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兵庫縣美方郡香美町
路線:JR西日本.山陰本線
站房:無
候車室:有(月台邊)
月台:岸式月台x1
路軌:1
附近民宅:下方為相當多民宅的余部聚落
遇見人數:2008年1(等車的女學生);2015年遊客很多
感想筆記本:有(候車室裡的小茶几上)
2015年每日平均上下客人數:96
餘部車站 (2015/07/19) 月台上增建了候車室及廁所 |
餘部車站舊路軌在右側,新橋啟用後移至左邊,原先的山壁被削出一塊空間。 |
餘部車站 (2008/06/21),月台出入通道在盡頭處,也就是余部鐵橋的西端。 |
2015年餘部車站更新後的站牌,往東的下一站是鎧(よろい),往西的下一站是久谷(くたに),等於是連續三個秘境車站。 |
2008年餘部車站站牌,已經有相當程度的磨損。 |
2015年餘部車站時刻表,比鎧、久谷雙向各多了兩班快速列車停靠。 |
餘部車站票價表 |
山陰本線「鎧」的西側下一站是餘部,這是一個非常有故事的車站,一切得從2008年的旅行說起。我在城崎泡完溫泉之後,搭車直奔鳥取,時間已經入夜,加上陰雨使得窗外景物變得模模糊糊。但就在穿越一段隧道、我正在一人車廂裡錄影搞笑的時候,聽到列車接著經過鐵橋的空洞聲;往窗外一看,哇,非常高,下方居然有住家燈光,突然想到,莫非這就是傳說中的「余部鐵橋」?以下就是當時的第一手記錄,暗夜的橋上拍不到什麼,但列車聲音很動聽:
列車停站之後,發現身處我最喜愛的鳥不生蛋位置,當下就有極大的衝動想要下車去看看。但是,這種時間已經無法臨時變更行程,而且晚上也看不清楚,只能先按照計畫抵達鳥取。
在旅館裡我利用電腦上網(抱歉當年智慧型手機還不普及),這一看到照片就不得了,身為鐵道迷怎麼可能不去拜訪;但苦於接下來的行程已滿,於是我當機立斷,犧牲第二天早上的鳥取砂丘(沙子又不會突然跑掉,以後再去沒關係),搭最早一班5點半的列車去餘部。事實證明我這個決定非常正確,因為余部鐵橋現在已經消失了。先照慣例看看餘部車站的相關位置:
京都→福知山→豐岡→城崎溫泉→香住→鎧→→→餘部←←←久谷←濱坂←居組←鳥取
余部鐵橋跨越一處濱海的山坳,下方就是余部聚落。鐵橋連結兩側的山壁,長度約310公尺,下方有11座鋼製橋塔,而垂直高度最大有41公尺,大約是15層樓。這種用多個縷空橋塔支撐的橋樑(正式名稱為restle bridge,トレッスル橋)是比較早期的建築方案,多用於跨越較高的位置,台灣大概只有森林鐵路遺跡裡有用木材組成的類似形式,在日本也所剩不多,感覺上好像在美國西部電影比較常看到,例如「回到未來」第三集時光車最後衝刺的那座橋。事實上余部鐵橋在興建時,就是經過國外考察,並參考了美籍技師的意見。歷經2年多的工程,在1912年完成啟用,山陰本線京都~出雲的路線自此貫通。當時鐵橋的名字跟地名一樣,都是「餘」部,不過在二戰之後日本實行漢字簡化,將「餘」改成「余」,所以接下來的歲月皆稱為「余部鐵橋」。
至於餘部車站則有另外一段故事。剛開始鐵橋通車之時,因為兩端地勢高峻,東邊甚至緊鄰隧道,這裡並沒有設站的空間。有很長一段時間,余部當地居民要出門搭火車,必須先往上走到鐵橋東端,然後沿鐵軌步行1.8公里,穿越四座隧道,到鎧車站才能順利上車。現在在展示區也留下了當時的照片,感覺很不可思議。後來經過地方不斷地請願爭取,甚至動員居民協助背負石塊建築月台地基,終於在1959年完成新設站。不過因為在較早以前有其他路線已經取了「余部」的站名,為避免重複,遂採用簡化前的地名「餘部」並沿用至今,所以形成「余部鐵橋」跟「餘部車站」用字不同的狀況。我在2008年到達此地時,車站基本上跟50年前沒有差別,僅有山側的一座岸式月台,一間不大不小的候車室,加上一線路軌。唯一的出入通道是在海側的登山小徑,所以上下月台必須穿越軌道,位置就在鐵橋西端起點處。而本站也確定是車輛無法到達。
