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月26日 星期五

石城車站

石城車站 (2016/07/22) 的標準畫面
石城車站唯一的出入口就是這座天橋
石城車站 (2012/09/16) 沒有站房,用這個機房和招牌充數。
再加上聯絡月台的天橋
位置宜蘭縣頭城鎮
構造:無人化平面月台站
站體
月台1(島式x1)
註解小型聚落交通運輸站《秘》25
每日平均上下客人數
2011年~55,第195名
2012年~57,第196名
2013年~56,第197名
2014年~62,第194名
2015年~68,第195名
2016年~62,第199名
2017年~68 (+9.90%),第200名 (↓1)

截至目前為止,石城車站仍未更換成新式站牌,也是極少數還有小數點之後兩位的里程標示。
石城車站站牌,雖然是無人站,但晚上燈箱會亮。
石城是鐵路由北向南進入宜蘭縣的第一站,位於頭城鎮最北端,據說這裡以前有防禦原住民的石砌城壘,所以叫石城。從地圖上來看,台灣東北角有一個很明顯突出的區域,叫做三貂角,是從西班牙文Santiago轉化而來,而石城站就在三貂角南側,與北側的福隆站相對應。濱海公路(台2線)在此路段是繞過三貂角沿海岸而行,但宜蘭線鐵路從一開始就是開鑿隧道,也就是著名的草嶺隧道。

石城車站大約位於草嶺隧道南口以南1公里,附近聚落規模不大,客源稀少,所以在宜蘭線算是迷你小站,每日僅有50餘人上下車,只贏過新馬和中里。當年石城與外澳是宜蘭線第一批無人化的車站(1990年),印象中本來有個站房,不過現在也消失了,公路旁邊只剩下一間機房加上石城車站的招牌,其他最明顯的建築就是天橋了。因為此站站場地勢與大里類似,比公路低很多,幾乎差了快三層樓,所以要先從路邊往下,到以前站房的位置,然後爬上天橋再下降至月台。而這個天橋的有趣之處在於它是長短腳,站外側較高,月台側較低。石城站目前只有一座島式月台,南下北上列車分別停靠不同側;值得注意的是在車站最東側有一個月台遺跡,以前應該是岸式月台,不過路軌早已撤去。現在此月台遮棚仍在,上面的「石城」二字也還能辨識,不過周圍已經長滿雜草。此外,差不多在月台北端盡頭處,有一處貌似跨線陸橋的深色水泥建築,但是東側並沒有看到往下的階梯,反而是常看到水流下來,尤其是下雨的時候水勢更大。小時候我始終想不通,總覺得這個陸橋怎麼一直沒完工,這樣行人要怎麼走?後來我才恍然大悟,這是很少見的水道通路,也就是專門將逕流導引到路軌東側,避開路基被不斷沖刷的危險。各位經過石城站時不妨觀察一下這難得的「水道陸橋」。

宜蘭線電氣化以前,石城站停靠列車不多,印象中連普通車有些都不停靠。不過現在電聯車起步快、加速快、機動性好,所以不論大小站都一視同仁停靠,石城反而增加了一些車次。然而,非假日的時候這裡還是極為冷清,只有假日時會增加一些草嶺隧道的遊客。

