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2月13日 星期三

九曲堂車站

九曲堂車站 (2017/07/13) 正面這五年來並無改變
九曲堂車站 (2018/10/23) 後站並無售票設施,僅是出入口性質,由兩段階梯及升降梯所組成,直接連往月台天橋。
九曲堂車站 (2012/09/10) 前廣場有個可愛的雕像
九曲堂車站 (1994/11/14) 與現在外觀差不多,不過當時招牌是由右至左。算起來這張照片拍攝的時候,九曲堂車站的站房才剛落成4年而已。
位置:高雄縣大樹鄉(高雄市大樹區)
構造:平面車站
站體:1990年鋼筋混凝土建築

月台:2(島式x2)
註解:中型聚落交通運輸站

每日平均上下客人數
2011年~2,478,第73名
2012年~2,497,第78名
2013年~2,445,第81名
2014年~2,444,第82名
2015年~2,412,第88名
2016年~2,296,第88名
2017年~2,285 (-0.49%),第86名 (↑2)

(2018) 九曲堂車站新式站牌,里程沒有變動。
(2012) 九曲堂車站站牌
顧名思義,屏東線鐵路的最重要目的就是要聯絡屏東地區;而從高雄到屏東間的天險,就是台灣第二大河高屏溪(也叫下淡水溪)。就像跨越濁水溪一樣,日本人在找尋適當地點跨越高屏溪,也是有一番考量。最後選擇的地點是在今天大樹鄉(區)東南角,也就是九曲堂附近。為了跨河,這一段鐵路還很罕見地呈相反的南北走向,也就是說,九曲堂車站的南下方向(往六塊厝),其實是在車站北邊;北上方向(往後庄)則是在車站南邊。或許字面上很難懂,但看一下地圖就會明白了。不過,我們一般都還是以路線大方向來界定南下北上,不會看真正的地理方位。

九曲堂的地名很特別,資料顯示最早是叫做「九腳桶」,九曲堂是後來的轉音。至於為什麼叫九腳桶,有「砍頭」說、「染布」說和「平埔族音譯」等說法,但砍頭的故事真的很牽強,我個人認為後面兩者較有可能。九曲堂是屏東線的重要車站,當地居民和阿兵哥是主要客源,除區間車外,西線延駛至屏東的對號列車都會停靠,南迴線對號列車有不少也會停靠。因此,此站站房有一定規模,而且擁有完整的兩個島式月台,南下列車停靠第一月台B側,北上列車停靠第二月台A側,外側為待避空間。

台鐵高屏溪橋位於九曲堂車站東北方1公里多的地方,步行可以到達。現用的鋼筋水泥大橋是1987年啟用,旁邊日本時代建的鋼樑鐵橋則是完工於1913年,距今剛好一世紀,到1992年才停用。這個鐵橋是國定古蹟,但是保存狀況令人擔心,幾乎每一次大的風災、水災都會使它損毀,處境越來越糟糕,目前橋中間有五、六個橋墩和拱形鋼樑都已經被沖走了,形同斷橋。

(2017/07/13再次造訪)
(2017/09/21添筆)
七月經過屏東線的時候我突然發現,原來舊高屏溪鐵橋在高雄這一端,有一處「舊鐵橋溼地教育園區」,並且有所謂的天空步道。能夠走上舊鐵橋,可說是我的夢想啊,於是二話不說我立刻變更行程,直奔九曲堂車站。

九曲堂車站沒什麼改變,不過正在興建後站端的進出口,利用的是無障礙升降梯所新建的天橋,延伸往後站方向。不過九曲堂站原本往月台的聯絡方式是地下道,將來到底是會把地下道加長通往後站,還是會直接在天橋往月台處加蓋階梯,這我一時也看不太出來,但覺得應該是後者。

從九曲堂車站步行往舊鐵橋園區,大約是1.2公里,沿途還可以順便看看車站旁邊的「九曲堂鐵道綠園」、工程師飯田豐二的紀念碑,以及一小段舊宿舍組成的老巷子,另外大樹很有名的鳳梨工廠也在整修。抵達舊鐵橋旁邊,不想爬樓梯的話還有電梯可搭,入口處有旋轉柵欄進行遊客總量管制(當然是怕重量承受不住),不過我造訪當天遊客非常少。高屏溪舊鐵橋原本有23座橋墩、24座鋼樑(工程學正式名稱為「桁架」),從2005年到2009年的三次颱風陸續沖走了中間5座橋墩和6座鋼樑,所以現在剩下各18座橋墩和鋼樑,7個在高雄端,11個在屏東端。步道開放行走的距離是到第5座鋼樑的位置,其實鐵橋走起來很寬敞平穩,下方只是河岸地而不是行水區,也不像其他很多天空步道會故意設計縷空的部份來嚇人,所以並沒有想像中的恐怖刺激。

