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崎鄉中正路平交道,參考目前最值得採信的說法,新竹崎車站 (2018/08/04) 舊址位於這裡。 |
中正路平交道西側(往嘉義方向)比較有可能是新竹崎車站的上下車位置 |
站場:消失
站體:消失(可能原本就沒有)
月台:消失
註解:平地段北門~竹崎間通勤站
從鹿麻產車站繼續往東,不管是沿鐵路或公路,大約2公里左右就會看見樓房漸多,代表進入市街地區了。經過這一段時一定會覺得,喔,竹崎車站應該快到了。可是,就這樣再往前1公里,都已經穿越整個市街,到了幾乎沒有房舍的郊區,才終於見到竹崎車站的蹤影。
正因為竹崎車站距離市街較遠,影響居民搭車便利性(尤其是往嘉義方向),所以在市區中心增設了「新竹崎」站。現在確認它的位置是在現今中正路平交道處,推測其站場應該是在平交道西側,原本可能就沒有站房,甚至連月台都只是用上下車階梯代替;在1982年被裁撤掉之後,相關設施皆已消失,已沒有任何痕跡可尋。新竹崎車站距離竹崎車站極近,相隔只有650公尺,對照當年時刻表的運轉時間僅2分鐘,可以獲得印證;至於車站的海拔高度則是125公尺左右。
藉由網友留言提醒,再加上這次現場觀察與研究當地街道圖得知,新竹崎車站不在中華、民生路平交道附近,而是在中正路平交道處,這是非常合理的。早期在竹崎鄉市街之中,中山路轉中正路即為省道台3線之路線,在當時的通衢要道交會點設置車站,乃理所當然。但這兩條道路都只是極為普通的雙線道,位處市區更增添其交通混雜程度,因此後來才開闢了外環道繞過市區,也就是現在的台3線中華路。各位看看,小小一個竹崎市街沒幾條路,但「中山、中正、中華、民族、民生、復興、文化、自由」等路名一應俱全,讓人真的對台灣的制式化街道名稱感到很悲哀。
言歸正傳,現在中山路仍舊是竹崎鄉最熱鬧的街道,市場附近甚至會因為人車太多而壅塞;而中正路因為交通地位被中華路取代,鐵路車站也廢止,變得十分平靜,車輛往來不多,兩旁店家也較少。阿里山林鐵在經過竹崎市區這一段,鐵道兩邊都有小巷道可以步行,沿途新舊建築參雜,偶爾還有貓咪竄出,閒逛時相當愜意,順道體驗中南部傳統鄉鎮的在地風情。只可惜我沒有時間等待火車通過,因為當天第一班車抵達竹崎時,我就必須在月台上等候乘車了。
(以下為2014年撰文時,因為沒有畫面輔助造成內容空洞,所以閒扯了一些站名的事)
藉由網友留言提醒,再加上這次現場觀察與研究當地街道圖得知,新竹崎車站不在中華、民生路平交道附近,而是在中正路平交道處,這是非常合理的。早期在竹崎鄉市街之中,中山路轉中正路即為省道台3線之路線,在當時的通衢要道交會點設置車站,乃理所當然。但這兩條道路都只是極為普通的雙線道,位處市區更增添其交通混雜程度,因此後來才開闢了外環道繞過市區,也就是現在的台3線中華路。各位看看,小小一個竹崎市街沒幾條路,但「中山、中正、中華、民族、民生、復興、文化、自由」等路名一應俱全,讓人真的對台灣的制式化街道名稱感到很悲哀。
言歸正傳,現在中山路仍舊是竹崎鄉最熱鬧的街道,市場附近甚至會因為人車太多而壅塞;而中正路因為交通地位被中華路取代,鐵路車站也廢止,變得十分平靜,車輛往來不多,兩旁店家也較少。阿里山林鐵在經過竹崎市區這一段,鐵道兩邊都有小巷道可以步行,沿途新舊建築參雜,偶爾還有貓咪竄出,閒逛時相當愜意,順道體驗中南部傳統鄉鎮的在地風情。只可惜我沒有時間等待火車通過,因為當天第一班車抵達竹崎時,我就必須在月台上等候乘車了。
1972年阿里山森林鐵路列車時刻表,注意新竹崎與竹崎之間運轉僅需2分鐘,證明其距離極近。另外新竹崎站只有上下午對開的嘉義~竹崎通勤混合列車停靠,嘉義~阿里山全程混合列車則不停靠。 |
嘉義縣公車「三順米廠」站(不是大愛站),位於竹崎鄉中山路最熱鬧的區域,我在這裡下車開始徒步探查新竹崎車站。 |
竹崎鄉中山路,星期六早上8點傳統市街人潮聚集,車輛也非常多,甚至造成塞車。 |
竹崎鄉中華路平交道,已確定它跟新竹崎站無關。中華路是台3線避開竹崎市區的外環道,一般過路車輛都是走這裡。 |
