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月4日 星期一

竹田車站

竹田車站 (2015/10/31) 的高架化最終樣貌,因為站前腹地狹窄,緊鄰舊木造站房,所以只能以斜斜的角度拍攝。
竹田車站正面另一個角度
竹田車站 (2013/10/25) 當時的高架站房側邊是荒地和檳榔園,非常難拍到站名畫面。我所站位置,是施工單位開闢的一條車輛便道。為了這張照片,我還差點被工程車撞到。
竹田車站 (2012/09/11) 當時使用的站房位於月台上,是一個小小的水泥建築,有點類似柳營車站。
竹田車站舊木造站房。明明是出太陽卻下起雨來,形成了很特別的雪花景象。
位置:屏東縣竹田鄉
構造:高架路線底式平面車站
站體:2015年高架共構無獨立站房
月台:2(岸式x2)
註解:小型城鎮捷運化交通運輸站
每日平均上下客人數
2011年~331,第149名
2012年~327,第158名
2013年~320,第160名
2014年~299,第164名
2015年~337,第162名
2016年~451,第152名
2017年~488 (+8.12%),第151名 (↑1)

(2015) 竹田車站站牌,圖片當然是舊木造站房「竹田驛站」。
(2012) 舊竹田車站站牌,左邊也是在雨中所攝。
竹田原名「頓物」,這名字也很有意思,據說是客家話囤積物品的意思,後來被日本人改名為竹田,有人說是因為這裡有竹子又有田園,但我覺得可能是移情作用下的產物,因為日本也有好多地方叫竹田。竹田是客家鄉鎮,屬於六堆裡的中堆,人口一直在外流,目前約有1萬8千人。

竹田車站冠以鄉名,附近居民也比西勢多,但因為交會位置不如西勢,所以反而先被降等,只留下一條主軌和一個岸式月台,維持基本的營運。竹田車站新的高架站房已經完工了,看起來跟歸來、麟洛是一樣的規模。

竹田車站舊站房是屏東線上僅存的木造站房(三塊厝車站已經廢掉)。1992年,台鐵把竹田降為簡易站,同時也停用木造站房,在月台上蓋了一個醜陋的鋼筋水泥建築當作新站房。原本台鐵已決定要把舊木造站房拆除,但後來地方人士積極爭取,總算保留了下來,連同周遭一些老建築規劃成「竹田驛園」的遊憩場所。

竹田車站所在位置附近就是該鄉的中心,但市街看起來並不熱鬧。但由於竹田木造站房已經頗有名氣,現在這裡假日應該有不少觀光客。除了保存良好的站房,旁邊還有浴室、井等舊建築,加上「池上一郎博士文庫」、「李秀雲先生攝影紀念館」,逛累了還可以坐下來喝杯庭園咖啡,可說是一處規劃有序、值得一遊的景點。比起屏東線上其他消失無蹤的木造站房,竹田真的是十分幸運。

(2013/10/25再次造訪)
(2014/02/20添筆)
2013年6月高架化通車以後,歸來、麟洛、西勢、竹田、潮州連續五個車站都先啟用西半側,東半側則繼續興建。其中歸來、麟洛、竹田是單純的通勤站,只設兩側岸式月台(先開放第二月台),沒有多餘路軌。這五站的目前形式都有兩側被隔開的問題,而且先通車的都是原來的後站方向,前站方向往來較不方便。整體觀察下來,影響最大的便是竹田站。

歸來、麟洛兩站規模小,附近居民不多,兩側不相通影響有限;西勢的聚落主要位於車站北邊,雖然車站換了一側,但往來距離差不多,對居民而言差異不大;潮州新站規模很大,站前道路寬廣,車輛接送交通方便,所以大部分也只是改變出入站習慣的問題。至於竹田,主要聚落正對車站,有木造站房加持帶來鐵路觀光客,原本很倚賴車站位置的便利性;但現在車站出入口在另一邊,附近荒涼無比,正面沒有任何民宅,往來步行要經由豐振路,需多繞500公尺。這對鐵路帶來的觀光客而言,可說是致命的影響──步行距離太遠了。地方居民想必也不太樂意多繞這一大圈去搭火車,所以乘客數量應該會有所減少。

