
2017年~13,112 (+2.13%),第26名 (→)
(2014) 瑞芳車站的新站牌,包含了深澳線海科館站。但是…海科館的站名竟然用拼音Haikeguan…下面再補上小小的Museum Station…是啥museum?老外看得懂嗎?為何不列海科館的英文全名呢? |
(2012) 瑞芳車站的新式五角形站牌 |
(2012) 瑞芳車站的傳統站牌 |
侯硐~瑞芳之間的宜蘭線鐵路大致上沿基隆河而行,以前路線彎曲且狀況不佳,遇大雨經常落石坍方,成為另一處瓶頸路段。雙線化時稍微截彎取直以減少路程,並儘量以隧道避開有風險的路段,所以隧道特別多,短短4.5公里路程就有六個隧道(嚴格來說有七個,但其中有兩個是平行的單線隧道),不過都不太長。
瑞芳鎮現有四個台鐵車站(四腳亭、瑞芳、侯硐、三貂嶺),早年深澳線還存在的時候則有八個之多(加上深澳、瑞濱、海濱、濂洞),曾經是全台第一。瑞芳車站位於瑞芳市街核心,是附近整個區域的樞紐車站,地位原本就是宜蘭線的前幾把交椅。1980年代之前,瑞芳地區的礦業在不同時期各領風騷,包括九份、金瓜石的金和銅,以及週邊眾多的煤礦產區,造就當地非常繁榮的市貌,最多的時候曾有7萬以上設籍人口,加上在礦坑工作的外來人口可能更多;不過後來礦場陸續結束開採,失去工作機會的人口快速外流,現在全鎮僅剩下4萬出頭的居民,而且還在減少。然而,瑞芳車站並未因為這樣而降低其重要性,反而藉由1990年代開始的九份、平溪線觀光風潮,發展出以觀光客為主的客運業績。在每年持續成長的加持之下,2011年瑞芳站的旅客人數就已經正式超越羅東,成為宜蘭線第一大站。
身為宜蘭線旅客人數最多的車站,除太魯閣、普悠瑪、直達或特殊列車之外,其餘大部分車次都會停靠瑞芳;加上為數不少的宜蘭線電聯區間車和平溪線柴客,讓瑞芳站的列車停靠密度相當高。瑞芳站擁有多達三個月台,但其實只有第二月台是主要停靠月台,因為南下、北上主軌分別位於其兩側,所以一般狀況都是在第二月台上下車;待避的時候便會利用第一月台,但有時候若無對向來車,也會直接在同一月台待避,這個狀況我就碰過。如果其中的優等列車剛好也停靠本站,聰明的旅客(尤其是搭平溪線列車要往台北方向)便可以直接「轉乘」,一定會比較節省時間。至於第三月台在後站側,是一個很短的岸式月台,據說是以前深澳線專用的月台,現在沒有在使用。瑞芳車站有一個特殊之處,就是購票進站之後不會通過剪票口,而是直接進入地下道,從地下道爬上月台時才會經過剪票口;下車時則直接在月台進地下道處就會收票或要求補票,所以電子票證的驗票裝置也在月台上。這種作業模式的車站全台只有瑞芳和池上兩站。
之前瑞芳車站月台有叫賣「礦工便當」,但不確定現在的狀況。因為台鐵提高了月台便當的販售權利金,業者負擔增加,所以除池上、福隆、關山、鳳林之外,頭城、貢寮、瑞芳等站原有的月台便當,我都無法確定是否還有在販售。
深澳線與宜蘭線的分歧處在瑞芳站北端右側,往海岸的方向,現在經過仍可以看到。這條支線經八斗子、深澳到終點濂洞,全長12.3公里。因為客運虧損嚴重,1989年深澳線停駛,是台鐵第一條裁撤的地方支線(淡水線雖然在前一年停駛,但那是因為要改建為捷運,營運上並無赤字問題)。比較幸運的是,深澳線停駛客運後,往深澳火力發電廠的路段仍繼續行駛運煤貨車,因此沒有像東勢線、東港線一樣被拆除。2007年停止火車運煤,路軌則保留至今。現在,八斗子附近新設的「國立海洋科技博物館」造就了深澳線復駛的契機,目前已確定會恢復瑞芳~海科館之間的客運服務。我前一陣子去現場看過,路線基本上是完整的(只是雜草叢生),但海科館車站還看不出個底,站房或月台都付之闕如。
瑞芳車站正面是一處很大的廣場,周圍有許多公車站牌,通往附近各景點,尤其是九份和金瓜石。繼續前行到民生街,路邊有許多攤販,可找到一些著名的在地小吃。兩、三百公尺以外便是基隆河,瑞芳主要市街就集中在鐵路與河之間,很密集、很熱鬧。
