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8月10日 星期日

中壢車站

中壢車站前站 (2014/07/19),人比較少的時段。
中壢車站前站 (2012/08/18)
中壢車站後站 (2012/08/18)
位置:桃園縣中壢市
構造:平面車站
站體:1971年鋼筋混凝土建築

月台:3(岸式x1、島式x2)
註解:大型城市交通樞紐站

每日平均上下客人數
2011年~55,942,第3名
2012年~57,561,第3名
2013年~58,403,第3名
2014年~58,279,第3名
2015年~57,240,第3名
2016年~55,788,第3名
2017年~55,455 (0.60%),第3名 ()

中壢車站站牌
中壢車站是台鐵最繁忙的車站之一,每日進出站人次高達5萬7千,次於台北、桃園,排名全國第3。此站搭車環境也是一樣惡名昭彰,規模與桃園站相近,不過搭車人數太多,早就超過站房與站場的負荷,前一陣子還傳出假日中壢車站被搭車人潮擠爆,台鐵只好管制進站人數,結果等待的人龍塞滿大廳,最後竟然排隊到車站外,非常誇張。事實上,中壢與桃園的搭車人口結構有些不同:桃園車站以通勤為主,長途為輔,以上班日短途旅客佔多數;中壢車站當然也有很多通勤旅客,但因為附近軍事設施多、工廠多、大學多,在週末假日軍人、外勞、學生南來北往,反而使得車站更容易爆量。這點可以從這兩站的實際營收看出來,中壢進出站人數比桃園少,但營收金額較多,就是因為長途旅客(軍人、學生為主)比較多。

中壢車站的月台配置相當特殊,北上列車主要停靠第一月台(岸式),但這條路軌又緊鄰第二月台,形成西班牙式月台佈局(Spanish solution),不過事實上列車並不會開啟靠第二月台的門,所以沒有分散人潮、加快上下車速度的效果。第三月台則是南下列車停靠,有待避空間。為了紓解通勤人潮,增加列車密度,區間車在汐止~中壢區間比較不會安排待避,所以中壢就成為待避大站,要嘛就是南下到中壢被追過,要嘛就是先在中壢被追過再繼續行駛。中壢車站在1995年設立了後站,分散乘車人潮,要不然前站會更恐怖。

中壢前後站都已經是高速發展的市區,西南方還與平鎮市區相連,形成密集的人口(中壢37萬,平鎮21萬),此外還要加上大量戶籍不在這裡的外來人口。中壢有大範圍工業區,外勞很多;中壢有中央大學、中原大學、元智大學、萬能科技大學(原‧萬能工專)、健行科技大學(原‧健行工專)、桃園創新技術學院(原‧南亞工專),學生很多;中壢有陸軍專科學校(原‧陸軍士官學校),加上龍岡地區大量軍事單位與眷村,軍人很多。這三者匯集而成的龐大外來人口,造就了中壢地區極為特殊的人口組成,也讓中壢成為一等一的台鐵大站,除了極少數特殊列車,所有列車都必定停靠。南下列車過了中壢,乘客必定少掉許多,幾乎一定有位子;但北上列車一到中壢,原本空曠的車廂立刻會變得擁擠。

另外一個大家可能難以置信的事實:高鐵桃園站其實是在中壢市轄區範圍內,離中壢較近,離桃園較遠。而機場捷運也將會由台北車站經林口、機場、高鐵桃園站,最後連結到中壢車站,等於是多了一條平行路線。

中壢車站前站是一個橢圓的圓環配置,早期是很普遍的設計,但現在已成為交通的夢魘。客運、計程車、小汽車、機車、行人,交織成無比混亂的景象。至於後站本來並不那麼熱鬧,現在也逐漸發展,但還是人車混雜,沒有什麼秩序可言。衷心期盼高架化的中壢車站能大幅改善這裡的都市景象。