這座百年古橋是否有重生的機會?由於它已失去交通價值,只有觀光和紀念上的意義,我想是不太可能復舊了,只希望相關單位能用心保護,不要再讓橋墩被沖走了。

(2018/10/23再次造訪)
(2019/02/13添筆)
九曲堂車站後站於2018年10月上旬啟用,我利用視察高雄段地下化車站的空檔,在大約2週之後造訪。

抵達九曲堂車站的時間是下午五點多,本以為拍攝光線應該還不差,是但忘了考慮晚秋時節的天黑時間較早,已是一片昏暗。前站和月台部份就不再多作記錄,趕緊前往後站一探究竟。從前一年的照片中就可以發現,這個後站是利用無障礙升降梯的月台聯絡通道延伸而成,原本的地下道仍在;所以如果是從前站進出,走地下道或天橋皆可,但天橋聯絡通道在第一、第二月台及後站進出口處都設置了階梯,惟獨前站這一端僅有升降梯,這也是蠻有意思的。當然,我們可以推測出原因是當初本站只是增設升降梯,後來才決定利用現成建築擴建為後站進出通道,在月台處增建階梯沒有問題(遮棚因此拆掉了一部分),但前站端已沒有什麼空間,就維持原狀了。而地下道並沒有延伸到後站,所以要從後站進出非走天橋不可。

後站進出口設施很陽春,只有在升降梯門前安放了兩台電子票證裝置,此外沒有售票窗口或進出閘門。這也意味著,如果不使用電子票證,從後站還是得大費周章移動到前站,請站員打開閘門再到窗口購票。相信很多人一定懶得這樣多走一趟,就直接下月台乘車再設法補票了。說難聽一點這也為逃票開了方便之門,總之還是人力不足的老問題所導致。

九曲堂後站其實是面對東側,前方就是九曲國小和大樹國中,東南側有不小的聚落,離台29線省道(往佛光山、旗山)也比較近;重要的是,這個方向到高屏溪舊鐵橋只剩下1公里左右,步行往返參觀變得更容易。據說在後站啟用後,隨著時刻表大改點,九曲堂的停靠列車比以前更多,南下自強號班次高達18列,北上也有16列,可說是得到相當程度的厚愛。這些變化隱約反映在2018年的統計數字,10月以後的單日進出站人數不曾低於2000,但全年總結僅有小幅成長,實際效益可能要再持續觀察。

