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9月5日 星期五

仁德車站

仁德車站 (2014/07/19) 正面全景
與下圖相比較,仁德車站開業後,門前的椰子樹都砍掉了,電線也遷走,只留下一根電線桿。椰子樹的消失有點可惜。
仁德車站 (2013/05/01) 門面有三棵椰子樹坐鎮,當時尚未開業。
位置:台南縣仁德鄉(台南市仁德區)
構造:平面車站
站體
2014年鋼筋混凝土建築
月台:2(岸式x2)
註解
小型捷運化通勤站
每日平均上下客人數
2011年~未開業
2012年~未開業
2013年~未開業
2014年~1,024,第126名
2015年~1,485,第108名
2016年~1,647,第100名
2017年~1,752 (+6.40%),第100名 ()

(2014) 仁德車站站牌,距離前後站都不遠。
仁德車站開業前站牌的樣子
仁德鄉(今仁德區)在台南市區東南方,有7萬多人口,在以前的台南縣僅次於永康、新營,算是相當熱鬧的衛星都市,主要市街分佈在中山高仁德交流道附近。縱貫鐵路從仁德鄉的西南側穿越,並未經過仁德的主要市街,所以原先只設有保安、中洲兩站。保安與中洲中間有一處保安工業區,緊鄰鐵路東側,為了落實台鐵捷運化政策,方便工業區員工上下班通勤,所以決定在此增設車站。新車站定名為「仁德」,當然是因為位於仁德鄉境內,不過離真正的仁德市區很遙遠。仁德車站距離保安車站僅1.5公里,事實上差不多剛好就在以前舊「車路墘驛」的位置,可說是某種型態的復站。

仁德車站原本在2007年就決定興建,但拖到大約2009年才動工,而且施工進度緩慢,到2012年中才終於完成大部分硬體工程。從那時開始,大家就在等待仁德站的開業,沒想到接著又拖了一年多,據說是因為車站沒有接水電?(這也太混了吧?)直到去年底,仁德站的開業日期終於確定為2014年1月10日,我也才放心把此篇文章上架。因為早在去年5月,我就已經實地探勘過這個車站,但因為車站還未營運,不符合我個人部落格定義;同時,跑到尚未開業的車站其實不太好,我也不想大剌剌鼓吹這種行為。但我謹守絕不影響行車安全的態度,最多只在站房裡拍些照片,不像有些人直接翻過柵欄上月台,對於運轉中的列車造成干擾。

仁德車站是典型的捷運化通勤車站,站房位於路軌東側,設置兩個岸式月台,正線以外沒有側線,不能待避(但前後的保安、中洲兩站都有完整的站場設施可運作)。靠近站房的第一月台為南下列車停靠,第二月台為北上列車停靠,以天橋聯絡。仁德車站只有區間車停靠,但因為在沙崙線往返台南、南科的區間,加上行駛縱貫線的列車,班次頗為密集。仁德車站將來的業績會如何還不知道,因為我是在假日前往,路上沒什麼人,看不出來工業區的發展程度;但從保安、中洲兩站的搭車人數和相對位置上來看,仁德站應該會分掉一些保安站的客源(中洲站則沒有太大影響),再加上工業區的通勤者、嘉南藥理科技大學的學生,我估計每天會有1500~2000位進出站乘客。※2014年數據出來之後,顯示我的預測相當不正確,仁德站每天進出站乘客只有約1000人。但到了2016年,仁德站確實達到了我預期的數字,不過保安、中洲皆受到影響而流失不少客源。

仁德車站位在中正路一段與永德路T字路口附近,旁邊有一處很大的平交道,「保安工業區」地標也在這裡。值得一提的是,南台灣大企業奇美的總部就在附近,距離仁德車站僅約500公尺,奇美博物館也在同一位置,不過2013年5月以後開始休館,2014年搬遷至台南都會公園的新館。我造訪仁德站是在假日,街上人車稀少,完全感受不出工業區weekday的繁忙景象。現在仁德車站已開業,希望能有機會在一般上班日再跑一趟,看看它真正在運作的樣子。

《2014/07/19再次造訪》
《2014/09/04添筆》
自從仁德車站於2014年1月開業後,我一直耿耿於懷,雖然在前一年就造訪過當時尚未啟用的車站,但它實際營運的狀態還沒看過。利用7月這次的補拍行程,我終於有機會徹底觀察本站。

星期六的下午並不是仁德站的營業尖峰時間,加上剛下過雨,站內和月台上的乘客不多是正常的,不過人氣實在少到有點冷清。這也讓我有點懷疑自己先前對於仁德車站進出站人數的預估,不過一切還是要到明年官方數據公佈後才知道。雖然乘客不多,但唯一的一位義工還是很盡責地服勤,引導乘客進出閘門、驗票收票、指示乘車月台等等。不過碰到像我這種遊客,她也是有些迷惑,可能會覺得這是怪人,下車了不趕快出站,還一直在月台上拍照;最後終於出站了,但不論在站房內外還是一直走來走去拍照,連廁所、停車場都不放過。更怪的是,出去晃了十幾分鐘,這個人又回來了,進站之後換到另一個月台還是不停拍照,直到上車離開。哈,這就是跑車站的基本模式啊。


仁德車站是通勤站的現代設計,站房、天橋、升降梯、月台遮棚等建築都是一次到位,雖然建好之後放了一陣子才開業,但設備都還很新。比較特別的一點是通往天橋的樓梯,是位於站房本身建築內,不是在月台上的獨立建築;所以要過天橋前往第二月台乘車時,會有「爬上站房二樓」的感覺。