對了,很多介紹都喜歡強調石城車站是最東的台鐵車站,其實它與福隆的車站中心位置僅有約0.001經度的差別,地圖上看起來幾乎是在一樣的垂直線上,就贏那麼一點點而已。

石城車站附近只有很小且分散的聚落,北邊(與隧道之間)則有石城漁港。從車站走到舊草嶺隧道南口遊憩區約1.2公里,前半段必須沿濱海公路前行,到了往漁港的岔路就可以轉進人行步道(也是自行車道南端起點)。單線的舊草嶺隧道全長2,167公尺,是昔日宜蘭線最長的隧道,穿越了三貂角的突出區域,節省相當多的路程。宜蘭線雙線化時在西側另鑿新的雙線隧道,1985年通車後舊草嶺隧道便廢棄不用。2008年舊隧道重新整理為自行車道開放,成為相當熱門的旅遊景點,大部分遊客會從福隆側的北口騎到石城側的南口,看一看海景、眺望龜山島之後折返;也有少數遊客選擇步行穿越,當作健行的行程,然後再走到石城車站搭車。但在假日的時候,因為自行車數量眾多,因此有禁止行人進入隧道的規定(不知是否有嚴格執行)。當然,如果不是一定要走完整條隧道,從石城車站步行至南口往返也是不錯的選擇。

(2016/07/22、2018/01/10再次造訪)
(2018/01/26添筆)
2012年環島行程中,到達石城車站的時間已經是傍晚,天色昏暗,照片效果也不佳。對於這點我一直耿耿於懷,所以近幾年又去了這一站幾次。最近突然發現都還沒有進行更新,今天就補充一下。

其實石城車站基本上沒有變化,但多造訪一次就多一些體會。觀察發現它站前的民宅不多、離聚落頗遠、無人化且旅客稀少,即使緊鄰車流量頗大的濱海公路,但仍符合秘境車站的條件,這也是我將它收入2017最新列表的原因。而針對上文所提到的廢棄月台、水道陸橋等特殊構造,我也增添了很多照片畫面佐證。

另外就是舊草嶺隧道南口的遊憩區,這次也一併補上大量照片,以供參考。

北上EMU500型電聯車停靠石城車站
普悠瑪號模擬停靠石城車站的情景,這張照片時間點抓得剛好。
E303牽引貨運列車行經石城車站
南下EMU800駛離石城車站,搭配後方海景相當優美。
E226牽引莒光號通過石城車站
北上EMU500駛入石城車站月台
石城車站月台景象,可以觀察天橋兩邊的高低落差。
石城車站月台全景,最左邊是廢棄的岸式月台,中間是現行的島式月台,右邊則是進出站的位置。
石城車站月台遮棚,這種中式屋簷在宜蘭線上比較少見,另外一處是貢寮。
石城車站南端景象
石城車站北端的水道陸橋,正好位於月台盡頭處。
石城車站北端景象
石城車站廢棄月台,遮棚仍存在,形式比較像是宜蘭線上常見的樣子。
遮棚上的「石城」二字仍清晰可見
這座廢棄月台至今仍未拆除,這種狀況在台鐵很少見。
透過廢棄月台遠眺龜山島
石城車站天橋上欣賞宜蘭線鐵路海景
石城車站天橋上,往北能看到月台遮棚的屋頂及水道陸橋。
石城車站昔日站房的位置,現在是一塊空地。
時刻表和電子票證裝置位於天橋進出口處
濱海公路旁眺望石城車站的兩座月台
從濱海公路對面看到的石城車站,鐵公路落差大約有三層樓高度。
石城車站旁濱海公路,往南眺望。這一段公路下坡之後與鐵路的落差明顯減少。
從濱海公路上觀察這座奇特的陸橋
枯水期,流動的水量極少。如果下過大雨之後,在石城站月台可以看見它變成小瀑布。
石城車站至草嶺隧道之間的無敵海景。宜蘭線鐵路這一段海岸因為很少肉粽,又有龜山島相伴,非常賞心悅目。
舊草嶺隧道南口附近的岩盤海岸
本日風平浪靜,礁岩上有一些釣客,看著龜山島垂釣。
舊草嶺隧道南口附近,往三貂角方向眺望。
行經步道時,一列南下普悠瑪通過。
以前隧道口都有駐軍或海防負責看守,也常見哨所建築;但這座碉堡是為了觀光而新建的,不是昔日遺跡。
1985年通車的雙線草嶺隧道南口
這裡也是拍火車的好景點。一列北上彩繪DR3000型柴聯鑽進草嶺隧道。
一列南下E1000型PP從草嶺隧道竄出
舊草嶺隧道南口遊憩區
舊草嶺隧道的解說牌。關於此隧道是「丟丟銅仔」的民謠出處,我個人認為可信度很高,因為這是昔日舊宜蘭線最長、同時也是往宜蘭方向的最後一個隧道。
舊草嶺隧道南口,1924年完工通車,全長2,167公尺。現為自行車道。
舊草嶺隧道南口的題字曾有爭議,但現在一般公認是「白雲飛處」。
舊草嶺隧道內部,靠近洞口段是灰泥壁,但裡面大部分是紅磚壁。在隧道深處隱藏了一塊以前石城車站的木製白底黑字站牌。
舊草嶺隧道南口展示館,裡面有一些照片。
舊草嶺隧道南口附近的聚落,有許多貓!
光這張照片就出現了六隻猫
舊草嶺隧道北口,題字「制天險」。(2009年6月)
舊草嶺隧道南口附近,天氣好的時候遠眺龜山島與週邊漁場,風景絕佳。(2009年6月)
(以下為2012年石城車站傍晚景象)
南下EMU500型電聯車停靠石城車站
北上DR2900型柴聯自強號正快速通過石城車站
石城車站全景,中間一個島式月台,以長短腳的天橋為通道,海在右邊,公路在左邊。
石城車站月台遮棚下,遠處有一道橫的跨線建築就是我在內文中描述的水道陸橋。
石城車站的廢棄月台,遮棚還在。不過雜草叢生。
從石城車站天橋上看整個站場,月台遮棚原來是人字型中式建築,跟廢棄月台的遮棚成強烈對比。
夜色將至,燈光下的石城車站天橋。
從濱海公路上看到的石城車站月台,遠處隱約還可以看到龜山島。
石城車站南端景象,公路與鐵路一併入鏡。海岸、太平洋、龜山島,也都在照片中。
石城車站旁的濱海公路,往三貂角、福隆方向。
往北的行程,石城車站是最後一個可以看到龜山島的車站了。
南下大里車站 北上福隆車站

