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2月28日 星期三

神岡車站(神岡線)

神岡車站 (2017/07/27) 殘存的最明顯建築物,位於月台邊,甚至可以算是蓋在月台上。但不確定當年屬性為何,故此處不直接標示為站房。
神岡車站 (2017/07/27) 貨運月台,經整修後成為有遮蔭的休憩空間。
位置:台中市神岡區
廢止時間:1999年7月
現存:站場建築物(功能不確定)、貨運月台、部份路軌、轉轍器看守小屋、水塔、水鶴、加煤台

從社口站遺跡沿著「潭雅神綠園道」繼續前進,經過民生路(10號省道)陸橋、神岡市街南緣、三民南路陸橋,接著穿越高鐵涵洞,來到一處明顯比較空曠的區域,這裡便接近神岡車站的站場所在地了。根據資料,神岡線在此處分歧出支線中的支線通往清泉崗基地內部,很可能入口就是中山路底的崗哨,不過不可能進入觀察,所以無法確定真正的路線。

自行車道在此向西南拐彎,與和平路(中77鄉道)平行,神岡車站就在路旁,公車站牌還留下一個「車站前」的站名,證明其曾經存在。初次來到神岡車站,會驚訝其站場十分廣大,不過因為其貨運站屬性,所以無法用一般客運車站結構來推想原貌,但我相信至少有四股以上的軌道。目前看得到的遺跡包括一段刻意保留的路軌、整修過的貨運月台、一(或二)棟站場建築物,水塔、水鶴和加煤台、站場西端的轉轍器看守小屋等等,可說是頗為豐富的鐵道遺產,遠超過我的預期。

神岡車站站場內獲得保留的一小段鐵軌
神岡車站的軌道與月台,很明顯已非當年的完整配置,在水泥通道左邊植栽處應該還有一線軌道。
神岡車站月台,應該是當年留下來的沒錯,但鋪面可能有重新整理。遮棚則是重建,柵欄就更不用說了,以前不會有這東西。
神岡車站保存下來的最明顯建築物,應該不是主要站房,推測是倉庫或工務之類的作用。此處我給它一個代號「δ」,方便以下的介紹。
「δ」的背面,唯一沒有進出口痕跡的一面。
「δ」靠近馬路側,從這張圖可看出它位於月台上。
「δ」目前唯一的出入口位於月台側,偷拍一下裡面的景象,似乎是被清潔隊用來當作儲物室之類的。
在神岡車站月台上
至於這棟建築物應該也是當年所留下,不過這麼小的空間不太可能有什麼重要作用。
神岡車站舊式水塔經過整修,並彩繪成這個模樣。
加煤台和伸出頭來的水鶴,下方還有汲取地下水的幫浦,不過應該只是陳列,無法實際操作。
經過多年的栽種,神岡車站站場已成為樹木扶疏、綠意盎然的空間,很難想像以前是只有鐵軌與道碴的區域。
自行車道與鐵軌平行延伸
神岡車站西端的轉轍器看守小屋,保存良好。
這個角度不難想像以前進入車站範圍、路軌開始分歧的景象。
神岡車站前的和平路,往神岡市街方向。
另一端通往中清路、清泉崗車站方向。這一帶的建築物不多。
說到神岡車站的廢止時間,在台鐵潭子車站官方網站的介紹中提及,「1990年潭子站停辦貨運,1992年神岡廢站,神岡線改稱神岡及倉庫專用側線」。所以自1992年以後,台鐵在神岡線已無車站運作。不過這只是台鐵方面不派駐人力在路線運作上,不代表軍方所擁有的路線和車站隨即作廢。因此,這邊還是以國防部正式宣告神岡線停用的1999年7月為車站廢止時間。

西行神岡線清泉崗車站 東行神岡線社口號誌站

2018年2月27日 星期二

社口號誌站(神岡線)

神岡線社口號誌站站場跡 (2017/07/27),現為自行車道休憩空間。
位置:台中市神岡區
廢止時間:1999年7月
現存:站場殘跡

台鐵神岡貨運支線自潭子站向西北側分歧,到達神岡街區之後轉往西南,沿清泉崗基地邊緣延伸至現今中部科學園區附近,全長有13.4公里。其延伸距離比舊深澳線(12.3公里)、平溪線(12.9公里)、東港線(6.2公里)等客運支線都還要長,當然也贏過現在的沙崙、六家、深澳等短程支線,不過自始至終神岡線都只是貨運性質,從未經營過客運。這當然跟它的原始屬性有關,因為神岡線是「軍用支線」,最初興建目的是為了聯絡清泉崗基地,路線所有權甚至歸屬於軍方,台鐵只是協助營運。

