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0月30日 星期四

大富車站

除了植栽長大了一些,大富車站 (2014/10/05) 本身沒什麼改變,倒是立牌的形式和顏色都不太一樣,看來是有不定期更換。
大富車站 (2012/09/14) 保存狀況相當不錯
位置花蓮縣光復鄉
構造:無人化平面車站
站體
1981年鋼筋混凝土東拓標準站房
月台1(岸式x1)
註解小型聚落交通聯絡站
每日平均上下客人數
2011年~10,第215名
2012年~12,第216名
2013年~14,第217名
2014年~15,第219名
2015年~18,第219名
2016年~20,第219名
2017年~18 (-10.22%),第222名 (↓3)

(2014) 大富車站新站牌,形式與其他站都不相同,算是獨特的設計。左邊圖案選擇站房正面的照片,倒也是一絕。
(2012) 大富車站舊站牌,當時台東線的無人招呼站都是這種單面金屬製站牌。截至2014年10月它仍樹立在廢棄月台上。
大富是我老家所在,我對這裡想要抒發的文字內容會比較多一些,請大家多多體諒。

大富地區在日本時代是移民村,當時地名為「大和」(發音為やまとYAMATO,至今阿美族語列車到站廣播仍是用這個名稱)。大和是奈良縣的古令制國名,所以很可能最初是來自該地的移民所建立;而大和也是日本的國族名稱;再加上二戰中悲情的巨型戰艦大和,使得這個地名有著無比的歷史意義。戰後國民政府當然不會讓這種地名留存,於是以鐵路為界,將這個區域劃分為大豐、大富兩村,站前方向為大富村,所以定名為大富車站。

小時候回老家時,對於大富車站的木造站房還有一點點印象,車站出來面對的大街,也就是我們口中的「大富街上」,兩旁低矮的日式木造平房有不少店家,其中的雜貨店是我們買糖果飲料玩具的地方,以前覺得好熱鬧。後來在東拓時木造站房就拆了,改建為標準站房。起初還維持著有人小站的規模,不過有一次我到窗口買票,站務人員卻告訴我不賣票了,以後改成上車補票。當下我是覺得很疑惑,怎麼車站明明有人卻不賣票,後來才知道那是車站降等無人化的前兆。果然,不久之後大富車站就改為招呼站,車站無人看守,很快就面臨各種毀損、破壞。2001年桃芝颱風豪雨造成的土石流淹沒了鄰村大興,大豐大富也損失慘重,車站內外全是泥濘一片,次年我看到災後復舊但仍一片狼藉的景象,真的令人傷心。幸好,在地的鄉親也不願見到存在已久的車站就這樣沉淪,以「大富社區發展協會」的名義加以認養,除了維護車站環境整潔之外,也有一些照片、藝文創作、生態活動的展示,與瑞和站的情況有些類似。

現在的大富車站結構簡單,無人化的站房,原本的島式月台,因為正線以外的路軌全部拆光,變成了一個岸式月台,但進出站必須跨越軌道。2013年大富站在站房側新建另一處岸式月台,讓乘客可直接上下車而無須跨越軌道,所以原本的舊月台形同廢棄。電氣化改點之後,本站南下北上各五班列車,與三民站班次數量相同,在台東線並列班車最少、最冷清的兩個站。

在前幾年吉祥車票熱潮時,大富因為站名討喜,原本台鐵有意要炒作「吉安~大富」之類的組合,但這兩站距離較遠,票價比較貴,加上大富早已無人化沒在售票,所以這種遠距結合終究還是一場空。

戰後日人全部返國,花東不少移民村呈現空窗狀態,才使得來自廣東窮鄉僻壤的敝人先祖,終於在這片蔗田曠野中找到落腳處。由於附近整個區域都是種植甘蔗,大富地區的住民不論是閩、客族群,營生幾乎都與糖廠息息相關。我們老家是在東邊山下(海岸山脈山腳),距離大富街上步行要40分鐘以上,地勢在縱谷中算是較高處,正好成為花蓮溪與秀姑巒溪流域界線(所以容易缺水)。門前的產業道路越鋪越平整,最後變成了縣道193。往大富街上望過去,視野非常好,整個縱谷盡收眼底,可以直接看到台東線鐵路的火車。昔日這個區域全部都是蔗田,接近採收期的話比人還高很多,中間有灌溉渠道、產業道路、糖鐵的鐵軌等,早期的確是由火車載運甘蔗,不過後來就改為貨運卡車。以前糖廠的規範是很嚴的,不能隨便亂折甘蔗來吃,據說會罰錢,不過對小孩子沒有什麼嚇阻力;但是說真的,甘蔗實在太多,每天朝夕相處看得也膩了,又不是什麼可以吃飽的東西,所以偶爾好玩去砍一根來吃甜,平時根本也懶得動它。