九份和金瓜石是瑞芳地區最熱門的景點,不僅台灣人愛去,香港和日本觀光客也都鍾愛此處;團客當然搭遊覽車前往(假日須在山下轉乘shuttle bus),散客則多半搭乘火車到瑞芳車站再轉公車,所以每逢假日,瑞芳車站都有一種爆炸的感覺,而且混雜許多外國遊客。
濱海公路在瑞芳這一段有水湳洞、禮樂煉銅廠遺跡、陰陽海、鼻頭角等著名景點,而且以前深澳線在海邊這一段的景色非常漂亮。我小時候坐車經過這裡,看到深澳線列車在跑,一時驚為天人,發誓有機會一定要來搭乘,可惜沒能實現就停駛了。現在深澳線後半段已經消失,將來也不太可能恢復了。
(2014/01/10再次造訪)
(2014/1/27添筆)
利用這次造訪深澳線海科館站的機會,我也順便在瑞芳站停留,主要觀察車站進出動線的變化、路軌月台調度與第三月台深澳線運行的狀況。
瑞芳車站站房的剪票口區域已經整建完成,現在進出站的閘門又恢復到正常位置,不再設置於月台上。通往月台的地下道是新建的,位置在舊地下道北邊,只作為一般的站內通道,無法通往站外;它直接連結三個月台,並設置無障礙電梯。原本燈飾華麗、模擬成礦坑風格的舊地下道,據說是變成前後站通路,我沒有實地去看,不過確定無法連結月台。
瑞芳站的站場似乎要進行某種重整工程,第一月台至站房之間的路軌全部停用,並且把1A側用鐵欄杆隔絕,使得第一月台暫時只有1B側可用,變成岸式月台的功能。瑞芳車站的正線分佈於第二月台兩側,第三月台則是深澳線專用月台,這使得唯一的空間只剩下1B月台。瑞芳是宜蘭線大站,停靠列車相當多,但太魯閣、普悠瑪(僅南北向各一列停靠)和少部份直達列車是通過,待避的機會非常高。我搭乘區間車到達瑞芳的時候,馬上就碰到待避,所以列車是從靠左的南下主軌切到右邊停靠1B月台,隨後南下普悠瑪號通過。離開瑞芳時,我要搭乘的柴聯自強號原本預計在此站待避(花費頂級的自強號票價卻要待避其他自強號列車,實在是不公平的鳥事,所以我堅決認為柴聯自強號應該降價),但因為誤點導致調度混亂,一度廣播說要改停第二月台,不過最後還是停靠1B月台,隨後北上普悠瑪號通過。這時剛好有另一列平溪線區間車就更淒慘了,月台空間不足導致它沒辦法也在瑞芳待避,早在侯硐就待避得亂七八糟,估計至少誤點20分鐘以上。
為了因應深澳線復駛,瑞芳車站第三月台和後站很早就開始整建,現在已經完成。第三月台相當寬闊,利用後站方向的閘門可直接進出站,不必繞經前站。目前往海科館的列車一日10列往復,三節編組,就這樣不斷往來兩站之間,運轉以外的時間就停靠在月台上。我在深澳線復駛第二天造訪,月台上的慶賀拱門都還沒拆;雖是平常日下午,但聞風而來的遊客和鐵道迷還不少,大家搶拍各種車站景物,相當熱鬧。
(以下為2012年瑞芳站景象)
瑞芳車站站房的剪票口區域已經整建完成,現在進出站的閘門又恢復到正常位置,不再設置於月台上。通往月台的地下道是新建的,位置在舊地下道北邊,只作為一般的站內通道,無法通往站外;它直接連結三個月台,並設置無障礙電梯。原本燈飾華麗、模擬成礦坑風格的舊地下道,據說是變成前後站通路,我沒有實地去看,不過確定無法連結月台。
瑞芳站的站場似乎要進行某種重整工程,第一月台至站房之間的路軌全部停用,並且把1A側用鐵欄杆隔絕,使得第一月台暫時只有1B側可用,變成岸式月台的功能。瑞芳車站的正線分佈於第二月台兩側,第三月台則是深澳線專用月台,這使得唯一的空間只剩下1B月台。瑞芳是宜蘭線大站,停靠列車相當多,但太魯閣、普悠瑪(僅南北向各一列停靠)和少部份直達列車是通過,待避的機會非常高。我搭乘區間車到達瑞芳的時候,馬上就碰到待避,所以列車是從靠左的南下主軌切到右邊停靠1B月台,隨後南下普悠瑪號通過。離開瑞芳時,我要搭乘的柴聯自強號原本預計在此站待避(花費頂級的自強號票價卻要待避其他自強號列車,實在是不公平的鳥事,所以我堅決認為柴聯自強號應該降價),但因為誤點導致調度混亂,一度廣播說要改停第二月台,不過最後還是停靠1B月台,隨後北上普悠瑪號通過。這時剛好有另一列平溪線區間車就更淒慘了,月台空間不足導致它沒辦法也在瑞芳待避,早在侯硐就待避得亂七八糟,估計至少誤點20分鐘以上。
