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後的合興車站 (2012/10/24),可以跟下一張照片比對看看有什麼不同。 |
大雨中的合興車站 (2012/08/30),內灣線上唯一木造車站,但嚴格來說此站房已退役。 |
構造:無人化平面月台站(原.折返式車站)
站體:無(原.1953年木造建築)
月台:1(岸式x1)
註解:微型聚落簡易交通聯絡站《秘》20
每日平均上下客人數:
2011年~60,第190名
2012年~90,第188名
2013年~101,第185名
2014年~150,第181名
2015年~289,第167名2016年~266,第173名
2017年~248 (-6.81%),第176名 (↓3)
合興車站站牌,兩面的拍攝時間相差一年。 |
合興車站在鐵道界可謂赫赫有名,因為它是台鐵最後一個運作的折返式車站。本來台鐵的折返式車站就不多,窄軌時代的台東線最多,有溪口、嘉豐、檳榔,但都在1982年東拓時改建或廢站;宜蘭線的牡丹站貨運月台是一個,不過在1991年也停用拆除。合興的折返式站場則一直運作到2000年水泥停採,貨運業務結束,之後列車就只停靠通過線的月台,不再進入平面月台。
2007年內灣線開始整修,台鐵不知發了什麼瘋,把合興的折返式路軌拆掉,在站場的地方鋪上木板,放上幾節藍皮客車,美其名是所謂的「景觀公園」,但這可是硬梆梆把台鐵最後一個折返式車站給破壞掉了(沒有折返式路軌,能算是折返式車站嗎?)。於是,全台灣就只剩下阿里山林鐵主線(現停駛中)還有折返式車站了。相形之下,日本就還保留了一些折返式車站,並且仍在運作中,包括我去過的大畑、真幸、姨捨、新改、坪尻(也就是首頁那張照片),它們特殊的美讓我留下極為深刻的印象。
(2013/10/24再次造訪)
(2013/12/12添筆)
去年走訪內灣線最後三站時,下雨但只穿雨衣沒撐雨傘,導致相機進水故障時好時壞;雨勢太大也造成在車站附近移動很困難。為了彌補這個缺憾,我今年特別又再安排了這三站的行程。
可能是我帶賽吧,今年還是碰到了下雨,不過我可是有備而來,帶了雨傘、相機狀況良好、而且是非假日的早上,人煙稀少,非常適合記錄。
合興車站這一年來沒有什麼改變,台鐵當然不可能把折返式路軌舖回去,而公園設施也已經固定,所以此站以後就是這樣子了。我這次觀察了一下分歧點調度小屋另一側的平面區域,以前應該也是有路軌的,但長度有限,只能進行站內調度,長編組列車應該還是要退回正線才能折返離站。此外,我也走到站前較高處的馬路(縣道120),車流量不小,連接省道台3線方向有很明顯的聚落,熱鬧程度讓此站的秘境感受略為下降。
回想90年代初期,初次搭乘內灣線,恰巧在合興站碰到交會列車,那種紮紮實實的折返式運作過程,至今都還有印象。可惜當時是pre-digital年代,別說錄影了,連照片都不敢亂拍(底片貴,洗照片也要花錢),出遊一天大概拍個十幾張就很多了。記得當時在合興站有拍了一張照片,但現在也無從找起。雖然後來在日本看到過不少次折返式車站運作,但相信很多人都跟我一樣,非常希望能在台灣重新看到這個景象。未來唯一的希望只有修復後的阿里山林鐵了。
這個角度可以看出左邊的通過軌一路爬坡上來,跟平面的停留軌有落差。 |
這個角度原本是可以看見折返式站場結構,但被新建的月台完全阻隔了。不過還是可以感受一下:右邊通過軌不斷爬升,但左邊的車站是平的。 |
另一個角度,從站場拍攝,但折返式路軌已經消失,只能想像。 |
原本設置在路軌分岔點的合興車站轉轍器和行控室 |
合興車站西端,列車自九讚頭方向駛來,爬坡進入本站。 |
合興車站東端,一樣可以看出其坡度。 |
現存合興車站月台阻隔了原本的折返式站場結構,只能自行想像。 |
合興車站轉轍器和行控室合影 |
合興車站原有的調度員小屋,現在變成孤零零一間,離主軌有一些距離。 |
合興車站原有的臂木式號誌,原地保存,但旁邊的軌道都拆了。 |
合興車站原來的折返式站場,有一個岸式月台在右邊。站場相當大,可見當年貨運之興盛。 |
合興車站老月台特寫,是石頭與水泥所堆砌,老式設計相當低矮。 |
折返式站場大致上可分為兩種,一種是不能通過的,也就是登山路線常用的「之」字型軌道,如果在掉頭的地方設站,便是折返式車站。這種車站沒有通過軌,一定要進站才能繼續前進,就算不停靠,也得停下來才能繼續反向前進。搭過阿里山林鐵的人會發現,快到阿里山時會有連續四個「之」字型(林鐵稱之為「分道」),也就是說要掉頭四次。其中第一分道、第三分道(神木站)、第四分道(阿里山新站)都是這類型的折返式車站。而這種車站只要進出站之後,列車行進方向就會相反。
另一種是可以通過的,也就是斜坡上的主軌是通過軌,列車可以不停靠,但如果要停站,就必須先停下來,倒車進入站場(或是可以直接進站,但離站時要倒車出站,再繼續前進)。總之,一定有一個方向需要倒車才能停靠,但列車最終行進方向是不變的。台鐵曾存在的折返式車站都是這種,合興也是。合興還在運作的年代,從內灣過來的列車可直接進站,但需要倒車出站回到主軌,然後再前進;從竹東過來的列車則必須先開過車站,停下來,倒車進入站場,然後出站則可以直接駛離。
合興車站木造站房的另外一面,雨勢超大。 |
合興車站裡「追火車的故事」,請自行點選放大欣賞。 |
合興車站木造站房裡的「愛情候車室」。 |
原折返式站場裡停的車廂,這是TP32200型印度製通勤式普通車廂,以前在北部區間很常見。 |
這是合興站1999年7月18日的模樣~~
回覆刪除https://www.facebook.com/photo.php?fbid=385100768211899&set=a.385096231545686.96408.100001359386512&type=3&theater
連結失效
刪除沒辦法,這是網友提供的,被擁有者刪掉就沒了。
刪除合興完全不一樣了
回覆刪除裡面的站房重新整修廣場也弄得美輪美奐
超多人很值得一遊
不會吧,木造站房和站場進行整修?有點擔心變成什麼樣子。下次去看看。
刪除因為聽說合興被改成"愛情車站"所以這陣子去了一趟。
回覆刪除站房外觀大體沒什麼變,裡面一部份被薰衣草森林進駐當賣店,候車室則掛了一堆古鐘(不知是不是當地居民捐的),看起來是還不錯。
你說的像廁所那間變成一個小展示室。
有一些新的設施,加蓋了一間廁所、愛情隧道藝術品、信箱,還有掛愛情鎖和敲鐘的地方。
月台那邊也加了藝術品(刷卡機在月台靠站房這側),不過大嬸婆不見了,轉轍器都還在。
另外TP32200車廂改造成咖啡廳了。
現在已經變成內灣線上的一個景點,我去的時候不是假日,人倒也不少。
唉,成為觀光景點是不錯,不過相信它的秘境感也不復存在了。下次再去看看,或許得把它從秘境車站的分類移除了。
刪除一年後的合興車站 (2012/10/24)
回覆刪除應該是2013吧?
現在的合興車站名氣頗大啊!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