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龍港車站 (2012/09/02) 已無人化,站房只是裝飾。 |
位置:苗栗縣後龍鎮
構造:無人化平面車站
站體:1991年鋼筋混凝土建築
月台:2(岸式x2)
註解:小型聚落交通運輸站
每日平均上下客人數:
2011年~52,第197名
2012年~58,第195名
2013年~57,第195名
2014年~60,第195名
2015年~63,第199名
2016年~51,第203名
2017年~43 (-14.78%),第209名 (↓6)
|
龍港車站站牌,離下一站白沙屯蠻遠的。 |
龍港車站是後龍鎮在海線的連續第三個車站,加上山線的豐富站,這使得後龍這個行政區擁有四個車站,在西部幹線算是最多的(支線不計)。龍港車站位於後龍溪出海口南岸,離海非常近,直線距離大概只有一百多公尺。從這一站開始,連續三個站都在海岸不遠處,因此這一段可說是名符其實的「海線」。
龍港車站雖然位於台6線省道起點(通往苗栗、大湖),西濱也近在咫尺,但附近只有小小的聚落,客源稀少,因此榮膺海線乘客人數最少的車站,比談文還要冷清;而事實上它也正是西部幹線上下車人數最少的一站。這一站本來也有木造站房,但於1990年拆除並興建了新站房,不過隨即無人化改成招呼站,所以此站房幾乎沒有用過就荒廢了。至於站場設備,龍港只保留兩條主軌,其餘軌道都拆了,所以原本第一月台的島式結構也自動變成岸式,形成兩條軌道在內,月台在外的雙岸式型態。
|
龍港車站站房前,幾乎沒有住戶。 |
|
從龍港車站天橋上眺望西方,此處是後龍溪出海口,沙洲延伸到離岸很遠。 |
|
龍港車站後站有一個聚落,住戶還算不少。 |
|
以前龍港漁港還很熱鬧的年代,形成了一條「漁市巷」。 |
|
龍港漁港想必淤積嚴重,已經形同廢棄,只有一些小艇和膠筏。 |
|
後龍溪寬闊的出海口,右邊是西濱的後龍溪橋。 |
|
龍港貓 |
八月中剛好去過龍港車站,走出後站穿過村落來到後龍溪的堤岸,早上八點多正好退潮,近兩百多人在沙洲上、溪水中挖牡蠣,真的很壯觀。我當時以為每天退潮的時候就是這個景象,回去孤狗之後才知道:
回覆刪除後龍溪是台灣西海岸極少數沒有被汙染的河川,出海口生長的牡蠣是野生的,這和西部常見養殖的不同,這裡的牡蠣生長在沙洲石頭上,稱為石蚵或岩蚵,而且是季節產物,只在6月至中秋才有,所以這段期間舉凡退潮時間,可以說是全村、鄰村、鄰鄰村皆全體總動員挖牡蠣,我還真幸運見到這種場面。
到龍港除了寬廣的後龍溪出海口美景外,建議這段時間去更可以看到漁村的另一種人文景觀。
這座1992落成的秋霞橋 或許是台鐵許多小站開始大量興建天橋之開端
回覆刪除然而近年又因為大家覺得天橋太醜 又一一拆除改成地下道
實在是...台鐵缺乏遠見 花錢毫不手軟卻年年喊虧損
為了行車安全與乘客進出站便利,建築天橋或地下道我覺得是「必要之惡」。而且我比較喜歡天橋,因為還可以上去眺望一下週邊景緻,台東線把天橋拆光改建地下道真的太可惜了。
刪除沒錯 而且花東新車站運動中 那些天橋其實整修就好 為何要拆掉挖地下道
刪除看不到美景又浪費一筆錢 實在不懂台鐵的神邏輯
"為何要拆掉挖地下道看不到美景又浪費一筆錢 實在不懂台鐵的神邏輯"台鐵就是這樣讓人摸不著頭腦! 還有不辦客運的長途空車回送,可能家大業大不在乎花錢,也難怪!可能是公營賠錢政府編預算,感覺台鐵官員最好當,除了出如造橋那樣的車禍大皮漏否則都不用負責。
回覆刪除有一種可能,就是鐵改局與台鐵其實互不隸屬,鐵改局自己規劃自己的,不管實不實用,台鐵也沒有置喙的空間。鐵改局的官員可能以為地下道不會破壞車站景觀,殊不知天橋上才是欣賞縱谷鐵道美景的最佳位置。
刪除......
回覆刪除龍港站風景不錯,只可惜像二結站一樣,沒好好宣傳。
回覆刪除話說回來 龍港站算不算祕境車站? 位置比拔林站更偏 但旁邊公司寮還算是個不小的聚落 讓我會質疑這站能不能列入祕境車站 但搭乘人數稀少 聚落已經沒落 感覺也有機會入選
回覆刪除這我也考慮過,光看龍港前站部份,絕對是秘境車站的等級,但後站側又太多民宅了,跟崎頂狀況很像但分佈剛好相反。或許下次重新整理時,我會用不同的標準將它列入。
刪除如果不拆木造車站,等它變成無人站多好呢!
回覆刪除作者已經移除這則留言。
刪除作者已經移除這則留言。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