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野車站 (2014/07/21) 終於整修得差不多了!但還有一些工人在收尾。不過老實說,並不覺得有比原來好看多少。 |
鹿野車站 (2013/10/26) 繼續整修,已經看不出原來的塗裝。不過說真的,施工了至少一年,除了把外牆磁磚和油漆敲掉之外,看不出來有什麼變化,效率令人不敢恭維。 |
鹿野車站 (2012/09/13) 當時被鐵皮圍住整修中 |
構造:平面車站
站體:1982年鋼筋混凝土東拓標準站房、2014年整建
月台:2(岸式x1、島式x1)站體:1982年鋼筋混凝土東拓標準站房、2014年整建
註解:中型城鎮交通樞紐站
每日平均上下客人數:
2011年~367,第146名
2012年~465,第144名
2013年~507,第143名
2014年~516,第147名
2015年~459,第150名2016年~425,第157名
2017年~437 (+2.73%),第154名 (↑3)
(2014) 鹿野車站站牌,招牌圖片當然是熱氣球。 |
(2012) 鹿野車站站牌 |
根據鹿野鄉公所官方網站,鹿野的地名由來,第一個說法是此地早期鹿很多,在田野間活動,所以叫做鹿野;第二個說法是日本時代招募移民,多是從新潟的「鹿野」地區而來,所以同樣取名鹿野。我認為與這兩者都有關聯,但都不全對。比較合理的解釋是:此地舊地名為「鹿寮」,應該是早期住民有發現野生鹿;後來日本人來了,在花東地區大量改用日式地名,因為鹿寮,可能剛好有人聯想到故鄉的地名「鹿野」,於是便改成這個名字。不過我查了一下,日本確實很多地方都有鹿野,但偏偏在新潟就是找不到相關地名,所以鄉公所這段文字資料令人存疑。無論如何,「鹿野」源自於「鹿寮」(現仍有鹿寮溪、鹿寮山),後來被日本人套用現成的日式地名,這應該是正確的推斷。
鹿野是鄉級行政區,有一定數量的自強號班次停靠,跟附近較大站相比,比玉里、池上、關山等站少,但又比富里多一些。從乘車人數來看,拜觀光產業蓬勃發展之賜,鹿野站業績有持續成長的趨勢,現已超越富里,並逐漸逼近壽豐,而鹿野鄉的人口比上述兩地都還要少。
鹿野車站是東拓標準站房,但地勢很特別,因為台9線(花東公路)路基較靠近台地,所以比鐵路高,站前的聯絡道路變成是下坡才會到達車站,這也是很少見的狀況。鹿野車站由於地理位置的關係,站場比較狹窄,側線也較少;不過它除了主要的島式月台之外,鄰近站房處還有一個極短的岸式月台。此月台很明顯沒有在使用,平常不會有列車停靠,但因為有樹立站牌,仍應被視為一個月台。我一直覺得鹿野站在當初規劃的時候,完全沒有把它當作大站,就只是一般車站的規模;而早期確實也沒把鹿野視為重點車站,自強號幾乎都不停靠,是後來才慢慢增加停靠班次,變成現在的列車數量。另一個類似情況的車站就是富里。
鹿野鄉範圍頗大,北邊瑞和、瑞源等村落都是位於卑南溪西岸的縱谷平原;但過了鹿寮溪之後,縱谷寬度變得極為狹窄,鐵公路往西一點點就爬上台地,也就是現在很有名的鹿野高台。鹿野主要市街就在這台地與溪谷交界處,腹地狹小,地理位置很特別。不過看過地圖就會明白,鹿野市街的發展原因應該是交通要衝,往北連結從池上、關山一路下來的縱谷平原,往西南則有鹿野溪沖積台地,往南跨越鹿野溪經初鹿往台東。這裡等於是台東往北進入縱谷區的樞紐點,所以十分重要。現在鹿野高台的熱氣球、飛行傘活動,加上觀光茶園和美麗的台地風光,使鹿野成為一個知名的觀光景點。
(2014/07/21再次造訪)
(2014/09/30添筆)
