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北車站 (2013/09/22) 東口,也就是前站方向,旁邊可瞄到原來的舊站房。 |
竹北車站 (2013/09/22) 西口 |
竹北車站 (2012/08/30),旁邊可瞄到一點正在施工中的新跨站式站房。 |
構造:跨站式高架車站
站體:2013年鋼骨高架建築
月台:2(島式x2)
註解:中型衛星都市交通樞紐站
每日平均上下客人數:
2011年~7,244,第39名
2012年~7,752,第39名
2013年~8,819,第36名
2014年~9,242,第37名
2015年~9,512,第37名2016年~9,477,第37名
2017年~9,841 (+3.84%),第37名 (→)
新的竹北車站站牌,下一站已經改為北新竹,往新豐的距離也不一樣了。 |
舊的竹北車站站牌 |
縱貫線過了新豐站之後,鐵路以很大的曲度劃了一個S形,渡過鳳山溪,這時可見到從中壢之後的丘陵台地的地形告一段落,並進入新竹地區的平原。這個大彎道加上立刻過橋的景象,是我用來判斷進入新竹市區的指標。不過在新竹之前,還有一個竹北車站。
竹北完全是因為竹科發展造就而成的新興衛星都市,以前只是「竹北鄉」,因為新竹市升格為省轄市,新竹縣政府遷來這裡,所以才變成「竹北市」。但以前人口增加與地方發展都不明顯,不過1990年代竹科大爆發之後,科技新貴和爆肝工程師開始聚居新竹,新竹塞滿了就擴及鄰近的寶山、竹北、竹東甚至竹南、頭份、新豐,其中以竹北最厲害。1991年6萬7、2001年9萬2、2011年14萬6,現在已經破15萬了。竹北絕對是全台灣人口增加最快速的行政區。
竹北車站則是位於最早的舊市區,週邊大部分還是舊樓房,因此完全看不出來整體的蓬勃發展。而竹北站乘車人口雖也有持續增加,但跟15萬人口還是不成比例,這是理所當然的,一方面車站離電子新貴聚居區有一段距離,一方面這些高收入者對搭火車的需求應該也不會太大。不過,竹北也正在興建跨站式站房,而且基本結構已經完成,看來取代舊站的時間也不遠了。
竹北車站附近感覺並不是非常熱鬧,距離省道1(中華路)也有一段距離,甚至是在後站方向。不過15萬人口不是憑空堆砌的,只要新站完工,與鄰近市區聯絡方便,停靠班次多,竹北還是有成為大站的潛力。
竹北車站附近感覺並不是非常熱鬧,距離省道1(中華路)也有一段距離,甚至是在後站方向。不過15萬人口不是憑空堆砌的,只要新站完工,與鄰近市區聯絡方便,停靠班次多,竹北還是有成為大站的潛力。
(2013/09/22再次造訪)
(2013/11/24添筆)
竹北車站新的跨站式站房於2013年7月17日啟用,成為我再次造訪的重點觀察對象。新站房位於舊站偏南,兩端皆有出入口。東側是原來的前站方向,不過出入口變得沒有正對T字路口(中山路),而是在和平街上賣肉粽的店附近,道路並不寬,這也使得出入站動線有些窘迫,只要有車輛接送就形成交通瓶頸。西側就不一樣了,這是新闢的出入口,北邊為南茂廠房,周圍有許多新建大樓,車站正面則是超寬廣的停車場,道路也較寬,而且可以直接聯絡省道台1線(中華路),出入明顯較為便利。這裡假日時空空蕩蕩,保證有停車位;但上班日就不知道了,說不定會被停得滿滿的。新的竹北站房是綠建築設計,有太陽能集電設施,外觀最明顯的是長長的人行通道,包括進出站和上下月台,很像是伸出觸手的章魚,這也是近年台鐵中小型車站跨站式設計的主流,汐科南、大林、民雄、左營皆有此特徵。至於內部因為非常新穎,裝飾用色也很大膽鮮艷,看起來確實有不同於以往的感覺。
原本預期竹北的跨站式站房會是兩個島式月台設計,不過現在看來並沒有,還是維持一島式一岸式的規模。其中第一月台(岸式)為南下方向,第二月台(島式)B側為北上方向,A側則用於待避,理論上雙向都有可能,不過應該是北上居多。我在假日下午接近傍晚的時候造訪,列車班次多且普遍都有誤點狀況,調度變化頻繁,一列莒光號原本停靠2B,後因誤點改停靠2A準備待避自強號,但自強號也誤點,臨時又取消待避直接駛離。
註:月台的預期設計後來成真,所以現在竹北車站是完整的雙島式月台跨站式車站。