神岡線在1957年完工,最風光則是在1960年代,當時因為美軍協防台灣且越戰正如火如荼進行中,在公路交通尚未發達的情況下,大量軍用裝備與物資利用鐵路進出清泉崗基地。但隨著越戰結束及美軍撤離台灣,國軍的利用率也漸漸減少,神岡線亦成為軍民合用的一般貨運路線。而促使神岡線消失的最後一根稻草則是鐵路貨運需求急速萎縮,台鐵無意願繼續營運,軍方亦不想耗費心力維持,於1999年6月底宣告停駛,國防部將鐵路回收,不久後便直接拆除。

2004年神岡線路基以「潭雅神綠園道」重新登場,關於這個名稱,似乎頗有玄機。神岡線自起點處經過潭子、神岡、大雅等行政區,這一點無誤,但按照順序應該是「潭神雅」,為何最後使用的名稱是「潭雅神」?我仔細推敲之後,覺得很有可能是因為大家都想把名字排在前面,在喬不攏的狀態下,最後乾脆用人口數排名,因為潭子>大雅>神岡,所以就叫做「潭雅神」自行車道(不保證正確)。這條車道的特色是架高的跨線陸橋特別多,至少有五座,所以雖然坡度十分平緩,但一直上上下下其實也沒有那麼輕鬆。

神岡線起點潭子車站,現已高架化。2017年7月時,原先的平面臨時站場,包括站房、路軌皆徹底拆除完畢。
神岡線分歧處,可以想像一下昔日鐵道路線從前方拐彎出來,經過台三線平交道進入支線路段。
潭雅神綠園道起點處的地標
潭雅神綠園道潭子端入口處
自行車道導覽地圖,看起來有點舊了,當時連高鐵都還未通車。不過整體方位與標示是正確的。
自行車道0K+000起點處
潭雅神綠園道崇德陸橋上坡處
陸橋造型頗為優美,且為木棧道鋪面。不過一路上不斷升降也是體力的負擔。
原先的鐵路不可能出現這種彎曲,但自行車道則會刻意避開兩側樹木而拐彎,亦增添一些騎乘上的趣味。
這一段路形成綠色隧道的景象
根據資料,神岡線自潭子出發共設有社口號誌、神岡、清泉崗、油庫等站,首先抵達的是社口號誌站。此站位於神岡區境內,昌平路五段交叉路口,路線里程4.2公里(自行車道里程則是3.6K),大約是潭子到神岡的中間點,早期是列車交會的號誌站,目前已無鐵道痕跡,只剩下一處較寬闊的站場空間可觀察。有趣的是,此站站場橫跨昌平路,而這條道路不像是停駛後才開闢的,也就是說以前應該有一處平交道。這就形成了一個弔詭的事實:如果真的有列車在此交會,停靠等待時,平交道閘門也必須一直放下,直到完成交會駛離才行。在此平交道長時間等候通過,不知道會不會是當地居民早年共同的回憶?

現在社口號誌站遺址是自行車道的休憩處,有涼亭座以及廁所等設施,旁邊則有一塊「社南站」的站名牌,這就有點不精確了;雖然此地是屬於「社南里」無誤,但原址的車站名稱是社口,如果要讓自行車道跟鐵道歷史有所聯繫,應該還是要標示為「社口站」較妥。目前這個標示,只能解釋為「喔,這裡是自行車道的社南休息站,而原先的社口號誌站,大家就當它沒發生過吧」。

社口號誌站,站在馬路上往東的方向。依照站場寬度推估,至少有容納兩到三線路軌的空間。
很遺憾它不是標示為社口站。而是社南站。
旁邊有可愛的自行車玩偶藝術品
簡單的便所設施
社口號誌站昌平路口往南方向,這邊的建築物以工業廠房居多。左邊只拍到一半的是平交道標誌,如果推算無誤,我所在的位置以前就是平交道。
社口號誌站昌平路口往北方向,這邊以民宅居多。
社口號誌站,站在馬路上往西的方向。自行車道里程為3K+600,約比鐵道路線少0.6公里(因為計算的起點處不同)。
西行神岡線神岡車站 東行神岡線潭子車站

