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復車站 (2016/08/24) 的波浪狀屋簷是其一大特色,而它也是少數比較能看出原貌的花東新車站。 |
光復車站 (2016/02/28) 全部整建完成剛啟用之時,過年期間懸掛的燈籠還在上面。 |
光復車站 (2014/10/05) 已經進入施工黑暗期,不再以原有面貌示人。 |
光復車站 (2012/09/14) |
構造:平面車站
站體:1969年鋼筋混凝土建築、2016年重新整建
月台:2(岸式x1、島式x1)站體:1969年鋼筋混凝土建築、2016年重新整建
註解:中型城鎮交通樞紐站
每日平均上下客人數:
2011年~922,第120名
2012年~930,第125名
2013年~963,第127名
2014年~959,第129名
2015年~883,第132名2016年~861,第134名
2017年~911 (+5.91%),第134名 (→)
2016年啟用之初的光復車站站牌,也就是出包鬧了大笑話的那一塊。被貼掉的部份是「富源Fuyuan」「10.7」公里。話說這真的很扯,當然施工包商有責任,但監督的鐵改局、台鐵人員都在睡覺嗎?強烈建議這兩個單位在招考人員時,第一關先要求按順序記住台鐵所有車站名稱!
|
(2012) 光復車站站牌 |
光復可說是因為糖廠而形成的鄉鎮。以前這裡有阿美族的兩大聚落「馬太鞍」和「太巴塱」,日本人在附近大片區域強制種植甘蔗,並大力發展製糖業。鐵路車站的位置靠近馬太鞍部落,所以初期叫做馬太鞍驛。後來大和糖廠成立,在糖廠與車站間逐漸形成街市,因為位於大和以北,所以叫「上大和」,車站後來也改名叫上大和驛。戰後國民政府將上大和、大和及兩大阿美族聚落整併為新的鄉鎮,因為是「臺灣光復」後才設置,所以就叫光復鄉,其實是個超級八股的地名,車站隨後也改稱光復車站。
除了光復市街上的客源,馬太鞍、太巴塱,甚至豐濱等地的居民也都是以光復車站為主要交通據點;而大富站因為班次少、沒有優等列車停靠,很多時候村民也都是在光復上下車。這使得光復站一直維持著台東線大站的等級,基本上除特殊列車或直達列車,所有列車都會停靠光復。每天有9百多人次上下車,在台東線排名介於池上、吉安之間。
光復車站在早期就已經改建為較大規模的鋼筋水泥建築,時間與瑞穗、玉里、池上等站的改建時間接近。而花蓮縣境的幾個大站鳳林、光復、瑞穗、玉里,都位於西邊山下,站房也都面向東,所以月台配置全都一樣:第一月台為岸式月台,第二月台為島式月台,正線位於2A側。
從大富到光復之間的鐵路路基較高,以前可以欣賞到大片蔗田的縱谷風光,但現在則變成尚未成林的植栽。至於光復到萬榮之間就是完全不同的景象,因為要跨越馬太鞍溪(花蓮溪主要支流之一)。東部河川的特色就是荒溪型,河床寬闊,但平日只見涓涓細流,一遇暴雨則氾濫。以前日本人的作法是儘量高繞,把路線往上游,拉到幾乎是山區邊緣,溪流剛到達平地的位置,這樣除了取得較短的跨徑,氾濫時橋樑被沖垮的機會也較小。後來東拓的時候,台鐵採取了新的工法,不從河上通過,而是往河底挖,建成「光復河底隧道」。在當時這與另一條「溪口河底隧道」是全台首屈一指的先例,可節省路程並解決跨越溪流的困難。後來鐵路地下化萬板專案和台北捷運,就大量應用了這個作法。
(2014/10/05再次造訪)
(2014/11/02添筆)
(2014/10/05再次造訪)
