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5月12日 星期五

2016台鐵各站客運狀況分析(上)

最近台鐵公佈了2016年度的各項統計數據,包括我最關切的各站客運量(上下車人數)。除了儘快將新的數字更新到各個車站頁面,我也撰寫了這篇數據分析,歡迎有興趣的網友閱讀。由於內容較多,我把它分為「人數增減與排名升降」和「各路線區間内相對變化」兩篇。

●人數增減與排名升降

10,000
2016年台鐵車站每日平均上下車人數超過10,000人的共有35站,與前一年持平,詳細排名如下:
台北~127,062 (1.91%),第1名 ()

桃園~58,111 (4.19%),第2名 ()

中壢~55,788 (2.54%),第3名 ()

台中~54,437 (1.31%),第4名 ()

台南~52,849 (0.38%),第5名 ()

板橋~43,026 (0.90%),第6名 (↑1)

新竹~40,689 (4.94%),第7名 (↓1)

高雄~39,656 (4.30%),第8名 ()

松山~32,494 (2.23%),第9名 (↑1)

樹林~31,223 (3.28%),第10名 (↓1)

彰化~29,892 (0.39%),第11名 ()

花蓮~28,966 (2.71%),第12名 ()

嘉義~21,184 (0.93%),第13名 ()

屏東~19,799 (5.06%),第14名 ()

汐止~19,039 (1.37%),第15名 ()

鶯歌~17,309 (2.38%),第16名 ()
  
南港~17,058 (15.15%),第17名 (↑6)

內壢~16,701 (1.12%),第18名 (↓1)

員林~16,429 (0.05%),第19名 (↑1)

新左營~16,027 (7.08%),第20名 (↑2)

豐原~15,842 (1.85%),第21名 ()

汐科~15,710 (11.23%),第22名 (↑2)

竹南~15,676 (4.82%),第23名 (↓5)

基隆~15,546 (5.54%),第24名 (↓5)

斗六~13,148 (6.50%),第25名 ()

瑞芳~12,838 (0.55%),第26名 (↑1)

羅東~12,376 (1.77%),第27名 (↑1)

苗栗~12,028 (8.51%),第28名 (↓2)

七堵~11,646 (2.17%),第29名 (↑1)

新烏日~11,364 (6.80%),第30名 (↓1)

新營~10,884 (3.11%),第31名 ()

埔心~10,735 (1.00%),第32名 ()

台東~10,564 (0.30%),第3 ()

宜蘭~10,260 (0.41%),第34名 (↑1)

楊梅~10,199 (1.14%),第35名 (↓1)

  前5名排名不變,但台北、桃園、中壢的數字仍持續下降,台南也出現微幅衰退,只有台中拜高架化通車之賜繼續小幅成長;接下來若情勢依舊,第4名的台中有機會挑戰中壢的前三甲地位。
  67名的板橋和新竹排名再次互換,新竹的人數衰退有點多,應該是受到前後兩座通勤站(新的三姓橋和原有的北新竹)的影響,部份旅客搭車習慣改變了。高雄排名雖未改變但人數已跌破4萬,看來只有等到地下化完工才有翻身的機會了。而910名的松山、樹林則漲跌互見,排名也對調,可見南樹林站亦拉走了一部分樹林站客源。
  1116名排名全部照舊,其中只有汐止有成長;而屏東的下跌幅度較大,跟屏潮段高架電氣化應該有關,有一些人的搭車習慣改變,並造成屏東線中段各站大爆發。接下來1722名都是正成長,但巨大的南港站有了高鐵加持,異軍突起連升6位,後勢非常看好;新左營、汐科也都有不錯的成績。
  從23名之後就顯得比較黯淡,13個車站僅有一站(埔心)有成長,其餘全是衰退;竹南、基隆都是連掉5名,加上斗六、苗栗、新烏日等站的下跌比例都偏高。基隆的狀況真的是非常奇怪,新站落成之後,基隆人好像變得比較不喜歡搭火車,人數從18千多直落至15千多,每天減少了3千人次進出車站,這現象蠻值得探討的。斗六、苗栗極有可能是受到高鐵新設站的影響,不少客源轉移;但原本受惠於高鐵轉乘的新烏日站,氣勢卻突然消失,從前幾年每年大幅成長逆轉滑落。
  台東從2015年進入萬人大站,但似乎很快也就到了運量的瓶頸,數字出現了停滯;至於宜蘭、楊梅雖然下滑,但總算都守住了萬人關卡。

