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5月8日 星期三

林邊車站

林邊車站 (2012/09/11) 是完工啟用不久的高架路線車站
位置屏東縣林邊鄉
構造:高架路線底式平面車站
站體
2012年高架共構無獨立站房
月台:2(岸式x1、島式x1)
註解:中型城鎮交通樞紐站

每日平均上下客人數
2011年~782,第124名
2012年~859,第128名
2013年~943,第128名
2014年~932,第130名
2015年~861,第133名
2016年~764,第139名
2017年~785 (+2.72%),第139名 ()

林邊車站的新式站牌,理所當然選用「蓮霧」當作特產圖片。
林邊鄉靠海,是昔日養殖漁業的發展重鎮,以前超抽地下水情形相當嚴重,長期以來導致地層下陷;再加上近年來極端氣候機率大增,暴雨經常造成林邊溪潰堤氾濫,這兩者反覆交疊作用之下,林邊幾乎成為水災的代名詞,逢大雨必淹,同時也使得屏東線鐵路交通屢屢中斷。為解決這個問題,政府直接下猛藥,於2008年開始將林邊這一段的鐵路改高架化。就在高架化工程開始沒多久,2009年的莫拉克風災驗證了這個作法的重要性,林邊、佳冬一帶水災極為嚴重,連帶使得屏東線鐵路中斷了將近5個月才恢復。復舊後工程持續進行,在2011年底完工,2012年初通車。

林邊鄉鐵路高架化路段北起鎮安站南,南至佳冬站北,全長約4.6公里,涵蓋林邊車站及林邊溪橋,所以林邊車站成為屏東線第一個高架化車站。車站站房位於路軌之下,空間頗為寬敞,設備也很新穎,並且維持不少對號列車停靠,對當地居民而言應該是相當方便的選擇;可惜林邊人口本來就不多,反覆的水患更造成大量人口持續外移,所以雖然與南州位列同等級的車站,但每天也只有900多人上下車。

林邊車站的高架站場有兩個月台,東側為第一月台(岸式),同時也是正線所在的位置;西側的第二月台則為島式月台,兩邊的路軌皆為側線。有趣的是,第一月台平常並沒有列車停靠,純粹拿來當通過軌使用,只有不停靠本站的列車呼嘯而過。要停靠的列車都會切換至第二月台A側,若剛好又有交會則再利用第二月台B側。我在林邊車站下車時,剛好碰上一列待避的平板車軍用專列(鐵皮已卸下),同時又有交會需求,於是這列南下貨車就先閃到第二月台B側,讓北上莒光號停靠第二月台A側,然後再看著莒光號觀光列車從第一月台旁通過,所有路軌滿載,非常值回票價。

林邊車站第二月台,左邊是北上的自強號,右邊是代跑區間車的DR3000,在此站交會列車。這是2015年10月底的畫面。
DR3000當區間車想必會讓大家都很不習慣,為了避免有人搭錯車,在窗戶上還特別貼了「區間車 潮州←→枋寮」。
R137牽引的北上區間車(復興號車廂)停靠林邊車站第二月台
不停靠林邊車站的南下莒光號觀光列車從第一月台呼嘯而過
林邊車站第二月台,非常難得的景象:R139牽引的平板車軍用專列,與莒光號交會,同時又待避不停站的觀光列車。
軍用專列的平板車特寫,移防過的陸軍弟兄都知道綁鐵皮的痛苦,這列專車應該是已經卸下所載運的軍用車輛,正在回送途中。
林邊車站月台,左為第二月台(島式),右為第一月台(目前為岸式,因為另一側沒有路軌)。莒光號正往北駛離。
林邊車站月台,往北。這個位置在下站房的階梯旁,所以月台空間很窄,要求乘客走在黃線內是不可能的事。
林邊車站第一月台特寫,實際上它並沒有列車停靠。
林邊車站南端,剛剛的莒光號觀光列車正在駛離。這張照片可看出正線是靠近第一月台,第二月台的兩條路軌都是分歧出的側線。
林邊車站北端,乍看之下是雙軌路段,不過左邊的路軌最後還是匯入右邊的主軌。
林邊車站月台上,往海邊的方向眺望。此時才剛過中午,但天色非常黑,果然不久之後就下起了大雨。
林邊車站內往第二月台階梯旁的電子時刻公佈欄,一般狀況下所有列車都是停靠第二月台。
林邊車站往第一月台階梯旁的候車座椅,但第一月台根本沒有列車停靠,這些椅子大概一整天都不會有人靠近。
林邊車站剪票口,由於業務量很小,平常都沒人看守。
林邊車站售票處,每天平均只有400多人購票進站,但也有兩台自動售票機,
林邊車站售票處旁的候車空間,這些座椅比較有可能被利用。
林邊車站高架底式站房的側面入口處,右邊上樓梯可通往車站大廳。
林邊車站站房側面的站名特寫
林邊車站外的廣場,放置了很有趣的休息座椅。
原來這些座椅都是魚的造型!
林邊車站旁的機車停車場以及穿越高架路線的通道(仁愛路)
林邊對我們家族而言意義重大,因為根據父親描述,1947年祖先們從廣東渡海來台(別誤會,我們家是窮到不能再窮的農民,是因為在老家日子過不下去才來台灣,跟那些外省高官眷屬完全不能相比),就是在林邊下船,然後沿著南台灣海岸一路找尋可以落腳的地方,繞過恆春半島、台東,最後竟然走到花蓮的光復鄉才定居下來。今日的林邊想必與60多年前的景象完全不同,尤其是海邊,當時應該沒有堤防、沒有漁塭,就只是單純的沙岸。不過林邊的海岸線想必有其特別之處,因為後來聽過許多走私的新聞,也都是從林邊上岸,不知道是不是海潮的關係,讓船在這附近特別容易靠岸而且安全、不容易被發現。

