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8月18日 星期日

龜山車站

龜山車站 (2012/09/16) 前方樹木多,又位於地勢較高處,很難掌握全景。
位置宜蘭縣頭城鎮
構造:平面車站
站體
1984年鋼筋混凝土建築
月台2(岸式x1、島式x1)
註解小型聚落交通運輸站
每日平均上下客人數
2011年~210,第167名
2012年~219,第170名
2013年~239,第171名
2014年~224,第175名
2015年~206,第177名
2016年~196,第181名
2017年~190 (-3.38%),第184名 (↓3)

(2016) 龜山車站新式站牌,字體比其他站的略粗,圖案當然是龜山島。此外,以前舊站牌的錯誤皆已修正。
(2012) 龜山車站站牌的英文標示錯誤相當嚴重。第一,站名標示若要遵照匪式漢語拼音,是Guishan才對。第二,外澳的英文居然變成了Wsiao(Waiao才對),這錯得更離譜。
要介紹龜山車站,就一定要先了解一下龜山島。龜山島從清朝時代就一直有居民,基本上都是以捕魚維生,只有極少數可耕地,生活條件不是很理想。雖然如此,最多的時候居民有五、六百人。後來,島上居民引頸期盼、好不容易修建完成的龜山漁港(今龜尾湖)因颱風造成堵塞,幾年間又接連發生火災、颱風等災害,加上國軍打算將此地劃為火砲試射的靶區,促使政府決定強制遷村。1977年,龜山島居民全部遷至頭城鎮大溪里的仁澤社區。從此以後,龜山島成為軍事管制區,島上只有駐軍,沒有居民,而且除了偶爾因為祭祖等因素准許原村民回到島上之外,完全不開放一般人登島。2000年,在昔日龜山島居民推動之下,取消了仁澤社區的名稱,並從大溪里獨立出來,重新成立龜山里,轄區也包括整個龜山島。差不多也在同時,龜山島解除軍事管制,開放遊客登島觀光,除了東北季風強悍的冬天之外,其他時間都可以透過申請到島上短暫停留遊憩。

龜山車站當然不在龜山島上,也不在龜山居民後來遷徙居住的仁澤社區,而是在一個叫做「梗枋」的地方(行政區域為頭城鎮更新里),這裡之所以叫龜山車站,是因為離龜山島的直線距離最近,所以早期與龜山島的聯絡都是由梗枋漁港出發,而車站就在漁港旁邊。龜山車站位於公路西側,而且地處彎道上,所以列車停靠月台時都顯得很歪斜。宜蘭線雙線化之後龜山站原本是設計兩個島式月台,正線在中間,後來因為調度需求有限,遂將第一月台與站房間的路軌撤去,讓乘客可以直接走到第一月台(南下列車停靠)。不過如果是要搭乘北上列車,就還是要過天橋到第二月台。偶爾龜山站還是會有待避的可能,慢行列車就會先停到第二月台B側去,歪斜地(坐在車內都能感覺得到)等待優等列車通過。

龜山站目前仍是有人站,不過是僅有部份時間售票的簡易站,昔日站務人員在月台上送迎列車的調度景象已不復見。而且自從烏石港完工啟用後,往來聯絡龜山島的船隻也不再利用梗枋漁港,都是改由規模較大、設備新穎的烏石港進出,使得龜山車站重要性大減,乘客人數也不多,目前每天約2百人上下車,比四城、二結等站少,在宜蘭線的有人站之中敬陪末座,甚至不及頂埔、外澳等無人站。