從中華路平交道往東眺望,眼前很近的距離內有另一座民生路平交道。 |
竹崎鄉民生路平交道,新竹崎車站應該也不在這裡。 |
搭乘列車通過民生路平交道的車窗景象 |
民生路往中正路方向的林鐵軌道,新竹崎站應該就位於這個方向,但靠近中正路平交道。 |
在路上遇到一隻竹崎貓,擺出警戒姿態。 |
阿里山森林鐵路十三點五公里的里程碑,但後來我發現還有另外一種里程牌,兩者差異頗大,應該是路線施工調整所致。推測差不多從這個位置開始,就進入新竹崎站的列車停靠範圍。 |
來到竹崎鄉中正路平交道,試著尋找一些舊車站的蛛絲馬跡,但沒什麼收穫。 |
搭乘列車通過中正路平交道的車窗景象 |
竹崎鄉中正路景象,在外環道興建之前應該比較熱鬧。 |
中正路往北方向,路標顯示直行或左轉外環道都是台3線。 |
中正路平交道西側路線較直,若以列車停靠位置來考量,新竹崎車站上下車處應該是在這一邊。 |
中正路平交道東側不遠處有彎道,長度上不利於停車;除非列車停靠新竹崎站時橫跨馬路平交道(照理來說不可能這樣設計),否則上下車不會在這個位置。 |
在這裡又發現另一隻竹崎貓,希望牠在鐵軌上活動時不要被火車撞到。 |
從中正路繼續前進又會碰到一個小型平交道,道路門牌是中山路66巷。往回看過去是明顯彎道,所以不太可能是設站位置。 |
再往東眺望,這裡距離竹崎車站站場西緣已經非常接近。 |
鐵路與竹崎鄉中山路交會處,竹崎市街到此差不多已是盡頭。這裡也有一座平交道,右邊可前往竹崎車站,而我身後就已是竹崎車站的大規模站場。 |
趁機來討論一下「新」竹崎這個站名吧。這是一個典型的日式站名,用的是日本人習慣的命名方式──若某區域已經存在一處代表車站,另一處因為某種原因要再增設或易名為代表車站,就會冠上「新」這個字以示區隔。這樣的例子很多,光新幹線就一堆,大家所熟悉的新大阪、新神戸、新横浜都是。新竹崎是日本時代就出現的名稱,命名緣起便是因為已有竹崎車站,但此站設立在竹崎街區範圍內,又是為了竹崎居民乘車方便,所以並未另取站名,只加上「新」字。
戰後很長一段時間台灣都沒有再出現其他冠上「新」字的車站,說句不中聽的話,這是因為無論台鐵、糖鐵、林鐵,基本上都是沿用日本時代既有路線,新築路線少之又少,自然沒有命名重複的問題。直到1980年,花蓮新站的出現改變了這個局面。花蓮新站是為了北迴線通車的新築車站,與原有的花蓮車站區隔。有趣的是,台鐵並不是將它命名為「新花蓮站」,而是「花蓮新站」,採用的是比較中式的站名;後續出現的「蘇澳新站」、「台東新站」也都是同樣邏輯。這其中,花蓮新站、台東新站都陸續「扶正」,取代原先的舊站成為正牌代表車站;但蘇澳新站就一直與蘇澳站並存至今。
本來我以為台鐵不可能採用日式命名法,以後也不會有冠上「新」字的車站了,但2006年高鐵通車後居然又冒出了兩個:「新烏日」和「新左營」。它們都是高鐵台鐵交會處的增設站,莫非是因為高鐵為日本新幹線系統,所以在周遭環境氣氛之下,也產生潛移默化的效果?不過若真的以新幹線的命名邏輯,新烏日應該叫新台中,新左營應該叫新高雄才對。
另外,同樣的狀況也發生在東南西北的方位站名上,日本人通常會在車站名稱前面加上東南西北字樣,表示該站與代表車站的相對位置,例如南稚内、東根室、西明石、北鎌倉等等;但另一種加在後面的模式也有,例如博多南、立川北。以前縱貫線台南以南有個貨運小站「南台南」,就是典型的日式站名,它一直被沿用到1980年代才被廢站(將來有可能復站),站房至今仍存在。蘇澳新站的前身「南聖湖」亦是相同邏輯。而中式的命名法卻幾乎固定是把方位放在名稱後面,北京北站、上海南站,在中國有非常多這樣的例子。
