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7月10日 星期二

吉安車站

吉安車站 (2018/06/03) 整建完成啟用之後的正面景象
吉安車站 (2017/07/11) 新站房距離完工已經不遠
吉安車站 (2017/04/03) 主體建築很快就有了雛型,當時鷹架還未拆除。
吉安車站 (2016/08/25) 舊站正式封閉停用,開始進行改建。
吉安車站 (2016/02/28) 舊站體還在營運的最後一段時間,可以看到左邊已經在興建新的…廁所。
吉安車站 (2014/10/05) 仍沒有任何改變
吉安車站 (2012/09/14)
位置花蓮縣吉安鄉
構造:平面車站
站體
1980年鋼筋混凝土東拓標準站房
月台2(岸式x1、島式x1)
註解中型城鎮交通樞紐站
每日平均上下客人數
2011年~668,第129名
2012年~705,第131名
2013年~741,第133名
2014年~742,第136名
2015年~712,第137名
2016年~714,第141名
2017年~721 (+0.93%),第142名 (↓1)

(2018) 吉安車站新式站牌
(2012) 吉安車站站牌,站名標示距離特別寬。
吉安是花蓮市以南的第一個鄉鎮,舊名吉野,一聽就知道是日式地名,而且是第一個日本官營的移民村,據說當地出產的稻米曾被提供給天皇食用。戰後吉野改為吉安,不過現今在阿美族語的列車到站廣播中,發音仍為YOSHINO(即日文的吉野,よしの)。吉安雖然是「鄉」,但在東拓前卻不被視為大站,其等級與田浦(舊花蓮吉安間,路線消失廢站)、南華(吉安志學間,後改名干城,最後廢站)等小站無異,都沒有對號列車停靠。這種情況我小時候就覺得很奇怪,其他的鄉再怎麼樣多少都有優等列車停靠,但吉安很可憐就是都沒有,唯一的解釋就是它離花蓮太近,台鐵覺得大家坐普通車就可以,對號列車開遠一點再停,比較符合成本效益。

東拓前吉安站的位置在現今車站南邊約1.3公里處,是一座漂亮的木造站房。北迴鐵路通車後,吉安站向北遷移到北迴線與台東線交會處,也就是今天的位置。當時,東拓尚未完成,軌距與北迴線不同,吉安站成為一個重要的轉接點:北迴線列車駛抵花蓮新站之後,若要繼續南下,可轉搭兩節藍皮的接駁列車到吉安,再換乘從花蓮舊站始發的台東線窄軌黃皮列車。這時,吉安站終於增停對號列車了,尤其是配合時間銜接的列車。後來,東拓完成,花蓮舊站到吉安間的路軌廢除,吉安成為花蓮新站之後台東線的第二站,並維持部份對號列車停靠的狀態。2012年時吉安與壽豐的停站規模類似,有部份自強號及觀光、團體列車不停靠,其餘都會停靠;每日約700多人次上下車,在台東線介於光復、鳳林之間。

吉安車站也是東拓標準站房,而且是最早完成的一個。它的站場不算小,有一個很少使用的岸式月台和一個主要使用的島式月台,主線在第二月台A側,交會列車多半利用B側。吉安站的站房位置比較偏,事實上是在月台的北端盡頭處,以前沒有地下道,出站就是走到底然後跨越軌道,有時候都要等列車駛離才能移動,但現在有地下道就方便安全多了。

「吉」祥「安」康,吉安這個地名十分正面,台鐵也曾經想要炒作這個站的吉祥車票,例如「吉安大富」、「吉安平和」、「吉安壽豐」,可惜話題性不足,而且這裡缺乏知名景點,也沒有硬式車票留存販售,所以最後不了了之。

吉安是不折不扣的衛星鄉鎮,伴隨花蓮市區向西擴展而成長,事實上花蓮市和吉安鄉的界線很不明顯,犬牙交錯,尤其是花蓮~吉安鐵路沿線和中正路、中華路延伸下來的區域。近年來花蓮縣人口外流嚴重,每年減少近2000人,但吉安鄉人口卻逆勢成長,現已超過8萬人,是全花蓮縣發展最快的區域。小時候因為有親戚住在車站附近,經常搭車來到吉安然後步行前往。附近的黃昏市場大約30年前就已經存在,在當時是很新鮮奇特的交易方式,因為一般習慣不會在傍晚買菜;但現在它已發展出自己的特色,不只是生鮮產品,在地小吃(尤其是一些原住民的食物)有很多是別的地方找不到的。