北上DR2900柴聯自強號停靠九曲堂車站第二月台,上方可以看到很明顯的無障礙天橋橫跨站房和月台,至於最左邊則是要新增聯絡後站的部份。
南下EMU800停靠九曲堂車站第一月台,照片中可以看見新的天橋階梯從遮棚處切下來。
2017年當時的台鐵最速列車~111次普悠瑪急速通過九曲堂車站,轉眼間就已經在月台外了。
九曲堂車站往舊鐵橋方向(路線南端,實際方位朝北)
九曲堂車站第一月台南端盡頭(實際方向朝北),EMU800駛離。
這張照片可以看出新的後站及聯絡通道施工狀況
九曲堂車站往後站的天橋新建延伸部份
天橋第二月台階梯處往前站方向,第一月台有階梯可下,但盡頭處只有升降梯。原本我還嫌那幾位學生太懶,往下也要搭電梯,但後來自己走一遍才發現沒得選擇。
後站的電子票證裝置位於升降梯門前,左邊另有階梯可下。
九曲堂後站的階梯,居然裝了防護網。
階梯底部,左邊為後站進出口。
九曲堂後站全景,天色已暗。車站旁那一座三道拱門不知有何典故?
九曲堂後站正面街道,盡頭處為九曲國小校舍。
九曲堂車站旁的鐵道綠園,牆上的照片是舊木造站房。
在九曲堂鐵道綠園旁欣賞莒光號通過
飯田豐二紀念碑(日文漢字為「記」),他是高屏溪鐵橋興建時的技師,居功厥偉,但還來不及看到鐵橋完工就病逝了。
九曲堂車站附近的小巷,兩旁皆為日式舊建築,應該是以前的鐵道員工宿舍。
「久堂路」跨線橋上眺望九曲堂車站(遠處有天橋的地方)
抵達舊鐵橋附近,前方馬路之上是新高屏溪橋引道。
很貼心還蓋了電梯
舊鐵橋高雄端第一座橋墩特寫
舊鐵橋的歷史:1913年完工,全長1,526公尺。
這個角度可以拍到舊鐵橋最完整的樣貌,可惜中間斷掉了。
昔日舊鐵橋旁的軍用哨所。以前重要隧道、橋樑旁都有這種東西,當過兵的就知道。
舊鐵橋天空步道總量管制為200人,但我造訪的當時,橋上只有2人。
鋼筋水泥新橋和鋼樑舊鐵橋並立的景觀,但有眼睛都看得出來,兩邊的美感差了不知多少倍。
這東西很有意思,是電線座,利用舊鐵橋鋼樑旁邊拉一些線路順便跨越高屏溪,可節省大筆費用。不過現在資源充足,已經不太需要搭這種便車了。
舊鐵橋步道盡頭處,眺望昔日路軌及遠處對岸屏東端的鋼樑橋墩。舊鐵橋是單線,四條鐵軌最外側兩條才是真正的路線。
毫無特色的高屏溪新橋
EMU800通過高屏溪新橋
EMU500通過高屏溪新橋
向高屏溪下游眺望,這一帶是溼地,遠處可見略呈弧形的台1線高屏溪橋。
(以下為2012年九曲堂車站景象)
往屏東EMU500型電聯車停靠九曲堂車站第一月台B側
另一列往屏東電聯車進站中
往高雄方向DR2800型柴聯自強號停靠九曲堂車站第二月台A側
九曲堂車站月台,左為第二月台,右為第一月台,中間就是屏東線主軌。
九曲堂車站月台另一方向,左為第一月台,右為第二月台。月台遮棚形式是相同的。
九曲堂車站第一月台上,看著自強號駛離。右邊有大型鐵路倉庫。
九曲堂車站北端,往後庄方向。(實際方位是南方)
九曲堂車站南端,往六塊厝方向。(實際方向是北方)
九曲堂車站站房內側,可看出原來有一個岸式月台的痕跡。
九曲堂車站地下道
九曲堂車站剪票口
九曲堂車站售票處,只有開放一個窗口,兩台自動售票機。
九曲堂車站候車大廳
九曲堂車站正面特寫,這是一個採收鳳梨的雕像,「同甘苦、慶豐收」。
九曲堂在大樹鄉是很大的聚落,不僅有火車站,台21線省道和台1線省道在附近交會,交通地位重要,人口很多。戰後在劃分村里行政區時,有個天才把九曲堂分為「九曲村」和「久堂村」,使這個地名被惡搞腰斬,幸好九曲堂車站的名字沒被亂改,而它是在久堂村境內。九曲堂以前是333師(眾多號稱天下第一師的其中一個)師部所在,所以以前這附近出入的軍人很多,以前我就曾經跟朋友來這裡拿他的退伍令。我最記得就是當時吃肉圓的事情。一坐下他就問我要吃幾個,我心想是能吃幾個啊,肉圓吃一個就夠了吧。結果他說,一個人最起碼叫6個吧。當下我覺得他瘋了,後來我才發現,原來除了油炸的彰化肉圓之外,還有這種清蒸的小肉圓,非常好吃,而且一個才5塊錢,吃10個都不算什麼。這次造訪九曲堂,我試著重溫當時的回憶,不過現在一個要10元了(還是很便宜啦)。

九曲堂車站正對面的建村街,要再往前一些才會看到賣肉圓的店。
高屏溪鐵橋殘存部份西段
高屏溪鐵橋殘存部份西段被沖斷的地方
高屏溪鐵橋殘存部份東段比西段長一些
北上後庄車站 南下六塊厝車站

41 則留言:

  1. 鐵貓大,
    昨天去九曲堂我有吃肉圓喔,好吃,謝謝你的資訊分享

    回覆刪除
    回覆
    1. 自從吃過清蒸肉圓之後,我就一直覺得它比炸的好吃…台北的劍潭這邊也有一家清蒸的「肉圓王」,很不錯但相當貴,一份兩個小小的就要35元。

