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月15日 星期二

頭家厝車站

頭家厝車站 (2108/11/01) 東西兩側腹地狹窄,距離民宅非常近,無法取得全景。左為西側進出口附近、右為東側進出口附近。
頭家厝車站進出口正面景象
頭家厝車站空拍景象,由西北向東南。(翻攝自交通部鐵道局印行之頭家厝車站導覽簡介)
位置:台中市潭子
構造:高架路線底式平面車站
站體:高架共構無獨立站房
月台:2(岸式x2)
註解:小型捷運化通勤站
每日平均上下客人數
2011年~未開業
2012年~未開業
2013年~未開業
2014年~未開業
2015年~未開業
2016年~未開業
2017年~未開業

頭家厝車站站牌,前後站為潭子、松竹,距離都不到2公里。
貼在月台側邊透明玻璃板上的頭家厝車站站名標示,代表色為紅色。
台鐵台中市區高架化路段工程第二階段於2018年10月28日啟用,栗林、頭家厝、松竹、精武、五權等新站同時開業。

潭子車站與太原車站原本距離5.3公里,高架化第二階段通車後增設頭家厝、松竹兩站,各站站距落在1.7~1.9公里之間。頭家厝車站仍屬潭子區,跟栗林一樣也是有悠久歷史的傳統地名;顧名思義,它就是清朝時期張姓墾首所居住的地方,佃農稱呼其為頭家,頭家住的房子自然就是頭家厝了。不知時至今日,這位張姓頭家的後代子孫,是否仍是潭子地區的世家大族?說到這裡,我開始更加佩服潭子居民的選擇,栗林和頭家厝的站名,都保留了具有歷史意義的地名淵源;但舊台中市區的命名水準就差了一大截,只會拿一些莫名其妙的路名來用。

頭家厝車站跟栗林車站規格幾乎完全一樣,連月台外側的金屬裝飾都相同,差別只在於遮棚南北最末端的型態,頭家厝的月台邊有許多斜向的支柱,栗林則只有兩根支撐在月台中央。這用文字很難描述清楚,還是請大家看圖片比較快。

頭家厝是高架化路線所有10個車站之中,兩側腹地最狹窄的一座,這也意味著它離建築物極近、間隔巷道極窄,以及拍攝上有很大的障礙,無法攫取全景。因此,本站的外觀照片都是非常接近的仰望角度,沒有真正的全覽畫面。車站進出口真正面對的是頭張東路,距離大約有60公尺;在頭張東路右轉向西前進約120公尺,便會來到台3線省道(中山路一段),主要住商區域是分佈在這一側。而這頭「張」路的名稱也很有意思,本來以為是指昔日頭家姓張的關係,但經網友提醒才知道,是因為聯絡頭家厝與四張犁兩地而得名。跟其他各站相比,頭家厝車站算是距離主要幹道比較遠,所以它具有隱身在建築群之間的特點。實際觀察的結果,車站西側巷道寬約5公尺,東側更是只有3公尺左右,汽車無法會車。

頭家厝車站的綠建築規格與栗林車站相似,此處不再多介紹。區間車的班次分佈上,單向每小時平均約2~3班車,也就是等候時間在20~30分鐘左右。此站週邊住宅比栗林站附近密集,但目前業績是跟栗林差不多敬陪末座,可能稍微好一些;可見還需要培養居民的乘車習慣。