《2017/07/11再次造訪》
《2017/08/25添筆》
因為地緣關係,吉安車站我已經逛過很多很多次了,幾乎是年年光顧。它身為花東新車站運動之中「第二」晚啟動的車站(因為包商倒閉),終於在2016年開始有了變化。截至2017年7月,從東拓標準站房改建成的新站房,外觀差不多已經確定了,剩下內部設施跟月台通道,相信最遲2018年就能全部完工。目前吉安車站因站房施工中,正面無法進出,但有趣的是廁所已經先完工啟用,於是在左邊拉出一條小小的通道(真的很小很窄),鑽進去之後就會看到很簡陋的候車室,再過去則是售票處和剪票口。進站之後,利用的還是原來的地下道,不過只隔出了一半的空間,另一半也在施工。上月台的金屬樓梯和通道全是鐵皮搭建,讓人想起以前施工期間的壽豐車站,然後再經過極為狹窄的甬道,才能抵達乘車月台。不知為什麼,吉安臨時站的各處空間都非常狹窄,一直要到月台才有海闊天空的感覺。

原有的岸式第一月台仍在,也經過改建,但還是太短而沒有使用,事實上也沒有通道可以前往。第二月台是主要使用的月台,大理石鋪面在幾年前就已消失,換成平凡無奇的水泥鋪面。吉安站月台的特色就是出入口在最北邊,向南延伸很遠,如果座位是10車的話要走很長一段路。

現在吉安站的地位已經有所提昇,畢竟8萬多的人口可不是浪得虛名,地方民意讓停靠的列車越來越多,不過其實乘車人數並沒有增加多少。目前對號列車約有一半以上停靠吉安,有普悠瑪也有太魯閣。據說花蓮~吉安之間不僅有雙線化的計畫,還有高架化的提案,所以此站即使新站房完工,將來可能還會有不少變化。

《2018/06/03再次造訪》
《2018/07/10添筆》
2018年中,吉安站的改建工程已經完成。首先看看月台的部份,原來的島式月台(編號第二月台)主要遮棚區域並無太大變化,不過北端地下道則已改建,並在盡頭處增設無障礙電梯。至於岸式第一月台歷經加長加高,總算達到8節車廂的長度,可以應付一般區間車的待避或普悠瑪太魯閣的緊急停靠,算是堪用的月台,就看台鐵在排點上是否有同時交會加上待避的狀況。

從第二月台穿越地下道來到站房內側,也就是昔日地下道到站房之間的甬道區域,現在這裡可算是一片小廣場,除了地下道出口、電梯、座椅等設施之外,還有綠地以及連結第一月台的階梯通道。接著經閘門來到站房內部,會發現候車室大小空間與原來差不多,但採光明顯變好,以前的枕木座椅、自動售票機也都還在。至於剪票口是冷冰冰的金屬閘門,上方列車資訊顯示器則仍是最舊的那一款,一直沿用下來。從以上種種面向來看,吉安雖然已有不少對號列車停靠,但遷就於昔日東拓標準站房的規格,改建後亦無法擺脫小站的格局。

最後來到車站外,看到目前的站房外觀,老實說顯得相當灰暗,暫時也還沒有彩繪塗裝之類的外牆設計,跟富里、池上等公認造型美麗的新車站相比,恐怕會讓人有些失望。不知台鐵是否還有其他美化的打算?不過,在這次週日傍晚的造訪中,我第一次看到吉安站有這麼多旅客上下車,或許新站真的帶來了新氣象,也讓人期待本站將來的成長。