      刪除
    2. 屏東一帶的肉圓都是小顆清蒸的形式,和彰化肉圓比各有特色

      刪除
    3. 彰化肉圓是以外皮炸到脆脆的而出名,而其他地方油炸肉圓都是用較低溫,外皮仍是軟的。清蒸肉圓則更軟爛,適合我這種牙齒不好的食客。

      刪除
    4. 印象北斗肉圓也是軟Q皮

      刪除
    5. 沒錯,北斗肉圓皮也是軟的,但不是清蒸。我想全台真的只有彰化是脆皮的吧。

      刪除
  2. 現在改建成舊鐵橋觀光園區,有觀光價值之後,覺得下淡水溪鐵橋保存狀況好很多

    回覆刪除
    回覆
    1. 不過斷了幾個橋墩,實在可惜。要不然若改造成自行車道或人行步道,跨越通過下淡水溪橋絕對是一大樂事。

      刪除
  3. 怎麼會沒有變?
    被我抓到了幾個不同處(笑)
    [img]https://imgur.com/h7vCDFJ[/img]

    回覆刪除
    回覆
    1. 這…有時候不得不說你實在太認真了!

      刪除
    2. 因為常有人說改變通常會在小細節
      燈箱變了也是會被我抓到的(笑)

      刪除
  4. 有時候不得不承認和式美學真的會觸動到我的心。

    回覆刪除
    回覆
    1. 1913年,中華民國二年,靠著當年的建築水準,日本人在台灣蓋的鐵路橋就可以這麼美觀耐用,撐了將近80年才退休,但我們卻不好好維護,輕易地就讓它傾頹流失。看看旁邊那座現代化工法的新橋,套用平凡無比的外型,而且它能撐多久?40年?50年?有可能到80年嗎?也許不久之後,就會聽到「台鐵高屏溪橋因結構老化即將改建」的消息。

      刪除
  5. 請問版大:
    1.從上面屬下來的第3張圖(1994年的那張),當時是否有英文註記(就是車站的英文)?如果有的話,那是寫在哪裡呢?如果沒有,那麼當時要搭車的外國旅客要如何確定此車站呢?
    2.當時的車站名是什麼時候擺成由左而右寫的?

    回覆刪除
    回覆
    1. 1. 以前車站沒有英文名稱標示很正常,台北車站都不見得會有了,更不用說比較鄉下的九曲堂車站。外國旅客?說真的以前根本沒有人在理他們,台灣走向觀光化是近十幾年的事。
      2. 這我無法確定,基本上早期大部份站名都是由右至左排列,正如以前報紙、電影字幕等都有由右至左橫寫的年代。大約在1980年代後期,因為中文夾雜英文字母、阿拉伯數字的情況越來越多,為了書寫及印刷方便,漸漸社會大眾開始接受橫式由左至右的寫法,記得那時候報紙標題改成由左至右,是一件蠻轟動的大事。相信在差不多同一時期,台鐵的站名標示也逐漸改成由左至右,但是不會刻意去改,而是利用更換燈箱、站牌的時候順便改變。

      刪除
    2. 第1點我直接告訴你沒有
      紅字白底或是白字藍底或是紅橫線時期的車站沒有英文
      所以香蘭車站跟三和車站甚至那時期員林車站或斗六車站沒有英文標示
      英文是在白底藍字時期才添加的或是把車這個字去掉添加(所以太麻里站目前沒有車這個字)
      第2點如貓大說的我就不說了

      刪除
  6. 九曲堂的對號列車似乎有比以前少了一些,可是九曲堂真的有須要停這麼多嗎

    回覆刪除
    回覆
    1. 九曲堂以前有大量的阿兵哥客源,其上下車人數在屏東線上也已經算是大站了。即使現在的利用人數持續減少中,要突然大量減停對號列車恐怕也會招致抱怨。

      刪除
    2. 這點我說明一下
      台鐵屏東線上乘客比九曲堂多的只有高雄(特等) 屏東(一等) 潮州(一等) 鳳山(二等)
      停這樣的班次可能也不是不合理
      九曲堂在屏東線是乘客第一的三等站
      不過你會有這樣的疑問也不是不合理
      因為論整體九曲堂的客運量其實只比簡易站舊城(舊的左營站)高一些

      刪除
    3. 九曲堂在屏東線上算是大站了。如果因為人數不如其他路線而大幅減少停靠對號列車,那林邊、南州大概只能停靠區間車了。

      刪除
    4. 另外枋寮也比本站少人
      如果枋寮比照此辦理那要搭乘南迴線對號的只好通通往潮州
      這樣很明顯是不可行的

      刪除
  7. 10/12號以後九曲堂居然增加了一堆自強號,民代甚至還要301和324停靠,不知道板主對此看法如何

    回覆刪除
    回覆
    1. 我查了一下時刻表,確實增加了不少,自強號停靠比率可能已超過三分之二。或許台鐵認為九曲堂(尤其是後站通路完成之後)的客源還有提昇的空間?但以近幾年的的趨勢來看,似乎不太樂觀啊。