上圖為EMU700、下圖為EMU800的頭家厝車站前後站名顯示。
南下EMU800停靠頭家厝車站第一月台
北上EMU800駛入頭家厝車站第二月台準備停靠,這一輛ED840的連結裝置前罩好像有點破損。
頭家厝車站無待避空間。這是北上PP自強號128次經過本站。
南下EMU700準點進站,停靠頭家厝車站第一月台。
頭家厝車站第一月台往北眺望站場全景
頭家厝車站第一月台特寫
頭家厝車站第一月台電扶梯與階梯
頭家厝車站第一月台北端,遠處為台74線陸橋。這條快速道路以ㄇ字形環繞台中市區,是當地非常重要的交通路線。
第一月台外側向東北方眺望,附近有一大片透天厝,另外也有不少尚未發展的空地。
第一月台外側向東南方眺望,遠處重劃區還是一片空地。後方郊山是大坑風景區範圍。
第一月台最南端角落向南眺望,這些公寓距離高架路線相當近,雖然噪音還是免不了,但房價應該都因為新設站效益而水漲船高。
頭家厝車站第一月台南端,前方開始接近舊台中市範圍(北屯區),建築物也越高越密集。
頭家厝車站第二月台向南眺望站場全景
頭家厝車站第二月台特寫
頭家厝車站第二月台上下階梯
頭家厝車站第二月台接近北端盡頭處,這裡可以清楚觀察到內文所提及的斜向支柱,也是與栗林站最大的不同之處。
頭家厝車站第二月台北端,台74線陸橋橫亙前方。
第二月台外側向西北方眺望,多為鐵皮加蓋屋頂的低矮民宅或工廠。
第二月台外側向西南方眺望,頭張東路上的商業機能較明顯,紅綠燈便是與中山路一段交會路口。
第二月台最南端角落向南眺望,眼前荒地部份就是昔日平面路軌,這一段顯然較晚拆除,尚未發展成道路或人行/自行車道。
頭家厝車站第二月台南端
頭家厝車站月台中段附近,因為電扶梯通常設定向上,大部分乘客都是從這裡上到月台。
頭家厝車站大廳層往第一月台
頭家厝車站大廳層往第二月台
頭家厝車站大廳層,兩側為上下階梯與電扶梯,中間是洗手間、飲水機。
頭家厝車站大廳層出口方向,兩側為上下階梯。
頭家厝車站大廳出口、補票處
頭家厝車站大廳剪票口,無自動閘門。
頭家厝車站售票窗口
頭家厝車站有一台自動售票機
頭家厝車站列車時刻表,分佈還算平均。
頭家厝車站大廳進出口門面
在進出口階梯上方眺望,可以看見兩側民宅距離極近。不遠處有機車停車場。
頭家厝車站大廳進出口階梯特寫
掛於高架路線梁柱上的立式站名
頭家厝車站西側,其側面鰓裂型態裝飾與栗林站規格相同。
高架路線下方的自行車停車場
頭家厝車站西北角拍攝的站房全景
車站西北方向,原先平面路線的空間尚未整理利用。
這個位置的道路門牌編號是中山路一段386巷,可通往省道。
頭家厝車站東北角拍攝的站房全景
車站西側的巷道比東側更窄,會車不能所以設定為單行道,但現場仍看見貪圖方便駛進來的車輛。
頭家厝車站前方頭張東路往東景象
高架路線下方的頭張東路,原本有平交道,現在已暢通。
頭張東路旁往南的舊平面路線區域,尚待整理。
頭張東路繼續向西,遠處紅綠燈就是省道交叉路口,這個方向顯得比較熱鬧。
頭家厝車站西南角全景,機車停車場再過去就是進出口。
北上潭子車站 南下松竹車站

31 則留言:

  1. 結果這站跟栗林一樣的問題,「頭家厝」用的是華康正顏楷體,跟「車站」的字型不同,真是對台鐵辦事的馬虎感到無言。另勘誤一下,空拍圖的說明:翻攝自交通部鐵道局印行之「栗林」車站導覽簡介,應該是頭家厝才對。

    回覆刪除
    回覆
    1. 對啦,就是站名字是顏體(顏真卿)電腦字,但車站二字似乎是請書法家特別寫的,本來應該是專為單一車站撰寫,連站名一起風格一致,但天才台鐵直接套用給別的站,看起來就變得怪怪的了。多謝提醒,因為乍看之下我總覺得有些什麼不妥,但一直想不出來,現在終於找到原因了。