為了因應深澳線復駛,瑞芳車站第三月台和後站很早就開始整建,現在已經完成。第三月台相當寬闊,利用後站方向的閘門可直接進出站,不必繞經前站。目前往海科館的列車一日10列往復,三節編組,就這樣不斷往來兩站之間,運轉以外的時間就停靠在月台上。我在深澳線復駛第二天造訪,月台上的慶賀拱門都還沒拆;雖是平常日下午,但聞風而來的遊客和鐵道迷還不少,大家搶拍各種車站景物,相當熱鬧。
南下EMU500型電聯車停靠瑞芳車站1B月台,進行待避。 |
瑞芳車站第二月台上,左為快速通過的南下普悠瑪號,右為停靠1B月台待避的區間車。 |
瑞芳車站第一月台A側現在用欄杆阻隔,大概是有工程要進行,路軌調度空間也更顯得不足。左邊可以看見以前的地下道走廊,現在新的地下道已完工通行,舊的不再開放。 |
瑞芳車站站房內側,增建的部份便是新的地下道出入口,旁邊還有無障礙升降梯。 |
瑞芳車站第三月台,一些遊客正在等待深澳線列車進站。 |
從第二月台所見的第三月台全景,很明顯長度較短。 |
瑞芳車站第三月台旁的終端式路軌遺跡,這會不會是以前舊深澳線柴客的發車處呢? |
瑞芳車站第三月台上,當時為通車第二天,深澳線復駛通車典禮的裝飾還未拆除。 |
瑞芳車站第三月台壁上的海科館LOGO:NMMST (National Museum of Marine Science & Technology),不太容易辨識。 |
行駛深澳線的DR1000型柴客在瑞芳車站第三月台等待發車。仔細看可發現車頭窗已被狂熱的鐵粉佔據,架設好相機準備全程實況錄影。 |
行駛深澳線的DR1000型柴客彩繪列車 |
在列車尾端處可看到海科館的LOGO,並且顯示它叫「海洋探測號」,蠻無厘頭的。 |
瑞芳車站第二月台上,往南眺望。最近的2A側路軌是北上正線,南下在另一邊。 |
瑞芳車站新地下道,連結站房和第一、第二月台的部份是很普通的樣式。 |
瑞芳車站新地下道往第三月台則是海洋般的螢光藍,有點夢幻的感覺。 |
瑞芳車站出口,身為一個每天1萬多人次進出的熱門觀光景點車站,這種規模似乎有點不敷使用。 |
瑞芳車站剪票口,上方的列車資訊可看出,若無待避需求,所有列車(深澳線除外)都以停靠第二月台為主。 |
瑞芳車站車空間,不大。 |
瑞芳車站售票處,這還只是平日下午的景象,假日常常都大排長龍;幸好現在很多人用電子票證進出站,紓解不少購票需求。 |
瑞芳車站後站特寫,隱約可看見往海科館列車在第三月台、E1000自強號在第二月台。 |
瑞芳後站現在有兩台自動售票機、一個售票╱補票窗口,剪票口也有電子票證驗票裝置。 |
平溪線DR1000型柴客停靠瑞芳車站第一月台,這班車是瑞芳站始發往菁桐的列車。 |
瑞芳車站第二月台,右邊是南下EMU500型電聯車,左邊第一月台則為上圖的柴客。 |
從瑞芳車站第二月台看第一月台和站房,有一列南下貨車正在第一月台待避。 |
瑞芳車站第三月台,非常短,以前是深澳線柴客的始發月台,現在在整修,將來要做為海科館支線的客車停靠月台。 |
瑞芳車站北端,第二月台盡頭處,左右兩側分別為北上和南下的主軌。 |
瑞芳車站南端,這個方向是瑞芳市區的延伸,可看到較多房子。前方是省道2丁的跨線陸橋(子平橋)。 |
