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良車站 (2012/09/12) 的原始設計為兩側岸式月台、雙線路軌可交會,不過西側線很快就被拆除,西側月台也就失去功能。 |
廢止時間:2006年
現存:站房(從未使用,現在可能作為電氣機房)、岸式月台x2,單線路軌
多良車站啟用之初的正規站牌,現已消失。 |
1993年2月,南迴線正式通車4個月後,我興匆匆趕往台東嘗鮮。為了觀察各站情況,我搭乘的是台東新站開往枋寮的普通車,每站都停靠,而且當時是以東拓前的DR2000型窄軌柴客更換轉向架、改成藍色塗裝之後來運行。
車過金崙,下一站是多良,當時這些站名對我而言很陌生,也不知道沿線景觀如何。不過我發現列車漸漸爬到公路上方較高的位置,能輕鬆俯瞰太平洋,視野非常好。這時,列車減速並停靠,多良站到了。我簡直不敢相信,這種地方居然會設站?視線所及,一座短短的岸式月台,欄杆之外便是廣闊無垠的太平洋,完全沒有任何阻隔!這完全顛覆了我對車站的既定印象。因為是小站而且沒人上下車,停靠時間極短,但我一時興起,衝下車跳到月台上,與站牌合影一張。列車長狠狠吹哨警告我趕快回到車上,不過我還是成功拍下了這張照片:
多良車站位於台東縣太麻里鄉,金崙站與瀧溪站之間,距離金崙站比較近。在多良設站除了服務多良部落當地的居民之外,也有方便交會、提高列車密度的考量,所以設有兩座岸式月台及雙線路軌。不過,金崙~瀧溪已經是南迴線比較短的區間,「只」有8.4公里,加上通車後班車密度不高,這個站距還可以應付,所以多良站的西側月台直接就停用,該線路軌也拆除。原本要用來當作站房的建築物,被改成電氣設備機房。多良從1992年通車開始就是一個無人化招呼站,只有普通車停靠(一天雙向各兩班),業績當然是清淡到跟水一樣,我猜當時的數字應該跟枋山、內獅差不多。到了2006年,台鐵終於受不了,下手裁掉多良站,但神奇的是它撐得比香蘭、三和都還要久,也算是難能可貴。
不過事情往往是這樣,去得到的地方不太珍惜,去不了才覺得稀奇。多良站營運14年,幾乎無人聞問,但是停業前後反而被網路與媒體炒作,被封為「台灣最美的車站」。爆紅之後吸引大量遊客,其中不乏白目者跑到月台、鐵軌上表演危險動作,嚴重影響行車安全,還產生許多隨意棄置的垃圾。最後逼得台鐵使出殺手鐧,封閉了出入車站的通路,不讓遊客進入站場。不過,在車站上方的路邊則闢建一處觀景平台,讓遠道而來的遊客可以欣賞美景,不至於空手而回。
2012年9月,距離前一次造訪將近20年,我在鐵路環島途中決定順道前往多良車站。由於是額外行程,而且根本沒有列車可以到達,我允許自己可以不遵守「只能搭火車或走路」的規矩,從金崙搭乘鼎東客運前往。兩地距離僅3公里多一點,不用10分鐘就到了,班次也不算太少,約1~1.5小時一班(只能搭往安朔方向,往壢坵不行)。在多良公車站牌下車之後,抬頭便能見到南迴線的高架化水泥橋樑,比公路高約20公尺。循坡道往上再右彎,便輕鬆抵達多良車站。依此周遭環境評估,若多良仍是現役站,要將它排名在秘境車站中,恐怕也不會在前三名,因為距離公路實在很近,甚至能聽到車輛呼嘯而過的聲音。
多良車站兩邊都是隧道,站房位於整體偏北側,月台只有一小段而且蠻窄的,紅色的防墜欄杆是它一大特色。不管是要欣賞列車通過車站或是附近海岸美景,在觀景台的角度其實都比在月台上好,而且鐵軌、月台、欄杆可以入鏡,所以真的沒必要跑到月台或路軌去證明自己來過。但我承認我在多良站活動的時候,為了確實記錄車站各個角度的景觀,曾經進入管制區域拍照。接下來會介紹的香蘭、三和這兩個廢站也有同樣情形,這是不良的示範,但絕非挑戰或炫耀,只是希望忠實呈現車站的樣貌,懇請各位見諒。
話說回來,多良車站在2006年以前,其狀態一樣是無人站,一樣要跨越路軌才能到月台上,一樣是需要提高警覺、注意左右來車,但當時可以自由進出,現在則不行。然而,多良成為廢站之後,若參加台鐵的郵輪式列車行程則可以在此下車逗留,要在月台或路軌上拍照都OK,這未免也太不合理了;意思是自行前往的遊客有安全顧慮,所以不准進入;但繳了錢參加行程就很安全,所以可以自由活動?網路上一大堆參加郵輪式列車行程的多良站照片,小小的月台上擠得滿滿的、還有許多人在路軌上隨意攝影、走動,怎麼看都覺得他們絲毫沒有安全防護的措施。不過聽說台鐵的郵輪式列車現已改成慢行通過,不讓遊客在多良站下車活動,好吧,那我也沒話可說了。
