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嘉北車站 (2012/09/09) 東側出入口 |
|
嘉北車站 (2012/09/09) 西側出入口 |
位置:嘉義市東區
構造:跨站式高架車站
站體:2005年鋼骨高架建築
月台:2(岸式x2)
註解:小型捷運化通勤站
每日平均上下客人數:
2011年~1,076,第110名
2012年~1,239,第116名
2013年~1,406,第109名
2014年~1,517,第105名
2015年~1,579,第104名
2016年~1,613,第102名
2017年~1,712 (+6.13%),第102名 (→)
|
嘉北車站站牌 |
縱貫線從民雄到嘉義之間的距離有9.3公里,曾經是西線最長的站距(新山線通車後被三義~泰安間的10.9公里取代)。2005年在嘉義市北郊新設了「嘉北」站,使得這段很長的站距也隨之消失。事實上,我發現在西線傳統大站前後,往往會有一邊距離特別長,遠超過平均值。例如台北~松山6.4公里、新竹~香山8.1公里、潭子~台中9.2公里、台南~保安7.6公里、左營~高雄6.6公里。這原因不難理解,因為早期都市範圍並沒有現在這麼大,也沒有市區通勤的考量,自然會拉到下一個鄰近的街庄才設站。未來在台鐵捷運化的趨勢下,都市週邊大量設置通勤車站,這樣長的站距一定都會消失。
嘉北與大村的設站時間相近,結構與站房設備也都很類似。乘車的旅客要先爬到大約三層樓的高度,購票進站,然後再下到月台處候車。不想走樓梯就搭乘電梯吧,因為尖峰時間以外的進出站人數並不多,可以很輕鬆搭到電梯。這電梯的設計也是跟大村一樣,兩邊都有開口,上下月台跟進出站共用,但不會搞混。車站月台設計是很標準的兩側岸式月台,南下北上各佔一邊。嘉北站只有區間車停靠,列車不是到開就是通過,沒有待避空間。嘉北車站南側有一個平交道,距離極近,除了往來前後站(東側和西側)非常方便之外,還可以很輕鬆地拍攝到整個站體的側面,是一個典型的ㄇ字型。
從統計數字來看,嘉北車站每日進出站人數約千人,但我百分之百肯定實際上絕對不只,因為此站為簡易站,而且只有一位值班人員,當班時間以外就變成無人站,進出站也不會有驗票。有一次我要到嘉北站,先從台北搭莒光號到斗南,未出站直接在月台轉乘區間車,本想在查票時再補票,但到了嘉北都沒看到列車長,只好先下車,出站時再補票。誰知晚上10點多的嘉北車站早已沒人當班,所有下車的人都是直接出站,就算想補票也沒辦法。
|
南下EMU500型電聯車停靠嘉北車站第一月台 |
|
一樣是南下區間車,通過嘉北車站的鋼骨結構站體下,即將停靠本站。雖然是新設站,但嘉北站毫無疑問是以省道這一邊(東側)為主,所以東側為第一月台,西側為第二月台,符合理論,並無懸念。 |
|
嘉北車站站體,北往南的方向,列車剛駛離。 |
|
嘉北車站站體,南往北的方向,事實上這是在站外平交道上所拍攝的。 |
|
嘉北車站北端,相當筆直的路段。 |
|
嘉北車站南端,月台的盡頭處緊鄰平交道。 |
|
從嘉北車站第一月台看第二月台 |
|
嘉北車站鋼骨結構的站體下,出站乘客正準備搭乘電梯。 |
|
嘉北車站高架站房上,往南俯瞰。這邊是嘉義市區的方向,較為熱鬧,但東西兩側發展還是有差,東側靠近省道的方向明顯比較繁榮。 |
|
嘉北車站高架站房上,往北俯瞰。這邊是往民雄的方向,兩側發展差異更為明顯。右邊特力屋的「歡迎來嘉」標語倒是很有意思。 |
|
嘉北車站站房內的設備,一張照片完全涵蓋:右邊是剪票口,中間是售票處,左邊是廁所。 |
|
嘉北車站站房另一邊十分空蕩,甚至連候車座椅都只有旁邊一小排。不知道這個區塊是不是本來規劃為招商用途? |
嘉北車站位於嘉義市偏北,但距離與民雄鄉的縣市界線還有1公里多。車站旁邊就是嘉義基督教醫院(簡稱嘉基),是當地一所相當大的區域性醫院,事實上此站根本就位於嘉基的停車場旁,主要進出站的聯絡道路同時也是停車場通道。嘉基緊鄰忠孝路,也就是台1線省道,一條非常寬闊的多線道。週邊區域是嘉義市新近發展的住商混合區,新大樓、新透天不斷冒出,也形成嘉北車站的客源。
|
嘉北車站外的嘉義基督教醫院,建築物上寫著「嘉基」。 |
|
嘉北車站南側的平交道,觀察本站建築物的絕佳地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