      刪除
    2. 民代不是去爭取九曲堂升級是爭取這個?
      不過我覺得九曲堂要超越鳳山 潮州都有難度

      刪除
    3. 不可能超越鳳山潮州,九曲堂如果能維持目前人數就已經很厲害了。

      刪除
    4. 我聽說義大世界也在本區
      不過離這似乎很遠呢
      我也查過大樹區人口
      40000+的人口乘客是這數字是合理範圍內

      刪除
  8. 10/9九曲堂後站啟用喔
    和中洲類似
    後站無人管理

    回覆刪除
  9. 我在前幾天連假的鐵道旅行,順便造訪了九曲堂車站,也步行前往紀念碑、鳳梨罐頭工廠(個人覺得目前整修得太新了沒什麼古蹟味,裡面也只是賣各種鳳梨食品)和舊鐵橋。一出站就看到前往佛光山的公車站牌,感覺這站的觀光潛力很大啊。
    對了,台鐵除了九曲堂,還有鶯歌-桃園段也是北上方向其實是南下,等鳳鳴站啟用後,就會成為九曲堂之外第二個這樣「路線方向跟實際方向明顯顛倒」的車站了!

    回覆刪除
    回覆
    1. 是啊,九曲堂附近蠻多景點的,值得一遊。
      鳳鳴站大概還要10年吧,其實我覺得這一段不見得要立體化(接近桃園市區再鑽到地下即可),鳳鳴站其實可以早點興建登場,鶯歌到桃園距離實在太遠了。

      刪除
    2. 這問題估計沒那麼簡單
      因為據說鶯歌和樹林也在爭取地下化
      如果真的成立那恐怕更不妙

      刪除
    3. 我看整個新北可能會拉到山佳西側出土
      但如果連鶯歌也要地下化 那大概從橫科到平鎮都要地下化了
      等於是北桃地下一起串聯

      刪除
    4. 南樹林到鶯歌段雖然列車密度跟桃園地區一樣高,但土地利用上並沒有那麼吃緊,個人覺得沒什麼立體化必要。反倒是樹林調車場到樹林之間的調度,可以考慮再增加一線,讓始發和終點列車調度更順暢,減少對一般停靠和通過列車的干擾。有時候東線列車要從樹林調車場出來,卡在軌道容量問題,還沒發車就開始誤點了。

      刪除
    5. 作者已經移除這則留言。

      刪除
    6. 你不知道現在台灣動不動就一堆理由都想立體化?
      明明沿路幾乎鄉村田野都可以扯鐵路妨礙都市發展
      還有一大票的捷運化計畫連營運成本都不用考慮想增加就增加
      以前很多人都說台北天龍人然而現在很多地方正在上演天龍人思維
      只要自己覺得好就好別的地方跟他什關係市區內要增加多少車站都可以扯鼓勵大眾運輸
      人數跟人口密度沒多少的地方都可以扯甚麼鐵路妨礙都市發展然後就要求立體化
      很多胡鬧加上官樣文章結合一些我都不想講的玩意兒這就是台灣的建設計劃
      台灣未來發展會好才叫奇怪

      刪除
    7. 就跟每個縣市都想要有高鐵一樣,以後大概是每個縣市都要有一段立體化路線吧。

      刪除
    8. 作者已經移除這則留言。

      刪除
    9. 那些讓他們去搞吧
      但我一點也不看好

      刪除
  10. 我上年初打算到訪舊鐵橋時光顧了一家麵包店(翻看照片是那個舊木造站房),店員向我說沒有人行道連結到達舊鐵橋,而我走到大路後也發現只有車道,最後只好放棄了。

    回覆刪除
  11. 九曲堂的台語名稱擬音是「高咖趟」,家父為鳳山人現年70,依然是如此稱呼該地
    另外高屏溪家父都稱為「淡水溪」,下淡水溪是日本時代為了要跟淡水河區分才加上一個下字

    回覆刪除
  12. 九曲堂現在停靠策略也蠻奇怪的,自強號有滿多停靠,但有一部分莒光號都是通過的

    回覆刪除

注意:只有此網誌的成員可以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