北上EMU500型電聯車停靠龜山車站第二月台,歪斜的感覺一看便知。
北上EMU500型電聯車在龜山車站第二月台外側待避,跟上圖剛好位置相反,所以歪斜的方向也不一樣。
在龜山車站第二月台外側待避中的列車
E411牽引北上莒光號,龜山車站第二月台內側西正線快速通過。
龜山車站站場全景,站房在最左邊,依序為第一、第二月台。兩月台中間為宜蘭線主軌。
龜山車站的天橋很有意思,原本是為了兩個島式月台設計,所以從站房旁興建通往第一、第二月台;但現在第一月台已變成岸式月台,不需跨越軌道,到第一月台無需走天橋多此一舉,於是封閉了站房旁的天橋進出口,只剩下第一、第二月台上的通道。要往第二月台搭車,變成是要從第一月台上天橋走過去。
從龜山車站第二月台往第一月台和站房方向看,第一月台上面寫著:「禁止跨越軌道。旅客請經由天橋出站。」想必這是寫給第二月台旅客看的,可是卻是放置在第一月台,意思是要從這角度看過去才能理解。若第一月台旅客看到,恐怕會覺得莫名其妙,因為從第一月台根本無法經由天橋出站。
龜山車站北端,區間車剛駛離。這個角度很明顯可看出兩條主軌和待避軌的分佈。
龜山車站南端,遠處的天橋不在站構內,是給一般居民的跨站天橋。
龜山車站天橋上,往北眺望,右邊是太平洋。
龜山車站天橋上,往南眺望,遠處便是梗枋聚落(頭城鎮更新里)。注意左邊第一月台左側還有路軌,上面並停放一輛工程車,但到了站房前就已撤去。
龜山車站站房內側,這個角度看得最完整清楚。
龜山車站剪票口
龜山車站售票窗口,旁邊還有行李房的痕跡。
龜山車站候車室,牆上有梗枋國小學生的美術創作。
龜山車站正面沒有緊鄰馬路,而是有一塊小小的樹木區域。
從濱海公路上看龜山車站,位於較高的位置,要爬階梯。因為這個原因,龜山車站正面很難拍。
龜山車站地勢較高,又隱身於樹木之後,,在公路上不仔細看很容易錯過。
很多人沒有去過龜山島,近年來開放觀光後,一般人就算去過也不可能在島上待超過一天。可是我不只去過龜山島,還在島上住了大約八個月。這是因為機緣巧合,當兵的時候,下部隊在金六節抽到龜山島的連隊。當時往來龜山島的流程是這樣的:收假時間大約是早上8點,也就是補給船(軍方租用的一艘漁船)表定的最早開船時間,所以我們從台北都是搭6點多的普通車。到達龜山站大約8點出頭,這時就前往梗枋漁港碼頭,幫忙將島上需要的食物、飲用水、燃料或構工材料搬到船上,有時候這樣就要耗上一個小時,不過大家往往都希望越晚開船越好,只要能多一點時間留在台灣本島。海巡隊員核對名冊並檢查船艙之後就會開船,到龜山島大約要一小時,視天候狀況而定,風浪大的時候速度慢且搖晃厲害,暈船會相當痛苦(補給船可不像觀光遊艇冬天就停駛,不管海上狀況如何,只要船老大說可以開就會開)。有時候在途中會遇到海豚,季節對的話還會看到飛魚。當時龜山島沒有碼頭(現在的停船碼頭是後來才興建的),補給船必須先在離岸約20公尺拋繩拉住岸上工事,然後接駁人員著防寒潛水衣下水搭建簡陋的臨時浮橋,完成後才能進行物品與人員的移動,收假人員和貨物下船,放假人員上船。其中搬運最困難的是油桶,裝滿柴油(發電機及鍋爐用)的油桶有兩百多公斤,而且海邊地形崎嶇根本不可能正常搬動,所以都是用「滾」的,沿途碰撞損壞不計其數,往往從海邊滾回連上已經漏掉半桶了。整個接駁過程通常也要一個多小時,以現在標準來看是非常危險的,割傷、刮傷、扭傷、壓傷的情形屢見不鮮,但當時軍中根本沒人在乎這種安全問題。有趣的是,接駁時最賣力的是放假人員,因為他們會希望趕快開船回台灣本島,所以都特別積極搬運。接駁完成就開船返回梗枋漁港,這時差不多都是中午時分,登岸後放假人員大部分會立刻趕往龜山車站看看有沒有即時的列車,若沒有的話才會考慮先去吃飯,或搭計程車去頭城轉乘較快的莒光號或自強號。經驗告訴我,去頭城搭車大概要花兩倍的錢,而且真的快不了多少,還不見得有位子,所以我幾乎都是安分地在龜山站搭普通車回台北。

時至今日,梗枋街上的景象沒多大變化,我們喜愛的一家小吃店(應該說是那時唯一的選擇)還在,魩仔焿是它的招牌菜色;一家號稱「超市」的雜貨店則變成了小7;濱海公路旁的海產店似乎變得更大間、更有規模了;漁港二樓的「龜山島現撈海產店」,當年曾經發誓退伍後一定要去吃,後來真的去吃一次倒也覺得還好而已,現在則已經歇業。若以旅遊的角度,龜山站附近的知名景點應該是北關,步行距離約一公里,這是一處存在已久的海蝕礁岩遊憩區,有蜿蜒曲折的步道、奇形怪狀的岩石,配著龜山島觀潮賞浪感覺還不錯。

龜山車站前的濱海公路,往北,右前方便是梗枋漁港。
龜山車站前的濱海公路,往南,外澳、頭城方向。
梗枋漁港對面的一些建築,最右邊的小7,以前是一間地方超市,也是我們上島前添購日用品的地方。
梗枋漁港大樓二樓的龜山島現撈海產店,以前當兵時看那些觀光客進去享受都恨得牙癢癢的。現已歇業。
這家小店的飯麵,當時很多弟兄都覺得是人間美味,但我是覺得還好。
梗枋漁港停放的船隻,昔日軍方租用的龜山島接駁船就跟左邊那幾艘漁船一樣大小。
梗枋漁港漁獲卸貨區域,通常大清早應該會比較熱鬧。
南下外澳車站 北上大溪車站

7 則留言:

  1. 版大很喜歡您介紹每個車站
    介紹的都很鉅細靡遺 讓沒去過的都很嚮往
    不知道版大什麼時侯會再跑潮州至屏東新路段
    期待您的圖文喔加油!

    回覆刪除
    回覆
    1. 謝謝,我預計9月底再環島跑一遍,針對有重大改變的車站進行更新,一定會去看看新的屏東線高架路線。

      刪除
    2. 版大加油喔:)
      看到您的回覆我整個滿腔熱血中.......
      希望在您的筆下可以寫出既生動又極為美麗的屏東線及花東線:)

      刪除
  2. 學弟 上島的菜鳥是不能帶菸的 還有 不要把半包的白長塞給我

    回覆刪除
  3. 龜山變龜一山,外澳便偉斯澳XDD~

    回覆刪除
    回覆
    1. 後來有換新的站牌了,只是我沒有貼上來。

      刪除
  4. 龜山也開始賣硬票囉,版大可以找時間去看看,賣的是復興電車的款式

    回覆刪除

注意:只有此網誌的成員可以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