      刪除
  2. 冷清不意外
    原因我就不多說
    同樣的理由太多捷運化車站適用

    回覆刪除
    回覆
    1. 覺得台灣有些人有得斯德哥爾摩症候群
      尤其是在明明知道一個東西需要先改革才能重生時 卻執意要朝做死之路邁進
      我說的 就是台鐵
      一堆人平常怎麼照三餐臭罵台鐵 但那些人聽到台鐵捷運化時 卻也無條件接受
      又要便利 又要罵 又不讓台鐵改革重生
      一邊要台鐵多設站 一邊卻要台鐵不能誤點 這根本是緣木求魚
      台鐵討好選民和交通部的結果 是註定無法好好的改革
      軌道不增軌 人力短缺 班表註定無法增班
      若開區間快 又要罵為什麼一兩小時一班 改裁掉一些車站也在那邊哀哀叫
      這些人和民代 絲毫不覺得台鐵捷運化帶來的影響是它們的事
      明知道一個東西很爛 卻還是執意要用 這不是斯德哥爾摩症候群 那是什麼?

      刪除
    2. 所以不出問題才奇怪
      等到出現十幾個或幾十個蚊子車站時你懂的

      刪除
    3. 我有點好奇,台中、高雄這樣的設站密度,到底是台鐵自己規劃還是交通部的主意?如果是台鐵自己搞的,那只能說是咎由自取,規劃與現實脫節;但如果是交通部直接定案、鐵改局施工、台鐵只能默默吞下,那我覺得台鐵真的背了黑鍋。

      刪除
    4. 作者已經移除這則留言。

      刪除
    5. 我是不想直說因為這跟政治有關你不喜歡政治我也知道
      一部分的人結合里長民代一類的要求設站然後你也知道台灣選舉文化就會把這類的拿出來當政見還可以說這是都市計畫還扯一堆鼓勵大眾運輸的理由(你看我在彰化站那篇說的就是這麼回事)
      民代會向中央提議然後中央覺得可行就弄台鐵也只能接受
      如果執行後不錯也就算了不好你就知道
      然而這些都不是專業評估下的產物
      日本都說我們建設很政治就是這麼回事

      不要怪我為何不信任台灣的都市計劃
      台灣的問題出在於太多人對政治太熱卻又看不清政治容易遭到特定媒體或刻意灌輸的知識洗腦
      那些公眾運輸計畫其實太多騙人的東西了我只是不想把話說得太難聽
      我建議貓大不要去深入這問題因為我怕貓大看到太多反而會對台鐵失望

      刪除
    6. 的確,我一直不想深究這方面的問題,也不太苛責台鐵捷運化狂設站的政策,反正有新的站我就去觀察記錄、有舊的站我就去追尋探索。基本上要罵也只是針對營運方面。
      我覺得可能有一點是關鍵,台灣鐵道近代發展完全是移植自日本,考察幾乎也都是到日本取經,看到山手線、中央線、或大阪環狀線那種密集設站大量班次的捷運化概念,帶來驚人的旅客數量與收益,於是也想比照辦理,但卻忘了先天上的條件:台鐵沒有那樣的路線容量。

      刪除
    7. 還有一點很重要
      東京人口有多少我們可以都不用看就直接效仿?
      不出問題才奇怪

      刪除
    8. 台灣唯一有類似條件的地方大概只有台北都會區,如果台鐵另外有一條與縱貫線平行的雙線化路線,然後專門搞捷運化設站,我想應該會成功。不過有趣的是,台鐵受限於地下化路線被做死而無法在台北市區增設車站,只能在其他區域大搞特搞。

      刪除
    9. 所以反而出現特異現象
      人最多的台北只有四個大站其中三個每天應付一堆人
      台北車站 松山車站人擠到天昏地暗也只能這樣
      南港再過幾年可能就要出現亂象了
      板橋區全台最多人的區卻只有浮洲一個通勤站
      正常來說應該是台北和板橋設最多通勤站結果高鐵佔一半全部都不可行所以台鐵只好拿台中和高雄等地方大搞特搞

