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2月27日 星期三

竹崎車站(阿里山林業鐵路)

竹崎車站 (2018/08/04) 五年之後並無明顯變化,如果真的要大家來找碴,1) 門面的盆栽變得密集高大;2) 禁菸標示從第一柱移到第二柱;3) 增加了無障礙坡道的指引。
竹崎車站 (2013/12/22) 木造站房採藍綠色塗裝,右半部有明顯改造痕跡。
位置:嘉義縣竹崎鄉(海拔127公尺)
站場:多線調度
站體:木造站房
月台:1(岸式x1)※2013年另有臨時上下客枕木月台存在,但2018年已消失
註解:平地╱山地段交界調度運輸站

竹崎車站新設站牌顯示的鄰站是鹿麻產和樟腦寮,跳過新竹崎是意料中,但木履寮也消失就相當遺憾了。
掛在竹崎車站剪票口上方的另類站牌,兩端直接標示阿里山和嘉義,加起來全程71.4公里。

竹崎車站位於市街東緣(真正方位是東北),接近牛稠溪南岸,已經離開了鬧區。會選擇在這地方設站,我覺得原因有二:一是阿里山林鐵最初並不是為了客運考量,而是木材貨運考量,竹崎是平地路段與山地路段交界處,需要的是廣大的調度站場,所以不適合也不必太靠近市街;二是興建鐵路之時,聚落應該已經形成,林鐵、糖鐵不比縱貫線那種主要幹線,沒必要去拆房佔地來強求車站位於市街中心。不過實地觀察就會發現,竹崎的主要老街中山路,越靠近竹崎車站的房舍越舊,所以很明顯,該區域後來的發展,是從車站附近往現今台3線省道方向,最終造就了新竹崎車站的誕生。

竹崎車站對阿里山林鐵極為重要,它是平地段的東端,海拔127公尺,從這裡之後就要開始爬坡,所以早期上山的列車必須在這裡整備編組、調頭、添煤加水等等,需要很多軌道空間,在林鐵中站場算是相當大的。此站與二萬平站都有三角線,可讓單一方向的機車調頭,可惜因為三角形中間有一些灌木,範圍又大,無法拍到全貌。此外本站和奮起湖都有獨特的「水溝式軌道」,這名詞是我自己掰的,意思是兩條鐵軌中間不是枕木也不是道碴,而是像水溝一樣的凹陷,深度大約可讓人略微彎腰待在裡面,很明顯是為了維修轉向架或車輛底部的狀況。客運方面,竹崎車站的木鋪面月台就在站房內側,為岸式月台;不過在第一、第二股道之間,有枕木釘成的踏階,必要時也可當做上下車的臨時月台。註:現已消失

竹崎車站木造站房是青綠色塗裝,與北門站顏色有一點像但又不同。而這個站房最早也是在1912年開業,但資料顯示它在1952年有整修過,所以現今的樣子不是當初標準日式造型,而是混雜了突出遮棚、穿透候車室的拼湊結果,雖然有其獨特的風格,但我總覺得不自然,看上去怪怪的。竹崎車站一直維持著有人狀態,有列車到開時也會售票,它的售票窗口非常非常小,也看不到裡面的售票人員,是很典型的古早設計,讓人想起以前的電影院。

1970年代的阿里山森林鐵路時刻表,除了上下山對開的列車之外,嘉義~竹崎之間每天還有雙向各兩班的通勤班次。但1982年之後,林鐵大幅縮小營運規模,這樣的班次全部消失,基本上交會列車、調度機車的功能也沒有了,竹崎站變成一個普通、只是規模較大的停靠站,真正會在這裡上下車的乘客也不多。目前竹崎車站最吸引人之處,大概就是現存的木造站房;當有列車停靠時,從站場内往站房方向拍攝過去,紅色的機車或車廂襯著青綠色木造站房,確實有一種復古鄉愁的感覺。

竹崎車站附近建築物很少,正面橫向的馬路(中山路)冷冷清清,人車稀疏,想必跟昔日阿里山公路未開通時期差別很大。值得一看的是三角線左方的牛稠溪鐵橋,據說這是阿里山林鐵最長的橋樑,但只有約100公尺長,歷經多次改建,但仍保留著早期鋼樑結構(三段鋼樑加上水泥橋墩),因為造型突出,受到許多鐵道攝影者的喜愛。

(2018/08/04再次造訪)
(2019/02/27添筆)
2018年8月,我從新竹崎站舊跡步行至竹崎車站,並預留相當充裕的時間記錄本站然後乘車上山。由於狀況已跟五年前不同,假日有三班列車陸續經竹崎站開上山,因此在站員開放進站之前,我也小心翼翼儘量不靠近月台及正線範圍,避免干擾行車。

