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月26日 星期二

員林車站

員林車站 (2015/11/01) 高架化之後的最終樣貌,短期之內應該不會再變動了。八棵椰子樹都還在,太棒了!
員林車站 (2014/12/21) 高架化啟用之後一個多月,舊站房拆到只剩下一小塊,現在應該已經完全清光了。椰子樹則暫時還在,希望它們能幸運地被保存下來。
讓我們再次欣賞員林車站 (2014/07/19) 的英姿,要好好珍惜,這個畫面隨時會消失。
員林車站 (2012/09/08),請看電子鐘的時間,清晨5點52分,太酷了。
員林車站夜間景象 (2012/09/07),「林」這個燈箱不亮,電子鐘的時間也有點怪怪的(應該是22點28分)。車站前面幾乎都沒路燈,一片烏漆嘛黑的。
位置:彰化縣員林市
構造高架路線底式平面車站
站體:2014年高架共構無獨立站房
月台:2(島式x2)
註解:大型城鎮交通樞紐站

每日平均上下客人數
2011年~15,196,第18名
2012年~15,506,第20名
2013年~15,555,第21名
2014年~15,729,第20名
2015年~16,437,第20名
2016年~16,429,第19名
2017年~16,948 (+3.15%),第21名 (↓2)

(2014) 員林車站高架化之後的新站牌,里程有一點點的改變。其餘舊站牌都不存在了。
(2014) 員林車站站牌,大村下面「花壇」的痕跡仍在。
(2014) 員林車站也有懸掛式站牌,而且規格比較一致,設置時間比直立式站牌晚。
(2014) 員林車站的特殊站牌,不是標示前後站,而是標示南北方向及主要大站。全台僅此一處。
(2012) 員林車站站牌,左邊這面隱約可看見大村底下有「花壇」的字樣,所以是大村設站後修改的。右邊這面在員林和永靖的英文拼音旁有個*符號,這我就不知道是什麼意義了。
在1980年代,都會區衛星市鎮還未大量興起,稍微有點年紀的人可能都聽過「全國第一大鎮」的名號。沒錯,那就是彰化縣的員林鎮。早期只要10萬就可以升格縣轄市的時候,員林差了幾千人未能如願,後來改為15萬人才能升格,員林人口雖有12萬多,但終究跨不過這個門檻,所以長期停留在「鎮」的層級。員林從1980年開始成為全國第一大鎮,蟬聯13年,1993年起陸續被樹林、汐止、楊梅、淡水超越,但又因為上述各鎮升格為市或改制為區,現在員林又變成了全國第一大鎮。緊追在後的草屯、頭份人口都還不到10萬,以目前的增長速度來看,在未來10年內,員林「全國第一大鎮」的地位是非常穩當的。註:人算不如天算,員林已於2015年8月升格為市,打臉打得十分徹底。但以前撰寫的文字我就不再更動了。

身為第一大鎮,員林車站的規模與乘客人數自然也頗有看頭,但近幾年陸續被一些更快速成長的車站超越,現為第20名;員林是縱貫線中部大站,在台鐵慢速化之前原本就有不少對號列車停靠,現在更是除了極少數直達自強號和觀光列車以外,其他所有車次都會停靠。

目前縱貫線員林市區路段正在高架化工程,整個車站也會改建為高架車站,至於現有站房會不會拆除則還不知道。高架化工程將原有的站場佔去大半,所以現在的月台與路軌是在車站西側增建的,要從站房經過很長的天橋才能到月台候車。臨時站場只有一座島式月台,兩條路軌,完全無待避或始發空間;而且員林站停靠列車很多,南來北往十分繁忙。WIKI還特別提到員林站是目前唯一只有一個月台的一等站,不過這只是暫時的,高架化完成後便會消失。

我跑車站的後面連續10天便是由員林開始。前一天先臭屁地搭太魯閣號到員林,在車站前的小旅館住一晚,然後第二天搭非常早的區間車開始移動。員林雖有城市的規模,但畢竟不是幾十萬人口的都會,深夜街道上的店家、人車都稀稀疏疏。以前就聽說過員林「百果山」,出產水果加工成的蜜餞,因為我小時候蠻愛吃這種東西,所以對員林有很好的印象。不過百果山距離車站頗遠,不在步行範圍內。