(2014/11/02添筆)
這次造訪,看到光復車站已經開始整建了,整個站房被鐵皮圍籬團團圍住,外牆一部分也披上塑膠帆布。此外月台亦整修墊高,但遮棚仍是原來的。
光復車站的站房功能則移到左邊的臨時站,基本上只是一處由鐵皮搭建出來臨時房舍,做為台鐵站務之用。候車空間更只是一處鐵棚,連牆都沒有的開放空間,可說是相當簡陋。與玉里一樣,光復車站開始進入施工黑暗期了。
(2016/02/28、08/24再次造訪)
(2017/08/30添筆)
我的故鄉所屬行政區域的光復車站,在兩年之內整建完畢。雖然我不是很能體會出它所要傳達的原住民文化意念,但個人感覺還蠻舒服的,跟舊站又還有點傳承,算是我比較能接受的車站外型。不過蠻詭異的是,更新之後的站房內部空間反而顯得比較狹窄,候車座椅也非常少,不知我的那些鄉親們會不會有些微詞。
光復車站現在擁有完整的岸式月台(第一月台)和島式月台(第二月台),而且我也在現場看到了它的實際運用:區間車在第一月台待避,普悠瑪停靠2A月台,交會的柴聯自強號停靠2B月台,等於是全部都運用上了。而光復車站在台東線仍是前五名的重要車站(花蓮台東這兩個特大站不算的話),停靠列車也算多(跟壽豐、鳳林的班次相近),但很明顯已經不如瑞穗。
這幾年,不管什麼時候到光復糖廠,感覺遊客都很多;而街上的一些飲食店,看起來生意也都不錯,尤其是清明節的時候還要等空位哩!但這似乎很難轉化為光復車站的進出站人數,值得台鐵好好思考問題到底在哪裡。
(以下為2014年光復車站景象)
(以下為2012年光復車站電氣化之前的景象)光復車站的站房功能則移到左邊的臨時站,基本上只是一處由鐵皮搭建出來臨時房舍,做為台鐵站務之用。候車空間更只是一處鐵棚,連牆都沒有的開放空間,可說是相當簡陋。與玉里一樣,光復車站開始進入施工黑暗期了。
(2016/02/28、08/24再次造訪)
(2017/08/30添筆)
我的故鄉所屬行政區域的光復車站,在兩年之內整建完畢。雖然我不是很能體會出它所要傳達的原住民文化意念,但個人感覺還蠻舒服的,跟舊站又還有點傳承,算是我比較能接受的車站外型。不過蠻詭異的是,更新之後的站房內部空間反而顯得比較狹窄,候車座椅也非常少,不知我的那些鄉親們會不會有些微詞。
光復車站現在擁有完整的岸式月台(第一月台)和島式月台(第二月台),而且我也在現場看到了它的實際運用:區間車在第一月台待避,普悠瑪停靠2A月台,交會的柴聯自強號停靠2B月台,等於是全部都運用上了。而光復車站在台東線仍是前五名的重要車站(花蓮台東這兩個特大站不算的話),停靠列車也算多(跟壽豐、鳳林的班次相近),但很明顯已經不如瑞穗。
這幾年,不管什麼時候到光復糖廠,感覺遊客都很多;而街上的一些飲食店,看起來生意也都不錯,尤其是清明節的時候還要等空位哩!但這似乎很難轉化為光復車站的進出站人數,值得台鐵好好思考問題到底在哪裡。
南下EMU500電聯車停靠光復車站第一月台,因為等級最低,所以註定最早到站,最晚離開。 |
緊接著,南下普悠瑪停靠光復車站第二月台A側,車尾剛好在無障礙電梯旁。 |
這班普悠瑪停靠光復車站的時間頗久,足以讓我走到車頭的位置再跟區間車一起合照。 |
原因是需要交會列車,北上E1000自強號接著進站,停靠第二月台B側,形成三班列車同時在光復站的難得景觀。 |
出站吃飯又回來之後,北上DR2900柴聯自強號進站,停靠的是第二月台B側。 |
緊接著進站的是E217牽引的南下莒光號,停靠第二月台A側。 |