3,000~10,000
2016年台鐵車站每日平均上下車人數在3,00010,000之間的共有40站,比前一年減少1站,排名如下:
新豐~9,754 (0.77%),第36名 ()

竹北~9,477 (0.37%),第37名 ()

鳳山~9,109 (3.23%),第38名 ()

萬華~8,189 (1.00%),第39名 ()

湖口~7,796 (2.64%),第40名 ()

善化~6,979 (4.03%),第41名 (↑1)

大橋~6,907 (0.31%),第42名 (↑1)

永康~6,603 (1.00%),第43名 (↑1)

潮州~6,552 (34.25%),第44名 (↑13)

田中~6,108 (6.39%),第45名 ()

太原~6,081 (7.94%),第46名 (↑2)

蘇澳新站~5,962 (20.12%),第47名 (↓6)

岡山~5,914 (1.86%),第48名 (↓1)

新市~5,557 (1.08%),第49名 ()

八堵~5,555 (5.51%),第50名 (↑1)

潭子~5,452 (6.89%),第51名 (↑1)

新城~5,310 (16.64%),第52名 (↓6)

浮洲~5,233 (3.14%),第53名 ()

大甲~5,199 (3.30%),第54名 (↑1)

楠梓~5,125 (3.17%),第55名 (↓5)

百福~4,891 (0.17%),第56名 ()

沙鹿~4,766 (1.16%),第57名 (↑1)

斗南~4,592 (9.32%),第58名 (↓4)

大慶~4,582 (4.05%),第59名 (↑1)

六家~4,251 (3.49%),第60名 (↓1)

沙崙~4,164 (7.83%),第61名 (↑3)

后里~4,059 (0.75%),第62名 ()

民雄~4,039 (0.36%),第63名 ()

大湖~3,864 (4.64%),第64名 (↓3)

北新竹~3,784 (7.33%),第65名 (↑4)

路竹~3,721 (1.96%),第66名 (↓1)

礁溪~3,610 (3.58%),第67名 (↓1)

保安~3,519 (3.67%),第68名 (↓1)

大林~3,391 (0.12%),第69名 (↑2)

山佳~3,356 (7.53%),第70名 (↓2)

五堵~3,352 (5.59%),第71名 (↑4)

富岡~3,347 (0.89%),第72名 (↑1)

隆田~3,220 (5.72%),第73名 (↓3)

新莊~3,135 (2.85%),第74名 (↑2)

頭城~3,046 (6.84%),第75名 (↓1)

  3640名連續三年順序都一樣,除鳳山之外其餘皆小幅衰退,原本預期要挑戰萬人的新豐、竹北也中斷了連續的上漲趨勢。接下來善化、大橋、永康無論漲跌都還是各晉升了一名,原因是蘇澳新站。潮州是這個區間最猛的車站,受惠於屏潮段高架電氣化完成,新站房亦全部啟用,並成為縱貫線列車南段主要起點,進出站人數大增約三分之一,排名暴漲13名。
  45名之後,表現較佳的車站包括台中高架化路段的太原、潭子、大慶;北部城郊通勤型的八堵、北新竹、五堵;以及聯絡台南高鐵站的沙崙。至於衰退最嚴重的莫過於蘇澳新站和新城這一對難兄難弟,原本因大量湧入中國團客的奇特行程規劃,造成北迴線南北兩端進出站極度不平衡的繁榮型態,現在因為政治力干預而大幅減少,業績也隨之大砍近兩成。從這裡可以觀察出一些非常有趣的數字:想知道2016年來台灣的中國團客比前一年減少了多少呢?我們只要觀察蘇澳新站出站人數減少的部份就八九不離十了。經過計算之後,得到的數字是576,265;而查證之下真實的減少人數則是576,092(中國觀光客團進團出的部份),媽呀,這也太接近了吧,簡直就像是全部的中國觀光團都會在蘇澳新站下車。今年有媒體預估,2017年中國團客會再減少50萬以上,我們可以預期一下蘇澳新站和新城站的業績會掉到什麼樣的程度。
  此區間其他狀況較差的車站還包括田中、斗南、山佳、隆田、頭城等站,衰退幅度都超過5%。其中比較能找到的原因,田中、斗南各因為高鐵彰化站和雲林站拉走部份客源;山佳站受到南樹林站的影響極大(距離頗近);隆田、頭城則是近幾年都持續低迷,難以振作。尤其是頭城,雖然車站才剛剛更新完成,但今年若守不住就要掉到3000人以下了。更悽慘的則是菁桐,它已經默默掉到下一個區間了。

