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分車站 (2012/09/02),可能是台灣殘存木造站房中最大的。 |
構造:分歧點平面車站
站體:1922年日式木造建築
月台:2(島式x2)
註解:小型聚落交通運輸站
每日平均上下客人數:
2011年~1,007,第114名
2012年~878,第127名
2013年~963,第126名
2014年~856,第133名
2015年~928,第130名2016年~847,第137名
2017年~888 (+4.86%),第136名 (↑1)
追分車站站牌,這是立於第二月台上。大肚改「鄉」為「區」,但是「區」的貼紙貼錯位置了,不知是台鐵疏忽還是被乘客惡搞。而且,現在「村」也改「里」了,應該再多做一張貼紙。 |
追分車站站牌,這是立於第一月台上,因為有經成追線列車停靠,所以樣子不同。 |
海線南下的最後一站是追分,這是一個標準日式地名,意思是「分歧點」,其來源是「牛馬を『追』い、『分』ける場所」(驅趕牛馬時把牠們分開的地方),取其關鍵漢字成為「追分」。在日本也有好幾個叫追分的地名或車站,都位於道路或鐵路的分歧點。這個地名跟「落合」(合流點)剛好是相對的位置。而台灣的追分車站是位於成追線和海線的分歧點,海線原本先蓋好的是從王田(今.成功)~清水這一段(經成追線),後來1922年全通,並從追分這個地方分出一條路線直接往南過大肚溪到彰化,形成「三角線」的分佈。這條新建的路線後來被視為海線的主線,成追線反而變成較不重要的路線。
海線五座木造站房中,追分站的規模最大,造型是差不多,但就好像是其他四站的左右加長版。站房內部空間也大很多,還有位置可以擺張桌子讓遊客蓋蓋紀念章。外觀深色的塗裝比日南還要對比鮮明,而內部則是黑色系。追分車站不只是站房大,站場規模也大,兩個完整的島式月台不說,中間還有通過軌,外加靠近站房這邊的三條貨運側線,很有大站的氣勢。不過,追分從很久以前到現在,都一直是沒有對號列車停靠的小站。另外,追分和大肚一樣,是沒有天橋或地下道的車站,要到月台得跨越軌道,要到第二月台更要先跨越四條路軌,爬上第一月台,然後下月台,再跨越三條路軌,才能登上第二月台,堪稱全台驚險程度最高的乘車動線。在這一站活動,安全最重要,站務人員也知道這一點,所以一直緊盯著我在月台上的移動,並建議我在適當時機趕快跨越軌道到站房去。
追分站位於分歧點,調度上有其重要性,因此一直維持正常運作,並未被降為簡易站。經成追線列車一定停靠第一月台,海線列車則不一定,但南下往彰化通常停靠第二月台,所以在車站內及月台上都有提示,往台中在第一月台,往彰化在第二月台。
追分車站附近有貓在活動,而且是站務人員所餵養。售票處有販售「追分成功」的硬式吉祥車票,但很明顯是停印後重新加製的,車種是「區間」。而這種車票的發售,很可能造成了追分車站的進出站人數統計極端不平均。2012年追分的年度上車人數有將近26萬,但下車人數只有約11萬,這15萬的差距或許就是「追分成功」的銷售數字。台鐵的吉祥車票都是可以實際使用的,所以列入統計,至於有沒有實際搭乘它是不會管的。而成功車站卻有完全相反的現象,下車人數比上車人數多了17萬多(請參考成功車站)。
追分車站的兩個月台,左為第一月台,右為第二月台,一列南下區間車往彰化方向駛離。 |
一樣是往彰化的EMU500型電聯車停靠追分車站第二月台 |
經成追線往海線的EMU500型電聯車進站,停靠第一月台。 |
在追分車站搭車,先過這四條軌道,才是第一月台;到第二月台要再跨過三條軌道。 |
追分車站北端,旁邊有很大的倉庫及規模不小的貨運側線,但不知是否還在運作。 |
追分車站南端,海線雙軌延伸下去直到大肚溪南號誌站,左邊那條會分岔出成追線。 |
站內所見的追分車站木造站房 |
保存完好的追分車站剪票口木柵欄 |
追分車站售票處,還安裝了自動售票機,是海線木造站房中的唯一。 |
追分車站候車室長條木座椅 |
追分車站剪票口,非常漂亮的木門、木窗、木椅。 |
「追分成功」,這很顯然是專為了吉祥車票而恢復印行的。 |
追分站也要高架化?
回覆刪除真不知道海線高架是要做什?
嫌錢太多亂花錢?
追分站房希望能繼續使用
內側的追分二字感覺很棒
很有海線車站的感覺
捷運化是一回事,但這段全線高架化略顯多餘。我覺得只需要考慮大甲、清水、沙鹿市區路段立體化即可。
刪除我也覺得
刪除如果真要高架化也應該由追分北邊開始
追分高架化那往成功要爬坡下來了
追分站 大肚站 需要的是蓋天橋或地下道
回覆刪除而不是高架化
話說大肚的地下道到底啟用了沒?
刪除我太驚訝了
刪除原來要跨越軌道這種事在海線可以體驗到
台鐵果然沒有重視海線
不過這倒是有一種懷舊的氣氛。
刪除追分也要新建地下道了
回覆刪除古色古香的車站
回覆刪除作者已經移除這則留言。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