      刪除
  3. 我看過台鐵公布18年各站人次的資料,發現有不少車站乘客數未達標(1000以上),也就是鼓山,三塊厝,民族,栗林,松竹,和這站頭家厝都未達標,相當可惜,希望以後這幾站乘車表現能夠迎合設站成本,尤其是頭家厝,設站條件比栗林好這麼多,竟然只有小贏栗林,真是令人不解

    回覆刪除
    回覆
    1. 民族 三塊厝 鼓山一點也不太意外
      鼓山受制於周圍已經成熟 加上位於老化社區鼓岩
      不過我反而會認為另外兩站更雞肋 離高雄車站實在太近
      是我當然去高雄車站搭車 班車多又方便

      刪除
    2. 抱歉我打錯了,更正一下,松竹旅客其實有達標,因為他旅客在1600以上

      刪除
    3. 鼓山我覺得將來還有機會翻身,三塊厝和民族離高雄太近,位置也不佳,註定是悲劇,除非台鐵真的能開行比照捷運密度的列車,但這想也知道不可能。
      栗林跟頭家厝又是另外的狀況,栗林週邊聚落其實仍不夠密集;頭家厝是位置在聚落偏東,要到火車站之前就已經先到省道,光這一點就會讓道路交通吸走大部分的客源。松竹以南因為已經在舊台中市區範圍,北屯又是人口大區,每天要達到1000人進出站也就容易多了。

      刪除
    4. 不好意思我看了下地圖鼓山很難翻身,位置不佳而且鼓山區有美術館跟內惟站。未來如果美術館站升等並停靠對號或區間快那鼓山的人更會往這邊搭車,還有鼓山離高雄或新左營並不算太遠如果想搭台鐵你覺得會不會直接考慮會不會直接開個腳踏車到新左營或高雄搭對號或區間快直接跳過這堆小站?我看了台鐵地圖真的覺得台中和高雄捷運化車站真的很扯,一堆圈圈緊貼相對其他區域特別是高雄從左營圈圈一路緊貼到鳳山,台中這邊是從大慶碰到豐原。受不了台鐵的人自然會選擇客運或是高鐵,另外台鐵捷運化的車站有不少時候月台根本沒什麼人區間車通通停,新富這樣停靠一堆區間車你覺得湖口的人怎麼想?更不用說那還是楊梅區第四個車站楊梅區有這麼多人?潭子區有多少人我都查過了100000+潭子本站搭乘旅客也並非萬以上的級別你覺得增設兩個車站如何?不過新富都能有對台鐵也不用太認真了因為這營運真的很扯

      刪除
  4. 頭張(東)路命名來源:頭家厝至四張犁的道路

    回覆刪除
    回覆
    1. 啊啊,看來是我猜錯了,感謝提醒。

      刪除
  5. 鐵路捷運化很方便啊,對我們通勤族非常友善,而且不用再擠大站,很幸福呢

    回覆刪除
    回覆
    1. 當台鐵天天誤點 經常出狀況
      想擠上去也上不去 只能一直等下一班
      你 幸福嗎?

      刪除
    2. 我不覺得幸福
      引用過去有人批評神聖羅馬帝國"既不神聖,也非羅馬,更非帝國"
      我也直言台鐵捷運化"既沒有捷運的班次,也沒有捷運的品質,更非捷運"
      或許都會區的一些受益的人可能真的覺得幸福
      但非都會區的人實在難以認同
      既然鐵路是全國性的交通那不應該只著重服務都會區的部分民眾
      當然我那三句話就是基於我搭過捷運所以很清楚台鐵捷運化現在根本就是一場騙局
      台鐵想學捷運學得亂七八糟完全沒有搞清楚自身定位最後只會弄得四不像的機率很高