很可惜當時天氣還是不好,下雨就算了,清晨的濃密濕氣也未消散,周邊全是朦朧的雲霧,所以照片始終是模糊不清的狀態。在月台上逛了一下,並在鐵橋西端觀察路軌延伸的狀況,而展望台封閉無法上去(後來才知道是因為要興建新橋),所以接下來我就沿步道向下,來到鐵橋的正下方。這時還只是早上6點多,遇到一位當地居民,他看我即使淋著雨也要幫鐵橋拍照,不禁點頭讚許,還說了一句大概是鼓勵的話。當然,我最希望拍攝的是火車通過鐵橋的畫面,最後雖然等到了,但相機已經撐不住長時間的雨水滲入,終於在這關鍵時刻掛點,怎麼也無法開機,所以沒能記錄到最精彩的畫面。在等待的期間,我向內陸走去,想從遠處看看整條鐵橋的景象;幸好在最後關頭相機又復活了,留下了珍貴的全景畫面,也拍到火車過橋的影像,不過這些照片或影片品質都不好,只能請大家稍微體會一下。
先來一段下車之後直接拍攝的影片:
再來是列車經余部鐵橋進站的畫面:
普通車停靠在餘部車站月台,一位女學生準備上車。 |
餘部車站月台向西眺望 |
餘部車站當時的候車室,現已拆除並在另一邊重建。 |
餘部車站候車室內部景象,人物不重要。 |
餘部車站設站時的紀念碑,時間是昭和三十四年(1959年)。 |
餘部車站月台邊眺望余部鐵橋 |
追加一張,遠處隱沒在雲霧之中。 |
從餘部車站直接連結到鐵橋的畫面。不用擔心,當時我是合法站在人行通道上,隨時注意往來列車即可。 |
鐵橋另一邊可直視海灣。這時剛好雲霧稍散,讓我拍到橋對面的隧道。 |
餘部車站月台上眺望下方的民宅與海灣。右邊突出的岬角全被霧氣包圍。 |
2008年餘部車站旁的介紹牌。那時鐵橋還在! |
從餘部車站下降途中,看到海灣邊有相當多的民宅。 |
餘部車站旁所見的山丘、田園、聚落。 |
這是觀察余部鐵橋橋塔的好角度,可看出與下方民宅的落差。 |
在鐵橋正下方仰望 |
2008年余部鐵橋的解說牌,有橋樑各項數據及老照片。 |
當時已經確定鐵橋要退休了,所以另一面寫著「謝謝你,余部鐵橋」。 |
余部鐵橋西端特寫,後方已經可以看到新的橋墩在施工。 |
余部鐵橋正中央高處寫著「山陰本線.余部橋梁」(りよう=梁)。 |
就算淋雨,也要跟鐵橋合照留念。 |
距離拉遠一點,很明顯,此時鏡頭已經進水了。 |
相機用盡最後的力氣所拍到的余部鐵橋全景,此畫面已成絕響。 |
下面的火車過橋畫面雖然品質不佳,但彌足珍貴,而且是現在已經退役的キハ181系特急「濱風」(はまかぜ)。
余部鐵橋雖然充滿歷史意義,外型又很優美,但長久下來產生了許多問題。1912年的煉鋼技術就跟鐵達尼號一樣,以今日標準來看都是不及格的,使用時間拉長之後,鏽蝕造成的碎片加上列車行經的震動,不斷出現掉落物,對當地居民造成莫大的困擾。另外就是當地面對海岸的漏斗狀地形,使得從海面會吹來強風,在1986年就造成了列車被掃落的意外,雖然因為是回送列車沒有載客,但行車人員和地面居民都有死傷。這種「火車可能會從上面掉下來」的恐懼更是形成莫大的壓力。後來就像南迴線枋野有落山風監控裝置一樣,余部鐵橋也採用了相當嚴格的風速限制,不過就變成三不五時必須慢行或停駛,對於整條路線的運轉影響甚大。在評估過舊橋強化手段不可行之後,最終決定重建新橋,並在2010年完成切換,舊橋隨即解體拆除,只保留一小段橋面和橋塔作為紀念。
2015年我又造訪此地,從鎧一路步行過來,慢慢接近余部的聚落,遠遠就看到舊鐵橋已經消失,取而代之的是水泥色的新橋。拜工程科技的進步之賜,新橋只需要四座橋墩即可,防風係數亦遠勝舊橋,只是外觀就差得遠了。舊鐵橋的部份,在西端保留了三座橋塔和十幾公尺的路線,整理之後以「空中車站」(空の駅)為名,開放遊客參觀。諷刺的是,以前舊鐵橋還在的時候,這裡並沒有太多相關觀光設施;但現在反而成為著名景點,除了在遺構旁增加許多解說牌,並在路邊開設服務區(日文稱為「道の駅」),7月的時候人車都不少。
沿著昔日的車站聯絡舊道(已整修煥然一新)而上,我再次來到餘部車站,驚覺整個樣貌都不一樣了。原來新的混凝土結構橋是在舊鐵橋的山側,連帶整個車站都往這一邊移動,將山壁削去容納鐵軌的寬度,形成新的路線;而月台仍在同樣的位置,只不過面對路軌的方向由海側轉為山側,並在舊軌道路基的上方新建候車室與廁所。如此一來,進出月台的動線變成不用跨越軌道。往舊鐵橋的方向,鐵軌路基則成為我前面提過的「空の駅」,保留了一小段軌道和橋面,與新橋平行,突出大約15公尺,遊客可以步行過去欣賞風景,腳下也有小塊的透明部份可以直接俯視觀察鋼架,如同台灣現在很流行的天空步道一樣。旁邊的展望台也重新開放了,但路徑與以前不同,而我反骨的個性作祟,因為舊鐵橋已經不在,根本不想上去看了。因為觀光化的關係,餘部車站的遊客很多,有少部份會真的上下車,但大多數都只是逛一逛空の駅,欣賞風景看看火車而已。就這一點來看,其實本站的秘境氣氛已經比以前淡很多了。