鹿野鄉範圍頗大,北邊瑞和、瑞源等村落都是位於卑南溪西岸的縱谷平原;但過了鹿寮溪之後,縱谷寬度變得極為狹窄,鐵公路往西一點點就爬上台地,也就是現在很有名的鹿野高台。鹿野主要市街就在這台地與溪谷交界處,腹地狹小,地理位置很特別。不過看過地圖就會明白,鹿野市街的發展原因應該是交通要衝,往北連結從池上、關山一路下來的縱谷平原,往西南則有鹿野溪沖積台地,往南跨越鹿野溪經初鹿往台東。這裡等於是台東往北進入縱谷區的樞紐點,所以十分重要。現在鹿野高台的熱氣球、飛行傘活動,加上觀光茶園和美麗的台地風光,使鹿野成為一個知名的觀光景點。
(2014/07/21再次造訪)
(2014/09/30添筆)
在花東新車站之中,鹿野算是比較早開始施工,到了2014年7月,基本工程都已經完成,剩下收尾的動作。
事實上鹿野車站站房外觀並沒有太大的變化,仍然是東拓標準形式,窗戶與門面的位置都一樣;不過外牆突出之處以磁磚取代彩繪油漆,而窗戶週邊則貼上木條來營造某種木造的氣氛。另外,加蓋了新的金屬屋頂,實用價值高但算是比較醜陋的設計。而站房內部配置與原來相反,售票窗口變到另一側,不過這可能是施工期間暫行的設計,全部完工後便會回到本來的位置。
鹿野站的月台也全面更新,遮棚重蓋、鋪面更新(但還是紅磚色系)、天橋打掉改成地下道,不過配置仍然一樣,第一月台是短短的岸式月台,第二月台為島式月台,同時也是實際使用的月台。
由於觀光業蓬勃發展,遊客眾多,鹿野的停站地位也越來越高,目前柴聯自強號以下的列車大部分都會停靠,在週末時雙向也各有一班普悠瑪。
這一次造訪鹿野,很幸運遇上熱氣球季,雖然是十足人工產物,當然也不可能上去乘坐,但初次看到現場景象感覺還是蠻興奮的。
(以下為2012年鹿野車站景象)
事實上鹿野車站站房外觀並沒有太大的變化,仍然是東拓標準形式,窗戶與門面的位置都一樣;不過外牆突出之處以磁磚取代彩繪油漆,而窗戶週邊則貼上木條來營造某種木造的氣氛。另外,加蓋了新的金屬屋頂,實用價值高但算是比較醜陋的設計。而站房內部配置與原來相反,售票窗口變到另一側,不過這可能是施工期間暫行的設計,全部完工後便會回到本來的位置。
鹿野站的月台也全面更新,遮棚重蓋、鋪面更新(但還是紅磚色系)、天橋打掉改成地下道,不過配置仍然一樣,第一月台是短短的岸式月台,第二月台為島式月台,同時也是實際使用的月台。
由於觀光業蓬勃發展,遊客眾多,鹿野的停站地位也越來越高,目前柴聯自強號以下的列車大部分都會停靠,在週末時雙向也各有一班普悠瑪。
這一次造訪鹿野,很幸運遇上熱氣球季,雖然是十足人工產物,當然也不可能上去乘坐,但初次看到現場景象感覺還是蠻興奮的。
往台東EMU500型電聯車停靠鹿野車站第二月台 |
鹿野車站兩月台,較短的岸式第一月台在右,但幾乎所有列車都是停靠島式第二月台。兩月台都保留了紅磚色鋪面,但與原來類似人行道紅磚的型態不同。(可參考下方2012年圖片)
|
鹿野車站第一月台特寫 |
鹿野車站第二月台上有枕木座椅,遮棚梁柱則是很有意思的交錯配置。 |
鹿野車站南端,為電氣化單線區間。 |
鹿野車站北端為彎道,左邊壁上寫的是鹿野特產「福鹿米」「福鹿茶」。 |
鹿野車站天橋拆了,取而代之的是地下道,裡面也有熱氣球圖案。 |
鹿野車站剪票口,注意右邊站房內部仍有施工圍籬。從出入口望出去正好看到停靠第二月台的莒光號及其附掛的藍皮行李車。 |
鹿野車站站房裡的候車空間,地板還貼著避免刮傷的泡綿墊,表示還在施工中。 |
鹿野車站臨時售票窗口,左邊有自動售票機,右邊則有一區小小的旅遊諮詢處。 |
鹿野車站新風貌正面特寫 |