柴聯自強號跟莒光號在光復車站交會。這次在光復車站月台期間,我遇到了普悠瑪、PP、柴聯、莒光號、區間車,運氣真的很不錯,只差太魯閣。 |
光復車站第一月台進站位置附近 |
從第二月台欣賞光復車站站房內側 |
光復車站第一月台北半段 |
光復車站第一月台南半段 |
光復車站第二月台北半段,我終於注意到了原住民文化象徵,在月台立柱上。 |
光復車站第二月台有LED時刻顯示 |
光復車站後站方向(西邊山)房舍稀少,劃分上屬於馬太鞍部落的範圍,但主要聚落不在此處。 |
光復車站北端,往萬榮方向是雙線。遠處可見普悠瑪號正在接近。 |
光復車站南端,左側有工程側線。往大富方向是單線,遠處可見光復溪支流的鐵橋。 |
根據網友的資料,這棟建築物是光復電力分駐所,蓋得還真大真漂亮。 |
這棟古董建築物是花蓮工務段光復道班 |
光復車站地下道,非常簡潔有力。 |
光復車站剪票口 |
光復車站售票窗口,左邊牆上露出半邊臉的是自動售票機。 |
光復車站候車室,座椅太少了啦,空間還很多,可以多放一些。 |
光復車站正面特寫,蠻好看的。 |
光復車站門面位置稍高,有七級階梯。 |
這是以前臨時站的位置,站房整建完工之後就被拆掉了。 |
光復車站正面廣場,一直以來都是劃設停車格。 |
光復車站正面全景,這是從台9線馬路對面拍攝的。注意站前停了一輛花蓮客運,這跟下一張照片有關。 |
昔日的花蓮客運光復站,位於中正路一段(即台11甲線光豐公路)上,距離火車站約500公尺。以前這裡是重要車站,客運班車都還要特別繞進建築物屋簷下方停靠。現在花蓮客運已經不再使用此站場,客運班車雖然還是由此發車,但售票窗口已關閉,建築物也用圍欄封住。 |
補一張光復糖廠,不,花蓮糖廠的招牌照片。 |
光復車站第二月台墊高後的景象,可看見後站方向有大規模工事,不知道是不是觀光飯店之類的。(網友提供訊息,是電力分駐所,不過真的很大間。) |
從光復車站第一月台看第二月台,遮棚、地下道都還是原來的樣子。小黑鎮守在第一月台處,給人穩重踏實的感覺。 |
2014年7月經過光復車站時拍攝到的第一月台與站房內側,站房當時還未封閉。 |
光復車站站房最新景象:鐵皮屋頂構成的候車空間,站務員辦公室、售票處、廁所也都在鐵皮屋內。 |
所謂麻雀雖小,五臟俱全,光復車站臨時站房雖然簡陋,但售票窗口、自動售票機、補票處樣樣不缺。 |
光復車站從臨時站房通往月台的剪票口。可能是工程人員進出頻繁、也缺乏閘門設施,站務員也沒什麼管制了。 |
光華號車廂編組普通車停靠光復車站第二月台A側 |
光復車站第二月台上,DR3100型柴聯自強號停靠在B側,等待交會列車。站房在右。 |
光復車站交會列車,南下自強號避至第二月台B側,北上自強號則從A側(正線)通過,這是少數不停靠光復站的自強號之一。 |
光復車站的月台是東拓後改建,所以也是標準的T字型遮棚和大理石舖面。 |
光復車站南端,右邊是等待交會列車的自強號。 |
光復車站北端,剛駛離站場範圍的是不停靠光復站的北上自強號。 |
光復車站的第一月台(左)與第二月台(右) |
光復車站站房內側,自第二月台拍攝。 |
光復車站第一月台的出口處 |
光復車站剪票口,注意上方列車時刻並無標出月台,而是只有方向,大概可推斷出絕大多數列車都是停靠第二月台,因此不需要特別考慮乘車月台,反而是方向比較重要。 |
光復車站售票處,有一台自動售票機。 |
