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2月15日 星期六

清水車站

清水車站 (2012/09/02)
位置:台中縣清水鎮(台中市清水區)
構造:平面車站
站體:1936年日式混凝土建築

月台:2(島式x2)
註解:中型城鎮交通樞紐站

每日平均上下客人數
2011年~2,166,第78名
2012年~2,071,第84名
2013年~2,139,第86名
2014年~2,281,第88名
2015年~2,333,第89名
2016年~2,331,第87名
2017年~2,356 (+1.08%),第85名 (↑2)

清水車站站牌。清水離沙鹿其實很近。
海線鐵路經過原台中縣五個行政區,分別是大甲、清水、沙鹿、龍井、大肚,其中前三者被視為海線傳統大站,在進出站人數的排名順序是這樣的:大甲>沙鹿>清水,而且大甲和沙鹿差不多是清水的兩倍以上。不過觀察這三個行政區的人口數,則出現很有意思的現象:人口最多的反而是清水(8萬5千多),沙鹿次之(8萬3千多),最後才是大甲(7萬8千多)。在這三站列車停靠數量幾乎完全相同的情況下,「清水人特別不愛坐火車」成為一個有趣的標籤。這其中的奧秘,我想可能跟清水車站的位置有關。※2014年沙鹿人口已超越清水

1935年中部發生大地震,次年蓋了好幾個「震災復興新式車站」,留存至今有三個(造橋、銅鑼、清水)還在使用,一個已停用保存(泰安),清水是唯一一個位於海線的此類車站。比較這四個同梯車站,泰安的造型是自成一格,另外三個比較像,但窗戶位置與樣式、屋頂落差等還是各有千秋,沒有完全一樣的設計。平心而論,已停用的泰安和無人化的造橋保存得最好、最有原來的樣子;銅鑼和清水因為都是現役中型車站,為了維持運作而做了不少改變,例如換成金屬門窗、加裝鐵條防盜等等,雖然維護都很完善,但外觀看起來總覺得差了一味,十分可惜。

清水車站雖有兩個完整島式月台,但實際上幾乎所有列車不論南下北上都只停靠第一月台,而且只要沒有交會列車,一定是停靠B側。清水以南一直到追分的海線都是單軌區間,主軌對應到清水站便是1B側,這條路軌往北繼續對應雙軌的右側,所以這樣是最簡單的安排。北上列車一路都走同一條路軌,過清水站之後便順勢靠右行駛;南下列車在進入清水站前先切換到左軌,一樣停靠1B側,離站後也是直走即可。交會列車則一律讓南下佔用1B側,北上避至1A側。

南下EMU500型電聯車停靠清水車站第一月台B側
一樣是EMU500型電聯車,一樣停靠清水車站第一月台B側,不過這是北上的列車。
清水車站月台全景,右為第一月台,左為第二月台。
清水車站很少用到的第二月台
天橋上眺望清水車站北端,可看見雙軌區間向北延伸,最後會到大甲。
天橋上眺望清水車站南端,從本站一直到追分都是單軌區間,是海線最長的單軌路段。
清水車站內側,被天橋和遮雨(陽?)棚擋得亂七八糟,看不到什麼東西。
有趣的照片:清水車站屋頂,應該不是1936年的原版,而是經過補強。
清水車站候車空間,周圍木條長椅很有古味。
清水車站剪票口
清水車站進出口與售票處,這真的是一個很小的站房。
剛剛提到清水車站的位置使得清水人較少搭火車,只要到這現場實際看看就明白了。清水車站正面是中正街,看起來就像是普通的透天住宅區,連住商混合都算不上,要繼續前行四、五百公尺才會到以前的台1線省道中山路,但重點是,這裡仍不是清水主要市街,真正的繁華區到車站有一公里以上的距離。我想就是這個原因,讓清水鎮民覺得坐火車有點麻煩,寧願選擇其他交通工具。

約百公尺外所見的清水車站正面,週邊完全沒有商家,只有一些透天厝。
清水車站附近不遠處,已經是郊區的景象。
連車站前「歡迎您到清水來」的牌子都是立在民宅的菜園裡
清水車站前拉長鏡頭所見,盡頭處就是中山路,市區還要左轉再走一段才會到。
北上台中港車站 南下沙鹿車站

22 則留言:

