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0月18日 星期二

2016自行鐵戰記 DAY 17

DAY 1

第17天了,身體已經不斷喊著好累好累,不過再撐最後一段東線和北迴就可以完成了,還是強迫自己出發上路。先到鳳林站前補齊照片,7點半陽光就已相當刺眼,幸好還不算太熱。鳳林車站現在全部更新完成,外觀清爽,內部簡潔,給人十分舒適的感覺。

鳳林車站正面,很難想像它曾經是與關山站類似的站房型態。
鳳林車站站前全景全景,襯托著後方的中央山脈,有一種純淨的後山風情。
鳳林車站剪票口,該裝的都裝了。
鳳林車站候車室,電風扇真多。
鳳林車站的新標準規格售票區域
鳳林鎮標榜自己是一個「慢城城市」,一切都慢慢來,不急。
鳳林車站~南平車站 4.4公里
鳳林到南平的路上會經過充滿小時候回憶的鳳林公路公園,不想拿時間壓迫自己,還是進去逛逛吧。裡面的林木非常茂密,而動物塑像都已經十分陳舊,讓我想起了未更新前的秋茂園。有一種衝動想要爬到長頸鹿身上,就像30多年前一樣。

鳳林公路公園標誌,看到這個之後,我決定進去重溫舊夢。
鳳林公路公園內部景象,仔細看就會發現許多動物塑像。
南平街上已經變得無比冷清,新豐平大橋通車後連帶台9線拉直更讓它雪上加霜,令人懷疑到底還有多少人居住。列車班次少,幾乎等於沒有對號列車停靠(一週僅一班夜車),其後的加祿、山里、三民、古莊都不是因為客運需求而配置站員,南平實質上已是全台鐵最冷清的有人客運站。有朝一日若鳳林~南平間也完成雙軌,此站必定會無人化。

南平車站,極為冷清的有人站。
南平車站正面全景,國旗飄揚。
雖然班次很少,但該有的設備都不缺,時刻顯示也是新式的。
南平車站前的蕭條景象,房子也都沒有人居住了,以前這裡還有商店呢。
南平車站~林榮新站~溪口舊站 5.1公里
回到台9線新線,在新豐平大橋之前會看到施工站的林榮新站。幾年前它就已經有雛型了,但後來停擺了一陣子,直到最近才又復工,不過看現場情況應該還沒有那麼快,不知2017年是否真能啟用。

林榮新站南端進出口(或是換氣機房設施?)施工景象
林榮新站上方的地面現在還是一片荒涼,不知何時能啟用。遠處可見到斜張式的新豐平大橋。
循新豐平大橋跨越壽豐溪,進入壽豐鄉境內。先到溪口站址緬懷一下,不過其實也沒什麼可看的了,因為地塹式的路線早已填平,站房後來也拆除了,一點痕跡都不剩;要不是以前來過,恐怕還不容易找到確切位置。

溪口站站房舊址
KURO48號正停放在以前站房與地塹式站場中間的階梯區域
填平之後的溪口站站場,只能隱約推測以前兩側高、中間低的樣貌。
溪口舊站~豐田車站 4.1公里
溪口到豐田這一段的公路邊設有自行車道,騎起來感覺還不錯,但是樹木沒有修剪,時時需要閃躲。接近豐田街上時要記得由涵洞切往鐵道另一側,因為車站並不在台9線上。豐田車站很早就更新完成了,這幾次造訪都沒什麼變化。

溪口~豐田之間的自行車道,東線鐵路隨侍在側。
豐田車站與南平、三民兩站的樣子類似,差別只在站名的部份。
豐田車站大致上維持東拓標準站房的外型
豐田車站候車室,多了一些小朋友設計的文字、圖片、紙箱列車等等。
豐田車站剪票口,進站之後月台位置比較高,第一月台為岸式,較少使用;第二月台為島式,需經地下道前往。
豐田車站~壽豐車站 3.1公里
離開豐田車站之後我沒有立刻切回台9線,而是繼續沿著平行的田間道路前進,看著左邊的鐵道水泥長龍,直到鄉道花39才左轉接回大馬路。接著不經外環道,取道壽豐路進入市區,很快就抵達壽豐車站。事前我已知道壽豐的東拓站房被拆掉了,不過實際看到還是有些惆悵。壽豐車站的高架化站場還未全部完工,目前都要繞道北側進出車站,將來舊站正面會前後打通,成為完全的高架化底式站房。

也許是網路炒作的關係,每個人聽到壽豐都會說要去豐春冰果室,之前造訪的季節不對,但這次正值炎熱的8月,我想應該沒問題了;不過到門口一看,要11點才開門營業!看看時間才9點半,要我為了吃冰等一個半小時,還是算了吧。