現在林邊是以黑珍珠蓮霧著稱,顏色深紅但特別甜,而且經過持續品種改良,大顆的不得了,又甜又有汁,真的非常好吃。不過9月不是產季,當然是一顆都沒看到。

林邊車站前的仁愛路,以前是正對著舊站房的聯絡道路,現在變成面對著一大片站前廣場。這邊剛好有一家賣彩券的店,我也想試試林邊的手氣,不過結果當然是沒中。
林邊鄉仁愛路,往車站的方向。遠處隱隱約約可看到高架路線。
林邊鄉仁愛路中山路口,中山路就是台17線,俗稱沿海公路,以前是從高雄往來恆春、墾丁的必經之路,在水底寮匯入台1線。
台17線林邊市街,往枋寮方向。
北上鎮安車站 南下佳冬車站

11 則留言:

  1. 我覺得林邊站要小心台鐵會不會動刀
    畢竟現在台鐵喊"無人車站是世界趨勢"

    回覆刪除
    回覆
    1. 林邊最多改簡易站,不至於無人化。

      刪除
    2. 台鐵目前還不敢把對號列車停靠站無人化。

      刪除
  2. 第一月台有車停啊!像317、3083、3534交會、待避時應該有一班會停第一月台

    回覆刪除
    回覆
    1. 不然就是3534先進2B等317、3083陸續停靠2A後再出發

      刪除
    2. 看現在時刻表3083應該沒有在林邊待避317,而是在潮州。所以應該是3534到站後,交會另兩班車之後才開車。

      刪除
  3. 林邊靠海鹽分高,今年寒假經過,發現多數金屬部件都已腐蝕,看起來十分破敗

    回覆刪除
  4. 林邊車站讓我想起很久前的一件事,想請問貓大有沒有聽過?在2005年前屏東線還是普通車的天下,後來在2005年(還是2006?)我在林邊車站附近店家看到一份連署書,內容大概是“搭火車要吹冷氣”的請願。不久後沒冷氣的普通車退出屏東線,取而代之的是有冷氣但是票價和普通車一樣的冷平快,不過冷平快沒有在屏東線存活太久,後來又被復興區間給取代,現在自強號車廂也在屏南線跑區間?是因為電氣化工程才有這麼奇怪的調度嗎?

    回覆刪除
    回覆
    1. 好像是台東段電氣化後柴聯自強的班次減少,多出一堆車廂,而復興號是手動門,柴聯自強有自動門,為了不讓旅客跳車,於是就先暫時拿柴聯自強去跑潮洲-枋寮的區間車了,當時被稱為「高級區間車」。現在電氣化了,原本潮州-枋寮的區間車也都改為新左營-枋寮的區間快,潮州以北跳站停,潮州-枋寮站站停

      刪除
  5. 聽說111次普悠瑪延駛到枋寮之後
    那班車是迴送到這裡
    之後才會開去枋寮當136北上

    回覆刪除
  6. 水災時,會影響乘客進站嗎? 因為入口還是在地面

    回覆刪除

注意:只有此網誌的成員可以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