  1. 不過相對的 因為沙鹿實在太擁擠,有許多梧棲人、甚至是沙鹿鹿寮人(沙鹿的北部) 都會選擇到清水搭車。

    另外一點則是,清水雖然是海線人口最多的,但這個數字已經停滯12年以上有了...相對的,沙鹿的人口成長持續,加上沙鹿外來人口多到不像是傳統小鄉鎮(兩家區域教學醫院+兩家大專院校...甚至再遠一點的台中港、加工出口區的人也會到沙鹿消費) 所以會覺得沙鹿跟清水的搭車人數會差距如此大。

    另外大甲、清水跟沙鹿人的交通選擇差不多,南來北往還是只能搭火車。反倒沙鹿有很多人都被吸去搭國道客運了,只是因為沙鹿外來人口多,所以車站依舊很多人。

    回覆刪除
  2. 只要是沙鹿有多所大專院校

    回覆刪除
  3. 未來清水 沙鹿 大甲都要高架化
    但台中港是貨運為主的車站高架化?

    回覆刪除
    回覆
    1. 想必是不太了解當地的鐵路路線才會提出這種建議。台中港車站北邊有多處立體交叉,高速公路的路面高度已經很高,鐵路沒有高架化的空間,因為不可能再拉到更高處。

      刪除
    2. 那估計會遇到問題
      其實我覺得海線多處其實真的沒有太大的必要高架化
      沙鹿都變跨站式站房再拆搞高架簡直是浪費

      刪除
    3. 話說海線南段高架化真的已經定案了嗎?什麼時候開始動手?

      刪除
    4. 去問偉大的前瞻計畫吧
      雖然我覺得這計畫是世界級大鬧劇

      刪除
    5. 前瞻只是選舉支票吧,其中很多項應該不會落實。

      刪除
    6. 以行政+立法都某政黨居多可以強渡關山但我必須直言實施結果大家做好心理準備吧
      那些甚麼台中山手線的我這種看過行政學的一看都知道這個就是胡鬧還很不切實際
      不要老是看日本好要回過頭來看看台灣有這麼多人可以弄這樣的線和那一堆輕軌還一大堆高架化跟捷運化?

      刪除
    7. 沙鹿將來和捷運藍線(2號線)共站,看來捷運規劃地下車站

      刪除
  4. 據說清水車站設在市區南邊的原因,是因為日治時期開闢海線時,把大甲-清水這段鐵路拉到大肚山麓的大甲溪沖積扇頂,河床的海拔高度比清水市區高得多,所以就產生了「清水坡」,早期列車制動力較差,為了防止溜逸,而捨棄市區附近有坡度的地方,選擇在市區南側平緩處設站(卻沒有在清水市區設折返式車站?)。不過現在的列車應該不用擔心在清水坡上溜逸了,卻一直沒聽到台鐵想要把清水車站北移的消息,這就很奇怪了...

    回覆刪除
    回覆
    1. 現在的市區發展程度,鐵路想要遷移設站已經不是容易的事,如果早個三、四十年還比較有可能。另外從地圖上來看,海線鐵路在清水市區有一處大彎道,彎道南北又各有水圳大排經過,確實不適合設站,或許這也是清水站最終位於市區南端直線區域的原因之一。

      刪除
    2. 那處彎道應該是日治時期建造鐵路時,為了節省成本和工期的方案。因為要爬清水坡,把路線拉到大肚山麓就能利用現成的山坡把鐵路蓋上去,不過在坡度不能拉太陡的情況下,等到降回平地時已經距離清水市區太近,只好拉一個大S彎道來繞過。要日治時代清水市區的範圍就已經跟現在差不多了,所以要穿過市區是不太可行的,不是要徵收大量土地就是要蓋高架,以當時的情況能免則免。
      個人認為假如以現代技術要將大甲到清水的路段改線,因為大甲(54m)的海拔比清水(6m)高,所以清水坡還是得爬,不過兩站直線距離10.7km,若以平均的方式爬坡,只有千分之4.5,若搭配路線截彎取直,可望大幅改善行車速度。以下假設台鐵以改善台東線鐵路的方式改善這段路線,大概會怎麼改,由南往北敘述:路線從舊清水車站北側開始改線,從清水市區西緣開始慢慢把路線往東斜過去,大致與清水市區北側的中山路平行,這部分為了使坡度更平均與平緩,需要蓋成高架,不必利用現成的大肚山坡面,也就能捨棄S彎道的部分,根據我的計算高架橋最高處離地僅6公尺,應該很可行。北移後的新清水站可以順勢設在中興南街和中興街口附近,與市區近在咫尺。高架橋以緩緩向上的坡度繼續往北,直到鐵路的坡度被地面追上後,在中山三田路口附近順勢進入大甲溪底隧道,跨越大甲溪後回到地面,抵達大甲市區。如果路線要更直,隧道可順便穿過內水尾山後再出土。
      可是這樣改的話,不僅原本清水坡的景致會成為絕響,更重要的是原台中港(甲南)站處的路軌會變成在隧道內,以台鐵的風格應該會直接廢除台中港站,只要台中港支線還有貨運功能,應該不太可能直接截彎取直後砍掉舊線,除非台鐵把台中港支線也一起改成從清水站北岔出。我論這樣改其實是好事,能把台中港支線路線縮短許多,繞一個大U之後直接接原本的台中港支線路軌,而且距離清水、沙鹿等大站以至於台中站[經成追線]更近,或許還能順便電氣化。
      海線的乘客再怎麼少,應該還是比台東線多,可是台鐵卻砸了大錢把台東線很多地方截彎取直、高架化、砍掉重練,結果還是只有小貓兩三隻在搭;卻不改善海線大甲清水段,除了改善行車速度外,更能讓清水站的旅客人次媲美大甲和沙鹿,成為海線第三金雞母,真是令人不解...