2002年光復糖廠停產後,蔗田迅速消失,大面積的廢耕農地轉為平地造林區域,現在這些樹長得有一定高度但還不算很茂密,林務局就迫不及待成立了「大農大富平地森林園區」。若從純遊憩的角度來看,它並沒有什麼可玩的地方,不過風景面很不錯,也規劃有自行車道。其實最好的發展方式,是將此園區結合昔日糖廠蔗田的設施殘跡,甚至保留一塊蔗田,結合地景、生態與產業活動,形成一個有教育意義的綜合性體驗。

相對於鐵路分隔大豐與大富(湊成「豐富」),北邊一點則是大興與大農(湊成「興農」)。大農村以前也全是蔗田區域,現在人口極為稀少,唯一比較為人熟知的是「自強外役監獄」。大興村則是比較靠西邊山的村落,以前這裡也設有一個小小的招呼站,僅有的設施是跟流動廁所一樣大小的候車亭,位置就在往大興村的岔路附近,我的微弱記憶中有搭乘普通車,停在這裡,並有人上車的印象。大興村在2001年桃芝颱風遭逢滅村的土石流,損失慘重,現在雖已復舊,但人口大半已經外移。

(2014/04/05、10/05再次造訪)
(2014/10/30添筆)
大富車站這兩年有一些改變,主要是在月台部份。原有的東拓時代月台廢棄不用,新建了靠近站房的岸式月台。很明顯這是為了避免乘客進出站跨越軌道,不過瑞和站也有一樣的問題,但沒有任何變動,所以大富站可能還有額外考量,就是將來郵輪式列車的停靠。隨後台鐵便將舊月台以鐵鍊稍微圍起來,理論上禁止進入。在東線所有車站月台都整修墊高的情形下,這座月台已成為東拓制式月台的最後樣本,其他就只能在安通、舊東里這兩個廢站才能看到了。希望台鐵能將它原封不動保留下來,不過這很難說,因為台鐵現在雖然不會拆舊站房,但不保證不會拆舊月台。

大富街上還是很蕭條,但老爸跟我說,大富街上現在除了擂茶之外,還有甘蔗產業特色餐廳。有機農作和結合地方產業的觀光業大概是唯一的出路吧。

電氣化之後,大富車站的停靠列車從光華號換成了電聯車,但還是一樣沒人上下車。
電氣化通車之前,R187牽引的南下莒光號通過大富車站。
電氣化通車之前,R183牽引的北上復興號(清明節加班列車)通過大富車站。
大富車站新舊兩月台相互對看,舊月台圍上了象徵性的鐵鍊,上面註明「本月台停用、請勿上下車」。
大富車站新舊月台另一角度,這張照片可看出新月台墊得比較高。
大富車站新月台遮棚特寫
大富車站南端,電聯車剛駛離。
大富車站北端,新舊兩月台看起來幾乎是一樣長。
大富車站站房內側
(以下為2012年大富車站景象)
光華號普通車剛駛離大富車站月台
大富車站站場全景,所站位置是月台最北端,站房則是在另一邊末端,距離很遠。大富車站無天橋也無地下道,進出站必須走到月台盡頭再跨越軌道。
大富車站月台,T字型遮棚和大理石花紋舖面是東拓標準設計。
大富車站北端,往光復。
大富車站南端,往富源。
大富車站
大富車站內部,這是原本售票窗口的位置,被打通成為開放式的空間。
大富車站裡簡單的攝影展
大富車站正面特寫,這些立牌的涵義我就不是很懂了。
大富車站正面望去的街景
大富車站正面望去的街景之二,與上圖相隔兩年。
大富車站正面左邊的第一家商店,以前這是一間雜貨店。
大富車站正面右邊巷道的民宅,這是我父親好友的老家,但現在已經無人居住。
大富車站正面的街上,以前這條街真的很熱鬧,不過現在…。遠處正對著海岸山脈,仔細還可看出自強外役監獄的紅色建築。
大富街上開設的擂茶店。大富的客家人口比例相當高,其中許多也是和我們家族一樣的時間與方式遷徙而來。
富安宮,大富地區的信仰中心。
歡迎光臨大和
大富車站前花東公路上,拉長鏡頭所見的自強外役監獄。
花蓮客運大富候車亭,以前是非常重要的交通據點。
大富村一處日式木造民宅(屋頂顯然整修過),以前小時候這是一家雜貨店,屋後窗戶打開就可以買東西。
通往大豐村的聯絡道路
南下富源車站 北上光復車站北上舊台東線大興車站

