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7月23日 星期一

南平車站

已改為簡易站的南平車站 (2018/07/20)
改建完成的南平車站 (2014/10/05),與三民、豐田的設計類似。
南平車站 (2014/07/22),當時雨勢相當大。電氣化剛通車的紅布條還掛在上面
南平車站 (2012/09/14)
位置花蓮縣鳳林鎮
構造:平面車站
站體
1982年鋼筋混凝土東拓標準站房,2014年重新整建
月台1(島式x1)
註解小型聚落交通運輸站
每日平均上下客人數
2011年~54,第196名
2012年~40,第202名
2013年~44,第202名
2014年~44,第203名
2015年~35,第211名
2016年~44,第206名
2017年~44 (-0.17%),第208名 (↓2)

(2018) 南平車站站牌,林榮新光正式上架,距離南平只有2.2公里。但是左邊還是沒有圖案。
(2014) 南平車站新式站牌,溪口站消失。左邊的圖案沒放上去,可能是想不出來要放什麼。
(2012) 南平車站站牌
南平車站位於鳳林鎮北邊,行政區域為南平里。這裡曾是日本時代三個官辦移民村之一,當時稱為林田(與林田山無關),戰後改名為南平。我一直覺得這裡土壤比較貧瘠,砂礫偏多,農作物長得沒有很好,也許是這個原因,從林田到南平,它都沒有變成一個更有規模的聚落。

南平車站一直維持小站的規模,它在東拓前的木造站房就比其他站小,我對其造型頗有印象,是深綠色的小屋。東拓後改為標準站房,不過停靠等級沒有改變,優等列車並不停靠。雖然如此,我們的在地親戚還是很有辦法克服這問題。在以前沒有電腦連線售票的年代,不太可能從南平這種小站買到從花蓮北上的對號列車車票,但如果有認識站務員就不一樣。記得有一次從南平要回台北,長輩帶我到車站買票,隨便喇勒一下就買到了花蓮到台北的莒光號(站務員幫忙打電話到花蓮站調票)。但這時問題來了,南平並沒有相對應的停靠列車可以趕上該班莒光號,變成只能到鳳林轉搭對號列車,但這樣又耗時又要多花錢。不過站務員突然靈機一動,說有一班時間剛好的對號快雖然不停靠,但會在南平交會列車,他只要交代一下就可以讓我上車。於是,在站務員授意之下,這列原本可以過站不停的對號快,在交會列車時刻意停了一下,我立刻上車,順利完成返家旅程。而且,因為南平本來不可能有對號快停靠,所以南平~花蓮間他也不能賣我對號快車票,變成持普通車車票但不用補票,因為他說我是為了趕搭莒光號,不得已才這樣,不是我的問題,所以不應該再叫我補票。這一切,只能說鄉下地方有人情味的感覺真的很好。

後來南平車站終於開始有對號列車停靠,每天南下北上各1班莒光號;我就幫我表弟買過「台北~南平」的莒光號車票,一票暢通到底,但當時要坐6個小時,現在則是4個多小時。南平維持著停靠莒光號過了許多年,到後來只剩一班,而且是只在週末開行的北上夜車。

起初我十分擔心南平也會降為無人化招呼站,因為南平的聚落規模比大富還小,出站之後連個像樣的「站前一條街」都沒有,不過這件事至今還未成真。這可能跟之前南平站的貨運功能有關,幾年前在這裡都還可以看到正在載運石材,甚至還有專用貨運月台;不過現在似乎趨於沈寂,不再有貨運列車,也沒有堆放石材,月台看起來都荒廢了。這令人不免又開始擔心南平站的未來,尤其是電氣化&部份路段雙線化之後,此站很可能連調度功能都會喪失,屆時極可能會無人化。

所以,南平站現在的狀態就顯得彌足珍貴了,它不僅有售票服務,甚至還有硬式車票的庫存,而且近距離種類還不少,多買幾張也不會太傷荷包。此外,這次我碰上了千載難逢的機緣,因為站務人員忙著結帳下班,沒時間幫我調打印機日期,看我一副熟門熟路的樣子,索性把它從窗口推出來叫我自己調。自己操作起來才知道,原來這機器調日期還真是不方便,不過我畢竟有出版業的底子,很快就摸清楚其邏輯,順利印出正確日期。能有機會自己操作打印機,印在真正購買的車票上,再用這車票來乘車,這一切實在是太過癮了!(註:本站的硬票後來已結束販售)

我對南平站如此熟悉,當然是因為有親戚住在附近的緣故,而且剛好有年齡相近的表親,所以小時候住在這裡的日子還不少。親戚的透天厝離車站不到200公尺,我國小暑假幾乎每年都會自己搭火車來這裡,當然就是為了玩樂。我們會去附近的學校打球、騎腳踏車到鳳林公路公園或鳳林街上、到田間抓蝸牛及各式蟲魚、到溪邊玩水(北清水溪)、到見晴村的山邊玩,對當時的我而言,南平實在是小孩子的天堂。

(2014/07/22、10/05再次造訪)
(2014/11/11添筆)
南平車站的站房改建已經完成,最終呈現的樣貌與三民、豐田類似,不過仔細比對之後會發現,南平與另外兩站的原始結構剛好相反。南平的票房與辦公室在右,廁所在左;三民與豐田則是廁所在右(現在還加上木柵欄裝飾),票房與辦公室在左(改建後三民已沒有售票處)。這讓我想起其他東拓標準站房的左右配置狀況,剛好我也已經全部集滿了,因此我會再撰寫一篇總合分析。