南下EMU600型電聯車停靠仁德車站第一月台
仁德車站是典型的捷運化車站,兩邊岸式月台加上天橋連結。這是從第一月台往南拍攝。
仁德車站另一角度,在第二月台往北拍攝。
從仁德車站第二月台所見的站房位置,穿著紅背心的台鐵義工相當認真值勤。
進站後必須利用與站房共構的階梯往上,經過天橋前往第二月台。這個角度可以看得很清楚。
仁德車站北端,前方為中正路平交道,再過去不遠就是保安車站。
仁德車站南端,一列EMU500正駛離。
仁德車站天橋上往北眺望,由於窗戶的鐵網內還有紗窗,拍出來效果不佳。一列北上E1000自強號正快速通過。
仁德車站天橋上往南眺望
仁德車站的一些標示,雖然才開業不久,右邊柱子上的英文字母很快就掉了一個。
仁德車站第一月台旁的停車場(汽車格也停滿了機車),不遠處是中正路一段與永德路交叉口,也就是「保安工業區」的地標所在。
仁德車站的天橋,往第二月台方向。
仁德車站剪票口,沒有自動驗票閘門,但有電子票證裝置。
仁德車站售票處,有一個窗口及一台自動售票機。
仁德車站站房空間全貌,有一整排大約10個候車座椅。
仁德車站正面進出口,站房水平位置比馬路平面略高。
仁德車站的無障礙坡道與停車場,左邊可以瞥見第一月台。
北上莒光號經過仁德車站
南下EMU800經過仁德車站
(以下為2013年仁德車站開業前的景象)
仁德車站站房旁邊,一列沙崙線彩繪列車EMU600型正好通過本站。
仁德車站第一月台(南下側),一列EMU500型電聯車通過。
仁德車站門面,剛好看到一列E1000型推拉式自強號通過。
仁德車站設置兩個岸式月台,左為第一月台停靠南下列車,右為第二月台停靠北上列車,有天橋相連。左前方有往2月台的標示,那便是天橋入口。
仁德車站往北眺望的景象,右為第一月台,左為第二月台。
仁德車站當時的售票窗口,還未完工。
仁德車站剪票口,僅有一處閘門,且當時尚未裝設自動驗票設施。(後來開業之後也沒有裝設)
仁德車站招牌
從中正路平交道眺望仁德車站站場,基本上就是很單純的通勤式車站。
中正路平交道往北的路軌,在電桿上可以看到「保安」二字,表示保安站離仁德站非常近,已在列車減速範圍。
仁德車站正面的永德路,有工廠的樣子,但假日幾乎沒有人車。
位在永德路、中正路交叉口的「保安工業區」地標,所以此處正式名稱不是仁德工業區。
往仁德車站路上經過「保安宮」,也就是保安車站的名稱由來。保安宮在文賢路上,接近文賢國小的位置,距離仁德車站較近。
往仁德車站路上經過「車路墘基督教會」
北上保安車站 南下中洲車站

13 則留言:

  1. 今年坐火車經過這ㄧ站時還心裡納悶何時多了仁德站,原來是新車站。

    回覆刪除
  2. 猜想大多數的民眾還不習慣有這站吧!久了以後人潮應該慢慢的會變多。
    而以原保安車站的位置來看,會使用的民眾除了附近居民外,
    還有文賢國中小、一部份的嘉藥學生及一部份的仁德工業區員工,
    (另外有一部分可能是要前往台南南區或機場的民眾)
    這部分在仁德站通車後有機會轉移過來(到仁德比到保安近),
    成為以通勤為主的學園車站,也許平常日去看人就會比較多了!

    話說這站沒打算建造為跨站式站房嗎?

    回覆刪除
    回覆
    1. 應該暫時沒有這個需求吧,後站側都是荒地。

      刪除
  3. 招兵買馬(早/中/晚班強化技術員)
    歡迎前來廠內應徵面試
    http://www.104.com.tw/job/?jobno=2tnzg&jobsource=
    台南市仁德區二仁路一段263號

    回覆刪除
  4. 仁德車站比中洲以前乘客還多的樣子
    中洲雖然是管理車站但中洲車站的票房比管理站都差
    這可能是台鐵最詭異的情況
    是中洲車站位置不好還是管理站位置都太好?

    回覆刪除
    回覆
    1. 中洲只是支線分歧點地位重要,客源遠不如仁德附近的工業區。

      刪除
  5. 仁德站位置比中洲站好太多了
    仁德站前的中正路串聯二層行、車路墘、田厝、後壁厝等聚落
    加上鄰近保安工業區、嘉南藥理科大
    服務範圍比地處邊緣的中洲站好太多了

    ps.我認為此站遠離仁德市區,應命名為車路墘站較妥

    回覆刪除
  6. 本來還擔心仁德站出現,保安站的運量會大幅下來(保安和仁德客源是嚴重重疊,班次數也是一樣),結果保安站不但沒有因為仁德站出現運量就降低,反而幾乎年年成長

    回覆刪除
    回覆
    1. 保安還是有衰退啦,雖然不是年年下滑,但這些年從最高峰到現在大概跌了20%以上,不能說沒影響。

      刪除
  7. 不知道當地市民會不會要求台鐵將站名改為車路墘

    回覆刪除

注意:只有此網誌的成員可以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