      刪除
    3. 神聖羅馬帝國這段話用得真好,這是要對歐洲歷史有些認知才能了解的梗。
      當然台鐵捷運化有人受惠、有人抱怨,很多層面需要檢討,但也絕非一無是處。只是平心而論,這件事真的可以做得更好一些。

      刪除
    4. 如果台鐵捷運化"有捷運的班次,有捷運的品質,也真的很捷運"我根本不會有意見
      但是現在這樣真的就是騙局
      日本鐵路捷運化有增設新富這樣的站?
      光是這點台鐵捷運化就沒有說服力
      真正的捷運除非出狀況否則"班次多 準時 設立在真正有需要的地方"
      台鐵捷運化"只有部分路段班次多 誤點多 設立地點可以在荒涼的地方"
      真的不知道我們到底學了什可以搞成這樣?
      別說學日本日本知道我們效仿他們效仿成這樣會搖頭的

      刪除
  6. 舉個很多年輕人不知道的例子,在民國5~60年代10大建設之時,國道一號(中山高速公路)建設之初很多人反對,說當時沒多少人有車,花那麼多錢蓋高速公路都是給有錢人用的,所以反對,當初也從單向3線道的規劃縮減成2線道,結果呢?幾十年後發現經濟起飛了,路線不夠用了,塞車塞到大家都罵翻了,才再花更多經費及時間去拓建第3車道,當初反對的人呢??我想現在狀況也是這樣,有一些通勤站確實剛開始時使用率還不高,那是因為民眾習慣還沒改變,但公共建設就應該著眼的是長期規劃才是、而非把錢花在放煙火等炒短線的活動上吧~

    回覆刪除
    回覆
    1. 我可以很老實告訴你三塊厝和新富長期也不看好
      這已經不是乘車習慣的問題了
      新富附近根本荒涼
      三塊厝適用走的都能到高雄站
      那長期計畫龍山 龍安 鐵砧山 高屏溪橋你覺得有多少人通勤更不用說有個還是鐵橋
      還有當年是開發中跟現在飽和度已經差不多到極限是有差的
      順便再告訴你更可怕的事實
      台灣的生育率低迷未來人口會減少不是增加而且經濟不佳生育率估計更低因為養不起
      公共建設現在其實不是該往這類方向發展
      別被政治人物騙了
      台灣的政治人物說的話能信為何韓國會超越台灣現在要追也難?
      我自己就是那圈子的所以這種政策騙不了我的
      要不然我再告訴你更可怕的
      台灣的很喜歡有樣學樣和比照辦理
      台中高雄都這樣然後桃園台南嘉義都想這樣你看看到時候苗栗雲林彰化會不會都要?
      你自己去查台鐵捷運化西部想增加多少車站?全都搞了還得了?
      彰化10公里左右有人都想增加7個車站
      這已經不是鐵路捷運化快要鐵路公車化了
      到時候鐵路沿線每個里長都要求通勤站你可以去想想台灣西側會有多少車站?
      不要告訴我西側有200~400甚至以上車站都很合理

      刪除
    2. 作者已經移除這則留言。

      刪除
    3. 時代不同,不能直接比較,單是經濟增長也差很遠了

      刪除
  7. 無法了解留言的人是否都住在潭子?
    真的瞭解住在潭子的居民對於鐵路的利用程度?
    我自己住在頭家厝,頭家厝長久以來一直是被邊緣化三不管的地方,
    所有公共運輸對頭家厝來說都是非常不友善的,
    台鐵沒設站之前,公車只有兩線,半小時~一小時才一班,
    好不容易台鐵願意在我們這些打從有中華民國以來,
    從來都不被重視的小地方設站,
    你們考量的卻都是"錢"?
    除了台鐵賺不賺錢,你們還看到了什麼?

    回覆刪除

注意:只有此網誌的成員可以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