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3月30日 星期五

牛鬥車站(羅東林鐵)

牛鬥車站 (2018/01/03) 站房,林鐵停駛後曾被當作雜貨店,但現在處於閒置狀態。
位置:宜蘭縣三星鄉
廢止時間:1979年8月
現存:混凝土站房、月台、重設站牌及解說牌、旗竿座、入山檢查哨、員工宿舍

牛鬥車站木製站牌,但其鄰站標示的站名是1953年之前的名稱。
金屬解說牌的里程標示一樣,英哩資料換算亦相同。
金屬解說牌上的地圖,可印證鐵道路線比公路筆直的推測。
金屬解說牌整體

羅東林鐵從清水湖到牛鬥這一段,站牌顯示距離為2.4公里,路線大致上與現今台7丙線平行,但可能更直一些,因為公路里程較遠,約2.5公里。這點在現場的金屬站牌地圖上也可以獲得驗證。這一帶為蘭陽溪與清水溪沖刷而成的平地,地勢和緩無太大起伏,因此也不需要開築隧道。現在的公路沿途會經過一些鱒魚養殖場、果園、休閒農莊、特色餐廳等等。

牛鬥的地名由來十分有趣,在聚落西北邊的蘭陽溪,因為兩岸山勢地形突出的關係,河道行經這一段變得格外狹窄;在現今牛鬥橋上往西眺望,可以清楚看見這個景象,猶如兩邊各有一隻牛在對峙相鬥,所以稱之為牛鬥。而因為這種漏斗嘴般的位置(可參考Google衛星地圖),往往使得來自東邊的颱風、東北季風在此傾瀉大量雨水,造成牛鬥經常在雨量上名列前茅。原本台7丙線牛鬥橋(雙向單線橋分別築於1963年、1995年)的位置,就在河道最狹窄處,但時間一久面對溪水不斷沖刷,早已形成危橋;最終在2005年因颱風徹底侵襲而長期封閉,遂決定在下游側另築雙線新橋,於2010年完工通車,舊橋亦拆除消失。不過這個區域的沖刷風險仍舊存在,因此即使是新橋,亦經常因為雨勢過大而封閉。

而牛鬥聚落的行政區劃也很有意思。這個村落被硬生生切為兩部份,大部分平地住戶被劃分在三星鄉圓山村,包括以前林鐵車站的位置;但比較靠近山地的部份就屬於大同鄉復興村,包括牛鬥派出所、天主堂等等。這很明顯也是因為以前原、漢分治的結果,在東澳、南澳也都有類似的狀況。更好玩的是在地圖上,三星鄉不只侷限於溪南,還轄有泰雅大橋至牛鬥橋之間的溪北區域,與大同鄉的實際分界線是台7線公路,也就是說這附近的蘭陽溪河道全屬三星鄉,包括河床上的西瓜。

回到牛鬥車站的介紹,它不在台7丙線上,必須彎進泰雅一路501巷,大約再往前200公尺就到了。牛鬥車站的整體站場保存狀況雖然不如天送埤,但它是唯一還有月台痕跡的車站,同時站房也還存在。仔細比對後會發現,牛鬥、樂水、以及未被沖毀前的土場,這三站的站房其實是一樣的造型,都是後來國民政府時代興建的混凝土站房,不是木造建築。目前牛鬥車站站房似乎被民眾佔用,之前還作為雜貨店,但近年來已經沒有看到它開門營業,鐵門都是拉下的。月台雖然因為道路鋪設的關係而相對變得很矮,但仍能看出以前的兩端長度規模,停靠三輛中華號應該足夠。月台上現在立著木製站牌及金屬製的解說牌,不過都是後來重設的;仔細看還會發現貌似石碑的旗竿座。至於車站旁邊有不少建築物,其中一間據說是以前的入山檢查哨,而有兩間木造房舍(屋頂已用鐵皮強化)應該是昔日的林鐵員工宿舍。而車站正對面的幾株老樟樹,已經被縣政府列管受到保護,據說有百年的歷史。

牛鬥車站另一角度,右邊是入山檢查哨。
牛鬥車站入山檢查哨(門前堆放許多雜物)與月台、站牌
換一個角度來看,依序是月台、旗竿座、站牌、入山檢查哨、車站站房。
牛鬥車站月台連兩端的坡度都還能存在
本來我以為這是某種石碑,其實只是旗竿座。
延伸到站房部份的月台,與路面之間增加了斜坡。
推測這是牛鬥車站的員工宿舍
這間應該也是員工宿舍
月台的另一端因為側面增設了水泥斜坡,上面還有柏油,看起來比較不像。
勉強還有一點月台兩端斜坡的樣子
牛鬥車站對面的大樟樹,拍攝於2016年9月。
2018年初再看到它,感覺上枝葉不如以往茂密,不知是經過修剪還是風雨吹落。
這一棵也是
牛鬥車站再往西的方向,前進一點就屬於大同鄉了。這條道路應該也是林鐵舊線。
除了牛鬥車站本身,來這裡千萬不要錯過牛鬥橋旁的絕佳風景。這裡有一座觀景台,可以在較高的位置欣賞二牛相鬥的模樣;而向下游望去,整個蘭陽平原盡收眼底,天氣好時甚至可以直視龜山島。另外我強烈推薦一處絕景,必須移動到牛鬥橋中段,往蘭陽溪南岸看過去,在舊牛鬥橋崩壞路面的後方,可以看到羅東林鐵四號隧道就位於河岸突出的山壁上;其所處位置簡直是不可思議,看到之後不難了解,昔日羅東林鐵的路線是克難到了極點,這樣的隧道跟橋樑建築,遇到大水不中斷才奇怪。網路上皆言此隧道口尚有反共標語,但可能要用望遠鏡或長鏡頭相機才能捕捉到。

牛鬥橋橋頭,後方可以見到觀景台。
牛鬥觀景台上往東眺望,天氣好,直接看到龜山島。
同樣角度,天氣稍差一點的景象。
觀景台上往西眺望,眼前就是河道最窄處就是「牛鬥」。
蘭陽溪對岸是台7線,也就是北橫的東段部分。
近處是牛鬥舊橋引道的廢棄路面,箭頭處就是不可思議的羅東林鐵四號隧道。
當年能想到從這個位置架橋鑿隧道建鐵路的人,我不得不佩服他。
西行樂水車站 東行清水湖車站

3 則留言:

  1. 林鐵確實比台7丙線筆直:https://i.imgur.com/vDi5fKH.png
    圖像來源:國土測繪圖資服務雲(圖層設定→開啟圖層套疊→歷史圖層→日治地形圖(陸地測量部1924)

    回覆刪除
  2. 這麼多的美景卻人湮稀少...

    回覆刪除

注意:只有此網誌的成員可以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