吉安車站第二月台北端的地下道出入口,更遠處可見無障礙電梯。正線上一列北上普悠瑪號正在駛離本站。
從第二月台眺望整建過後的第一月台,已經加長並墊高,觀察軌道的磨損狀態似乎已有列車停靠。
從第二月台眺望站房內側區域,左邊可以看見通往第一月台的階梯。
第二月台地下道階梯
吉安車站地下道景象,改建前有一些圖畫裝飾,目前則暫時沒有。
地下道通往站房的階梯
從站房端往地下道的方向
從第一月台起點的欄杆處,觀察第二月台景象,候車旅客還不少。
這一塊空間原本就存在,以前只是一條廊道,現在擴大成為小型廣場,而且還有休息座椅。
在站房內側小廣場觀察吉安車站廁所,現在它變成一棟獨立的建築物。
吉安車站出口,以前這裡留給我許多回憶,包括我生平第一次向站員開口要求保留車票。
吉安車站新剪票口,構造算是比較迷你。上方的列車時刻顯示器已經歷史悠久了。
吉安車站售票窗口,尖峰時段兩邊都開放。
吉安車站候車室,空間跟以前一樣,但四周窗戶變多變大。
吉安車站正面
吉安車站進出口門面特寫。我等了將近十分鐘,這輛紅色車始終不肯離開,只好讓它入鏡。
稍微斜一點的角度,吉安車站改建後的站房全景。
別忽略了左邊的廁所,那是最早完工的部份。
吉安車站廁所特寫
(以下為2017年吉安車站改建中的景象)
E406牽引的復興號車廂區間車停靠吉安車站第二月台B側,顯然是有交會列車的狀況。事實上因為吉安到志學距離頗遠,所以這兩站交會列車的頻率很高,甚至造成優等列車枯等的情形。當初幹嘛把干城站廢掉?
412次普悠瑪彩繪列車停靠吉安車站
吉安車站第一月台經過整建、延長,但還是不夠長,基本上處於閒置狀態。
吉安車站擁有非常廣大的站場,當初應該有貨運考量。
遠處還有一些工程車輛停放,並且堆置許多材料。
跟第二月台相比,第一月台大概只切齊到第8車的位置,這樣還是無法正常運用。
吉安車站南端,出站之後有點上坡。
從第二月台8車位置眺望,幾乎看不到盡頭的站房,走起來蠻遠的。
車站連結第一月台的地方是這個建築物,加上右邊的遮棚,我猜不出來將來會是什麼樣子。
吉安車站第二月台北端已經截斷,搭建了狹窄的通道讓旅客進出。
通道真的很狹窄,差不多就是摸乳巷的寬度。
接下來是一樣非常狹窄的階梯連結地下道,兩個人交錯都嫌太擠。
吉安車站地下道本來沒那麼窄(下面有原貌照片),但只剩下一半寬度。
地下道出口還是在原來的地方
吉安車站第二月台北端目前是這樣的「臨時」狀態
吉安車站最北端往花蓮方向
吉安車站臨時剪票口
吉安車站臨時售票處,一樣是兩窗口加一台自動售票機。
吉安車站新站各項設施中,廁所率先完工。
吉安車站臨時候車室,是半開放的空間。
左邊是吉安車站目前的進出口,右邊通往廁所,但其實一樣可以進入車站區域。
吉安車站的新站房應該也要包括左邊的廁所區域,所以這樣才是完整樣貌。
附贈一張民國73年吉安至光復普快車半價車票,票面價13元,但蓋了12元(實際售價),可能是票價調整還未實施但先印製的關係。這是本人親自使用過的,感覺特別珍貴。
(以下為2012年尚未電氣化的吉安車站景象)
改造莒光號停靠吉安車站月台
南下DR3100型柴聯自強號停靠吉安車站月台
吉安車站第一與第二月台間,正線靠近2A側。
吉安車站第二月台,除非特殊狀況,否則所有列車都是停靠此月台。
吉安車站第一月台是較短的岸式月台,平常沒在使用。
吉安車站第一月台北端盡頭就是地下道,上面寫著「吉祥安康」。站房在左側,剛好被植栽遮住,所以從月台上看不到站房全貌。
吉安車站南端,因為路線的關係,這個方向看過去是中央山脈。
吉安車站北端,一直過去就是花蓮車站。
吉安車站側線停放的貨車廂,看起來已經閒置許久。
吉安車站有相當廣大的貨運站場,不過現在看來都是閒置狀態。
吉安車站聯絡第二月台的地下道
這張照片以較低的角度拍攝吉安車站的第二月台全景,配合綿延的路軌,很有意境。
吉安車站月台離站房頗遠,這一段是聯絡通道,盡頭處才是站房。
吉安車站剪票口
吉安車站售票處,同時開放兩個人工窗口的情形較為少見。
吉安車站候車空間,台東線好幾個站的旅遊資訊牆看起來都很像。
吉安車站正面
吉安車站站房全景
吉安車站旁的計程車載客處
吉安車站前的廣場
吉安車站前廣場左側是聯絡道路「南昌路」,再直行約500公尺會接到重要幹道吉興路。
志學~吉安間的稻田,在木瓜溪橋附近。
南下:(干城車站)~志學車站 北上花蓮車站 (北上舊台東線田浦車站

44 則留言:

  1. 幾年前吉祥票大紅的時候,吉安站有賣過「吉安壽豐」硬票,個人覺得也很好聽,不比「永保安康」差。

    回覆刪除
  2. 吉安和花蓮間有廢站,田浦

    回覆刪除
  3. 請問還會去造訪已經電氣化的車站嗎...例如吉安 志學..或是屏潮高架化的車站嗎...

