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後壁車站 (2012/09/09) 為日治末期的木造站房 |
位置:台南縣後壁鄉(台南市後壁區)
構造:平面車站
站體:1943年日式木造建築
月台:2(岸式x1、島式x1)
註解:小型城鎮交通運輸站
每日平均上下客人數:
2011年~1,271,第101名
2012年~1,277,第113名
2013年~1,320,第113名
2014年~1,320,第115名
2015年~1,281,第117名
2016年~1,237,第121名
2017年~1,285 (+3.84%),第119名 (↑2)
|
後壁車站站牌 |
縱貫線鐵路跨越了八掌溪,就來到台南縣境內(今‧台南直轄市)。台南是一個形狀比較方正的行政區,與雲林、嘉義的南北短東西長不同,所以台南境內的車站本來就比較多,再加上捷運化和沙崙支線的新設站,更使得台南擁有17個台鐵車站。後壁是台南轄內最北的車站,這個名字聽起來就是源自於台語「後面」的意思,不過網路上還有關於「鬍鬚伯」的說法,而且當地也真的有「侯伯」這個村落,是真是假恐怕只有靠鄉土歷史學家去考證了。
後壁車站與南靖車站相鄰,而且同樣也因1941年的地震而毀損重建,但南靖是改成當時新式的混凝土建築,後壁卻維持木造建築,不知道是不是因為南靖有糖廠加持的關係。後壁車站的木造建築與海線五虎很不一樣,左右較寬,候車空間較大,也沒有一邊斜一邊垂直的屋頂設計,窗戶形式也不同。私以為台南北段的木造車站或許美感與設計感不如海線五虎,但實用度和親切感較佳。
後壁鄉只有2萬5千多人口,外流嚴重,但由於鄉下地方交通手段不多,高速公路經過這裡但連交流道也沒設,所以還維持一定的乘客數量。本站的岸式月台靠近車站這一側,是南下列車停靠,北上列車則停靠第二月台A側,若有待避需求都是利用第二月台B側的側線。後壁車站只有區間車停靠。
|
後壁車站正面廣場,相當寬闊。 |
|
後壁車站正面的「無米樂」雕像,也就是紀錄片中的四位主人翁。 |
|
後壁車站前的台1線省道,向北,也是後壁鄉的主要市街。 |
|
與省道交會的縣道172甲,連結後壁與白河。 |
小弟之前去後壁車站要回來時,想說在新營車站搭莒光去鳳山再轉區間回後庄,於是先在後壁搭區間車再到新營轉車,剛開始都才停幾站,結果從大湖開始幾乎每站都停,而且從鳳山坐區間車回後庄的那班就是我剛在後壁搭的那輛,真是有緣。(剛好才差了20分鐘而已)
回覆刪除現在的莒光號實在太慢了,基本上沒有比區間車快多少(甚至有些更慢),所以這樣轉車變成意義不大。
刪除我覺得莒光號跟區間快幾乎沒有差別,真怕以後台鐵用區間快取代莒光號
刪除莒光號班次應該會越來越少,雖然短期內台鐵並沒有廢除的規劃,但長遠看來莒光號遲早會消失的。將來台鐵應該會簡化到區間(含區間快)和自強(含太魯閣、普悠瑪)兩種等級而已,就像日本的普通(含快速)和特急(含各種愛稱),類似莒光號的急行幾乎已經退出舞台。不過回想早期,莒光號初登場是被稱為「莒光特快」,只是現在一點都不快了。
刪除莒光號還是要看路段,在速限低的北部,高屏段莒光號真的和區間車無異;但是在彰化高雄間莒光號速度還是遠比區間車快,像嘉義到新營就好了,區間車一口氣停了三站,但莒光號班班嘉義直達新營
刪除後壁、林鳳營、斗南由於都是在戰時建造,故設計上都以簡單實用為主。
回覆刪除捨去多餘的裝飾,以求最大化節約資源,並將其投入於前線戰事之中。
白河那邊的人會過來搭車嗎?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