壽豐車站原來站房的位置,現在已成為施工區域。注意上方剛好有一列普悠瑪通過。
壽豐車站高架化站場下方以後會打通,成為進出站的通路。
目前暫行的進站通路,位於車站左側。
壽豐車站剪票口
壽豐車站售票區域,買票的人要小心別踩到狗。
距離整體完成的時間應該不遠了
壽豐車站~平和車站 2.5公里
壽豐到平和相當近,不過到平和附近的時候要繞一下平交道才能順利抵達。這一站更新後就一直維持目前樣貌,按照慣例我還是在站前小店買了飲料。

平和車站是唯一留存下來且繼續使用的小型東拓標準站房
平和車站站房往月台的通道,兩台機器如門神一般聳立。
平和車站站房內側,這一無人站的清潔維護還不錯。
平和車站的月台遮棚是東拓時代留下來的,但月台舖面有更新。
順便拍一下窄軌時代的舊月台
平和車站~志學車站 3.2公里
接下來的志學和吉安兩站都令我相當緊張,因為耳聞拉皮工程已開始,不知道站房是不是又要被原子彈轟炸了。不過志學站的進度還沒那麼快,基本上東拓標準站房的外觀、內部都還在,天橋也仍在運作,只是站外圍了鐵皮,廁所也已經移至臨時區域。跟站員聊了一下,確認天橋將會拆除改建地下道,站房雖不拆除但外觀會徹底更新,整體工期至少還要一年以上,大概要到2018年才會看到它的未來樣貌。

志學車站,花東新車站運動之中最後一個動工的站房。
志學車站內部即將有天翻地覆的變化
志學車站東拓標準站房最後的售票窗口
志學車站剪票口,大理石建材應該不會保留了,「請走天橋」的標示在東線也即將成為絕響。
台東~花蓮間的復興號區間車停靠志學車站
志學車站~干城舊站 4.8公里
繼續沿台9線北上,跨越木瓜溪進入吉安鄉。一時興起決定到干城(南華)舊站逛一下,現在我已經很熟悉路徑了,輕鬆抵達。干城的東拓標準站房維護得非常好,內部也幾乎還是原貌,在不影響列車運行的前提下,衷心期盼此站能規劃設置為「東拓標準站房紀念館」,讓大家能了解當年遍布整個花東地區的車站型態。話說台鐵一直不拆除此站月台,是有什麼特別的想法嗎?

干城車站保存完整,成為東拓標準站房的最後堡壘。
內部幾乎完全沒有改動,如能開放參觀就好了。
干城車站月台還能存在多久,大家都在看。
干城舊站~吉安車站 5.4公里
沿著我相當熟悉的路線,經台9線吉豐路轉吉興路、南昌路來到吉安車站,趕上了車站更新前的最後畫面。舊站房已經清空並封閉,設施移至左側十分簡陋的臨時站房。看到工人在裡面敲敲打打,也許很快,甚至在我此時下筆的時候,這座東拓標準站房形象就已經消失了。

雖然國旗還掛在屋頂,但吉安車站舊站房已開始改建。
左側的臨時進出口,其實是廁所旁邊的通道。
吉安車站臨時候車室
吉安車站臨時售票窗口,以鐵皮搭建。
臨時剪票口接回原來的地下道,藉以進出月台。
吉安車站~田浦舊站 1.3公里
因為順路,我又沿著半年前步行的路徑,到昔日田浦車站舊址一遊。很簡單地拍幾張照片就離開。

田浦車站舊址上的一輛腳踏車
田浦站前的小巷,上午有傳統市集營業,相當熱鬧,不過到了中午就變得寧靜許多。
田浦舊站~花蓮車站 3.1公里
從田浦到花蓮新站也不太遠,我是依照Google建議的步行路線,沿著鐵道西側的小路,直到莊敬路的涵洞才轉到前站方向。花蓮車站現在已經進入施工黑暗期,舊站房雖然還在,但進出動線已不同,不過感覺上在右側的新站房部份完工開放之前,舊站房還會運作一陣子。在前站已經無法拍到整個站房的樣子,也就是說半年前的幾張正面照片,就是我捕捉到花蓮車站的最後身影了。在這段黑暗期間,建議大家如非必要,都儘量改成由後站進出,這樣比較不會受到車站工程干擾。