雖然要繞好大一圈,我還是秉持探查精神,實地走一遍,並再次造訪「竹田驛園」。本來竹田木造站房在鐵軌旁,常有火車停靠或經過,雖然停用但仍有鐵道的氣息;但現在被高架化隔離,旁邊還在施工,失去了鐵路舞台,感覺上只是一處沒有生命的軀殼。還有,這次在竹田驛園,一隻貓也沒看到了。據說野貓平均只能存活兩年,也許牠們都已經……

坐在驛園,抬頭看著高高在上的新路線,我不由得又想起網路上的那位竹田人,在網路上拼命要揪出遊客是否跨越月台黃線拍照,我想他/她現在應該很清閒了吧,因為平面已經沒有鐵道也沒有火車,更沒有黃線可以跨越。至於高架路線上,景象就跟一般通勤車站一樣,遊客大概也沒興趣去拍什麼照了。

(2015/10/31再次造訪)
(2016/01/04添筆)
2015年8月屏東線屏東~潮州高架電氣化雙線通車後,竹田車站又再次改變,成為完全的捷運化車站,與歸來、麟洛的規格差不多;不過好一點的是還維持著簡易站等級,有售票窗口,值班人員在固定時間內負責售票(但似乎不負責剪票、收票)。另外就是加設了電子票證驗票裝置,可能因為這樣使得在窗口購票的人數更少了。

高架化的樣貌沒什麼好多提,不過下方的竹田舊站房就顯得更為辛苦,完全失去了鐵軌與月台,就像失根的蘭花一樣,只是觀光客眼中的「木造老車站」,大部分遊客甚至不是搭火車來的。造訪當天,站前有搭舞台舉辦活動,一些音樂、走秀、地方特產展示,雖然是活化了這個場域,但木造站房就好像配角花瓶一樣,只能靜靜在旁邊忍受麥克風的喧囂和人群往來,進行著以它為名、但跟它又沒有太大關係的活動。