《2014/07/19再次造訪》
《2014/08/10添筆》
中壢同樣是桃園段鐵路高架化的重點車站,不過比桃園站的進度還慢。雖然鶯歌~桃園~內壢~中壢沿線都可以看到整地施工的跡象,但是到了中壢車站附近就一切回到原點,這2年來幾乎沒有任何改變。唯一不同的大概就是升降梯已經完工了,行動不便或不適合爬樓梯的人可以搭電梯上下月台。

這次我特別到第二月台去觀察。當然,沒有列車停靠,月台上一個人都沒有。由於第二與第一月台之間僅有一線軌道,而北上列車基本上都停靠第一月台,所以我一直很好奇,尖峰時間是不是真的會兩邊門都開啟(平常時間應該不會),以紓解過多的旅客,發揮西班牙式月台布局的功能。據說早上有一班中壢始發往蘇澳的區間車會利用第二月台B側發車,另外也有待避的安排,還有太魯閣號刻意停到這個月台以減少短途無座旅客偷渡上車。

按照慣例到車站前方的小公園晃一晃,我也找到了很好的角度拍攝中壢車站。大清早人不多、沒有外勞、兵仔的中壢車站,感覺真不一樣。

南下EMU800型電聯車中壢車站第三月台A側,不是待避狀態。
南下E1000型推拉式自強號駛進中壢車站第三月台
中壢車站南端,所站位置為第三月台,右邊是第二月台,中間兩條路軌便是縱貫線東、西正線。
中壢車站北端,自強號所在路軌,有一種無限延伸的感覺。
中壢車站天橋上,縱貫線主線正上方,往南眺望。整個站場一覽無遺,前站站房在右邊,後站站房在左邊,三個月台遮棚皆為紅色系,第一、第二月台中間僅有一線,所以距離特別近。
中壢車站天橋上,縱貫線主線正上方,往北眺望。這個方向只有第二月台有完整遮棚延伸過去,第一月台則有一段破爛的鐵皮屋頂(左邊灰色部份),第三月台就完全沒有,所以你會看到候車旅客大多躲在樹蔭下。
中壢車站後站,從第三月台看過去的景象。
中壢車站還有部份貨運功能,2013年起運跟到達各有將近3萬頓的運量,與新竹差不多。
鐵路警察局中壢派出所,緊鄰站場東側,將來高架化難逃拆除命運。
從第三月台往第二月台方向拍攝,一列北上EMU700停靠,但很明顯只開啟第一月台側的門,第二月台這邊不能上下車。
中壢車站第二月台,平常沒有列車停靠當然都沒人,只有像我這種白目遊客才會四處走動觀察。
從第二月台往第一月台方向,這是在台灣非常少見的西班牙式月台布局。
中壢車站天橋增建的升降梯已經完工啟用
中壢車站剪票口,基本上只是一個中型車站的格局。
中壢車站售票窗口,必要時可以開啟到8個之多,但一般是開放3、4個左右。
中壢車站的自動售票機軍容壯盛,這邊有8台。
剪票口旁邊還有5台,總計13台,略勝桃園車站的10台。
中壢車站還保留一些候車座椅,但幾乎隨時都被佔滿,根本不敷使用。而這家小7的生意也是非常非常好,始終大排長龍。
中壢車站前站,正面特寫。
(以下為2012年中壢車站景象)
南下莒光號停靠中壢車站第三月台
中壢車站三個月台配置:站立處為北上第一月台(岸式),往右是較少用的西班牙式月台布局第二月台(島式),再來就是南下第三月台,待避多半利用第三月台外側。
中壢車站第一月台候車景象
中壢車站售票大廳
中壢車站買票與候車人潮
中壢車站剪票口與壯觀的自動售票機陣容
中壢後站售票處
中壢車站右前方的新竹客運中壢站,是搭車前往石門水庫、六福村、龍潭等地的重要樞紐。
中壢車站前站圓環右側,正前方為健行路地下道。
中壢車站前站圓環左側,等待接人的機車連聲勢浩大。
從站前站圓環看中壢車站,這裡是外勞的天下。
中壢車站前最熱鬧的中正路
中壢後站正對面的全家,這裡對我意義重大,18年前它還是統一麵包的時候,本人曾在此打工。
北上內壢車站 南下埔心車站