1,000~3,000
2016年台鐵車站每日平均上下車人數在1,0003,000人之間的共有54站,比前一年增加了3站,包括2個新設站(三姓橋、八斗子)皆位於此區間,排名如下:
苑裡~2,987 (2.59%),第76名 (↑2)

橋頭~2,927 (0.98%),第77名 ()

十分~2,681 (2.34%),第78名 (↑3)

三坑~2,675 (7.50%),第79名 (↑5)

二水~2,651 (6.46%),第80名 (↓1)

玉里~2,603 (0.70%),第81名 (↑2)

菁桐~2,563 (23.16%),第82名 (↓10)

後龍~2,473 (5.03%),第83名 (↓1)

南科~2,438 (0.59%),第84名 (↑3)

社頭~2,410 (2.85%),第85名 ()

福隆~2,350 (4.91%),第86名 ()

清水~2,331 (0.08%),第87名 (↑2)

九曲堂~2,296 (4.81%),第88名 ()

南澳~2,220 (2.67%),第89名 (↑1)

左營~2,190 (3.94%),第90名 (↑2)

北湖~2,068 (3.06%),第91名 ()

花壇~2,046 (1.73%),第92名 (↑1)

海科館~2,044 (26.00%),第93名 (↓13)

長榮大學~2,013 (0.15%),第94名 ()

柳營~1,879 (6.23%),第95名 ()

枋寮~1,853 (4.45%),第96名 ()

通霄~1,851 (1.54%),第97名 (↑1)

雙溪~1,783 (2.26%),第98名 (↓1)

大村~1,739 (3.21%),第99名 ()

仁德~1,647 (10.90%),第100名 (↑8)

三義~1,641 (0.43%),第101名 ()

嘉北~1,613 (2.18%),第102名 (↑2)

猴硐~1,570 (1.04%),第103名 (↓1)

烏日~1,531 (8.67%),第104名 (↓4)

南樹林~1,523 (61.37%),第105名(↑24)

銅鑼~1,498.49 (0.07%),第106名 (↑1)

成功~1,498.22 (2.11%),第107名 (↓1)

林內~1,490 (0.35%),第108名 (↑1)

蘇澳~1,425 (2.41%),第109名 (↑2)

內灣~1,413 (10.55%),第110名 (↓7)

三姓橋~1,403,第111名 (NEW)

大肚~1,398 (4.37%),第112名 (↓2)

和平~1,363 (7.94%),第11 (↑5)

八斗子~1,345,第114名 (NEW)

竹中~1,343 (13.83%),第115名 (↓10)

車埕~1,341 (7.56%),第116名 (↓4)

冬山~1,307.47 (7.88%),第117名 (↑2)

水上~1,307.18 (0.89%),第118名 (↓3)

後庄~1,306 (1.68%),第119名 (↓3)

集集~1,283 (5.20%),第120名 (↓7)

後壁~1,237 (3.42%),第121名 (↓4)

知本~1,233 (3.71%),第122名 (↑1)

林鳳營~1,190 (0.76%),第123名 (↓1)

關山~1,183 (1.77%),第124名 (↓3)

瑞穗~1,154 (3.40%),第125名 (↓1)

竹東~1,147 (4.93%),第126名 (↓6)

四腳亭~1,076 (6.75%),第127名 ()

香山~1,061 (1.33%),第128名 (↓3)

南州~1,014 (23.58%),第129名 (↓15)