前幾年因為高架化持續施工,竹田站的進出站人數一直往下掉,2014年已跌破300人;幸好高架及電氣化之後因為班次大增,便利性提高,所以乘客數量有顯著提昇。

EMU500停靠竹田車站第二月台(北上、西正線),列車長很盡責地執行業務。
另一列EMU500停靠竹田車站
從竹田車站第二月台南側觀察整個站場,電氣化支架非常搶戲。
從竹田車站第一月台北側觀察整個站場,東正線因為剛通車沒多久,很明顯顏色較淺。
2015年8月才啟用的竹田車站第一月台
竹田車站北端,第二月台。
竹田車站北端,第一月台。
竹田車站南端
竹田車站售票窗口,這是有開放售票的時段。10月底了還32度,真是變態的天氣。
竹田車站出口,設有電子票證裝置。
竹田車站型式上的剪票口:你會發現售票窗口其實在裡面,所以沒票也可以正大光明走進去,實質意義不大。不過一定要從這裡進站就是了,沒有別的通路。
當天,竹田車站站前在舉辦活動,把拍攝舊站房的角度完全擋住。不過幸好之前造訪就已經拍了不少照片,影響不大。
竹田車站舊站房內側,看起來狀況不錯。
竹田車站站前活動的一些攤位
從竹田車站月台看到的週邊景象,滿滿的檳榔樹,中間點綴幾棵香蕉、椰子。
(以下為2013年竹田車站高架化部份完工後景象)
北上復興號區間車停靠竹田車站高架月台
復興號區間車緩緩駛離竹田車站,右邊鐵絲網後剛好可見下方的木造舊站房。竹田站目前仍是有人站,所以列車停靠時會有站務人員在月台上迎送,遠處可以看到他小小的身影。
R126牽引往枋寮的南下區間車駛進竹田車站準備停靠
竹田車站旁,剛好看見一列南下莒光號通過。
竹田車站月台遮棚與麟洛站相同,但都不如歸來站的設計感。
竹田車站月台,對照著左邊的舊木造站房,頗有不勝唏噓的感覺。
竹田車站南端,高架路線繼續延伸往潮州。
竹田車站北端,往西勢方向。
從上方特寫竹田車站舊站房,它再漂亮,緊鄰著高架路線景觀也要大打折扣,更何況施工中是慘不忍睹。
竹田車站西側是檳榔的天下
通往竹田車站月台的階梯,先通車這一邊一樣是編號第二月台。
竹田車站高架路線下的站房區域,有候車座椅、售票窗口、無障礙電梯。
竹田車站售票窗口特寫
出了竹田車站,只能沿著這條柏油路走向遠處的路口,才能離開往別處。
竹田車站在高架路線下的樣貌
我還記得這塊告示,以前是掛在月台邊的鐵欄杆上,現在車站移到高架路線,這塊牌子被當作垃圾丟在圍籬旁。
竹田車站旁的路口,橫向是豐振路,垂直的是三山路。
竹田車站舊站房,這次沒有下雨,但後面多了施工吊車。
竹田車站舊站房內,大致保留原有的樣貌,不過辦公室現在被當作販售當地特色商品的空間。
竹田車站舊站房的候車室
竹田車站舊站房剪票口
竹田車站舊站房售票窗口
竹田車站舊站房所掛的時刻表,上面註明是1998年當時的列車時刻。
竹田車站舊站房所掛的票價表。這張表格非常值得研究,因為上面南迴線只有站名沒有票價,而台東線的票價是繞北部所產生的金額,比經南迴線到台東、花蓮要貴很多,所以這應該是南迴線通車(1992)前的產物。此外列表上有一站「大竹」而無「瀧溪」,也證明了這一站原本是命名為大竹。
(以下為2012年竹田舊站景象)
R124牽引的北上復興區間車準備停靠竹田車站
竹田車站現用站房與未來的高架站房,中間夾著正在進站的列車。
竹田車站有列車停靠,少少的乘客正在上車。
左起:高架路線及車站、復興區間車的屁股、竹田車站月台及站房。
列車已駛離,汽機車正在通過那小小的平交道。
R112牽引的南下復興區間車停靠竹田車站
竹田車站月台全景
竹田車站現用站房與未來高架站房的特寫
竹田車站北端
竹田車站南端
竹田車站售票窗口與候車座椅,這就是站房內全部的設施。
竹田車站舊木造站房內側全景
竹田車站舊木造站房內部,當天並未開放進入(或是管理人員不在?),這是從窗戶偷拍。
竹田車站舊木造站房保存下來的傳統磅秤,這東西在我小時候很常見。
竹田車站舊木造站房正面特寫,此時雨下得正大。
竹田車站正面的豐明路,通往竹田鄉主要市街。
竹田驛園石碑
竹田車站旁的取水
竹田車站鐵道員工浴室
竹田車站旁的庭園咖啡
李秀雲先生攝影紀念館前面有一隻竹田黑狗
池上一郎博士文庫,據說裡面都是日文書籍。
竹田貓之一。貓是很聰明的動物,會在傘下躲雨,不像狗一直在外面淋雨。
竹田貓之二
北上西勢車站 南下潮州車站

24 則留言:

  1. 在大站可以越線拍哦??
    下回在竹田看見莒光號,自強號要來時也越線如何??

    當個活教材,看看那些愛越線人會不會因為您的示範而被鐵警開罰(影響行車安全6仟外加移送)

    回覆刪除
    回覆
    1. 我想你是嗆錯人了,我跑遍了全台灣的台鐵車站,安全是我最注重的一件事,因為我知道妨礙行車是罪大惡極,我也非常討厭在鐵軌上拍照的遊客,而且人被火車撞了是一點存活的機會都沒有。

      竹田只不過就是我到的車站其中一個,不論大站小站,我都是用同樣的方式拍照,有列車時就龜縮在月台內側,確定絕對沒列車接近時(例如同向列車至少有兩分鐘間隔,對向列車要下個交會站距離乘以二的時間),我會把握時間比較靠近月台邊緣拍照,但也絕不會將自己暴露在可能有危險的位置。我在竹田車站的時候,站務人員也在附近(上面的照片就有入鏡),我還跟他聊了一下,如果我真的有什麼危險的舉止,他沒有理由不制止我。每個車站我都用同樣態度面對,不只是站務人員,鐵路警察我也常碰到,都沒有任何一個對我的動作出聲制止,所以我確信在這十幾天的旅行中,我沒有對鐵路行車造成任何干擾。

      最後再釐清一點,我是搭火車前往每一個車站,也必須搭火車離開,所以出現在月台上是正常的,我想我也遵守了「非搭車乘客請勿進入月台」的原則,利用上下車前後在月台上拍照,只要沒有危險動作,應該不犯法吧?

      刪除
    2. 偶見您這內容豐富的網站.....實在令人佩服....
      樓上那位Wu的說話態度.....實在令人難以苟同....

      刪除
    3. 這位Kyle Wu真的是不知道該如何說明。
      如果這樣說的話,他到新富車站該怎麼辦,罵人也要搞清楚狀況!

