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6月29日 星期一

瑞北車站

瑞北車站 (2014/10/05) 改為瑞北鐵馬驛站,這是昔日站房的正面,還是能看出其標準格局。
瑞北鐵馬驛站的內側,面對月台、路軌。拿來與改建前的山里對照便知其奧妙。
位置:花蓮縣瑞穗鄉
廢止時間:2003年
現存:東拓小型站房(改建為鐵馬驛站)、東拓月台

「瑞北鐵馬驛站」的站牌,把鐵馬驛站四個字的中英文去掉,其實就是瑞北站站牌。
「瑞北」顧名思義,位於瑞穗的北邊,行政區域上屬於瑞穗鄉瑞北村,舊地名則是「打馬煙」,據說是噶瑪蘭族原住民在1878年遷移此地時,從蘭陽平原一直帶過來的部落社名。後來漢人移入混居,日本人也在此建立移民村。不過日本時代東線鐵路並沒有在此設站,直到1956年才出現瑞北車站,是屬於較小型的聚落交通車站,只有普通車停靠。

瑞北站距離北邊的富源站約6公里,距離南邊的瑞穗站約4公里,可能是位置適中、列車有交會需要,因此在東拓時並未裁撤,而是繼續存在,也新建了與舞鶴、月美、山里、馬蘭等站同樣造型的站房,再加上平和、溪口,可戲稱為東拓七小站。這七個小站除了舞鶴從未實際營運之外,另外六個都只有普通車停靠、業績皆清淡如水,自然成為台鐵欲除之而後快的對象。不過山里的交會地位太重要、馬蘭有貨運調度需求,不能隨便亂動;其他的當然就先無人化,再伺機下手。這時我們看到一個很有意思的現象,就是台鐵雖不敢明目張膽直接砍掉小站,但只要有機會是絕不手軟,少一站是一站。首先是馬蘭,2001年台東舊站盲腸線廢除後自然消失;接著就是瑞北,2003年富源~瑞穗段高架化通車後順便裁撤;月美拖到2013年,關山~瑞和段截彎取直並高架化後廢棄;最近則是溪口,2014年新的壽豐溪(知亞干溪)河底隧道路線「剛好」繞過,當然也就沒重新設站的必要了。

說到富源~瑞穗段的高架,還真是詭異的工程,原本只是富源溪(馬蘭鉤溪)橋改建,鐵改局就索性把這裡到瑞穗的路段都高架化,好像有一個理由是避免地層下陷,可是高架化之後遇到地層下陷不是更慘嗎?這邏輯我真是搞不懂。總之,路軌變得高高在上,而在下方的瑞北站就有如棄嬰般被丟在平面,最終走上廢線、廢站的一貫結局:改建為自行車道和鐵馬驛站。不過老實說,這一段「瑞北~富源舊鐵道自行車道」(屬瑞穗自行車道的一部分)是我見過最冷清的鐵道改自行車道,星期天下午,停留時間約20分鐘,經過的自行車數量:0。

瑞北車站並不面對花東公路,而是要從「瑞北社區」招牌旁的岔路彎進去,客運「瑞北國小」站牌也在這附近;走一小段就會看到上方的高架橋和下方的自行車道,而瑞北站跡是在右邊。瑞北車站站房原本是白黃色系塗裝,與月美、山里(改建前)類似;2009年整建為鐵馬驛站之後則被改成黑灰色塗裝,並加上一些圖案裝飾,不過外型算是完整保留。但是在我造訪之時,此驛站亦是關閉狀態,連廁所也不能用,看來又是安通鐵馬站的翻版。走進原來的站場,有一座非常短的東拓月台被保留下來,有燈柱但沒有遮棚,另外還有「瑞北鐵馬驛站」的模擬站牌,加上站場盡頭路軌匯合處的傳統水泥調度小屋,現在被當作瑞北社區公佈欄使用(貼在牆上),車站的元素算是具備了不少。有趣的是,站場週邊的草地上擺了一些動物模型,有恐龍、長頸鹿、馬、大象、熊等等,似乎是從某個廢棄遊樂園搬來的,雖然是不知所云,但或許小朋友看到會覺得很開心。

瑞北鐵馬驛站正門口,這也就是以前車站的入口,不過鐵門深鎖。
瑞北車站北側的道路與聚落
瑞北車站門口往南較為冷清,要再過去一、兩百公尺才有較多建築物。
瑞北車站的站房與月台,中間就是昔日的路軌,現為自行車道。右邊是高高在上的高架化/電氣化新線。
瑞北鐵馬驛站內側特寫,以前剪票口的規格還在。
瑞北車站南端,恐龍出現了。
瑞北車站月台,是屬於較短、較低的大理石鋪面月台,寬度也不如一般東拓標準月台。
月台旁,瑞穗自行車道的標示,仔細看還會發現長頸鹿。
瑞北車站月台的燈柱
瑞北車站北端,有微微的上坡。
瑞北車站南端的調度小屋,現在是瑞北社區公告欄,真是非常會利用。上面有守望相助、保護環境等字樣。
另外一面則是敦親睦鄰
南下瑞穗車站 北上富源車站

6 則留言:

  1. 請問這個鐵馬驛站是有在營業嗎?

    回覆刪除
  2. 前兩個禮拜經過很多次都沒開,從瑞穗到富源高架化區間北上靠左,南下靠右眼睛大概注意一下就可以看到了。

    題外話:那個招牌的Cycling寫成Cycing XDD

    回覆刪除
    回覆
    1. 這段自行車道利用率偏低,地方政府想必也沒有多餘人力來照顧鐵馬驛站,可能要靠當地居民認養才有機會開門營業。

      刪除
    2. 去年清明連假造訪瑞北車站時站房有開放,但裡面空空的什麼也沒有。

      刪除
  3. 如果再沒人來認養鐵馬驛站,估計不久後台鐵也會悄悄的拆除~

    回覆刪除

注意:只有此網誌的成員可以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