花蓮車站已經無法像以前一樣直視大廳門面,圍籬範圍非常廣,進出動線也不同了。旁邊怪手虎視眈眈,好像隨時要把站房拆掉一樣。
新站落成啟用前,花蓮車站前站會有一段黑暗期。
花蓮車站~花蓮鐵道文化館~港濱自行車道~北埔車站 14.5公里
離開花蓮車站的時候,我有一個雄心壯志的計畫,打算要到公正街吃包子、逛鐵道文化館、沿自行車道經花蓮港車站到七星潭,然後才往北埔車站。這一天是星期四,但我錯估了暑假期間的花蓮人潮。經過包子店的時候立刻就打消進入的念頭,因為人多到爆炸;到鐵道文化館,又因為掛念著鎖在外面的自行車和行李,不敢盡情閒逛,匆匆繞一圈就出來;到北濱公園開始騎自行車道,正中午的溫度非常恐怖,讓我還沒到花蓮港車站就放棄(後來看一下地圖才發現僅差500公尺就到車站了),改成到美崙街上吃了自助餐,然後在便利商店狂灌飲料。想想原先的目的幾乎都沒達成,時間卻耗掉不少,真是讓人吐血。

花蓮鐵道文化館,前身為日本時代的花蓮港出張所及一些週邊建築。
正面是非常漂亮的日式建築
花蓮鐵道文化館裡面的展示堪稱大雜燴,例如這裡是一處舊木造站房的售票口(不知確切站名),但旁邊掛著南迴線三和車站(已裁撤)的票價表。
這是已裁撤的大禹車站票價表,略顯褪色。
庭園裡則出現了昔日東拓初期吉安站的大理石製站牌,這我有印象。
吉安車站電腦化之前所使用的硬票票櫃,如果這裡還裝滿了硬票就真的酷了。
北濱公園的海邊,往南眺望就是海岸山脈最北的隆起處。
往北可以看見花蓮港防波堤
曙光橋,前身是舊東線花蓮車站通往花蓮港的鐵道橋,下方為美崙溪,當時行走的是黃皮窄軌列車。
自行車道途中會經過一處復舊的「米崙」車站,不過在我有印象的年代,它就已經改叫「美崙」了。從花蓮港到花蓮舊站的車站順序為花蓮港→美崙→新村→花蓮。
放棄繼續往七星潭的自行車道行程之後,我經過了「花蓮港」的地標門口,不過這條路已經封閉。當時我沒注意到,這裡離花蓮港站其實只有幾百公尺遠,可惜。
經過一連串不盡如人意的行程,回到台9線(蘇花公路路段開始),總算抵達北埔車站。此站應該是確定不會改建了,反正現在中國團客幾乎都不再到這裡上車,回到昔日清閒的小站地位也好。北埔街上還蠻熱鬧的,其實直這裡才是新城鄉的行政中心,新城車站附近反而應該是秀林鄉的核心區域,當初台鐵不知道為何要這樣幫車站命名。

北埔車站歷經改建傳聞,現在應該確定不會變動了。
北埔車站剪票口增設電子票證裝置及LED列車時刻顯示。
北埔車站~景美車站 6.9公里
繼續沿著寬闊的蘇花公路平地段北上,到達渺無人煙的景美車站。設站位置不當讓此站離景美、加灣、三棧的聚落都有一段距離,想三者通吃變成三不管地帶,形成一個很難見到人的秘境車站。

人煙稀少的景美車站
站前的大樹曾經修剪,但現在又長得十分茂密,遮掉大半的站房正面。
景美車站進出月台地下道的閘門非常特殊
長編組貨運列車通過景美車站,不知道裡面裝的是什麼?
景美車站~新城車站 6.2公里
跨越美麗的三棧溪,到達新城車站之前,我又在鄉間小路亂騎,原本要抄近路其實卻多繞了,不過田野風景很不錯。新城車站算是更新完畢,左右連棟的矮建築造型特殊,讓我實在想不起來原來的站房是哪一部份。此站的改建完全是為了因應觀光,尤其是要肩負進出太魯閣的門戶,我覺得雖然中國團客減少,但一般散客利用這裡的比例卻很高,所以即使帳面上旅客人數減少在所難免,不過功能上卻是沒有問題的。

新城車站改建完成,不規則的造型充滿現代感。
新城車站主要的正門出入口
新城車站售票窗口,旁邊有自動售票機。
新城車站剪票口,是與月台平行的進站動線,過閘門後要右轉到月台。
新城車站候車室
站房裡正門上方有很特別的彩繪屏幕,再往前的車站右翼部份則尚未開放。
新城車站~太魯閣閣口~崇德車站 9.9公里
該是決定的時候了,因為一人獨騎有不安全的成份,蘇花公路危險路段我本來就沒有打算非要騎車不可;依照本日進度,到清水斷崖段的時候大概是傍晚,這時間開車我都覺得毛毛的了,更何況是騎車。我曾經在錦文隧道裡看到可憐的自行車騎士,為了閃躲車陣根本是貼在壁上,真的很恐怖,我覺得還是先求安全比較重要!那麼,就騎到崇德車站然後上火車吧。