      刪除
    3. 作者已經移除這則留言。

      刪除
    4. 作者已經移除這則留言。

      刪除
    5. 作者已經移除這則留言。

      刪除
    6. 這問題台東線沿線土地好取得台中海線這問題估計沒那麼容易
      另外台中港站是二等站廢除了業務要清水或大甲接收然後清水或大甲升格?
      估計甲南不太會同意雖然甲南一帶很少利用台中港站但台中港站畢竟是二等站甲南地區還是會介意吧?
      至於沙鹿跟大甲旅客說真的要說金雞母大概有點差強人意
      不是我喜歡潑冷水但說真的平均每日5000+上下車不是很亮眼的數字
      不過這也跟海線沿路多數地帶冷清有關
      沙鹿大甲除了尖峰時段或假日外我覺得旅客可能並不多而且偏好可能是搭對號或是成追線

      刪除
  5. 是說我覺得清水應該設個後站才是,港區附近其實有滿大的潛在客源,但如果他們要來清水搭車,其實南北都要繞好一大圈才能過去(敝人從港區藝術中心走過去深深感受到這方面的不便)

    回覆刪除
    回覆
    1. 除了後站外我覺得公車運輸也很關鍵
      如果結合公車把人帶到清水車站前站或是後站而且時間表要規劃好也要收集大數據分析民眾要到哪設定車班
      這樣應該會更好

      刪除
    2. 要接駁好車站到台中港和清水市街

      刪除
  6. 昨天無意間跑到清水車站

    是無意間
    因為昨天到台中旅遊
    衝著省錢(十公里免費,上限十元.)
    我給自己設定的規則是到台中後只坐公車和騎Ubike
    所以我從新竹坐到大甲下火車(我知道海線台中第一個車站是日南,但我坐莒光沒停.)
    然後搭到清水市區
    再搭到港區藝術中心
    再搭回火車站

    雖然回程的公車站牌上有很清楚的標示終點站是清水車站
    但不知為何我竟然把市區誤認為也只去過一次的沙鹿
    連帶也以為是要去沙鹿車站
    然後下了公車後覺得怪怪
    怎麼這麼荒涼??(完全不像沙鹿站前壅擠的樣子)
    然後往回看
    就立刻出現你在這裡放的最後一張照片
    然後第一次來到清水車站的我立刻就知道這是清水車站
    好奇妙的似曾相識.....哈哈

    進站時剛好有一班車即將進站
    海線實在不好等
    所以我立刻進入月台候車
    沒有看到古味的木椅

    不過
    要上天橋前有看到一張小小的貼紙
    指示往左有生態池還是景觀池....忘了
    你在這裡並沒有提起
    就留給你觀察了

    回覆刪除
  7. 清水站有兩座島式月台,但是列車停靠方式與其他站很不同。清水站以南是單線,以北到大甲是雙線,在沒有交會待避的情況下,北上列車停靠1B最方便,然後靠右行駛繼續北上;而南下列車也是停靠1B,出站時就不用切換路線。有列車交會時南下列車會使用1B,北上列車則切換到1A。第二月台的運用不詳。

    回覆刪除

注意:只有此網誌的成員可以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