瑞芳車站第二月台地下道入口處,剪票口和下車出口都設在這裡,也有電子票證設備,加上南下北上列車主要都停靠此月台,乘客多的時候會非常擁擠,消化困難。遮棚下的小房裡有補票(或轉車購票)專用窗口。 |
瑞芳車站站房內側,當時在施工中。 |
瑞芳車站地下道刻意以燈光營造出礦坑的氣氛(當然還是有段落差),同時請看照片右上角,第二月台叫做「2號坑」。 |
瑞芳車站地下道另一個方向,兩旁陳列很多瑞芳的老照片。 |
從站房通往地下道入口的走廊 |
瑞芳車站原剪票口的位置,當時在施工,不知現在改成什麼樣子。 |
瑞芳車站售票處,通常開放兩個窗口,並且有兩台自動售票機。上方的橫幅是之前台鐵把各式車頭集中到彰化扇形車庫,一起合照留影。自左至右依序為:CK124、DT668、R20型、E100型、E200型、EMU100型、EMU1200型、E1000型、EMU400型、DR3100型、EMU700型、TEMU1000型(太魯閣號)。 |
瑞芳車站人潮眾多,座椅上經常坐滿各路人馬,同時站房內也有便利商店。 |
瑞芳車站旅遊服務中心 |
東北角海岸的旅遊示意圖,現在位置是瑞芳車站,但上面寫「下一站.福隆」,這樣寫好嗎?對本地不熟但要去福隆的觀光客,會不會以為下一站真的就是福隆,所以在侯硐就下車了? |
瑞芳車站正面全景,兩側被樹擋掉很多。 |
瑞芳車站站前廣場 |
瑞芳車站前的民生街,往前續行有很多小吃攤,是體驗在地美食的好場所。 |
瑞芳車站出站往左,明燈路三段,許多行政機構都在這個方向。 |
瑞芳後站面對狹窄的街道,但是這條卻是正宗「瑞芳街」。 |
瑞芳後站附近的民眾服務分社,早期國民黨「隨意佔地興建」的黨務分支機構,全台各鄉鎮市幾乎都有,時至今日,為國民黨累積出不少無本的房地產財富。瑞芳這個分社看來已經遷走或是停止營運。 |
第19張照片(不含站房與里程牌6張)下方文字:
回覆刪除…EMU400型、D3100型、EMU700型…
應該是DR3100型吧,小小錯誤
---
另外之前搭乘4018次區間快車的時候
表定瑞芳站待避(停靠時間09:48-09:53)
那次是停在第3月台待避,滿有趣的
瑞芳車站第一月台A側去年好像一直處於封閉狀態,不曉得在進行什麼施工…正常來講待避應該會利用第一月台,可能那時候還有別的列車佔用了吧?還是現在改變了調度方式?
刪除維基百科上面寫說第3月台於瑞芳後站,往海科館方向及宜蘭線南下待避線
刪除那次停第3月台車上大部分的人都還滿驚訝的
我不確定第1月台是否兩側都可以使用
不過終點站為瑞芳的區間車大多會停第1月台
那是DR1000沒錯,其實能稍微看的出來,車身有彩繪!
刪除下一站福隆?
回覆刪除猴硐 三貂嶺 牡丹 雙溪 貢寮車站壓力好大
因為都被遺忘了
這張圖現在應該已經撤掉了。
刪除噗
刪除再不撤那些站會來抗議這圖把他們自動屏蔽了(笑)
我有一個去平溪能搭空車的方法:因為平溪線和深澳線是直通營運的,可以先去八斗子,到八斗子就先搶位子,然後去平溪就能坐在舒服的位子上直到目的地。
回覆刪除美中不足的是,到了八斗子可能無法下車欣賞風景,因為有很多人虎視眈眈要上車搶位子。我覺得還是早點出門比較實際,搭6點多往平溪線的車,即使是假日也會有位子。
刪除也有可能,畢竟我是平日時去
刪除瑞芳車站人太多了, 三個售票窗口及一個小剪票口應該不能應付需求。
回覆刪除現在後站稍微可以分擔一下。不過這裡的特色是觀光客多,尤其是外國遊客,所以窗口經常人滿為患,售票速度也慢(外國人對流程畢竟比較不熟)。
刪除瑞芳縱使人多但台鐵多數對號列車不停靠本站的
刪除還有多的是遊客瑞芳人口我查過並不多
聽說有人曾提過本站地下化後來估計是沒下文了
瑞芳離台北算近,多數遊客還是利用區間車。瑞芳其實已是沒落的礦業城鎮,人口外流到只剩4萬(極盛時接近7萬),看每天進出站人數就知道是觀光客為主。
刪除之前有人問我去台北為何不去平溪?