  76名的苑裡,其數字已經非常接近3000,只要今年還能保持增加的步調,就能攀升到上一階層。反而是原本預期會突破3000的十分、二水、海科館等站,只有十分小幅成長,其餘不進反退,皆未能挑戰成功。79名的三坑成長幅度不錯,但它和八堵合起來增加的人數,仍遠不如基隆一站的減少,因此很難說是轉移效應。
  82名的菁桐從上一階掉下來,衰退約23%,名次大跌10名,它的狀況開啟了觀光支線大退燒的現象,以下海科館、內灣、竹中、車埕、集集、竹東等站皆中箭,從5%到26%不等,尤其以海科館大跌13名最激烈。或許有人會說,海科館雖然大幅衰退,但八斗子新站一出,立刻也有1300多人的數字,一定是取代了海科館的客源;但其實不然,八斗子那僅是開幕「4天」(20161228日開業)的統計數字,在那前面的362天,海科館站的旅客(遊客?)就已經大幅減少了。而毫無疑問,海科館站在面對八斗子站完整營運的2017年,絕對會再次暴跌到一個很誇張的數字,畢竟只有500公尺距離的兩個站,是要如何吸引遊客雨露均霑?至於八斗子站,熱潮應該還會持續一陣子,但能不能達到海科館站高峰期的數字,還有待觀察。
  除了支線的退燒現象之外,還有二水、後龍、福隆、九曲堂、柳營、枋寮、烏日、大肚等站亦有明顯跌幅,但這些都比不上南州。南州站去年並無特殊狀況,但竟然在一年之內減少近24%的乘客,名次下降15名,這實在令人難以理解。我唯一能找出的原因是潮州站成為縱貫線南端發車站,車次增加、電氣化之後速度也提高,而南州距離潮州僅有7公里,所以有很多人改成到潮州搭車?不過南州原本也就只有1300多人次進出站,突然減少了300人次,要說都是轉移到潮州上下車也令人難以置信。
  也來談談此區間表現較佳的車站。左營、大村、仁德、嘉北、南樹林等站都屬於通勤性質的車站,這也是近年來較有機會的類型,其中仁德有11%左右的增幅,而南樹林的第一個完整球季一如預期,有61%的驚人成長,剛好超越我所推測的1500人低標,不過很明顯其中有許多客源是來自樹林與山佳,而且這個數字也還不是全台鐵第1。和平可能是有許多蘇花改的工程人員利用(我就曾在清晨6點多的北迴線區間車遇到很多),冬山則有話題性的「冬山河生態綠舟」正式開園,讓這兩站都有接近8%的難得成長。知本、瑞穗的表現在花東地區算是不錯了,而四腳亭將近7%漲幅則是令人驚豔,也算是站穩了位置。
  雖然表面上本區段增加了3席,但菁桐是被降級,三姓橋、八斗子都是新設站,真正上升進入的只有南樹林(其實也是早一年的新設站)。另外中洲則默默被打入下一區段。

200~1,000
2016年台鐵車站每日平均上下車人數在2001,000人之間的共有50站,跟前一年相同,排名如下:
中洲~990 (3.65%),第130名 (↓4)

池上~955 (3.40%),第131名 (↓3)

永靖~901 (8.50%),第132名 (↑3)

平溪~881 (1.78%),第133名 (↓2)

光復~861 (2.52%),第134名 (↓2)

豐富~852 (26.88%),第135名 (↑4)

泰安~849 (11.10%),第136名 ()

追分~847 (8.76%),第137名 (↓7)

龍井~820 (4.66%),第138名 (↓4)

林邊~764 (11.28%),第139名 (↓6)

西勢~742 (57.59%),第140名 (↑9)

吉安~714 (0.31%),第141名 (↓4)

暖暖~693 (18.92%),第142名 (↑2)

鳳林~657 (3.29%),第143名 (↓5)

東澳~643 (3.47%),第144名 (↓4)

金崙~617 (5.67%),第145名 (↓2)

造橋~602 (1.52%),第146名 (↓4)

志學~600 (3.15%),第147名 (↓2)

千甲~576 (6.83%),第148名 (↓7)

日南~567 (1.71%),第149名 (↓3)

壽豐~549 (6.28%),第150名 (↓2)

白沙屯~494 (8.24%),第151名 ()

竹田~451 (33.97%),第152名 (↑10)

大溪~447 (3.07%),第153名 (↓1)

大里~439 (4.98%),第154名 ()

貢寮~431 (0.42%),第155名 (↓2)

崎頂~425.13 (15.70%),第156名 (↑4)

鹿野~425.09 (7.42%),第157名 (↓7)

大武~411 (3.82%),第158名 (↓1)