我先沿著竹崎車站側線最外側,也就是後站方向觀察。阿里山林鐵正線一分為七,形成十分壯觀的站場範圍;比較特殊的是,原正線經過本站月台之後,便直接通往車庫,第二股道才是上山方向的主線,因此列車皆會在站構內切換軌道。上山主線亦包含在三角線之內,七條股道之中,一到三可切往上山主線,四到七只能通往三角線另一端。至於三角線的三個端點分別是竹崎車站、牛稠溪鐵橋、以及東南角的涵洞。為幫助大家了解現場狀況,在這裡我還是以拙劣的繪圖技術,提供大家一張簡略的軌道圖,並標示A、B、C三個點可與後面的圖片對照:


此外,竹崎站構內有一些車廂停放,而且似乎是以保存展示為目的,不會再移動了。這些包括DL27柴油機車、第一代阿里山號SPC30、光復號客車SP6901和SP6210、平甲6127和6128(有外框)、平守62011、平甲6302及其他四輛(無外框)、油罐車三輛等等。

接著我好整以暇前往車站附近拍攝,本以為竹崎是個不會有什麼乘客的地方,可以記錄到相當理想的畫面,沒想到卻看到令人傻眼的一幕:一輛遊覽車直接載來二、三十名團客,並趕時間購票準備上車。原來,現在已經有阿里山旅行團,是以搭乘一段火車來當作噱頭,並且是在竹崎站上車搭到奮起湖,再由遊覽車接往阿里山。當時我非常後悔沒有先到站房拍照,因為他們到此之後,佔滿整個車站區域並大聲喧嘩吵鬧,也讓我無法好好記錄,只能閃到旁邊去拍黑狗。不過幸好這五年來竹崎站房沒什麼變動,所以以前的照片仍然適用。另外我也聽到,這團把中興號車票買光之後仍不夠,部份團員只能搭乘下一班阿里山號,讓我非常慶幸前一天就在嘉義車站先買了車票,至少上車不成問題;而這也顯示中興號雖然不對號,但還是有人數管制。當然,上車之後一如預期,大部分座位已被嘉義、北門上車的旅客坐滿,所以這些竹崎上車的團客也跟我一樣站好站滿直到奮起湖(之後往十字路就有座位了)。我是在廁所門旁的窗邊位置邊看風景邊拍照,還算愜意;但看到那些老少團客放棄遊覽車,「不知為何而站」苦撐2小時,也真是悲情。

離開竹崎市區來到中山路平交道,前方已是竹崎車站的站場範圍,左邊道路則通往車站正門。
阿里山林鐵主線進入竹崎車站後開始大量分歧,共有7線股道。
眺望整個竹崎站場及月台,遊客請避免進入鐵軌範圍以免影響行車。
竹崎站的展示車輛分佈在左起第四、五、七股道,右側有間木造小屋與左側的站房和月台遙遙相望。
這間木造小屋應該也是站場設施之一,可能是供昔日場站調度人員休息之用。
竹崎車站站房與展示車輛
DL27製造年份為1969年,算是阿里山林鐵第三代柴油機車,目前應該仍能運作。
第一代阿里山號SPC30,我在1991年搭乘的就是這一款,說不定真的剛好是這一輛。
第三代光復號改造客車SP6901
第三代光復號改造客車SP6210
(阿里山號及光復號前方)平甲6128
(光復號前方)平甲6127
(光復號前方)平守62011及周遭共五輛平甲貨車廂
平甲6302及另一輛看不清楚編號
三輛油罐車,其中最遠處第一輛造型不同。
竹崎車站站場往三角線方向眺望
利用這張官方的說明圖,為了方便了解接下來的現場畫面,我以A、B、C三個標示點做說明。
A點往竹崎車站站場方向,可以清楚看見軌道的分佈。
A往B的方向,即上山正線,車庫在旁邊。
A往B以及C往B的三角線匯合處,前方是牛稠溪橋。
牛稠溪橋就是B點的位置(簡稱牛B),繼續前行通往木履寮、樟腦寮。
從B點橋頭的無柵門平交道回望三角線
B往C及A往C的匯合處。注意遠處還有一線股道匯入,但那並不是三角線之一。
 