刪除因為平溪基本都要在瑞芳轉車
加上我去七堵時間就夠吃緊了(有其他規劃)
我查了下瑞芳好幾次有人提高架化也有人提過地下化
回覆刪除但是對於鐵改局或是政府這都是燙手山芋而且估計比全台各立體化都更難搞而且級別估計到了惡夢級
要搞得徵收兩側一堆民宅估計比台南反彈聲浪更大
估計在徵收方面馬上就會雞飛狗跳
雖然真的有需求但是我查了街景發現這根本是超級燙手山芋怪不得全部沒下文
兩側的房屋密集到中央應該沒人敢動手動手小心超級反彈
因為我也估計了兩側這樣的人數恐怕不是小數字
瑞芳核心街區建築物密度算是頗高,但這裡的週邊地勢非常不適合立體化,成真的機會很小。
刪除瑞芳車站是真的很亂但是就像你說的週邊地勢非常不適合立體化
刪除要改線估計也會造成徵收也會很麻煩
我查過目前藍圖都似乎沒有人設計
估計業者看到周邊情況只能搖頭
除非有原地高架不影響地面的技術但那太難了
瑞芳站確實是密度超高 這站其實可以高架化 也可以不做
刪除相較於暖暖 四腳亭道路極小
瑞芳站前面現有明燈路可以行駛大客車 因此維持現狀也不會影響轉乘
當然 如果真的高架化 也是樂觀其成 只是順序上真的不是這麼高度需要
我看到瑞芳兩面都是一堆房子(不難找 看街景就知道這很刺激)徵收會很恐怖
刪除似乎也沒人敢接這燙手山芋
新聞有報導這裡兩次流標
搜尋標題"2次流標 瑞芳鐵路高架化難產"
最後變成"中央收回補助款"
影片也沒看到有人規劃(新竹至少還有喔)
我也說了
除非有原地高架不影響地面的技術否則這很難
原地高架不影響地面的技術就是指不影響地面運作也不用徵收下搞高架化
但我們有這種技術嗎?
有的話還能做那瑞芳居民有福了
不用煩惱徵收問題鐵路還能高架化
作者已經移除這則留言。
刪除我有個大膽的想法....
刪除基隆不是吵著要往台北的捷運嗎?如果北宜直鐵通了...
把把南港到基隆的路廊讓給捷運...
其實個人覺得如果這樣...把八堵到瑞芳的鐵路也拆了,改成高架捷運.
在八堵可以變成捷運轉乘支線到瑞芳終點站.(成為捷運及台鐵的共構站)
未來瑞芳可變成台鐵宜蘭線的發車站.(區間車為主)
不過這全部完成恐怕要三十年以上..
這段要高架難度太高土地問題就可以吵很久了成本也太高
刪除南港到基隆讓給捷運完全不可行你知道台鐵北部最大調度基地在七堵嗎?
樹林調車場跟富岡基地根本不足以應付北部龐大的調度業務
順帶一提在七堵成為調度基地前南港調車場為一等站跟南港車站分開都一等站
要把鐵路讓給捷運還不是基隆人說了就算
要去哪裡找七堵車站這麼大的調車基地?
瑞芳人口只剩下4萬人,市區看起來會這麼擁擠主要是九份跟平溪線的觀光客。高架化對於本地居民沒多大幫助,觀光客也不會因為鐵路高架化就變得更多(重點是這個小鎮塞得下嗎);而基隆河和山丘交雜的地形更是極度不利於立體化進行。如果真的只是為了消除市區那幾個平交道,其實還有更好的解決辦法,鐵路高架化的意義不大。
刪除所以印象有的道路直接高架了不會有平交道問題不過總是有人愛炒作這問題你也知道
刪除現在全台灣稍微有點規模的城市都在要求鐵路高架化,其實主要目的只在於消除平交道。
刪除瑞芳也算是轉型頗為成功的小鎮
回覆刪除基本上已從礦業中心轉變為觀光小鎮,但人口也流失非常多…從最多6萬6降到現在不到4萬。鎮上老人人口比例很高,商業活動以觀光客為主。
刪除有足夠商業活動,人口卻不升反跌是由於地理位置偏遠嗎?
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