2018年2月26日 星期一

居組車站(居組駅):兵庫縣.遠離聚落擁有百年歷史木造站房的幽靜車站

「秘境駅へ行こう!」網站排名:119(車站附近有三戶人家 / 離聚落有500公尺 / 站場廣闊 / 明治時代使用至今的木造站房 / 有些列車不停靠本站)
位置:兵庫縣美方郡新溫泉町
路線:JR西日本.山陰本線
站房:古老木造站房
候車室:有(站房內)
月台:岸式月台x1
路軌:1(另有一股貨運側線)
附近民宅:車站兩百公尺外有少數幾戶,遠處有頗具規模的居組聚落
遇見人數:遊客1
感想筆記本:
2015年每日平均上下客人數:16

居組車站 (2015/07/19) 擁有百年以上歷史的木造站房,保存狀態相當不錯。
居組車站站房內側緊鄰岸式月台
居組車站站牌,往鳥取方向的鄰站為東濱(ひがしはま),往豐岡方向的鄰站為諸寄(もろよせ)。
居組車站時刻表,列車班次比濱坂以東的秘境站多,但平日與假日的班次時刻差頗大,尤其是白天,造訪時要特別注意。
居組車站票價表,到鳥取要500塊。

我們繼續山陰本線的秘境車站旅行,從久谷站往西是濱坂,這是一個較大的車站,有特急列車停靠,以溫泉著稱,行政區域亦經過合併成為「新溫泉」町。濱坂同時也是山陰本線重要轉車點,搭乘豐岡~鳥取之間的普通列車,絕大多數都需要在此站換乘。再往西前進經過諸寄之後抵達居組,此為山陰本線兵庫縣四個秘境車站最西邊的一個,事實上也是該縣的最後一站,接著便進入鳥取縣境內。居組車站的相關位置如下:
京都→福知山→豐岡→城崎溫泉→香住→鎧→餘部→久谷→濱坂→→→居組←←←鳥取

居組車站的登場時間比前面提到的三個秘境站稍微早一點,在1911年就因為鳥取~濱坂間先行通車而啟用,而當時興建的木造站房,歷經一百多年仍存在,這也就是牛山先生所言「明治時代」(1868~1912)的建築,不過其實已是明治最末期。站房本身維護得非常完整,相信這些年來有經過一定程度的整修。不可諱言,這種歷史遺產也是鐵道迷最欣羨之處,隨隨便便一處無人小站就擁有百年以上的木造站房,若無其事般矗立著,還比我們台灣最古老的新竹站更早一點,怎不令人嫉妒。

居組車站的原本型態跟鎧車站有點像,擁有兩座一般月台及貨運側線加上專用月台;隨著重要性降低及交會需求減少,各側線及第二月台皆已廢棄不用,而貨運側線及月台雖然仍在,但看起來也早已荒蕪。根據稍早期的照片,此站還曾經設置有天橋聯絡兩座月台,但本人造訪時已拆除。車站西側距離隧道頗近,東側的隧道則不在目視範圍內,這一點跟鎧也是有異曲同工之妙。

本站的位置不靠海,位於山間谷地,週邊沒有建築物,大約200公尺外(從車站無法直接看到)才有一些兩、三間民宅分佈,而距離主要聚落有600多公尺遠。這些現場觀察跟「秘境駅へ行こう!」網站所描述有些出入。我從車站出發,緩緩沿著道路走向聚落,穿過公路的立體交會涵洞,看見許多房舍之後便折返了。

