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靜岡縣榛原郡川根本町
路線:大井川鐵道.井川線
站房:鐵皮搭建之小型站房
候車室:有(站房內)
月台:岸式月台x1
路軌:正線+ABT機關車調度用側線
附近民宅:無,吊橋對岸有發電廠
遇見人數:遊客3(2大1小)
感想筆記本:不詳
2015年每日平均上下客人數:5
ABT市代車站 (2010/09/14) 的站房很小,大部分以鐵皮搭建,其入口在鋁門處。雖然沒有站員駐守,但大部分時間可以看到司機在待命。 |
ABT市代車站靠近軌道這一端的站房景象。進去裡面有候車室,但當年我記錄不夠詳盡,沒有照片可供參考。 |
ABT市代車站站牌,海拔396公尺,往千頭方向的鄰站是奧泉(おくいずみ),往井川方向的鄰站是長島水壩(ながしまダム)。 |
我與另一面站牌合影,後方背景是井川線客車廂。 |
大井川鐵道之旅第二天,早上逛完寸又峽週邊景點後,搭乘往千頭的巴士在奧泉下車,準備進行井川線的行程。2010年9月當時,千頭至奧泉之間因風災影響而不通,所以中間的川根兩國、澤間、土本、川根小山等站皆無法到訪,尤其土本和川根小山都是前50名的秘境車站,非常可惜。在巴士所經過的道路上,亦能見到被土石掩埋掉的鐵道路線。幸好奧泉至井川之間仍正常運轉,所以還是能造訪或記錄到ABT市代、長島水壩、平田、奧大井湖上、接岨峽溫泉、尾盛、閑藏等眾多秘境站,包括我一直想前往的尾盛。
抵達奧泉之後,馬上進入車站,看到紅色系的列車已在月台上準備發車;其實奧泉站規模也不太大,一座島式月台和兩側路軌,不過可以交會列車,也一直維持著有人站。在當年部份路段不通的狀況下,奧泉站擔負起列車始發及終點的任務,加上列車無法前往川根兩國的車庫區進行整備,只能利用本站編組調度,所以經常是「車」滿為患。
千頭車站前往寸又峽的巴士,當時一樣由大井川鐵道營運。 |
2010年千頭~奧泉間路線不通時,所行駛的代行巴士。旅客可以在千頭購買往井川的火車票,然後搭乘這輛巴士轉往奧泉上車。 |
2010年當時千頭~奧泉間的代行巴士時刻表 |
奧泉車站南端,當時往這個方向的路線不通,顯示燈號皆為紅燈。遠處有一列車停放。 |
奧泉車站月台,與站房之間有一塊綠色的跨越通道,旅客由此上下月台。1番線有始發列車停靠。 |
奧泉車站站房內有一處「大井川流域街角博物館」 |
奧泉車站站房與DD20型柴油機車。站員後面那位推著娃娃車的媽媽,等一下在照片及影片中都還會看到。 |
奧泉車站站牌與井川線車廂,前後站分別是川根小山(かわねこやま)跟ABT市代。 |
奧泉車站北端,往井川方向可以通行,顯示燈號為綠燈。 |
大井川鐵道DD20型DD204柴油機車 |
雖然千頭至奧泉不通,但列車顯示牌仍然標明千頭←→井川,大概是一時之間也沒辦法修改。 |
井川線客車廂長長一串,其中有一輛是左右側開放的觀景車廂。當時旅客非常少,我也不知道為何要拉這麼多節車廂,推測是因為無法前往川根兩國的車庫進行調度,所以就暫時都以長編組運行。 |
在奧泉站看到另一種塗裝的DD20型柴油機車 |
奧泉至ABT市代之間,看到跨越大井川的漂亮拱橋。 |
ABT市代車站可說是專門為了ABT式軌道而設置的調度站,附近完全沒有民宅,只有南側的吊橋通往大井川水壩及旁邊的奧泉水力發電廠。因為除鐵粉外幾乎沒有一般旅客,所以客運設施十分陽春,僅有一道岸式月台及小小的鐵皮站房;但針對ABT式軌道運作的設施卻相當豐富,包括主線以外南北兩向的ABT機關車專用側線、特殊的轉轍裝置,以及比站房大好幾倍的車庫。其運作方式大概是這樣:從千頭╱奧泉方向的列車進站後,在此站待命的司機會將ED90型ABT機關車從側線駛來,與柴油機車頭連結。井川線列車跟阿里山林鐵一樣,車頭永遠在下行方向,所以ABT機關車一樣是加掛在其後方,用推的方式使列車前進。