南靖~409 (0.52%),第159名 (↓4)

崁頂~401 (4.63%),第160名 (↓1)

水里~392 (3.24%),第161名 (↓5)

富里~391 (0.89%),第162名 (↓4)

北埔~389 (24.77%),第163名 (↓16)

佳冬~365 (30.05%),第164名 (↑5)

太麻里~324 (2.41%),第165名 (↓2)

濁水~312 (7.61%),第166名 (↓5)

石榴~310 (3.90%),第167名 (↓1)

拔林~307 (0.75%),第168名 (↓4)

榮華~288 (5.50%),第169名 (↓4)

二結~286 (6.32%),第170名 (↑2)

石龜~283 (9.48%),第171名 (↑3)

牡丹~273 (2.22%),第172名 (↑1)

合興~266 (7.88%),第173名 (↓6)

四城~262.37 (4.64%),第174名 (↓4)

頂埔~261.56 (8.08%),第175名 (↓7)

大山~260 (5.05%),第176名 (↓5)

外澳~244 (7.16%),第177名 (↓1)

橫山~241 (4.35%),第178名 (↓3)

歸來~221 (72.75%),第179名 (↑6)

  中洲車站的人數從1300一路往下掉,終於跌破1000,有趣的是,這一切是發生在沙崙線通車之後,也就是說新的支線、新的站房加上更密集的班次,反而讓中洲車站乘客大量流失。池上也繼續減少,不知新站房啟用後會不會有止跌回升的效果。
  由於兩個新設站已經擠在前面,所以這一區間每一站基本上都是從降兩名起跳,能持平就算不錯,能向上爬就是真的厲害了。比較突出的車站包括縱貫線無人站永靖、崎頂、石龜;山線的話題站豐富、泰安;海線媽祖保佑的白沙屯;屏東線大爆發的西勢、竹田、佳冬、歸來;南迴線最熱門的金崙;東線新站落成的壽豐;以及宜蘭線小站翻身的暖暖、、大里、二結、外澳等等。
  這其中最猛的當然就是屏東線那幾站,竹田、佳冬各有3成以上的成長,這不算什麼;西勢直接增加近6成,但也不是最厲害;屏東旁邊的歸來,一口氣暴漲7成多並直接突破200人關卡,或許你認為一定是2016年台鐵的第一名了,抱歉,還有更厲害的在後面。至於其他路線,豐富的新站效應不錯,與高鐵聯絡的優勢也讓它後勢可期;崎頂、泰安、白沙屯、金崙、大里、外澳等站基本上可歸類為觀光走向;永靖、石龜、暖暖則是近年來持續成長的無人站典型。其中永靖若再這樣下去,遲早要突破每天千人的大關,如果還是換不到台鐵的關愛,彰化鄉親真的可以去抗議了。
  至於衰退的方面,追分果然如我預期下跌近9%,不過別擔心,明年它又會漲回來。林邊、千甲、鹿野、北埔、濁水、榮華、合興、頂埔等站算是跌幅較大,大半位於支線或東部幹線。其中北埔的數字又再遽減約四分之一,已經反璞歸真回到2011年以前的水準,不過這樣才是反映本站真正的地位。而林邊與佳冬莫名的一消一漲,其原因倒是值得研究。2015年的上漲霸主合興,隔了一年熱潮略減,不過還是比成名之前多了好幾倍,且已站穩腳步。
  南樹林升到上一階,但中洲降了下來;龜山果真掉到下一階了,但歸來晉升上來,所以此區段的車站數目仍然一樣。

200
2016年台鐵車站每日平均上下車人數不到200人的共有47站,排名如下:
南勢~197 (13.28%),第180名 (↑1)

龜山~196 (4.87%),第181名 (↓4)

豐田~192 (3.70%),第182名 (↓4)

三貂嶺~190 (1.93%),第183名 (↓4)

六塊厝~189 (4.41%),第184名 (↓4)

麟洛~175 (88.88%),第185名 (↑6)

台中港~160 (2.57%),第186名 (↓4)

新埔~147 (8.50%),第187名 (↓3)

上員~133 (8.20%),第188名 (↓5)

萬榮~114.35 (5.43%),第189名 (↓2)

和仁~114.01 (15.18%),第190名 (↓1)

東海~107 (5.04%),第191名 (↓5)