夜間駛抵濱坂站的キハ40系氣動車
濱坂車站站牌
濱坂車站附近到處可見溫泉介紹,另外就是海鮮的圖案。
濱坂車站前,入夜後趨於寂靜的商店街。附近有湯村溫泉、濱坂溫泉鄉,不過步行的話太遠。
2008年濱坂站月台停靠駛往鳥取的キハ121系氣動車
7年之後同一位置、同一種車型。
濱坂與居組之間的諸寄車站
列車即將抵達居組,從前頭車窗看到的彎道月台與站房景象,頗有意境。
開往鳥取的キハ121系氣動車停靠居組車站
列車向西駛離居組車站
出站不久後即將駛入隧道
居組車站西端的隧道遠景
此隧道仍為紅磚牆面,相信是1911年通車使用至今。有趣的是裡面還隱約看到列車燈光。
從居組車站西端回望整個站場
居組車站站房與月台
這個位置可以看見居組車站原有三座月台,包括中間的現行岸式月台、右邊已停用的島式第二月台,以及左邊的貨運側線月台。
居組車站貨運月台,堆置了一些石材並停放一輛履帶工程車,但從側線的荒蕪狀態來看,與鐵路貨運應該無關。
從第二月台端點回望第一月台與站房,左邊還可以看到被雜草埋沒的路軌。
居組車站已停用的第二月台景象
居組車站東端,延伸過去也有一個隧道,不過從月台上看不到。
從車站可以眺望遠處的聚落
拉長鏡頭看到這樣的景象,包括公路及文章中提到的涵洞,再過去則是大規模聚落。遠處的圓形小丘非常可愛。
居組車站的三座月台,昔日的天橋很可能就在前方位置。
閘門撤除之後的剪票進出口
讓乘客丟棄用過車票的收集箱,不過按上面的標示,車資也可以扔進去,不知道裡面會不會真的有現金?
居組車站站房內部,原先的售票窗口、行李房都已經封住。
時刻表和票價表是貼在行李房窗口的位置
居組車站站房內的候車座椅
7月19日濱坂花火大會,剛好就是造訪那一天!不過我當然是沒去看啦。這種地方性質的花火大會我見過幾次,其實對我們而言,場面普普通通(遠不如台灣的國慶煙火或一○一跨年煙火),不過對日本的在地居民則是年度盛事。
居組車站入口,上方的木製站名看起來頗有歷史,不過應該還是戰後的產物,因為「駅」已經簡化。
此時,一列キハ40系兩輛編組通過,趕快衝去拍一下。
キハ40系氣動車向東疾駛而去
居組車站旁的大片空地,也許昔日有房舍甚至店家存在。
居組車站對外聯絡道路,乍看之下就是一條鄉野間的小柏油路。
回頭隱約看到的居組車站站房
繼續往聚落方向前進,還是沒什麼建築物。
來到平坦開闊地,開始有一些房舍與農地。前方橫亙的土堤上方是公路。
前方為居組地區的聚落,我在這個站的閒逛到此為止。
回到居組車站,等待列車進站時發現有一位遊客在月台上。
下面的影片是上圖的列車進站。

最後附帶介紹一下,2008年我因為余部鐵橋而放棄鳥取砂丘,不過2015年還是去了。它算是相當奇特的地形景觀,海邊聳立著超巨大沙堆,台灣唯一可比擬的只有九棚(或稱港仔)沙丘;但若要問我兩者的比較,我覺得以視覺的壯觀程度來看,鳥取砂丘還是比較猛一點。

居組車站往西的下一站「東濱」
東濱以海水浴場著稱,七月盛暑的戲水客非常多。
山陰本線岩美車站,擁有一座1910年啟用的大型木造站房。
福部車站,下一站便是鳥取。
鳥取車站站牌
鳥取為高架車站,擁有兩座島式月台,中間還有通過軌,規模不小,但是是少數沒有電氣化的縣廳所在地車站(另外還有山口、德島、高知)
鳥取車站月台,兩側各有一列特急列車停靠。左為「超級白兔」(スーパーはくと),右為「超級松風」(スーパーまつかぜ)。
鳥取車站外觀
鳥取市循環觀光公車「麒麟獅子」號,可搭乘前往鳥取砂丘,但比一般路線公車慢一點。
鳥取砂丘會館,提供飲食及地方特產品銷售。這裡的著名特產是梨。
國立公園鳥取砂丘
初次見到鳥取砂丘,往往會被它的巨大及高聳隆起所震撼。
鳥取砂丘完全開放遊客攀爬,一般人會走比較沒那麼陡峭的區域。
也有人喜歡挑戰比較陡的坡面,或是直接從上面滑下來。不過還有一位勇者,硬是要把自行車扛上砂丘,他的想法我就比較難以理解。
到了砂丘頂端,可以望見下方的沙灘海岸,距離還蠻遠的。到底要不要走下去是天人交戰,因為那代表回程還要再攀爬砂丘一次。
一位正從海灘返回砂丘的遊客。遠處海中有一座貌似鯨魚的小岩礁。
從鳥取砂丘遠眺鳥取市區與港灣的方向。砂丘離車站相當遠,不在步行範圍內。
比較:台灣屏東縣滿州鄉的九棚沙丘,號稱「九棚大沙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