心情篤定一些,我決定繞去太魯閣閣口的東西橫貫公路牌樓,拍個照片證明到此一遊。現在太魯閣的團客已經減少很多,旅遊品質也大幅提昇,在燕子口和長春祠停車一遊不再是惡夢了,值得大家再次前往細細品味。

太魯閣閣口的東西橫貫公路牌樓,沒想到我也有騎車來這裡的機會。
向西遠眺立霧溪谷,左邊是中橫的出口隧道,右邊通往蘇花公路立霧溪舊橋。
蘇花公路立霧溪舊橋(錦文橋),以前是主要通道,現在已被更下游的太魯閣大橋取代。
向東遠眺太魯閣大橋
崇德車站正面。現在本站也提供兩鐵運送服務,對於想要避開蘇花危險路段的騎士而言,是一大福音。建議可以從蘇澳新站搭車來這裡,展開愉快的東部自行車之旅。
崇德車站藏身於蘇花公路海側,隱密且遠離聚落。
崇德車站簡單的候車室
崇德車站售票窗口
崇德車站往月台的地下道,剛好一列普悠瑪號通過。唯一美中不足的是沒有無障礙設施,自行車要用扛的進出。
崇德車站~和平車站 兩鐵環保列車
在崇德車站等車的期間,我在附近的鐵道旁,幾乎把每一車種都看了一遍,北迴線的列車頻率真是高!最後,在天色已經漸暗的時分,我搭區間車前往和平,打算住在街上的旅社。

以下為崇德車站列車特集。首先是PP通過。
接著是彩繪莒光號,71次團體列車。
三重連柴電機車僅拉一節守車,真是殺雞用牛刀。不過很明顯它是順便回送機車頭。
往花蓮的北迴線復興號,通常都是空車狀態。因為團客減少,聽說最近要減班了。
普悠瑪號,大家搶著搭。
太魯閣號,個人最喜歡的列車。
終於等到快要可以上車了,先把鐵馬移到月台上。
又一班往花蓮復興號,時刻表上找不到,似乎是團體包車。
R163自己一個人通過崇德站
EMU500進站,可以上車了!
和平車站~和平 1.5公里
問第一家居然客滿,讓我非常緊張,這個蘇花山間的小據點竟然有這麼多旅客,幸好問第二家的時候就有房間,不過住宿的人也蠻多的,而且都不是自行車環島的騎士,實在令人意外。

已經來到蘇花中段,明天回到出發點宜蘭三星鄉應該不成問題了。至於蘇花公路能騎多少,就順其自然吧,我的目標是到每一個車站,倒不是為了在地圖上畫滿一圈。本日完成了12站,路上沒有什麼坡度起伏。

本日造訪車站鳳林、南平、豐田、壽豐、平和、志學、吉安、花蓮、北埔、景美、新城、崇德

本日騎乘里程76公里

本日最高海拔148公尺(新豐平大橋)

9 則留言:

  1. 感謝鐵貓大大踏勘。
    志學站完工後必造訪母校一次。

    回覆刪除
  2. 半年前造訪溪口遺址,現在草越來越高了
    有點感慨2年前在花蓮市工作時對鐵道沒興趣沒有去見它最後一面,3個月後連站房也拆掉了,
    現在對鐵道開始有興趣,但它卻不再了。

    回覆刪除
    回覆
    1. 可惜!希望本站的內容能稍稍彌補你這個缺憾。

      刪除
  3. 景美站的貨列上面載的是"半高櫃"
    主要都是裝載蘇花改工程的廢土用

    回覆刪除
    回覆
    1. 廢土裝載在這樣封閉式的貨櫃裡,還蠻特別的。這我就真的是不太曉得了,多謝。

      刪除
  4. 豐田站的第二月台現在其實要算岸式月台,從降等成簡易站後除了兩條正線外其他側線都已經拆除了。

    回覆刪除
  5. 我覺得台鐵對北埔和新城兩站的命名沒什麼問題,雖然新城鄉治在北埔村沒錯,但新城這個名字一百多年來都是指現在的新城村(雖然中間一度改成研海過),講新城大家也不會想到是北埔村。既然北埔新城分設兩站,這樣反而不會弄錯。

    回覆刪除
  6. 花蓮鐵道園區怎沒拍LDT103。

    回覆刪除

注意:只有此網誌的成員可以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