63 則留言:

  1. 7月16日之前,我曾看過北上開往花蓮的288次太魯閣號,晚上8點40分停靠在第二月台B側讓旅客上車,
    大概是不想讓通勤族偷渡吧,現在我就不知道還是不是這樣了。

    回覆刪除
    回覆
    1. 我也不太確定還有沒有表定就是停靠第二月台B側的列車,恐怕要問在地的鐵粉了。

      刪除
    2. 現在北上的滷蛋表定停2B
      主要是防逃票

      刪除
  2. 有一班16:11的北上區間車會停靠第二月台
    等待自強號在第一月台停靠通過
    自強號停靠時還會兩邊都開門 徹底發揮西班牙式月台的轉乘功用

    回覆刪除
    回覆
    1. 嗯,既然這樣的話,內文敘述要修正一下了。

      刪除
  3. 我記得中壢站的營收是輸桃園站,僅有一年才超越桃園站
    以下是去年2013年營收
    桃園站(日平均人數約32000人,日平均營收約175萬元)
    中壢站(日平均人數約30000人,日平均營收約174萬元)

    回覆刪除
    回覆
    1. 請問相關數據資料哪裡可以查得到?蠻想知道這些統計。

      刪除
    2. 可以直接向台鐵要,我都是等網友在鐵道論壇討論營收,就會有人po資料了

      刪除
  4. 哎...拜當年軍隊幹訓班統一訓練政策所賜,當年曾短期(三個月)到龍潭第一士校受訓,因為剛好在年末,只記得中壢的天氣又濕又冷,還有星期六1800到星期天2100的假,趕火車回臺南,南下一定沒位,一路站回臺南,北上到嘉義還有位,印象中車站裡外都是人...

    回覆刪除
    回覆
    1. 中壢車站乘客,學生多、軍人多,現在外勞也多。

      刪除
    2. 春節人會排到車站外更恐怖

      刪除
  5. 新任市長鄭文燦提出將桃園段高架化改為地下化

    不知道版主有什麼看法呢? 有關高架地下優劣部分

    回覆刪除
    回覆
    1. 以都會區發展來看當然地下化較佳,完全不會造成路面交通干擾、沒有列車噪音、原路線地面還可以加以活化利用。可是地下化施工要很久,經費也是高架化的好幾倍。現在嚴格來說桃園地區高架化路線主體還未正式動工(只有整地、建設臨時路線與臨時車站),變更為地下化還有機會,但是要先思考經費問題,還有桃園市民必須承擔更長的施工期與帶來的不便。

      刪除
    2. 我個人認為高架化機率較大,如果地下化,桃市府還要賠給交部20幾億,這對市府相當不利。

      刪除
    3. 其實我是覺得不管高架化還是地下化,趕快決定趕快做就對了,桃園地區真的需要新的鐵道交通規劃。

      刪除
  6. 中壢站3B月台到後站的軌道全部撤除了
    臨時站準備開始蓋了

    回覆刪除
    回覆
    1. 等待中壢站的變化…這一段工程真的要加快腳步。

      刪除
    2. 幾個月前去看 發現3B月台又修復了....應該是待避需要
      既然如此 當初為何要拆 真是浪費公帑

      刪除
    3. 會不會是原本高架化改地下化產生的計畫變更?不過總之都是一本爛賬。

      刪除
    4. 我覺得快改吧
      有人說甚麼南部車站怎樣的
      我覺得他們該來中壢體驗甚麼叫擠沙丁魚

      刪除
  7. 去過中壢車站的我感想如下:
    1.站房真的不大(比舊台中小)加上這業績(NO.3)怪不得春節期間人可以擠到站外
    2.人真的超多(NO.3不是假的)
    附帶一提我是平日去如果是假日我想可能臉上三條線

    回覆刪除
    回覆
    1. 超級、超級擁擠混亂,不是一個舒服的車站。

      刪除
    2. 我也覺得不舒服
      這站房比新烏日 斗六 員林 台南 嘉義都還小加上這人數感覺很有壓迫感
      我覺得桃園與其爭論高架或地下還是快想辦法吧
      要不然春節一到人要排到站外了(我不敢想像屆時站內如何恐怖)