車過金崙,下一站是多良,當時這些站名對我而言很陌生,也不知道沿線景觀如何。不過我發現列車漸漸爬到公路上方較高的位置,能輕鬆俯瞰太平洋,視野非常好。這時,列車減速並停靠,多良站到了。我簡直不敢相信,這種地方居然會設站?視線所及,一座短短的岸式月台,欄杆之外便是廣闊無垠的太平洋,完全沒有任何阻隔!這完全顛覆了我對車站的既定印象。因為是小站而且沒人上下車,停靠時間極短,但我一時興起,衝下車跳到月台上,與站牌合影一張。列車長狠狠吹哨警告我趕快回到車上,不過我還是成功拍下了這張照片:
1993年1月30日多良車站,本人在多良車站月台上。當時月台的紅欄杆只有一道,且高度僅及本人臀部,超危險的。拍完這張照片我就立刻衝回車上,並未停留。 |
不過事情往往是這樣,去得到的地方不太珍惜,去不了才覺得稀奇。多良站營運14年,幾乎無人聞問,但是停業前後反而被網路與媒體炒作,被封為「台灣最美的車站」。爆紅之後吸引大量遊客,其中不乏白目者跑到月台、鐵軌上表演危險動作,嚴重影響行車安全,還產生許多隨意棄置的垃圾。最後逼得台鐵使出殺手鐧,封閉了出入車站的通路,不讓遊客進入站場。不過,在車站上方的路邊則闢建一處觀景平台,讓遠道而來的遊客可以欣賞美景,不至於空手而回。
2012年9月,距離前一次造訪將近20年,我在鐵路環島途中決定順道前往多良車站。由於是額外行程,而且根本沒有列車可以到達,我允許自己可以不遵守「只能搭火車或走路」的規矩,從金崙搭乘鼎東客運前往。兩地距離僅3公里多一點,不用10分鐘就到了,班次也不算太少,約1~1.5小時一班(只能搭往安朔方向,往壢坵不行)。在多良公車站牌下車之後,抬頭便能見到南迴線的高架化水泥橋樑,比公路高約20公尺。循坡道往上再右彎,便輕鬆抵達多良車站。依此周遭環境評估,若多良仍是現役站,要將它排名在秘境車站中,恐怕也不會在前三名,因為距離公路實在很近,甚至能聽到車輛呼嘯而過的聲音。
多良車站兩邊都是隧道,站房位於整體偏北側,月台只有一小段而且蠻窄的,紅色的防墜欄杆是它一大特色。不管是要欣賞列車通過車站或是附近海岸美景,在觀景台的角度其實都比在月台上好,而且鐵軌、月台、欄杆可以入鏡,所以真的沒必要跑到月台或路軌去證明自己來過。但我承認我在多良站活動的時候,為了確實記錄車站各個角度的景觀,曾經進入管制區域拍照。接下來會介紹的香蘭、三和這兩個廢站也有同樣情形,這是不良的示範,但絕非挑戰或炫耀,只是希望忠實呈現車站的樣貌,懇請各位見諒。
話說回來,多良車站在2006年以前,其狀態一樣是無人站,一樣要跨越路軌才能到月台上,一樣是需要提高警覺、注意左右來車,但當時可以自由進出,現在則不行。然而,多良成為廢站之後,若參加台鐵的郵輪式列車行程則可以在此下車逗留,要在月台或路軌上拍照都OK,這未免也太不合理了;意思是自行前往的遊客有安全顧慮,所以不准進入;但繳了錢參加行程就很安全,所以可以自由活動?網路上一大堆參加郵輪式列車行程的多良站照片,小小的月台上擠得滿滿的、還有許多人在路軌上隨意攝影、走動,怎麼看都覺得他們絲毫沒有安全防護的措施。不過聽說台鐵的郵輪式列車現已改成慢行通過,不讓遊客在多良站下車活動,好吧,那我也沒話可說了。
從南迴公路上仰望多良車站,它位於水泥高架橋上。 |
往多良車站的指標,雖然被裁撤已經好幾年,但此牌仍在。 |
往多良車站的斜坡岔路,這個位置可看出其高度。前方有標示寫著:多良車站.最美麗的車站。 |
從多良車站聯絡道俯瞰南迴公路與太平洋 |
通過多良車站的DR2900型柴聯自強號 |
從多良車站上方俯瞰南迴線路軌與太平洋海岸 |
從未使用的多良車站站房 |
多良車站海側月台,往南拍攝,遠處為多良一號隧道。 |
多良車站海側月台,往北拍攝。站房在左前方,遠處為多良二號隧道。多良車站是充分利用有限空間規劃出的雙線可交會站場,可惜從未派上用場。 |
多良車站山側月台,往南拍攝。此月台的紅欄杆褪色嚴重,看起來幾乎都快接近白色了,只有一小段重新上過漆。 |
多良車站山側月台,往北拍攝。 |
從多良車站月台上俯瞰南迴公路與太平洋 |
從這張照片可以看出,多良車站海側月台有兩道欄杆,很明顯是為了彌補原有欄杆太矮、安全性不足的問題。 |
鼎東客運多良站站牌,若要以大眾交通工具造訪多良,從金崙搭客運過來是最好的選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