崇德~102 (17.23%),第192名 (↑1)

富源~98.19 (0.27%),第193名 (↓3)

九讚頭~98.11 (7.31%),第194名 (↓6)

瑞源~85 (3.96%),第195名 (↓3)

談文~76 (20.05%),第196名 (↑2)

嶺腳~70 (1.39%),第197名 (↓3)

中里~68 (5.86%),第198名 (↓1)

石城~62 (8.74%),第199名 (↓4)

瀧溪~59 (2.72%),第200名 ()

永樂~53 (12.52%),第201名 (↑2)

源泉~52 (2.01%),第202名 (↓1)

龍港~51 (19.36%),第203名 (↓4)

漢本~49 (8.81%),第204名 ()

龍泉~46 (28.97%),第205名 (↓9)

南平~44 (24.58%),第206名 (↑5)

新馬~43.18 (9.47%),第207名 (↓5)

武塔~42.54 (20.52%),第208名 (↑2)

鎮安~42 (1.21%),第209名 (↓3)

東里~40 (9.92%),第210名 (↓5)

平和~37 (0.47%),第211名 (↓3)

康樂~35 (1.40%),第212名 (↓3)

東竹~34.39 (7.98%),第213名 (↓6)

望古~34.38 (1.08%),第214名 (↓1)

景美~32 (9.79%),第215名 (↓3)

富貴~28 (9.38%),第216名 (↓1)

大華~24.35 (23.27%),第217名 (↓3)

瑞和~24.11 (12.74%),第218名 (↓2)

大富~20 (9.85%),第219名 ()

加祿~17 (19.63%),第220名 (↓3)

山里~16 (0.20%),第221名 (↓1)

海端~14 (22.22%),第222名 (↓4)

三民~12 (15.23%),第223名 (↓2)

枋山~2.62 (20.10%),第224名 (↓2)

古莊~1.00 (51.53%),第225名 (↓2)

內獅~0.57 (42.15%),第226名 (↓2)

  秘境站南勢持續壯大,即將突破200人大關,我每次去也都覺得站前的機車越來越多,利用者確實增加。三貂嶺不僅沒有再上一層樓,反而減少了一點點,看到台鐵正大張旗鼓加長月台、新建站房,看來又陷入了迷思。接下來就是重點了,麟洛,昔日位於草叢間的秘境站,屏潮間電氣高架化全部完成之後的2016年,進出站人數增加88.88%!每天有將近多了一倍的人次上下車,讓它變成本年度的成長霸主。
  200人以下的小站趨勢非常明顯,主要明顯成長的車站集中在海線(新埔、談文)、台東線(萬榮、南平、瑞和、大富)、北迴線(和仁、崇德、永樂、漢本、武塔),尤其是北迴線,只要是蘇花改有施工的路段,諸多小站都有不少成長。但是,觀光支線的小站狀況卻普遍持平或衰退,似乎熱潮來得快去得也快,尤其是比較缺乏關注的上員、九讚頭、龍泉、富貴、大華等站,龍泉的-29%和大華的-23%都令人感到有些驚悚。
  南平不知為何獲得了將近四分之一的人次挹注,拉開與東里、東竹康樂之間的「對號列車停靠站末位之爭」,2016年的爐主又回到東竹身上,但是與康樂的差距非常小。
  至於最末段的幾個站,瑞和、大富力爭上游,海端則持續沉淪,已經慢慢接近三民的數據。南迴線三小站仍舊穩穩佔住最後三名,不過奇怪的是,枋山、古莊、內獅以及硬票重鎮加祿,2016年都呈現大幅衰退;古莊甚至以突破5成的減少比例,成為本年最慘淡的車站;內獅也不遑多讓,減少了4成多。不過,因為原本的基數就其低無比,古莊從原本每天2人次減為1人次,內獅從原本每天1人次降為0.57人次,我想大家都沒有什麼太大的感覺,台鐵應該也一點都不在乎。

30 則留言:

  1. 台北站會衰退,可能是高鐵南港站通車的關係吧!