第一月台直接連結舊站站房的狀態仍舊存在,兩者中間所夾的一股道並未恢復,所以仍算是岸式月台。舊站房暫時只是封閉(事實上從第一月台還是可以偷跑進去),將來會不會拆除不知道,但我猜應該留不住。基本上它並不老,沒有古蹟資格;樣式也很八股,恐怕不會有人覺得它非留不可。
竹北車站月台上的招牌,這好像是舊站時代就有的。 |
竹北新站兩個月台上的候車景象,左為第一月台,右為第二月台。 |
竹北車站月台上新舊兩種天橋並存,但前方的舊天橋已不開放,將來必定會拆除。 |
在新站房夾縫中求生存的舊站房 |
竹北車站的跨站式站房,北往南景象。 |
竹北車站的跨站式站房,南往北全景。 |
從竹北車站新站房高處偷看舊站房與第一月台間的空隙,我總覺得新站落成後它本來是要規劃成南下的側線,並將第一月台變成島式月台,不過目前還沒有這樣做。註:後來已成為島式月台 |
竹北車站新站房的出口 |
竹北車站新站房的剪票口 |
竹北車站新站房的售票處 |
竹北車站新站房往西側(後站方向),中華路就是台1線省道。 |
竹北車站新站房是綠建築,有太陽能面板可集電。 |
竹北車站新站房裝飾非常新穎鮮艷,很多乘客都想要拍照留念。 |
竹北車站跨站式站房往南眺望,也就是新竹市的方向。路軌的分佈一目瞭然,南下正線靠近第一月台,北上正線靠近第二月台B側。 |
竹北舊站與新站並立的樣貌 |
竹北新站西口(前站)正門不是正對馬路,所以腹地顯得特別狹窄,一旦有車輛停靠接送就很容意造成壅塞,這可能是地方政府要優先解決的課題。 |
EMU700型電聯車停靠竹北車站第一月台,旁邊剛好也有一列同型車在第二月台。 |
竹北車站月台,左為第一月台(南下),右為第二月台(北上)。竹北車站的站牌不知為何特別矮,也許是月台曾經加高過。 |
竹北車站北端,EMU700型正駛離。 |
竹北車站南端,莒光號正駛離。這個位置可以看見上方的綠色月台天橋、遠處正在施工的跨站式站房。未來很明顯會有後站出口(在最右邊的聯絡階梯)。 |
緊鄰竹北車站後站方向(西側)的南茂科技 |
竹北車站第一月台原本是岸式月台,因為跨站式站房施工,將轉變為島式月台,但拍照當時還是直接可以跨越進出站。後方也可見跨站式高架站房在施工。 |
竹北車站售票處與候車空間 |
竹北車站剪票口 |
竹北車站正面全景 |
竹北車站正前方面對的中山路,屬舊市區,有中南部鄉鎮的風情。 |
竹北中山路與博愛街形成的三角交叉路口 |
從中山路往回看竹北車站,確實不太熱鬧。 |
竹北車站西側(後站方向)眺望出去的廣大停車場,真的非常大。 |
竹北車站西側的建築之一 |
竹北車站西側的建築之二 |
竹北車站的第一月臺原本是岸式月臺
回覆刪除是因為跨站式站房完工後才要改成島式月臺
http://m.youtube.com/watch?v=bMs_ATOBCpQ
這段影片就很清楚的可以知到了
感謝您的指正,我會持續努力追求文字內容的正確性!
刪除新的竹北車站明天正式啟用
回覆刪除不曉得網主有沒有時間來補拍新的車站^^
謝謝你提供這個訊息,我會在完成所有車站頁面之後,針對有改變的車站再跑一次,應該是在9月以後。希望以後每年都可以這樣繞一次,盡量提供新的畫面。
刪除其實我覺得竹北車站之所以乘客沒辦法像其他二個前三名縣轄市(屏東 彰化)那麼多甚至還比後面的員林少原因出在於這個問題
回覆刪除台鐵停靠竹北車班過少而且竹北僅為三等站(其他三個都是一等站而且停靠車班不是全停靠就是幾乎停靠)
台鐵應該升格竹北為一等站並調整停靠對號列車比例至少到員林這個類別
這樣不但去竹北更容易而且也可以讓竹北站接管新竹站多數甚至全部管理車站別讓原本就很忙的新竹站人力爆肝
原本就很忙的新竹站因為台鐵捷運化管理過多車站
這時如果讓竹北站升等一等站接管其實可以讓新竹站人力不那麼爆肝而且又可以吸引更多旅客
而且台鐵應該規劃竹北新豐湖口等站通往六家搭乘高鐵班車以服務新竹縣北側民眾需求
估計這樣做竹北 新豐 湖口乘客都可能會因為班次增加旅客變多也有利發展
竹北車站能有一條支線直達六家真的會方便很多!
刪除好懷念
回覆刪除舊竹北車站跟舊新豐站一樣沒拆除改為商家了 現在是在賣水餃的店
回覆刪除入面建築是以鐵路為主題嗎?
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