    回覆刪除
    回覆
    1. 當然,你如果常看這部落格就會發現,車站有新的變化就會設法更新。吉安我今年4月還去過,不過沒什麼改變,所以暫不更新。

      刪除
    2. 感謝版主辛苦造訪^^ 有空會常常來這看美美的分享 謝謝你

      刪除
  4. 去年9月回花蓮時,我特地搭了區間車到吉安車站,然後在附近四處"閒逛",
    車站旁古早的一個社區是我出生到上幼稚園之前住的地方,但現在已經變成小公園了!
    不過,那個中山路變寬了,最妙的是平交道依舊是單軌,跟小時候的印象沒差多少,
    宜昌國小、國中也還在鐵道旁,校門前通到荳蘭橋的馬路變成兩線道,但一樣是去市區的捷徑。
    回到出生的地方看到還有一些沒變多少的景象,覺得蠻驚喜的,
    在小公園坐著聽平交道的叮噹聲、看著電車通過,一直待了好久好久才離開。

    1955年父母因為工作關係帶著年幼的兄姊移居花蓮,這在當年肯定是很艱難的移民吧,
    父親曾說要三天兩夜( 那時還沒有中橫 ),第一晚台北、隔夜宜蘭,第三天才到得了花蓮,
    而我是後來在父親工作地點旁的這個小社區出生的,印象中社區內有一個小池塘,
    常和鄰居小毛頭們在池塘邊玩耍,回來翻遍古早的寫真,還真的有當年在池塘旁的照片。
    因為和兄姊的年紀差距很大,在我上幼稚園時他們已經離家到西部讀書了,
    而母親因為信仰的關係,放假時總好像有忙不完的事,所以每當假日就是和父親出遊的日子,
    我們會搭火車去不同的車站逛逛,或是騎機車去稀奇的路線探險,
    後來想了想,父親絕對是個"火車站迷",畢竟對1950年代才搬到花蓮的人而言,
    他都知道南華以前叫初音、吉安稱為吉野等等,還有一些台東線在日治時期的事,
    不過我想父親應該不算是"鐵道迷",因為他從沒跟我說過有關列車的事。

    17年前父母退休後舉家遷回西部,對家人而言是終於搬回家鄉了,然而對我卻是遠離故鄉!
    2013年很幸運地開始閱讀您的文章,看著您對台東線各車站的描述,激起了我"回家"看看的念頭,
    但在這之前我已經有15年沒回去過了,所以這兩年都特別回去待了幾晚,每次都住同樣的飯店,
    因為那裡距離最後的"家"最近,然後四處行走回顧16歲之前的種種印象。
    我想...人應該要像鮭魚一樣,每年要走一趟回家的路吧,而今年我決定要去吃大滷麵!

    回覆刪除
    回覆
    1. 進入台東彷彿進入時光隧道,青山依舊在

      刪除
  5. 今天有到吉安車站,車站左手邊已經在開始施工了,即將進入施工黑暗期了

    回覆刪除
    回覆
    1. 拖很久了,感覺上站房已經沒有什麼更新的必要性,純粹只是為了滿足計畫而改建。等志學也開始動工,原始版東拓標準站房就全部消失囉。

      刪除
    2. 吉安站與志學站已經動工
      http://www.rrb.gov.tw/05711-1.aspx?id=3000

      刪除
    3. 吉安站站房已經遭到拆除了...

      刪除
    4. 好快,台鐵要拆擋也擋不住,我也只能善盡記錄的角色了。

      刪除
  6. 覺得吉安車站可以蓋個地下道甚至後站連結仁里一帶

    回覆刪除
    回覆
    1. 完全同意,到後站方向要繞很遠,非常不方便,也降低了附近居民乘車意願,所以感覺上就算停再多對號列車人數也拉抬不起來。

      刪除
    2. 我覺得主因還是花蓮又近又甚麼都停造成虹吸效應
      吉安不少還是不停靠的唷

      刪除
    3. 惡性循環吧,吉安的民眾即使想在吉安站上車,可能也會發現可選擇的班次不多、座位亦不多、或是想搭的車根本就是花蓮發車。這使得吉安站的乘車人數沒有突破性的進展,也讓台鐵無意增停列車,於是更多的人選擇到花蓮搭車…

      刪除
  7. 網路上聽說有人希望吉安站升級一等站
    我覺得目前很難

    回覆刪除
    回覆
    1. 這是不明究理的人,以為吉安人口很多(全國人口最多的鄉!),車站就應該是比較高的等級。其實這兩者並無太大關係,例如宜蘭線上的一等站是瑞芳、宜蘭、蘇澳新,但論人口、上下車人數都是排第二的羅東只是二等站。