      刪除
    4. 之後他就再也沒有出現了,我想他應該也漸漸了解資訊記錄跟白爛拍照的差別吧。

      刪除
    5. Kyle Wu你隨意罵人,鐵貓拍攝照片沒有越線,他反而可以告你,到時候反而你要負刑責啊!

      刪除
    6. 不過有點恐懼感,他真的很無聊

      刪除
  2. ★★★ 竹田火車站 鐵道仍有南迴線莒光及自強號通過,請遊客務必守法,勿任意超越候車線在非公眾通行之鐵路路線上逗留、拍照,以免釀成災禍,或面臨刑責。★★★

    資料來源:http://travel.network.com.tw/tourguide/point/showpage/104014.html

    回覆刪除
    回覆
    1. 眼見不一定屬實,請你搞清楚狀況再來評論

      刪除
  3. 105年東正線完工通車後,我想慕名而來的遊客就會增加了。不過以後會在老車站後面看到高架通勤站還真是突兀啊!

    回覆刪除
    回覆
    1. 相當遺憾,這是木已成舟的事實。在高架路線下的老木造站房,簡直就像是被壓住一樣,很可憐!

      刪除
    2. 我媽娘家就在那個地方,我真的很愛這個車站。小時候這個車站還有島式月台,改成只有單一側邊的月台,又改成高架,真的以後很難看到更懷舊的味道了。所以我趁車站改建前,拍攝了蠻多的竹田車站到維基百科,希望能共同保存難得且取之不易的景色

      刪除
    3. 11月初又去了一次竹田,高架路線已經完工了,竹田的木造站房也變得更渺小了…

      刪除
  4. 我在竹田的時候,也曾被疑似Kyle Wu的人嗆聲,說甚麼要移送法辦,不小心超線都要嗆嗎?

    回覆刪除
    回覆
    1. 注意安全是好事,但實在不必用那種恐嚇的方式…

      刪除
  5. 這裡是台灣鐵路最完整的資料庫呀!!! 台鐵也沒有做得那麼細緻!!!

    席特曼, 加油!!!

    回覆刪除
  6. 越線的問題個人不太苟同沒車來就能跨這件事,畢竟還有示範作用,別人會學。

    回覆刪除
    回覆
    1. 如果我像很多人那樣,放上在月台邊緣、甚至在鐵軌上擺姿勢的有人照片,那確實是很糟的示範;但我放的照片,裡面有任何人處於一個很危險的位置嗎?別忘了相機可以調遠近、可以轉角度,更何況還可以裁剪或修圖以凸顯要拍攝的重點。整天執著於有沒有越線,還不如隨時提高警覺、有列車要經過時閃遠一點,不要讓自己處於危險範圍內,這樣才是在月台上活動的最高守則。至於我的腳到底有沒有踩在線上,或是超出了零點幾公分?對不起,我並不在乎,也不會拿尺去量。

      刪除
  7. 樓主能讓自己提高警覺,有列車時閃遠一點固然了得,但旁人可不得箇中奧秘,這也難怪依樣畫葫蘆了~

    回覆刪除
  8. 之前我也是拍攝竹田車站照片貢獻給維基百科,然後自己留底到Flickr,結果有人也是說我越線。真是奇怪,我一向都是注意安全拍攝,從未有任何意外發生。之後我不爽,也懶得與他爭辯,把他的留言刪除了

    很簡單,手超過範圍腳卻不是,加上照片攝影的角度,看起來的確有點像超過等待線。如果哪一個鐵道迷說我不遵守安全,還去維基百科留言,請他與我去竹田車站,我當場拍給他看

    回覆刪除
    回覆
    1. 說起這個拍攝角度,這幾年下來我也頗有心得,不用太靠近月台邊,其實也可以拍出很像是在月台最邊邊的畫面;更何況有時候照片是會剪裁的,一切下去看起來更像是身處危險位置。

      我的建議是,拍攝任何照片時優先考慮自身安全,不要造成行車困擾,絕對不在鐵軌上逗留,尤其是千萬不要拍攝無意義的人車合照或自拍。

      刪除
  9. 那個池上一朗生前是個醫生,常住在竹田替鄉民看診,那個圖書館里面都是他的藏書。

    回覆刪除
  10. 木造站房看似成了小小的市街

    回覆刪除

注意:只有此網誌的成員可以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