      刪除
    3. 新聞有報,中壢車站是民眾認為最爛的車站,很髒,家人也有同感。

      刪除
    4. 上次星期五晚上桃園那臨時站房都讓我覺得像擠沙丁魚
      中壢?
      我不想去想這問題
      感覺會很恐怖
      你把桃園那票都送中壢那站房看看大概就知道了
      兩者不會差太多

      刪除
  8. 地下化要等更久而且效率如果...可能要更久
    為什麼不高架化?
    高架化不但有自然風而且白天可以少開燈節省能源
    地下車站可是要長時間空調也要開燈啊

    回覆刪除
    回覆
    1. 與工程費用相比,電費還只是小case。

      刪除
    2. 但基本上高架車站比較節能
      高架車站早上基本多數地方不用開燈
      地下車站月台不開燈不開空調根本不能待人

      刪除
    3. 我們一般人無力改變政治上的決定…

      刪除
    4. 然而政治人物的作法不一定是正確的
      通常也只能認了

      刪除
  9. 找外籍移工資料路過
    詳細推

    回覆刪除
  10. 2017年不知道中壢人次會不會被台中or台南超越

    回覆刪除
    回覆
    1. 個人認為台中超越中壢的可能性是存在的。如果成真那是近幾年人數統計上的大新聞。

      刪除
    2. 我覺得很難
      如果台中台南那幾個通勤站真的全開了就算不多但分流作用應該還是有

      刪除
    3. 我的推測錯誤。台中段高架化之後有發生分流的效應,將來更多新站,效果會更明顯。

      刪除
  11. 2017台中車站進出人次也減少 1~5名只有台南成長 2~5名 差距都超近

    回覆刪除
    回覆
    1. 已經公佈了嗎?看來您有別的門路可以取得第一手資料。讓人等得非常心急。

      刪除
    2. 數據有 但要自己統計 台中第5 台南第4

      刪除
    3. 您說的是政府平台裡面提供的嗎?我也有查到了,但拿2016年的數據來比較,發現它跟台鐵公佈的有些微差異,所以暫時不敢直接取用。我決定還是等台鐵官方數據。

      刪除
  12. 看來還是官方的準,小弟失算,台中運量還是第4名,還是贏過台南

    回覆刪除
    回覆
    1. 不,您的計算其實是對的,台南(第4)確實超越台中(第5)。

      刪除
  13. 北上278次太魯閣會停中壢第二月台喔

    回覆刪除
  14. 從中壢桃園雙雙下跌 就可以看出來
    這兩區的人口往來台北的需求 已經遠大於台鐵可應付的範圍
    加上時間就是金錢的前提下
    這兩區下跌不意外 很多都轉入國道客運或自行開車
    我認為 如果台鐵捷運化沒有審慎評估 沒有改善誤點和列車調度
    只會惡化台鐵的搭乘條件
    桃園這麼多人渴望國道客運通往台北 相信就是看準這個需求 而台鐵現有條件難以做到所致!

    回覆刪除
    回覆
    1. 台鐵增加太多車站了而且對號列車還慢速化
      以前桃園下一站就是板橋再來就是台北
      區間車也就只要停鶯歌山佳樹林板橋萬華就是台北
      甚至會搭板南線捷運的可能直接下一站板橋就是捷運了
      現在多了個南樹林浮洲對號列車可能停樹林自然變慢
      未來再來個鳳鳴也還好但長期計畫的陶瓷老街跟新樹估計桃園人不會喜歡
      中壢區間車更慘還要中原永豐中路

      刪除
    2. 關鍵在於中壢到台北的國道客運速度跟台鐵區間車速度,目前兩者應該是差不多,但高速公路太容易塞車,變數很大;而台鐵基本上只要能擠上車,大概抵達的時間是可以掌握的。以前在台北上班,從桃園、中壢來的同事,搭火車的遲到機率一定都比搭客運的低。所以台鐵只要確保運轉穩定度高於國道客運就行了,不管多少新設站還是會有人捧場。