《2014/07/19再次造訪》
《2014/08/29添筆》
先前耳聞員林車站高架化工程即將完成,新站呼之欲出,所以這次的行程將員林視為重點車站,要好好觀察。不過,實地抵達才發現,新員林站高架主體雖已完成,但還未到可以啟用的程度,一些週邊工程還在進行,不過進度看來是符合年底左右通車的計畫。

新的高架員林站看起來類似冬山站的設計,側邊由許多條狀弧形鋼架支撐起遮棚,不過它當然不是冬瓜意境的造型,而是較單純的Y字型,想像力豐富的人也許會覺得是心型。雖然被隔音牆阻隔,但遠遠看起來月台上設施應該都已經完成了,電車線也架好。至於高架底式的站房內部進度則不得而知。

員林舊站房與現在暫行的月台路軌已經完全被高架化區域截斷,站房也失去候車及管制進出功能,只剩下售票窗口還在運作。與站房共構的飲食攤和小7則還在營業。旅客購票之後,必須繞到站房右邊的簡陋通道,這裡有一些候車座椅、自動售票機、補票處和進出站閘門,充作臨時站房的功能。進站後穿過高架路線下方,再經天橋才能抵達月台候車。前幾天有看到新聞說員林舊站要開始拆除了,也就是說,這次算是見證了該建築的最後歲月。

《2014/12/21再次造訪》
《2015/01/28添筆》
員林車站高架化工程於2014年11月2日完成啟用,我在12月21日造訪。

新的高架化站場擁有完整的雙島式月台、四線路軌(兩正線兩側線),算是相當標準的規格,與汐止、後龍、冬山等高架化車站相同,不過員林站的左右範圍較大,月台規模也比上述幾站寬敞。遮棚方面,員林站有兩區段設計,前後各有約4節車廂長度的普通T字型遮棚,中段則是覆蓋整個站場寬度的主遮棚,但上方中間仍有一道縫隙,並未完全遮蔽。而主遮棚的兩側則有白色的粗金屬條交織,其形狀從車站外面看很像是心型,這也成為員林站外觀上的最大特色。

目前員林站的各項設施都在高架化路線之下,售票窗口、自動售票機區域各佔一側,中間為進出口,候車大廳相當寬敞,但座椅很少。往月台的二樓夾層有小7,也有一些裝置藝術。比較尷尬的是因為前後站都還在進行拆除工程,所以暫時還是使用舊的出入口,也就是以前車站右邊的臨時通道。

我造訪當天,員林舊站房已經拆到只剩下右邊一小棟,高架化前的臨時月台和路軌也都剷平,幾乎看不出痕跡。很明顯此站將來會是前後站平面貫通的形式,側面有大規模共構站房(至少前站有),也就是類似七堵站的樣態,與前面用來比較的汐止等高架站不同。畢竟員林是一等大站,肩負鄰近鄉鎮幾十萬人口的交通樞紐重任,車站週邊大規模的發展指日可待。

《2015/11/01再次造訪》
《2016/01/26添筆》
員林舊站拆除之後,新站完全落成正式呈現在大家眼前。從2012年起我幾乎年年造訪本站,至少已經到過5次,現在總算完成階段性任務,忠實記錄了它的變化。雖然後站部份仍有圍籬,將來應該會有道路通行,但車站本身應該不會再有外觀上的變動了。另外也恭喜員林終於升格為「市」,不再背負「全國第一大鎮」的包袱。新車站新氣象,可以期待員林的未來發展。