光復車站候車大廳 |
光復車站正面斜斜的特寫 |
提起光復,大家第一個想到的必定是光復糖廠。其實它的正確名稱應該是「花蓮糖廠」,從高聳的煙囪就可以看見。糖廠離車站約15分鐘步行路程,算是有一點點遠。早期糖廠可說是整個光復鄉命脈所在,在地居民多多少少都跟糖廠扯上關係,不論是跟糖廠租地居住或耕種、在採收季節當短期工,或是直接在糖廠任職,生活四周都跟糖廠脫不了關係。後來糖廠逐漸縮小經營規模,最後在2002年停止種甘蔗與製糖,轉型為種花、養豬、製作冰品的事業單位。目前大家到光復糖廠,大概就只有一個目的~吃冰。這光復糖廠的冰,以前對我們而言是奢侈的享受,只能偶一為之,而且因為離老家遠,所以到糖廠吃冰對朋友來說是一件大事。當時沒有冰淇淋類產品,想要吃便宜剉冰的話就是清冰、健素冰、月見冰,另外也有清冰棒、花生冰棒等。年輕小朋友可能不知道這些是什麼東西,「清冰」就是只加糖水,什麼配料都沒有;「健素冰」是冰上面灑一些健素,這是蔗渣製成的高纖維食品,味道很不討喜,所以現在幾乎沒人在吃了;「月見冰」就是在冰上打一顆生蛋。反觀現在,糖廠冰品種類繁多,假日的時候遊客絡繹不絕,但試過幾次其他產品後,我還是只選擇口味單純的花生冰棒。
另外,太巴塱部落位於光復市街東側,光復溪與海岸山脈之間,是規模最大、人口最多的阿美族部落。日本人把此地改名為富田,並分為東南西北四富。事實上這裡還是有一些閩客族群混居,像是我母親家族就是北富的閩南人。不知什麼原因,太巴塱部落出身的原住民棒球選手特別多,投打兼備,足以組成一支實力強大的棒球隊。
光復車站出站正面是一個廣場,被利用為停車場。 |
光復車站前的台9線外環道(中興路),間接加速了光復市街的沒落。倒不是因為商業活動轉移至外環道,而是車流再也不會經過光復街上。 |
光復車站正面的中正路,是主要繁華街,同時也是台11甲(光豐公路)的起點,經富田往豐濱。 |
中正路上,回頭眺望光復車站。 |
光復鄉中正路以前真的很熱鬧 |
光復鄉中正路上的傳統老建築,左為冰果室,右為藥房(至今仍在營業)。 |
光復鄉中山路(原台9線)與中正路交叉口,是最核心的市街,堪稱昔日的黃金路段。如今,也只剩下一些低矮的舊屋舍,很多都已人去樓空。 |
光復鄉中山路,我還是必須強調,以前這裡也是非常熱鬧。 |
光復糖廠的煙囪,上面寫的是「花蓮糖廠」。 |
光復糖廠房舍 |
光復糖廠販售冰品的地方,現在賣的東西林林總總種類繁多,仔細看了一下,發現清冰棒、月見冰都還在(月見冰現在改叫月明冰),但健素冰是真的沒有了。 |
光復糖廠冰品部門旁的魚池,這些魚已經演化出特殊的消化系統,牠們專門吃冰。 |
超直達車303次呀
回覆刪除你說的沒錯,那班不停靠光復的北上列車就是303次,從新左營到花蓮,除了一開始的高雄、鳳山、屏東之外,南迴線和台東線只停知本、台東、玉里和瑞穗。
刪除現在303不是和301對調了嗎
刪除小型聚落交通運輸站和中型城鎮交通樞紐站,哪一個等級比較高。
回覆刪除咦,這篇的等級貼錯了,這麼久都沒注意到,謝謝你發現。
刪除這是我自己的定義啦,「小型聚落交通運輸站」通常只是一個聚落的設站,搭車人少,停靠等級也低;「中型城鎮交通樞紐站」則位於鄉鎮行政中心地區,具有交通樞紐的地位,通常有對號列車停靠。不過例外很多,我是依車站建築大小、停靠列車狀況、所在位置、搭車人數來判定這個資訊,是相對性的比較,因為城鄉差距極大。
光復這名字真的超級八股................