28 則留言:

  1. 加油喔 希望看到鐵貓把所有車站文章全部寫完的那一天

    回覆刪除
  2. 小時候的印象了~父親熱愛海釣,好幾次全家坐火車來石城旁的海岸釣魚
    記得當時車站有開放也有站務人員的樣子。

    看了這篇文章好懷念阿~20年前的回憶湧上心頭

    回覆刪除
    回覆
    1. 我對石城車站以前的站房幾乎沒有印象,因為小時候搭對號列車經過這一段都沒有停靠,好像是灰灰黑黑的水泥建築?

      刪除
  3. 石城車站大約位於草嶺隧道南口以南1公里 這段文字
    第8行 "不過上周圍已經長滿雜草"
    是不是多打了個"上"字 XD
    (我好像看的太仔細了...)

    回覆刪除
    回覆
    1. 是的,立刻修改。追求文字的正確性,不容大意!

      刪除
  4. 這裡有些石城車站30年前的舊照片
    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526295527516892/

    回覆刪除
    回覆
    1. 非常好,其中有一張,除了可以看到部份站房,還可以看到我所描述的跨線「水道陸橋」正在排水,有如白色飛瀑!證明它已經存在很久了。

      刪除
  5. 石城車站後方靠海邊方向如果可以做個便道往舊草嶺隧道南口做連結...應該可以提升該站的人次

    回覆刪除
    回覆
    1. 如果台鐵開放石城~福隆這兩站間帶自行車上車,甚至在假日加掛自行車專用車廂,一定可以吸引很多騎車的人搭乘,因為我覺得不少人都已經疲累,不想再騎回福隆了…
      至於步行通過草嶺隧道的遊客,幾乎都是選擇在石城搭火車離開。

      刪除
    2. 來回騎還真的頗吃力!