31 則留言:

  1. 最近有一位老婦女在本站滑倒貼鐵軌上,因為太暗還被自強號撞。。。建議台鐵在無人站開燈

    回覆刪除
    回覆
    1. 電氣化之後列車速度更快…就算有照明,恐怕也來不及煞車了…

      刪除
  2. 感謝站主的分享!從文字和照片中,可以感到濃濃的家鄉情感。

    回覆刪除
  3. 大富站在1990年代叫北富站不是ㄇ?你怎麼忘了介紹

    回覆刪除
    回覆
    1. 你可能是搞錯了,北富是光復鄉富田(太巴塱)的其中一個聚落,也就是太巴塱國小所在地,離大富有些距離。大富車站不曾叫做北富車站。另外在東竹與富里之間,東拓前有個「富北站」。

      為什麼我這麼肯定呢?因為我母親就是北富出身,老家住在北富國小(今太巴塱國小)對面。

      刪除
    2. 我爸爸也是太巴塱出身唷 ((顯示為認親XD

      刪除
  4. 這個星期我都在花蓮和玉里之間搭區間車活動,大家都知道台東線的列車到站廣播在英文之後還有阿美語,我在4/13搭4628次的區間車到富源時,非常特別的是到站廣播的阿美語中車站名稱有的竟然是日語。例如:列車要進到版主您的老家時,在阿美語中可以聽到YAMATO,這就讓我很好奇了:"為什麼車站名稱不是使用真正的阿美語呢?"。
    到富源後就請問了值班站長(我實在很幸運問對了人,他是花蓮南部出身的阿美族人),他說其實這是無可奈何的折衷方式,日治時期日本人對玉里以北的管理非常嚴格,地名都要說日語,長期下來導致北花蓮的阿美族人已經不知道怎麼用母語說地名了,玉里以南就沒那麼嚴,他自己當年調到吉安時用阿美語說地名,連其他族人都聽不懂,所以如果廣播用正統的阿美語說地名,很多人反而會不知所云,他說我沒聽錯那是日語,而且很感慨的說這是日本人留下的遺毒。
    其他時間我搭的區間車聽到的都是阿美語加上國語的地名,其實這種漢化程度更糟糕,唯一例外的是不論區間車或對號車到花蓮前地名說的是kalingko(花蓮港),其實這也是日語啊!這真的是很奇怪,個人認為台鐵既然有心加上阿美語,那就應該用正統的阿美地名,讓阿美人們也能找回自己的語言才對!

    回覆刪除
    回覆
    1. 你真的厲害,我都沒仔細聽過,一直認定它報的是阿美族語「現在停靠的是」+國語「站名」,對號列車的廣播好像都是這樣。不過大富用YAMATO可能是有歷史淵源,因為這是移民村,不是阿美族聚落,也許根本沒有阿美族語的地名稱呼吧,所以才沿用大和。像我爸的一些朋友,到現在都還是用台語「DAIHO」(大和)來稱呼大富,例如他會說「這些豆漿是到大和買的」。想到這裡,我覺得光復應該會有「馬太鞍」之類的站名才對呀,富源也絕對有阿美族地名稱呼,下次我一定要仔細聽聽看。