    回覆刪除
    回覆
    1. 但去年也是衰退耶
      不過也不是不可能
      還有台北太複雜也可能讓人卻步
      而且熟路的會想要去台北也可以在板橋或是松山或是南港搭捷運不一定要去台北搭(笑)
      條條大路通羅馬所以有捷運的車站也可以通往台北捷運各處

      刪除
    2. 個人認為,台北站的衰退跟基隆、桃園、中壢是連動的,也就是這些遠距離通勤的人,搭乘台鐵的比例降低了。而高鐵南港站通車或許有一點影響,但應該不是最大的因素。

      刪除
    3. 基隆為非常誇張的下降甚至降到南港員林豐原新左營甚至汐科後
      個人認為不當的改建造成動線太亂是基隆下降誇張的元兇

      刪除
  2. 有些一等站的未來讓我覺得很擔憂
    當地的人要多多支持台鐵
    我說的是岡山和蘇澳新

    回覆刪除
    回覆
    1. 台鐵岡山站和高捷共站,客源被瓜分,未來要正成長很難。蘇澳新在陸客大減後快被打回原形,倒是羅東站無論在人數和營業額都勝過宜蘭站,升一等站合情合理。而萬華居然還在一等站之林,人數和對號列車停靠班次都位居一等車站之末,哪天變二等站,也不令人意外。

      刪除
    2. 一等站之末其實是玉里不過那邊最大的車站是他而且有其必要性
      至於萬華一等站裡客流量還在我擔憂的車站之上所以我的擔心是真的
      因為岡山和蘇澳新前面居然還有簡易站(汐科)這可不好笑而且二級(鶯歌汐止)三級(內壢)都有
      另外我也覺得羅東該升級

      刪除
    3. 台鐵的車站等級其實跟客運量沒有絕對關係,但其訂定條件我也不清楚,恐怕要去問台鐵內部。岡山人數真的一直掉,但高捷南岡山站跟台鐵岡山車站距離仍有1.3公里,說完全是被分食倒也不是那麼絕對。至於蘇澳新站,整個蘇澳鎮人口也不過4萬,市區的蘇澳車站人數都直直落了,哪有餘力跑去蘇澳新站支持台鐵。蘇澳新站真的就是看中國觀光客的臉。

      刪除
    4. 蘇澳人口40000......
      看樣子之前那麼多人真的不少是觀光客

      刪除
  3. 新烏日感覺是2015燈會大灌水 所以2016才下跌 整體而言應該是漲的
    台中山線這段感覺真的很神奇 之前大改點還減班 站房有一半還在做還得繞路
    結果運量整個漲起來?? 挺酷的
    不過北桃這個區間運量下降也是好事啦 不然整個乘車品質很恐怖 估計是被新開的幾條客運路線分走了

    回覆刪除
    回覆
    1. 我忘了還有燈會這個因素!看來是跟當年的豐富車站有點類似,期待它今年能夠順利反彈囉。
      台中高架段,也許觀光嘗鮮的人潮也要考慮進去…今年還能成長的話就是貨真價實。

      刪除
  4. 關於三貂嶺站的施工,據說是因為山上大顆的石頭,有掉下來的風險,所以才開始興建一些遮棚什麼的。
    這是我問站務員的...

    回覆刪除
    回覆
    1. 月台拉長並興建遮棚是確定的,不過看起來連站房都會遷移?因為有一大棟新的建築。持續觀察看看。

      刪除
  5. 富源有增停407次自強號,但整體上下車竟然沒有增加

    回覆刪除
    回覆
    1. 富源車站又恢復自強號停靠了?看來當地民眾還是很在意。不過整體運量要增加還是難啊,整個聚落都蕭條到這個樣子了。

      刪除
  6. 北桃減少是因為新的客運路線搶食,而且新站施工多少也有點影響(要多走路Q
    還有真的就是桃園中壢的乘車品質呀~不過我看台鐵也不重視
    所以通勤就開始流動了吧 我覺得有些只開到樹林的區間車應該也要延駛(不過不知到哪過夜
    因為尤其晚上的車樹林以南的都只能擠固定班次
    有的還要趕桃園公車的末班,但台鐵這部分也沒增班
    還有跨線對號車停桃園的不多,所以多半用其他方式移動到樹林台北再轉
    潮州現在是轉乘點了根本,連區間車都是 新左營到潮州、潮州到枋寮
    所以現在幾乎都要在潮州換車(有點麻煩
    所以可能潮州以南的小站也幾乎改到潮州再換車吧,不知道跟南州減少有沒有關?