      刪除
    3. 我試過騎完草嶺隧道後,再繞三貂角回福隆,騎這一大圈需要更多的體力…但風景絕佳。

      刪除
  6. DR2900跟DR3000要怎麼從外觀分

    回覆刪除
    回覆
    1. 根據維基,「DR2900型與DR3000型之間除了車廂編號以外,則難以分辨」,所以囉,光看外觀是分辨不出來的。

      刪除
    2. 基本上,從正面完全無法分辨。但是,以前還可以從車箱側面區分:2900沒有台鐵局徽,3000有。後來2900也塗上局徽,就只能從車號了。

      刪除
    3. 應該算是同型列車,只是製造進口的年份不同。

      刪除
  7. 活了30多年頭,走過海內外。
    前些天開車經過石城,雖因故無法停留,但也說不上為何竟是對那幅孤寂感念念不忘。

    恰到好處的坡度,山海間的窄竣,零星的聚落,簡單的月台軌道。帶著好似不會散去般的時光歲月感,如迷霧包裹著。

    讓我一心下次有機會好好停留再訪 ... 這個能看見遠東太平洋,龜山島的第一個,亦或最後一個車站。

    因緣能看到您的文章,也深感溫暖徜徉 ~ :)
    鄭為陽 敬上
    https://www.facebook.com/JerryYiing

    回覆刪除
  8. 石城如果能增加一塊TR台鐵最東端的碑保證能增加賣點,不過還是希望能維持這寧靜感

    回覆刪除
    回覆
    1. 台鐵應該考慮四個極點車站都設立標示,增加觀光誘因。

      刪除
  9. 今年四月初時去舊草嶺隧道騎自行車,發現隧道內會撥放丟丟銅仔耶XD

    回覆刪除
    回覆
    1. 非常合理,這裡是丟丟銅仔的起源,我認為可信度甚高。

      刪除
  10. 一個假想 石城車站會被無聲無息的卡掉嗎
    草嶺古道的人數似乎沒有對本站有太大的增加
    若是附近居民沒有抗議 草嶺古道遊客也沒抗議
    那被卡掉的機率就很高了
    理由是 新的草嶺隧道 宜蘭線都是雙軌 已經沒有交會功能
    加上附近住戶真的不多

    回覆刪除
    回覆
    1. 石城車站離舊草嶺隧道其實還有一段距離,步行要15分鐘,而且前半段必須沿著濱海公路,體驗著大車呼嘯而過,因此無法吸引太多遊客走這段行程,反而是從福隆騎自行車過來的人較多。但我覺得石城不太可能會被砍,一是宜蘭線這幾十年來都沒有廢站,二是台鐵亦在觀望北宜直線鐵路的興建,若此路線成真,舊線被邊緣化,沿途小站就真的危險了。

      刪除
  11. 舊隧道石城端那個崗哨,根據舊照片來看,以前就存在了,只是現在增加了外圍的部分,那個展示館,好像是以前的營舍

    回覆刪除
    回覆
    1. 展示館是舊軍舍沒錯。崗哨以前一定存在,不過絕對不是現在的樣子。

      刪除
  12. 請問鐵貓大大,為何認為「丟丟銅仔」起源於舊草嶺隧道的可信度高呢?

    回覆刪除
    回覆
    1. 因為在1980年代以前,宜蘭線鐵路過了草嶺隧道之後就不再有隧道,現今的隧道都是後來雙線化時新建的。「丟丟銅仔」的出現時間是日本時代,絕對早於這個時間點,對當時宜蘭縣民而言,不太可能因為一些遠在台北縣境內的隧道而啟發出這首民謠,草嶺隧道對當時在地人而言印象絕對最深刻。但早期宜蘭另外還有一段鐵路也有隧道,就是羅東林鐵(太平山森林鐵路平地段),所以也不能完全排除其可能性就是了。

      刪除

注意:只有此網誌的成員可以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