ABT齒輪式軌道運轉速度很慢,目測估計時速大概只有10~15公里,就這樣一齒一齒咬合將列車送到下一站長島水壩。在長島水壩車站,ABT機關車與列車脫離,等待下一班反向列車到達後進行加掛,再把列車牽引至ABT市代站,脫離後在側線待命,就這樣不斷循環。各位可能會想問,上行固然需要齒輪咬合來協助,下行列車用滑行即可,何須多費一番工夫進行加掛與脫離?但仔細想想就知道,ABT機關車完成上坡任務之後不可能一直留在另一站,利用反向列車迴送是必要的;而為了避免列車在急降路段滑行過快而出事,用齒輪咬合慢慢行進可確保安全。當然,速度就完全被犧牲了,所以這一段鐵路實際上沒有太大的運輸價值,觀光見學的成份比較重。
因為列車皆需進行加掛或脫離動作,本站雖無站員配置,但只要ABT機關車在側線待命,一定都有司機在場。而列車進站後,還會看到柴油機車司機、列車長一起下來進行調度,一個揮旗引導一個協助確認,相當熱鬧。所以在本站雖無太多秘境感,但觀看鐵道人員上車下車忙東忙西,也是蠻有趣的。
ABT市代車站全景,最右邊是站房,中間一大棟是車庫,再來是正線軌道與岸式月台。專門讓ABT機關車停放的側線分成兩條直通車庫。 |
ABT機關車因為構造特殊,連所需的轉徹處都長得不一樣,在橫渡軌道上多了分開或密合的移動裝置,讓下方齒輪咬合部份不至於與鐵軌撞擊。 |
另一端的側線處停了一輛待機中ABT機關車。這個位置是車站南端,正線延伸不遠處就是隧道。 |
ABT市代站月台,北端往長島水壩方向,一路上都有電車線及齒輪咬合裝置。 |
ABT市代站月台上,一對年輕父母(其實就是剛剛推著娃娃車的媽媽,爸爸也在)正在引導小孩欣賞ABT機關車加掛的連結動作。很好,這小孩將來一定也是鐵道迷。 |
這裡放一段影片,是兩個不同時間點拍攝的ABT機關車脫離╱連結畫面結合而成。其實與一般機車頭的調度並無不同,而揮舞旗幟的方式跟台鐵也十分類似。影片中會看到上圖的媽媽推著娃娃車出站。
往奧泉的列車停靠在ABT市代站月台,這時ABT機關車已經脫離駛往側線。 |
長長一串客車廂停在有點彎度的月台上 |
調度完成,司機重新爬上機車頭,列車長則在月台上巡視各車廂狀況。 |
特寫一下機車頭與前方的ABT齒輪軌道 |
列車駛離ABT市代 |
在末節客車廂(上行時變成車頭)也有駕駛座,可聯動後方的機車頭進行操作,不過下行時就用不到了。而ABT機關車駕駛在這時已經沒他的事,所以就移動在站房等待下一段任務,畫面中他正在進出口附近目送列車駛離。 |
停放在ABT市代站側線的ED901,這天它大概是輪休。 |
ABT機關車與後方的車庫 |
ABT機關車的轉向架也很不一樣,在輪軸上方好像還有貌似齒輪的裝置?但這我就沒那麼有研究了。 |
ABT齒輪咬合裝置特寫,有三道之多。 |
另一個角度 |
ABT市代車站月台,可眺望大井川與吊橋,這個角度的景觀讓人想到飯田線的為栗車站。 |
這座市代吊橋興建於1936年,最早是鐵道用,後來在1954年改為道路橋樑。跟它類似背景的橋樑都已改建為一般橋樑,只有它至今仍是吊橋的形式。 |
跨越大井川的市代吊橋 |
看這座吊橋的寬度,確實是鐵道橋的規格。火車居然可以經過吊橋,這畫面想像起來有點不可思議。 |
吊橋對岸是奧泉發電廠,左邊遠處則是大井川水壩(大井川ダム)。 |
上行列車行駛於ABT市代~長島水壩之間,這裡是千分之90的坡度。畫面中ABT機關車正在最後面推行整列車廂。 |
列車正在奮勇爬升。這一段路線緊鄰山壁與河岸,隧道與橋樑很多。 |
下方遠處隱約可以見到一小段公路橋,再往左邊便是大型的長島水壩。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注意:只有此網誌的成員可以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