      刪除
    3. 作者已經移除這則留言。

      刪除
    4. 但這也要想到一個問題
      中壢後人要擠上車就難
      設再多車站擠不上車也沒用
      更不用說這惡劣情況可能一路開往板橋台北
      當然不是沒解決方法
      只是台北到中壢這段要全線四軌化
      不過光是台北段就遭高鐵占用所以你知道的

      刪除
  15. 我覺得中壢的人數比較有可能超越桃園
    尤其在機場捷運延伸線開通後,那轉乘效應就會浮現了

    回覆刪除
    回覆
    1. 要超越的機會只有立體化通車前這幾年,因為將來眾多捷運化車站開業之後,桃園、內壢、中壢的人數都必定會被分食,不過這也正是分散人潮的目標。

      刪除
    2. 分散是分散了 但真正分散的原因是機場捷運開通
      還有桃園中壢兩地有不少國道客運通車
      而這些國道客運的出現 正是因為台鐵往來經常誤點+速度太慢所致
      只要台鐵持續下去 桃園開往雙北的國道客運只會越來越多
      分食情況將更加嚴重
      各位知道嗎 桃園中壢連區間快車都快沒空間了!

      刪除
    3. 何時政府才會發現,四軌化才是根本解決之道?如果平面路線不要拆,或許就有空間了。

      刪除
  16. 昨天在政府開放資料的平台上有了今年上半年的進出站人數的數據,
    雖然不一定正確,但誤差也不會太大的
    結果發現北桃壢這三站都跌了不少,
    結果現在變成第四名的台南緊咬住中壢..

    回覆刪除
  17. 因緣際會看過一些工程文件,原來的想法是改成現在的配線後要廢除岸壁式月臺的使用,現在的第二月臺原本要當新的第一月臺,工程期間在站房區域以外的岸壁式月臺是像內壢那樣的簡易設施,結果最後簡易的岸壁式月臺永久化留用,中壢就變成有三個月臺

    回覆刪除
    回覆
    1. 原來是這樣,也形成了台鐵罕見的西半牙式月台格局。

      刪除
  18. 今天在中壢看到挺有趣的狀況,圖片皆為南下第三月臺所拍攝,181次停靠在非表定的B側,同時還被同向的473次在中壢站追上
    https://drive.google.com/file/d/1DnrZa62HJHO5-sRZZk8NCdRrPYAsdIx9/view?usp=drivesdk
    https://drive.google.com/file/d/16TYNZkBpdSkJTzwKDxj47Bu0IfFS8jWZ/view?usp=drivesdk
    https://drive.google.com/file/d/1QDr19QMoLFNP72_xE-QFcj9RQEv-0Cuw/view?usp=drivesdk

    回覆刪除
    回覆
    1. 可怕,真的好多人…
      我遇過最扯的事情,同樣是PP自強號,前一班誤點太多,台鐵居然讓它待避下一班較準點的自強號,我在車上看著它追過去真的傻眼,實在很想罵髒話。

      刪除
    2. 這個還真的沒遇過,太誇張了吧!

      刪除
  19. 中壢車站六日應改名為曼谷車站,應該沒有人不同意吧~

    回覆刪除
  20. 昨天在中壢車站搭522遇到了很扯的事......
    當時522照常駛入1股
    結果車長不知道是怎樣開的竟然是2月台側的車門
    對要下車的沒什麼影響啦
    但是在1月台上面候車的人就一直擠在車門前面等門開
    最後好像是中壢車站的人有叫車長補開的樣子

    回覆刪除
  21. 不四線化,或許是因為板橋到台北已無法四線化,所以只做局部沒意義??

    又或者,覺得高鐵/機捷/桃捷都會分散運量,所以這種需求不會太久??

    回覆刪除
  22. 難得的台鐵西班牙式月台,可惜不經常兩面運作

    回覆刪除

注意:只有此網誌的成員可以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