北上DR2800型柴聯自強號停靠鹿野車站 |
南下改造莒光號(有自動門、電子燈號標示)停靠鹿野車站 |
鹿野車站月台北端位於彎道上 |
鹿野車站月台旁側線停放的道碴車 |
鹿野車站站場全景 |
鹿野車站有兩個月台,所立處為主要使用的島式月台,右邊很清楚還有一座很短的岸式月台。 |
鹿野車站天橋聯絡兩月台 |
鹿野車站北端是彎道,正線使用密度最高、油煙廢物累積最多,一看就知道是哪一條。 |
鹿野車站南端,直線路段,一列自強號駛近。 |
鹿野車站天橋上,往山里、台東方向,可看出秀麗的卑南溪谷。 |
鹿野車站天橋上,往北,站房與月台一覽無遺。這個角度也可明顯看出,左邊的建築物相對位置比車站高。 |
鹿野車站平常使用的第二月台 |
鹿野車站站房內側。注意它的牆上有鹿在跳躍,「鹿野」兩字下則是寫「讚啦」。鹿野讚啦…呃…這個… |
鹿野車站站房內側另一角度。因為外觀整修中,拍不到全景,從內側多拍幾張來彌補。 |
鹿野車站剪票口,上方有電子發車資訊看板。所有列車都是註明在「第二月台」搭車,這也表示站房旁邊的小月台被定義成第一月台。 |
鹿野車站售票處,有一個窗口和一台自動售票機。上方有熱氣球和飛行傘的介紹,還有…鹿在跳。 |
鹿野車站候車室,小小的空間擺了許多椅子。 |
鹿野車站正面特寫 |
2002年10月的鹿野車站,當時尚未以顏色塗裝,外牆也沒有鹿的圖案,還有「車」這個字。 |
鹿野車站出站正面,這條短短的路聯絡台9線,被定名為「中正路」,可見它是非常非常重要的一條路。 |
鹿野車站旁的木造屋舍,推估是日本時代的建築(屋頂有整修)。不知道它還會存在多久,先拍下來再說。 |
上圖對面也有連棟的舊式建築,但已不是完全木造。 |
鹿野車站前的中正路,可以很清楚辨識出它往下的坡度(看看兩邊房子的一樓頂端高度)。 |
鹿野車站附近的台9線花東公路(中華路),往北。路旁商家招牌有統一規格。 |
鹿野車站附近的台9線花東公路(中華路),往南。 |
台東縣警察局關山分局鹿野分駐所 |
鹿野高台上的田園,前面應該是鳳梨,後面則不知。這個角度可眺望海岸山脈,卑南溪谷也看得到,風景非常棒。 |
鹿野高台的茶園,一些人正忙於採收。採茶一定是一件很辛苦的事。 |
巨大鮮艷的熱氣球,矗立在一片綠意之間,這畫面頗能震撼人心。 |
鹿野車站差不多修建好了,
回覆刪除其實跟原來差不多,那個「鹿野讚啦!」也還在
版主要去看嗎?
天橋也拆了。
刪除整個花東車站改建分為三標設計,東里-台東是屬於C標,C標特色,若不拆除重建的車站,大多不會改變車站的外型,改以重新裝飾立面為主,並且注重整座車站的整體包含附近環境,月臺遮雨棚等,以鹿野站來說的確有塑造出南國鄉下車站的悠閒,月臺遮雨棚也是很獨樹一格,而B標車站(豐田-玉里),除了一鄉一特色的車站外其餘車站都是以維持東拓記憶為主,僅以立面做整修(富源除外),所以豐田,南平,三民都是同個樣子,連月臺遮雨棚都一樣(私心覺得既然都做一樣有點辜負新車站運動的美意),而此標的一鄉一特色車站(鳳林,萬榮,光復,瑞穗,玉里),都有大幅度的更改建築外觀,不過太重視站房外觀,月台遮雨棚部分就真的是大同小異了,已經費來說,bc兩標的萬榮,鹿野站經費是差不多的(鹿野多10萬元),也可以感受到差不多經費,同樣是東拓標準建築的整修設計有著顯著的差別,不知道板主其他板友是較喜歡萬榮,還是鹿野站的設計呢?
回覆刪除作者已經移除這則留言。
回覆刪除作者已經移除這則留言。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