      刪除
    2. 您見笑啦!我不是厲害,只是因為正"勉強"日文中,對日語的聲音比較敏感。4/13搭的區間車很特別,連吉安都是廣播yoshino,相信您下次回家時會比我有更多的收穫。當然,我也贊成把光復改成"馬太鞍",台東線的歷史悠久,應該保存和珍惜這個文化的。

      刪除
    3. 下次真的要仔細聽聽,似乎有很多玄機。

      刪除
    4. 這星期去了台東的幾個車站,我運氣很好,搭乘的區間車其中有一班瑞和、瑞源、鹿野也是日語喔(山里我沒聽清楚)。但真是對不起,我忘了記下電聯車的編號給您參考,我想這可能是台鐵漏掉更改廣播的電車吧。

      刪除
    5. 難怪!我在2015年去台東的時候,怎覺得阿美族語好像日語?

      刪除
    6. 山里如果不是念日文,應該是念「堪那多羅」(Kanatolan)。

      刪除
    7. 下次可以考慮從花蓮搭區間車到台東,好好研究一下阿美族語的站名發音。

      刪除
  5. 大富車站聽說改建就是那些牌子加上新式月台
    我覺得大富站搭乘旅客要特別留意台鐵是否會對大富下手
    因為大富站連浮雕站名也沒有

    回覆刪除
    回覆
    1. 大富車站利用率真的很低,但作為我的故鄉車站,有太多的回憶,拜託台鐵不要下毒手。

      刪除
    2. 我就是怕這點才覺得要留意
      你看同樣改建好的其他車站都有浮雕站名包括平和和瑞和兩個招呼站跟沒人的乙簡海端都有浮雕站名但大富真的沒有

      刪除
    3. 不過它有新建月台,算是獲得台鐵的重視?

      刪除
    4. 估計未來全部都有
      因為是花東新車站運動

      刪除
  6. 在自行鐵戰記有看到網友(2016)跟協會總幹事提到有關於跑馬燈、郵輪列車和大理石東拓舊月台的部分,不知道現在的狀況如何了?

    回覆刪除
    回覆
    1. 今年3月經過,舊月台仍在。至於郵輪式列車,我查到已經有停靠大富站的行程了,是6/9的光華號懷舊之旅,相信可以對這個相對沒落的村子帶來一點新的活力。

      刪除
    2. 恩恩真的,很多地方其實都需要這種觀光發展的挹注><
      是說他竟然已經爆滿了耶,相信會有相當多人造訪

      刪除
    3. 有光華號白鐵皮加持,想必非常受到歡迎。

      刪除
  7. 今天去大富看了一下,有些人形立牌因為有點受損而被移放至旁邊待修復,去的時候只有我哥跟我爸而已,附近沒什麼人。

    值得一提的是,售票窗口被改成木造式的,並在前面弄檯子,放一些印章給人蓋,不過那些印章是一些在地的印章,台日同名印章在富源才蓋的到。

    回覆刪除
  8. 舊月臺我覺得可能臺鐵有一天心情好要蓋雙線,被拆除的機率還滿大的。

    回覆刪除
    回覆
    1. 2022年清明連假造訪大富站時遇到了一個在地人,閒聊中他提到舊月台很有可能在未來花東線雙線化工程中被拆除,他們大富社區正積極向政府爭取保存。

      刪除
  9. 我也是從小在大和長大,希望這個附有小時候回憶的地方能夠保持原狀,讓它就一直有復古風,而且其實整個“大和”,非常有懷舊感,人情味,希望大家有機會多多來走走,現在也有人在這養殖大閘蟹,又要到吃蟹的季節歡迎大家來嚐嚐

    回覆刪除
  10. 我也是從小在大和長大,希望這個附有小時候回憶的地方能夠保持原狀,讓它就一直有復古風,而且其實整個“大和”,非常有懷舊感,人情味,希望大家有機會多多來走走,現在也有人在這養殖大閘蟹,又要到吃蟹的季節歡迎大家來嚐嚐

    回覆刪除
    回覆
    1. 雖然大閘蟹受到許多老饕歡迎,但飼養據說對於環境影響蠻大的,而且也不是台灣原生種。我個人對此是持保留態度。

      刪除

注意:只有此網誌的成員可以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