南平車站原本可以看到優美景色的天橋拆了,變成地下道。月台還是只有一座,也就是原有的島式月台;至於站房側新建遮棚處,是稍微有點月台的樣子,也立了一座站牌,但長度過短、高度太低,最多只能提供備用的臨時停靠需求,並不像三民、豐田擁有另一座岸式月台。

自從花東公路溪口~南平段跨越壽豐溪的截短路徑完成後,南平站前的交通流量銳減,本來就已經十戶九空的聚落更顯冷清,這兩次造訪,在街上幾乎都沒看到人,鐵路乘客也是少之又少。要不是在後站方向有一間南平中學(由廢校的南平國小改建為中途學校),嶄新的校舍看起來還有點人氣,除此之外這個村落真的蕭條到了極點。

溪口站裁撤之後,南平車站以北約3公里的林榮車站復站工程正在進行,是個地下化的車站,看現場情況也許明年就會啟用。不過它離林榮聚落有1公里遠,附近完全無住家,所以基本上這是專為新光兆豐農場遊客設置的車站。

(2018/07/20再次造訪)
(2018/07/23添筆)
林榮新光車站啟用後,我順道造訪南平車站。南平站這幾年的景況可說是十分淒涼,先是唯一一班莒光號在某次改點中減停,從此之後再也無對號列車停靠;再來就是在2017年9月,從三等站降為簡易站,僅在白天有站員售票服務,晚上則唱空城計。對於這一個有地緣關係及深刻印象的車站,我真的覺得相當遺憾。

南平的街上則又變得更為冷清,幾乎已經沒有店家還能存在,人車都非常稀少。相較於已經無人化的東線車站,我覺得南平站前比平和、大富、海端都還要冷清,大概只勉強跟瑞和接近。在鐵路自動化調度的狀況下,基本上如果台鐵要將此站無人化,我已實在想不出有什麼理由可以說「不」了。

南下區間車停靠南平車站月台B側,雖然已降為簡易站,但交會列車還是免不了。
從南平車站月台觀察站房部份,現在有地下道、無障礙電梯,但不能算是一座岸式月台。
南平車站剪票閘門,現在有電子時刻顯示(不過當時似乎沒作用)。
南平車站售票窗口,貼上了營業時間:0830~1730。
南平車站候車室
(以下為2014年南平站景象)
EMU500型電聯車停靠於南平車站月台
電聯車向北駛離南平車站,右前方可見昔日的石礦專用月台,電氣化之後已明顯廢棄。
南平車站站房改建後,靠近路軌這一側也多了一座遮棚,但並沒有順便改為岸式月台。
從站房前往月台要經過地下道,雖然僅有一座月台,照理來說不需編號,指標還是很盡責地告訴你要過地下道往第一月台。
從站房位置望向月台,可以很清楚觀察月台墊高與遮棚重建的樣式。遠處可見南平中學校舍。
南平車站出口,改成一大一小的鐵門是目前東線各站一致的設計,應是為了輪椅進出。
南平車站剪票口,右為售票處。
南平車站售票窗口,改建後各站的售票窗口都差不多是這樣,但大小、角度、外觀材質略有不同。
南平車站候車座椅
南平車站正面特寫
林榮車站復站工程正在進行,這個位置是兆豐農場以前正門入口處。
從天井俯瞰未來的二代林榮車站,路軌和岸式月台都有樣子了。
(以下為2012年南平站景象)
南下光華號普通車停靠南平車站
(2013) 北上復興號區間車與DR3100型柴聯自強號在南平站交會
南平車站月台,地面上的大理石舖面十分明顯。
南平車站南端月台盡頭處
南平車站南端路軌匯合處,在光華號車廂的後方,眼睛很利的話,隱約可看到鳳林鎮上的建築。看不到沒關係,下一張照片可以看得很清楚。
南平車站天橋上,向南眺望。鳳林鎮上的建築籠罩在一片薄霧下,真是難得的奇景。
南平車站天橋上,向北眺望。整個站場、站房、月台都很清楚,左邊是南平中學,後方的山巒也是非常漂亮。這才是會令人賞心悅目的景象,在城市裡永遠找不到。
南平車站天橋上,拉長鏡頭向北眺望。這張照片要解釋的資訊很多:三個白色突出的橋柱是台9線新壽豐溪橋;中間陸橋是舊台9線平林陸橋往林榮,下方延伸過去就是溪口河底隧道,隱約可看見洞口;整個站場算算共有7條路軌,右邊有一個很大的貨運月台,左邊畫面外還有另外一個,可見昔日貨運的盛況,不過現在都荒廢了。
南平車站站房內側,注意看中間偏右的地方保留了兩組拋接路牌的裝置,最左邊則是讓通過列車拿取下一段路牌的裝置。相信這是有心的站務員刻意留下來的。
南平車站站房處往月台看,拋接路牌的裝置就在前面。柵欄阻隔跨越軌道的動線,乘客只能從天橋到月台。
南平車站剪票口
南平車站售票窗口
南平車站候車空間,兩排座椅,簡單的擺設。
我在南平車站買了四張硬式車票,自己調好打印機(軋票機),打上正確日期,與機器一起合影留念,然後再用最右邊那一張搭車到豐田,中途還被查票蓋上驗票章。這一切流程有如作夢一般,恐怕很難再有下一次機會了。
南平車站正面特寫
南平車站正面短短的聯絡通道,前面就是舊台9線。
南平車站的背景是中央山脈
南平車站前的舊台9線往鳳林方向,自從東側的新路開通後,這條路上已經很少車輛了。
遠處藍色塗裝的平房就是我充滿童年回憶的地方
南下鳳林車站 北上林榮新光車站~(溪口車站)(北上舊台東線林榮舊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