回覆刪除馬太鞍或太巴塱這些名字聽起來就很當地的說也很好聽=3=
不知道自從那瑪夏(怎麼聽就是比三民強好幾百倍XD)改回來之後還會不會有其他後續
話雖如此,但我那些鄉親們「光復光復」叫了幾十年,也早就習慣了,沒什麼特別的感覺。不過外來客初次接觸到這個地名應該會覺得很新鮮。
刪除現在也有列車停靠第一月台,602,651,616次莒光號
回覆刪除不知是不是站房施工的關係?有些動線改變了。以前第一月台幾乎沒有列車停靠,靠近路軌處還用花盆、鐵架阻擋,不讓旅客走近月台邊(上面一些照片可以看到)。
刪除是站房施工的關係,5/13在富源搭乘604次莒光號時,我在第二月台候車,但它卻停在第一月台,因為當時電子燈故障,無法知道列車訊息,這應該也是施工的關係
回覆刪除還記得以前有一次在自強號上睡著
回覆刪除從台東往台北搭
睡著前窗外剛好看到關山
睡醒那刻,一睜開眼睛剛好是遮雨棚上光復2字映入眼簾
那個是光復電力分駐所新建工程,不是蓋觀光飯店
回覆刪除哈哈,這是好消息,沒人希望自己的故鄉變成太過於觀光化。
刪除今年年初經過光復站站房已經毀滅的差不多了Q_Q
回覆刪除席特曼大大…
回覆刪除光復站的燈箱改建過後↓↓↓
http://www.rrb.gov.tw/upload/images/pe_Execs/20160107_145439.16289.JPG
大富站消失了囧rz…
這太誇張了,難道大富站要裁撤了嗎?
刪除光復車站也差不多好囉!
回覆刪除預計4月會實地探訪,補上最新的變化!
刪除意外的是光復新站牌有錯誤~直接跳到富源,忽略大富~
回覆刪除這我在2月底有拍到,而且非常好笑,車站方面已經把「富源」用膠帶貼起來,可能之後會改貼上「大富」。真的很扯。
刪除聽說最近光復鄉也在開始正名運動了,不知道是否真的會成功
回覆刪除不過好像要改也有兩派說 馬太鞍V.s太巴塱~~
我身為光復鄉大富村子民,母親更是道地太巴塱出身,絕對支持光復鄉正名。「上大和」這個日式舊名稱應該不會被接受,馬太鞍機會可能大一些,因為離市區較近,而且有馬太鞍溪加持。
刪除問個蠢問題...八股是什麼意思?
回覆刪除另外我發現板上有個ID前半跟我一模一樣的網友XDD
難道…八股已經成為老一輩的用語了嗎?
刪除八股指的是八股文,明清時代用來進行科舉取士的標準格式作文,對於體裁非常講究,文字極為優美,但內容古板空洞,到最後文人只會寫文章,與現實脫節,卻能經由科舉成為官員及地方首長,影響極深;很多人都認為,八股文是近世中國人普遍思想僵化、缺乏創新的最主要原因。
原來Unknown不是系統自動產生的暱稱?我一直以為跟「匿名」是一樣。
原來如此,感謝貓大解說。
刪除Unknow應該是信箱開頭,我的後面其實還有字,只是太長了所以顯示不出來,就變成這樣了吧XD
基本上顏文字特別多的那個就是我了(
這是一個看火車的好地方!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