北上EMU800型電聯車停靠員林車站第二月台
南下EMU500型電聯車停靠員林車站第一月台,順便可觀察一下鐵軌下的「水泥枕木」。
北上E1000型PP自強號正在駛離員林車站第二月台
E236牽引的北上莒光號停靠員林車站第二月台
員林車站無列車停靠時的月台景象,主遮棚正中央是有縫隙的,不是完全遮蔽。
員林車站兩月台的T字型遮棚,南北兩側各有一段,約4節車廂長度。
員林車站月台南端各有一棟方形建築物,並不是行控室也不是無障礙電梯(兩者都在月台其他位置),經網友提醒,原來那是貨運用電梯。
員林車站上下月台的樓梯,正對著電子時刻佈告欄。
員林車站跨越兩月台的ㄇ字型電車線支架,造型很有意思,也成為一大特色。
員林車站側邊的白色金屬曲條,應該是具有支撐的功能。
員林車站南端
員林車站北端,鐵路穀倉還在。
員林車站大廳與月台的中間層,盥洗室、小7設於此區域,還有一些很有趣的藝術品。
中間層通往月台的樓梯和電扶梯
員林車站驗票出口,前方就是大廳。
員林車站剪票口,經樓梯通往中間層,再通往月台。
員林車站售票窗口,採用一次一位的排隊動線,不用賭運氣。
看編號就知道員林車站7台自動售票機都還在,這裡是其中的5台。
員林車站大廳,很寬敞但候車座椅很少。
員林車站大廳相當氣派,設備新穎。
員林車站大廳前站出口,百分之99.9的旅客應該都是從這邊出入。
員林車站大聽後站出口,呃…除了想拍照、看看後站風景的遊客,我想不會有人從這邊出入。
員林車站前站的門面,我覺得站名字樣稍嫌小了一點。
面對員林車站前站的左側景觀,以前這裡街道狹窄,環境混亂,現在變得十分寬敞。
員林車站正面,雖然路邊車輛仍舊隨意停放,但至少不會跑到人行道上,有一段淨空的距離看起來好多了。
員林站前的U-Bike租用場所,這個小廣場也有經過整理,不像以前那麼髒亂。
員林車站後站的門面與前站相同,差別只有椰子樹。
因為後站道路尚未通車,幾乎沒有人在這一邊活動。遠處可見刻意保留下來的鐵路穀倉。
(以下為2014年12月員林站週邊景象,現在已不同)
從廁所窗戶望出去,員林車站舊的臨時月台和路軌都已拆除,只能隱約看到電桿基座跟月台水泥殘塊。
員林車站的出入口暫時還是使用之前的通道
員林車站前出現了U-Bike的租借處,悠遊卡也可以用。
員林車站前,往中山路二段方向,相當熱鬧。
員林車站前,中山路與民權街的路口。
(以下為2014年7月員林站景象)
南下EMU800型電聯車停靠員林車站,右邊是已經接近完工的高架化車站。
E1000型推拉式自強號停靠在員林車站目前唯一的月台
從員林車站現行月台觀察未來的高架化車站
員林車站天橋上往南匆匆一瞥,最明顯的便是未來車站的白色遮棚支架。紅色鐵架仿瓦屋頂的是以前的跨站天橋,現在已經被高架化車站截斷無法使用,但尚未拆除。
員林車站天橋上往北,除了右邊的新車站之外,現行的路軌、月台遮棚、左邊的建築物皆一一入鏡。還有,別忘了傳說中的鐵路穀倉。
員林車站暫行的進出口,位於高架路線下方,一副工地的模樣。
員林車站暫行的剪票口,雖然簡陋,但還是有電子時刻看板、自動化閘門。跟兩年前的照片比對一下可以發現,其實這都是從原來舊站移過來的。
員林車站的7台自動售票機也完整移植到了臨時站房
這處小小的空間便是員林車站暫時的站房出入口
值得再多看幾眼的員林車站正面特寫。不知道這幾棵椰子樹未來命運如何?

新的高架化車站就位於現在車站的正後方,也因此我無法抓到新車站的全貌。
(以下為2012年員林站景象)
夜晚,開往田中的太魯閣號停靠在員林車站。
清晨,南下EMU500型電聯車停靠在員林車站。左邊就是施工中的高架路線和車站。
員林車站月台,由於北上南下統統在一個月台,特別立了牌子提示旅客不要弄錯方向。
員林車站北端,兩條軌道搞定整個車站運作。本來這個鐵路穀倉是在站場西側(左邊),因為臨時月台與路軌整個西移,反而讓穀倉變到右邊去了。
在員林車站月台上所見的高架化施工場景
員林車站售票處,一大早只開兩個窗口。
員林車站一樓往二樓剪票口的樓梯
員林車站候車大廳在二樓,這裡有七台自動售票機,非常有氣勢。
員林車站剪票口旁邊也有一些候車座椅
員林車站天橋變得很長,而且還上上下下,最後一段連結臨時月台的部份應該是加蓋的。
員林車站站前景象,由於是一大清早,完全沒人,要不然這邊是蠻熱鬧的。
從旅館窗戶看到的高架化施工景象。
北上大村車站 南下永靖車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