      刪除
    2. 我覺得光是乘客數量就很難說服人了除非他貨運超好好到超過七堵 台中港
      目前這樣升級一等站絕對馬上變成一等站吊車尾的
      羅東只是二等站確實不是很合理我也不知道為什麼
      其實我覺得吉安沒有被精簡就要高興了
      一堆台鐵捷運化簡易站旅客都在這站上面跑

      刪除
    3. 台東線的車站,只要是有對號列車停靠的相信都不會被精簡,這牽涉到列車停靠及交會列車的問題。這區域的狀況光看乘車人數是不準的。

      刪除
    4. 你錯了
      豐田 東竹有沒有被精簡你看吧?
      這兩個車站有停靠莒光號喔

      刪除
    5. 我應該是要說不會被「無人化」變成招呼站。

      刪除
    6. 喔喔
      其實我覺得台鐵乾脆把三等站定義為現在簡易站 招呼站等小站合稱比較好
      給車站尊嚴但人力可以彈性

      刪除
  8. 聽說花蓮大地震時吉安車站可以看到地光
    感覺好可怕

    回覆刪除
  9. 吉安車站內應該要有ATM嗎?

    回覆刪除
    回覆
    1. 車站裡面如果有ATM當然是方便,但吉安的進出人數不是很多,這樣規模的車站要設置ATM得看銀行臉色。現在刷卡購票也沒什麼限制,還可以使用電子票證,說真的有沒有ATM影響不大。

      刪除
  10. 吉安站改建已經完工了
    不過除了月台以外都變了不少
    動線倒是單純很多也很寬敞

    回覆刪除
    回覆
    1. 改建的新站體應該差不多了,不是臨時站。

      刪除
    2. 但吉安要高架化這站就不會是長期了

      這是維基百科的內容
      改建工程由於施工的名茂營造倒閉而停擺了一年半,目前正在重新招標中。未來將會有高架化的計劃,配合花東鐵路雙軌化和吉安鐵路高架化而新建高架車站。現今臨時站體已完成改建。

      刪除
    3. 昨天造訪了吉安車站,拉皮後的新站已經完成啟用。這當然不是臨時站,是由舊東拓標準站房改建而成。未來有高架化的「計畫」,但就跟宜蘭線宜蘭段、海線南段高架化一樣,根本八字都還沒一撇。如果真的已經確定要高架化,那吉安站何必改建,直接像壽豐站一樣拆掉即可。

      花蓮車站也一樣,新的跨站式站房快要蓋好,如果雙線高架化之後一定也要重新改,但不會有人說它是臨時站吧?

      刪除
    4. 原來如此
      不過那些計畫是否有必要個人真的有很大的疑問

      刪除
  11. 本站第一月台因為加長後可停八輛車,故發現原本都會放在志學站的561次莒光號車廂編組現在都改放到本站第一月台股道,看起來這樣機車頭單機到該站將編組連接後拉回花蓮站進行整備時間上可以更充裕,這也是目前該站第一月台最常使用的情況之一。

    回覆刪除
    回覆
    1. 除此之外,不知吉安站有沒有交會同時待避的狀況?這樣應該就會用到第一月台。

      刪除
    2. 我記得212次自強號到花蓮後也是空車迴送到吉安站,等175發車前在從這裡迴送到花蓮

      刪除
    3. 看來吉安第一月台主要就是停放迴送列車。

      刪除
  12. 吉安車站內led何時更新?!

    回覆刪除
  13. 吉安充滿了我滿滿的回憶呢~
    小學一二三年級時常常從家裡走快一公里的距離跑來車站閒晃XD
    我記得舊吉安站大廳有個懸掛式的電視螢幕,上面有時會放各個平交道的監視器影片(有撞到人/車的畫面),放的意義不明...
    當時還曾經跟同學為了幫蘇澳新正名而吵架過XDD(現在覺得好幼稚)
    最後是我跑去問很閒的剪票員到底是蘇澳新還是新蘇澳,證實我是對的了之後,這場鬧劇才結束,好懷念當時阿~~

    現在我搬到吉安站附近,走十幾公尺就到了,看來吉安車站真的是跟我超級有緣,上次去新站房看看,感覺真的不像臨時站,不然成本......

    回覆刪除
  14. 網誌管理員已經移除這則留言。

    回覆刪除
  15. 吉安的遮棚改建已經完工了,另外搭車的人次似乎有越來越多的跡象,看來增停多少還是有影響附近居民乘車的意願。

    回覆刪除
  16. 大大有去過吉安慶修院嗎?

    回覆刪除

注意:只有此網誌的成員可以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