2005年民雄~嘉義間的新設站,命名為「嘉北」,不是北嘉義也不是嘉義北站,算是頗有創意。不過接下來2011年竹北~新竹間的新設站又回歸日式命名,成為「北新竹」,前後連續三站順著唸變成「竹北北新竹新竹」,好像繞口令一樣;不過這大概是不得已的,因為不能叫「新北」也不能叫「竹北」,叫「新竹北」也不行(是新的竹北還是新竹的北?)。2012年富岡~湖口間的新設站本來也是日式的「北湖口」,但不知為何把口刪掉,變成「北湖」。再來就是2015年12月登場的樹林調車場旁新設站,一度要取名為「樹林南站」,但後來確定名稱是「南樹林」,與北新竹的邏輯相同。最後補充台鐵最無腦的捷運化通勤站「新富」,是從「新富岡」省略而來,大概是因為跟北湖站相近,所以命名方式也被傳染了。
您好
回覆刪除小弟世居竹崎,家父今年63歲
據家父回憶,新竹崎站位置應為今竹崎中正路平交道附近非民生路平交道,中華路平交道更晚於72年以後才因中華路新修築才設立
中正路平交道亦設有提供人員工作用之站亭(不知此稱呼是否正確),竹崎有站亭設置之平交道僅中正路與中山路(竹崎站前方)這兩處
新竹崎站僅以木製梯台作為供乘客上下火車使用,無其他標示及站體
此係地方耆老回憶,如有誤謬祈請見諒
其實我這樣寫並沒有把握,因為毫無遺跡可尋,民生路平交道的說法也是從網路上看到的。我會把你提供訊息並列上去,至於真正的位置恐怕要有無比珍貴的現場照片才能證明了。
刪除家父如此確定尚有另一個的理由
回覆刪除當時家祖母所經營的雜貨店是新竹崎站出站後,距離最近的第一間雜貨店
新竹崎車站當時上下乘客都是直接上下車
回覆刪除https://www.facebook.com/photo.php?fbid=1410887142510226&set=a.1410887112510229.1073741862.100007668607052&type=1&theater
這張照片看來是竹崎站,不知有沒有新竹崎站的珍貴影像?
刪除台鐵最神奇的就是命名規則變來變去,幾乎沒有統一可言,不過最不能忍受的站名還是像台中鐵路捷運化一堆中國路名為名的通勤車站......
回覆刪除我覺得一直以來,台鐵在新車站命名這件事很不用心,說難聽一點,大概是內部缺乏有文字素養的人才(看看台鐵製作的各式標語你就會感覺得出來),公部門又習於敷衍、怕承擔責任,所以只能想得到路名。用路名來命名車站最大的問題就是,每條路都有一定長度,車站也許設在一段的交會處,但四段、五段可能非常遙遠或其實離另一站更近,這樣完全失去命名的意義。
刪除版大,您竹崎車站的連結壞掉囉~
回覆刪除要修復一下~
多謝提醒,已修復。
刪除樹林車站南邊的通勤站已經卻定命名為「南樹林」,而不是「樹林南站」喔!
回覆刪除這篇是2014年3月寫的,當時暫名樹林南站。後來好像又確定要叫「南樹林」了。維基上說12月23日就要啟用,不知真的假的。
刪除但值得一提的是:新建的恆春線可能會有一個叫「枋山新」的車站,也就是您所謂中國式的命名,但我不知道那是不是最終的名稱,或許最後會改名為「新枋山」也說不定。
回覆刪除恆春線著工時間遙遙無期,這個再說吧。
刪除最有可能是枋山廢站...
刪除您好,我是竹崎人,家族世居竹崎
回覆刪除根據父祖輩的回憶,他們都確定新竹崎車站是位於中正路的平交道處才對喔
另外,灣橋車站也不是在現今的鐵路公園處,
而是在現今圓崇國小那邊才對
本站曾經發售過車票,推測有簡易的站房設施。
回覆刪除真希望能親眼見到。
刪除距離竹崎站這麼近,怪不得廢站!
回覆刪除我是搬離竹崎的中老年,你敘述的是正確的,新竹崎站主要是方便通勤,另外,當年站場還有軌道及載貨車,用來交甘蔗的(童年時代的說法),站體印象中是暗黑色的,與現在竹崎站的亮色差很大,鐵道旁有人利用小空地種菜,傍晚有些帥哥美女會在鐵軌上背書
回覆刪除文中提到竹崎路名,其實當地人都有另一個在地習慣名稱,如中山路分為頂街,中街及下街,中正路叫梅山路,文化路叫學校路,民生路叫酒店路,中華路叫外環路,民族及自由是新闢道路無土名,復興路則無別名
回覆刪除看得出當年居民不少,頗為熱鬧!
刪除不過我 2022/6/12 去上面照片中的地方探索的時候雖然景色跟照片中一模一樣,但中正路平交道編號卻不是寫著37號,是寫著51號,最近應該有改過平交道編號吧!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