    回覆刪除
    回覆
    1. 確實,北桃之間的台鐵通勤族,板塊慢慢有點鬆動了。而台鐵似乎也無力應付夜間的往來人潮,班次不足、經常性的擁擠,讓很多人寧願去「坐」公路客運。
      而南州應該是真的被潮州拉走不少客源,假設要從南州搭火車往北,潮州跟南州的班次天差地遠,搭枋寮~潮州區間車去換車也未必有好的銜接,不如以汽機車移動到潮州(也就大約8公里,十多分鐘的車程),到潮州之後班次選擇就多了。我想這或許是一個重要的原因吧。不過若這理由完全成立,中間的崁頂站應該也會有很大的影響,但怪異的是崁頂反而是成長,所以「南州事件」可能沒那麼單純。

      刪除
  7. 中里看來似乎越來越多人使用 可能和旁邊的觀光工廠有關
    還是希望台鐵保留那個難忘 史上最窄的玩命關頭月台XD

    回覆刪除
    回覆
    1. 看來短期內也不會有變動,除非宜蘭羅東段台鐵全部高架化成真。

      刪除
  8. 基隆市去年新開通了兩線往台北的快捷公車
    營運狀況還蠻不錯的
    多少瓜分了不少客源

    回覆刪除
    回覆
    1. 我比較好奇的是,搭乘快捷公車或台鐵區間車往來基隆~台北,哪個快?如果是上下班尖峰時間呢?

      刪除
    2. 其實搭乘國道客運速度和區間車差不多,甚至更快。尤其如果不是住基隆車站周邊的旅客,要去基隆車站得搭市公車,而同樣的時間搭乘國道客運已經在高速公路上了,新客運路線的開通造成原本 公車+台鐵 的旅客轉移為 客運+捷運 ,應該是流失的主要原因。

      刪除
    3. 我想這確實是原因之一,不過基隆站徹底更新之後反而業績大幅下滑,倒是相當諷刺。

      刪除
  9. 沙崙線通車後,雖然中洲站班次變多,但沙崙線之中的長榮大學站,間接地拉走了中洲站客源

    沙崙線通車前,長榮大學師生若要搭火車的,多會騎機車或開車到中洲搭乘火車(且當時也沒高鐵),但沙崙線通車後,長榮大學校門口前就已經有專屬長榮大學車站,那些學生再也不會到中洲搭乘,甚至往高雄的站內轉乘就好,會在中洲搭乘的學生大概只有房間租在中洲才會搭乘,不過嚴格說來,若以營收還講,簡易站營收歸管理站,所以即便是中洲站旅次被長榮車站拉走,但營收上不見得難看

    屏東線部分,除了潮州高架電氣化後,拉走了南州站客源,還有一點是南州站除了少部分對號車,要不然直通高雄的班次變少了,這也是間接影響南州站旅次,有些人一部份改開車騎車到潮州搭車,更有一部份的人乾脆就開車騎車到高雄,反正南州有國道,接快速道路到高雄反而比台鐵快,不只南州,潮州以南的車站多半有這種狀況,連枋寮站也退了

    回覆刪除
    回覆
    1. 關於中洲的分析,你說的蠻有道理。中洲站在仁德、長榮大學兩方分食之下,數字真的越來越難看。但既然它還要管轄沙崙線長、沙兩站,整體而言重要性不減。
      南州的對號列車沒有減少,但搭乘區間車要在潮州轉車似乎變得麻煩(其實可能反而比較快,因為潮州以北電氣化之後速度提昇),我也是推測主要是被潮州拉走。但林邊、枋寮就不太可能是受潮州直接影響,只能說旅客搭乘意願降低了。

      刪除
  10. 新竹今年的跌幅大
    是不是跟新竹轉運站的出現也有關聯
    選擇性更多了

    回覆刪除
    回覆
    1. 三姓橋的出現和北新竹的持續成長,或多或少拉走了一些客源。當然,國道客運的便利性提高,也可能是原因之一。

      刪除
  11. 不知道今年古莊的降等跟去年的大跌是否有關連...

    回覆刪除
    回覆
    1. 我覺得還是一例一休的關係啦。古莊每天上下車1人或2人,說真的不痛不癢。找不到人力來輪班才是主因。

      刪除

注意:只有此網誌的成員可以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