接續上一篇「鎧」車站的介紹,2015年我步行前往餘部車站。這是選擇要往豐岡或鳥取的岔路。 |
「愛林碑」,愛護樹木是好事,不過自己國內不砍,在別處大砍特砍,也不是什麼光彩的事。 |
鎧往餘部的路上,盡是這種里山風景,農作物以稻米為主。 |
俗語說,轉個彎就到了。沒錯,遠遠已能望見新的余部橋梁。 |
兩旁山腳下是非常漂亮的田園景緻 |
余部地區現在隸屬於香美町。「あたたかな里」是「溫暖的鄉里」之意。 |
慢慢接近余部新橋了 |
抵達7年前拍攝鐵橋全景的位置,現在則是這樣的畫面。 |
路旁出現「道の駅あまるべ」,觀光化的象徵。 |
在道の駅旁邊拍攝余部新橋及後方的舊橋殘跡 |
地面上有昔日鐵橋的桁架展示 |
就是這一段有橋名標示,以前高高在上方,如今就在眼前。 |
余部鐵橋介紹,包括各項諸元及相關位置、剖面圖、建造經緯等等。 |
余部新橋西半段,左邊有大片停車場的地方便是道の駅。 |
余部新橋東半段,直接嵌入山壁的隧道中。這座橋墩在當年我有看到它剛開始施工的樣子。 |
流貫余部谷地的「長谷川」,只是一條普通溪流,在這裡注入日本海。 |
余部海灣景色 |
畫面重點轉向余部鐵橋跡「空の駅」,這是它獲得保留的區段。 |
余部鐵橋「空の駅」周邊圖,靠上面的路徑(紅色箭頭線)便是通往車站。 |
看到這張照片,尤其是列車的頂端造型,我確定在2008年也拍到了類似場景(請參考上面的火車過橋影片),只可惜天氣太差。 |
餘部車站誕生的故事,有居民步行穿越隧道至鎧、協助運送石塊建設月台、車站完成後第一班列車停靠的照片,看了相當感動。 |
全但巴士的站牌「空の駅」,不過很明顯班次稀少。 |
這是相當有意思的設計,將橋塔基座拆解至不同程度,讓遊客了解其組合的過程。從最右邊開始是基座的一半。 |
基座四隻腳都已豎立之後 |
再加上協助支撐的交叉鋼架 |
如同底部這樣開始如法炮製,每往上一層就變窄一些,最終形成整座橋塔。 |
2008年我也曾在這個角度拍攝,當時是完整鐵橋,現在畫面完全不同了。 |
聚落街景變化不大,不過天氣好看起來就是舒服一些。 |
從下方聚落通往餘部車站的路徑,這便是牛山先生形容的「5分鐘陡坡步道」。 |
餘部車站更新後的手繪地圖,新橋與空の駅相關位置一目了然。 |
開往城崎溫泉的キハ40氣動車,緩緩駛進餘部車站。 |
列車經過餘部車站候車室前的月台 |
列車停靠在餘部車站,月台上的遊客頗多,但不一定會真的上下車。 |
列車駛離餘部車站,正通過空の駅旁邊的新橋。 |
改線(略微向左偏移)之後的餘部車站西側 |
餘部車站廁所,建在以前的路軌上方。 |
現在的餘部車站候車室,是比較新穎的造型。 |
但內部看起來還是很傳統,擺設也都差不多。 |
這一半除了票價表與時刻表之外,重點是小桌上的感想筆記本。 |
餘部車站的感想筆記本 |
餘部車站更新之後,月台上的座椅是以前鐵橋裁切下來的一小段。 |
這個時刻表是提供給想要乘車通過余部橋梁的遊客,教你如何以比較節省的時間,搭到鎧再返回,這樣可以通過橋兩次,徹底欣賞橋上風光。 |
上述兩個物件,加上餘部車站站牌合影。 |
餘部新站的空間是削掘山壁而成,因此出現了很大一片護坡工事,可說相當煞風景。 |
余部鐵橋.空の駅,遊客總喜歡走一段舊鐵軌。 |
從空の駅往回眺望餘部車站,正對過去就是候車室的建築。 |
新橋與舊鐵橋「空の駅」並立 |
拉近一點,會發現新橋在東端會拐回舊橋的路線,然後銜接隧道。 |
空の駅舊鐵橋步道 |
長度大約15公尺,中間有幾處縷空的透明方塊,勉強算是天空步道。走到底會看到斷橋的景象。 |
從空の駅眺望余部海灣,天氣好真的非常漂亮。 |
余部聚落與余部海灣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注意:只有此網誌的成員可以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