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4月17日 星期四

2013台鐵各站客運狀況分析(下)

最近台鐵公佈了2013年度的各項統計數據,包括我最關切的各站客運量(上下車人數)。除了儘快將新的數字更新到各個車站頁面,我也撰寫了這篇數據分析,歡迎有興趣的網友閱讀。由於內容太長,我把它分為「人數增減與排名升降」和「各區間内車站相對變化」兩篇。

●各區間内車站相對變化
縱貫線北段
這是全台鐵搭車人數最多、列車密度最高的區間,不僅包辦了前3名(台北、桃園、中壢),前10名佔了7席(上述3站加上新竹、板橋、樹林、松山),前33個萬人大站也佔了超過一半的17個(上述7站再加上基隆、鶯歌、汐止、內壢、竹南、汐科、南港、七堵、楊梅、埔心)。整體而言絕大多數車站都是呈現成長態勢,不過因為大部分車站已經接近飽和,所以增加幅度有限,比較突出的包括南港、浮洲、竹北、北新竹、竹南,不是新站房就是近幾年新設站。唯「二」呈現衰退的是北湖和湖口,很明顯北湖瓜分了部份湖口客源,而北湖本身的新站蜜月期又迅速消退,所以不增反減。

山線
山線傳統大站為台中、豐原、苗栗,不過新烏日迅速崛起,馬上就要躋身萬人大站。山線絕大多數車站也是處於成長狀態,其中又以造橋、南勢、泰安、新烏日、成功幅度較大,有趣的是前三站都是幾百人的小站,似乎是旅遊熱門程度的增加。這個區間有兩個衰退的站,感覺上都是非戰之罪,豐富是前年被國慶煙火拱得太高,烏日則是被新烏日影響。值得注意的是豐原至大慶高架化施工進展,會不會影響未來幾年的人數變化?

海線
海線六大站的排名依舊是大甲>沙鹿>苑裡>後龍>清水>通霄,前後之間都有一定的差距,去年或多或少也都有成長,所以形勢暫時不會有什麼改變。追分成為增加幅度最大的車站,不過它歷經大起大落,且上下車人數比例越來越懸殊,值得探究其原因。談文、龍港、台中港、龍井、大肚等站業績則呈現衰退。整體來看,海線北段與南段有一定程度的落差,日南以北的成長皆有4~5%,但大甲以南除追分外都僅有1~3%,人數減少的車站比例也較高。

縱貫線中南段
令人非常意外的是,此區間所有車站上下車人數都增加,即使是因高架化施工而造成動線不便的員林也有微幅成長。不過本段的大站彰化、嘉義、員林、斗六成長比例都不高,次一級的田中、斗南也是平平。表現比較突出的包括花壇、大村、永靖、石榴、石龜、嘉北,除花壇外皆為無人招呼站或新設站,不知是不是跟電子票證自動驗票裝置有關。

縱貫線南段
此區間的傳統大站排名這幾年重新洗牌,除台南、高雄外,新左營已經超越新營,而岡山甚至已經落於善化、永康、大橋之後。人數增加幅度較高的包括南科、大湖、新左營;保安以北皆有成長,但以南各站則波動相當大。中洲站蓋得又大又漂亮,但人數已經在減少了;岡山和橋頭遭受高捷分食客源,雙雙下滑;高雄則是處於施工黑暗期,欲振乏力。

屏東線
屏東線屏東、鳳山、潮州的大站順位屹立不動,接下來是九曲堂、枋寮、南州。成長幅度最高的是六塊厝,很可能是拜電子票證裝置之賜;接下來表現較好的枋寮、東海、林邊都位於南段,分別受惠於遊客增加或新站房等因素。後庄受到地下化施工牽連;九曲堂兵仔減少;歸來、竹田因為高架化反而造成乘車不便;鎮安、佳冬客源持續減少,上述各站處於下滑狀態。

南迴線
南迴線最大站知本一枝獨秀,接下來的排名則轉變為大武>金崙>太麻里,且金崙將來很可能會再超越大武。增加幅度最大的是內獅,不過那只是比例上好看,實際每天平均還不到1人;金崙、瀧溪的成長就比較明顯。枋山、古莊人數下滑,但一樣只是小數點後的變化,意義不大。

台東線
台東線最大站當然是花蓮,而台東次之,接著是玉里、關山、瑞穗,其餘平均都不到1千人。平地鄉鎮等級以上的較大站都有成長,其餘車站則有相當高的比例衰退。增加比例最高的是裁撤前迴光返照的月美和溪口;接下來三民、平和、大富成長幅度也很大,但那只是2、3個人的差別;實際上較有意義的增長包括池上、志學、花蓮、鹿野,分別與觀光業和學校有關。衰退的包括豐田、萬榮、富源、東竹,這些都是「花東新車站運動」改建中;至於台東縣境内的小站海端、瑞和、瑞源、山里也全數中獎。

北迴線
長年以來北迴線五個有對號列車停靠的車站,順序大致上是南澳>和平>新城>東澳>北埔,其中前三者較大,有自強號停靠。自從中國勢力入侵之後,順序有了很劇烈的變化,現在是新城>南澳>和平>北埔>東澳,而且北埔還有往上升的空間。北迴線僅漢本站衰退,其餘皆成長;北埔的90%是全台鐵實質上的第一。

宜蘭線
宜蘭線頂級大站為瑞芳、羅東、宜蘭,次一級為蘇澳新站、頭城、礁溪、福隆。全線除牡丹、雙溪、石城、頭城之外人數都呈現增加,成長幅度最大的竟是中里。超過10%的車站中,猴硐、三貂嶺、福隆、外澳都是受惠於遊客數增加;暖暖、四城則應該是逐漸改變居民交通習慣。另外龜山、頂埔、礁溪、新馬、蘇澳新站都有超過8%的成長,整體而言宜蘭線有一種蓬勃發展的感覺。

内灣╱六家線
昔日内灣線以竹東、内灣為主要大站,但六家線連結高鐵後已完全改變此局面。基本上與六家相關區間的站全都大幅成長,包括千甲、新莊、竹中以及六家本身,甚至還帶動北新竹的增幅。六家、新莊、竹中的進出站人數都已超越内灣和竹東。竹中以後的内灣線路段,有些小站如榮華、合興的成長狀況不錯,但竹東和内灣都呈現衰退,内灣的-15%更是全台鐵車站實質上最差的表現。

集集線
集集線中途的集集和終點車埕是主要觀光地點,也是最大的兩站,在全線通車後僅僅風光了一年,第二年便開始下滑。龍泉的最大顧客兵仔減少,人數也跟著掉。水里勉強持平,源泉和濁水則稍有增長。

沙崙線
沙崙線的兩站還在成長中,去年都還有10%以上的幅度。今年或許會慢慢趨向飽和。

平溪線
平溪線和集集線類似,中途的十分和終點菁桐是主要觀光地點,也是最大的兩站。由於離天龍國近,平溪線假日幾乎班班爆滿,主要車站業績都成長,但這也差不多是它的極限了,除非班次及列車容量能增加。至於望古跟嶺腳這兩個美麗的小站,上下車的人則減少。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注意:只有此網誌的成員可以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