鐵軌從C點延伸頗長,最終到達一座道路涵洞。
從C點往回望,右邊往B,左邊往A。
C往A的方向就回到竹崎站場,以上報告完畢。
竹崎車站旁的舊建築,都已無人居住,現在牆上出現許多彩繪。
東昇戲院應該是在以前竹崎街上。昔日娛樂活動不多的年代,幾乎每個鄉鎮都有戲院。
「林鐵人」(不是森鐵人)的故事,由以前的老員工現身說法。
竹崎車站旁的小黑非常友善
竹崎車站隔著馬路對面就是竹崎親水公園範圍,但我承認從來沒進去過。
竹崎車站遠景,前方有一塊不小的廣場。這時旅行團大隊人馬已抵達,站房完全被攻佔。
接下來直接跳到進站乘車的部份。當天陽光普照,其他人皆躲避在屋簷下,只有我一人在月台上拍照。
竹崎車站木造月台特寫。另外注意左邊水溝式軌道旁的臨時月台已經消失。
竹崎車站木造月台往三角線方向,左邊有一塊牌子值得看看。
是蘇老大提供的「阿里山鐵路與世界遺產鐵道所使用的工法與基本資料比較」,大家應該要了解,阿里山林鐵與其他著名登山鐵道相比絲毫不遜色。
到站房較遠處拍攝月台全景,順便回味一下水溝式軌道。哈,拉起了封鎖線並放置三角錐和阻擋標示,應該是怕白爛遊客掉下去吧。
我要搭乘的311次中興號進站了,前頭是聯動控制車廂,機車頭在後面推。
今天為大家服務的是DL48。看到前面一堆人在上車,想也知道不會有座位了。
前一天晚上在嘉義車站購買的中興號車票,顯示為「區間」311次無座。心得:中興號或阿里山號無座車票可以在前一天先去買,以免當天被團客橫掃上不了車。如果要確保有座位就買阿里山號預售票吧。
(以下為2013年竹崎車站景象)
竹崎車站玄關
竹崎車站掛的地址是竹崎鄉竹崎村第17鄰「舊車站」11號,證明還有一處新車站——新竹崎。
竹崎車站候車空間及往月台方向的剪票口
竹崎車站售票窗口和「服務台」,不過兩個長得一樣。我猜,即使是售票期間,這後面其實還是只有一個人啦。
竹崎車站的月台為木鋪面,就在木造站房內側。不過它與站房之間,感覺上正好有一線路軌的隙縫,所以我有點懷疑這個月台以前是島式月台,經改建之後才變成現今模樣。
竹崎車站木造站房內側樣貌
往東眺望竹崎車站站場,遠處就是三角線的位置。從這張圖可以算出竹崎車站站場共有七線路軌。
這個器材,很像是拋接路牌的裝置。我想林鐵絕大多數列車都必定停靠竹崎,就算真的不停應該也是減速通過,拋接沒什麼難度。
竹崎車站站場西端,往竹崎市區的方向。
竹崎車站站場,右邊是岸式月台(可看出木鋪面下是水泥基座),隔一線路軌就是枕木釘成的臨時月台(我所站位置),然後是赫赫有名的「水溝式軌道」,再往左還有多條側線,停放著一些貨車車廂。
竹崎車站「水溝式軌道」特寫,奮起湖站也有。注意這種軌道兩旁沒有枕木。
停放在竹崎車站第六線的貨車廂,末尾是造型奇特的守車。本以為這車廂很破舊,不可能是現役使用;哪知第二天,在交力坪站又見到了它。
停放在竹崎車站第七線的平板車,遠處還有油罐車。
竹崎車站三角線的一端,攝影者後面便是往東、上山的方向。前方右邊是車站方向,左邊則是另一端點。
我試著拍出竹崎車站三角線三邊的軌道,但很難。這張照片可以看到往車站和往另一邊的軌道,但遠處那一邊的軌道只能隱約瞄到,可能要靠想像。
往竹崎車站方向的這一邊,樹叢後可以看到上圖看不到的那一邊。
竹崎車站正面,沒有什麼建築物。
竹崎車站往東上山方向,過三角線之後立刻就會看到牛稠溪橋。
牛稠溪橋有三段鋼樑,但下方橋墩是改建成的水泥基座,並非舊式磚造鐵橋。
西行新竹崎車站 東行木履寮車站

6 則留言:

  1. 而這個站房最早也是在2012年開業.......應該是1912年?

    回覆刪除
  2. 竹崎站現有月台下以前的確有一股鐵道,而後改建才消失。
    可參照洪致文教授所著的阿里山森林鐵路紀行第43與44頁。

    回覆刪除
  3. 竹崎車站側線有展示DL27+光復號及阿里山號喔

    回覆刪除
  4. 台鐵不一定會預售阿里山號無座票,之前去某小站買時站務員拿出電報說無座票不能賣,要由林鐵販賣才能做總量管制
    另外之前中興號只有行駛嘉義-獨立山時,312次下山抵竹崎時會先進第二股道,等3次上山車進站上下客出站後再調車進月台第一股道上下客,當時就已經沒有使用木枕臨時月台了。
    之前嘉義-竹崎以平地段費率收費,票價與公路客運差沒多少,因此雖然離市街遠但仍然有一些常客搭乘。票價調整後不再區分平地與山區費率,使得嘉義-竹崎票價漲了一倍左右,這些常客也只好乖乖地回去搭乘令人失望的嘉義縣公車。

    回覆刪除

注意:只有此網誌的成員可以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