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3月31日 星期日

楠梓車站

楠梓車站 (2012/09/10)
位置:高雄市楠梓區
構造:平面車站
站體:1967年鋼筋混凝土建築

月台:2(岸式x1、島式x1)
註解:中型市區交通樞紐站

每日平均上下客人數
2011年~5,289,第46名
2012年~5,261,第49名
2013年~5,338,第49名
2014年~5,281,第50名
2015年~5,293,第50名
2016年~5,125,第55名
2017年~5,089 (-0.70%),第54名 (↑1)

楠梓車站站牌
進入原高雄市之後,窗外的景物也有些不同,房子越來越多,田園越來越少。首先來到的楠梓區有17萬多人口,近年來即使面臨少子化影響,人口仍持續成長,與左營、鼓山並列為高雄市人口增加較多的區域。不只是楠梓車站附近的住宅區發展迅速,中山高速公路楠梓交流道兩側也都形成許多新興社區。

楠梓是一個中等規模的車站,站內空間不算寬廣但看起來也不會太擁擠,只在旁邊擺了幾排候車座椅,但有便利商店進駐。楠梓車站的第一月台為岸式月台,南下列車停靠;第二月台為島式月台,北上列車停靠。值得注意的是兩月台中間除南下北上主軌外,尚有一條通過軌,而這條通過軌很有意思,它在北端(南下進站)與兩側主軌皆有交匯,但在南端(南下出站)就只能匯入南下主軌。也就是說,這條路軌只提供南下列車通過或待避功能,而且如果是優等列車利用這條通過軌,事實上是要切換兩次才能通過車站,速度上勢必受限,效果不會很好;反而若是短編組貨車利用這條路軌待避,就會顯得相當合理。至於北上列車的待避,就只能利用第二月台B側了。

因為人口增加,雖然附近有捷運分食客源,但楠梓車站的進出站人數還是維持一定數字,每日平均有5千多人。以前楠梓只有很少數對號列車停靠(通常和左營對應),現在則是莒光號大部分停靠,但不停靠自強號。高雄捷運紅線經過後站方向,約三、四百公尺的距離,但在這一段並未設立「楠梓站」,而是叫「都會公園站」,再往西北邊幾百公尺就是由西青埔垃圾掩埋場轉變而成的高雄都會公園,面積有95公頃(比較:大安森林公園約26公頃、基隆河河濱公園約60公頃),是台灣目前最大的都會公園。

南下EMU500型電聯車停靠楠梓車站第一月台
北上EMU500型電聯車準備停靠楠梓車站第二月台
楠梓車站站場全景,所站處為第二月台,右為第一月台。前方有許多新的大樓,說明此地區的發展。
楠梓車站第一(左)與第二(右)月台中間夾三條路軌:南下主軌、通過軌、北上主軌。
楠梓車站第一月台是岸式月台,毗鄰站房。
楠梓車站北端接近月台盡頭處
楠梓車站北端路軌,這張特寫可以看出兩條主軌中間分岔再併成通過軌,所以南下列車利用此通過軌沒有問題。
楠梓車站南端,前方陸橋為台1線省道(高楠公路)。
楠梓車站南端路軌,巡路人員正在檢查維修。通過軌最終是匯入南下主軌,所以北上列車除非在前面先切換到南下軌,否則是無法利用。
楠梓車站旁的鐵路倉庫,與新大樓成強烈對比。
楠梓車站剪票口出口方向,可看出第一月台的寬度很夠。
楠梓車站剪票口
楠梓車站售票處,有4台自動售票機和2個人工窗口。
楠梓車站站內空間不大,候車座椅很少,但還是有便利商店進駐。
楠梓車站正面特寫
楠梓以前是工業重鎮,中油在這邊設有全台規模最大、最重要的高雄煉油廠,同時也包括惡名昭彰的五輕(當年後勁反五輕運動的「後勁」就在這裡)。我到過位於中油廠區的中山附中(以前的國光中學),沿路所經過的全是工廠,而且是密密麻麻且像怪獸一般的規模。楠梓加工出口區則是台灣早期的經濟命脈,為台灣帶來大筆的外匯。楠梓地區的空氣狀況確實也比較糟,後勁溪污染嚴重。不過,近年來楠梓的處境有所改善,河川整治美化算是成功,超大型的高雄都會公園也已開放;中油也預定2015年會關閉五輕,大幅減少污染源;高雄大學、高雄海洋科大、高雄第一科大陸續在楠梓地區設校或改制,讓工業區以外產生了濃濃的文教氣息。我高雄的同事就告訴我,在台北買不到一間套房的價位,在楠梓可以買到一間透天厝,這裡有捷運、有購物中心、有學校、有河川綠地、有大公園,想要到高雄核心市區也很近,生活機能絕對不會輸給台北,而且物價還比較便宜。其實,在台北住了40年,你我都心知肚明,台北唯一的優勢就是工作機會多、薪水較高,生活環境根本就糟透了,人多、車多、天氣差、東西難吃、物價貴、房價更不用講了。要是在台中、台南、高雄有同樣的工作條件跟薪水,誰想住在台北啊。

楠梓車站正面的馬路「建楠路」
楠梓車站後站方向,舊建築群中也有新大樓聳立。
北上橋頭車站 南下新左營車站

2013年3月30日 星期六

橋頭車站

橋頭車站 (2012/09/10) 現已無獨立站房,變成是與高雄捷運「橋頭火車站」共構,位於西側的高架站房。
橋頭車站日式舊站房保存狀況良好,不過畫面被後面的天橋、捷運高架路線所破壞,感覺跑掉了。
位置:高雄縣橋頭鄉(高雄市橋頭區)
構造:跨站式高架車站
站體:2008年鋼骨高架建築

月台:2(岸式x1、島式x1)
註解:小型兩鐵共構城鎮交通樞紐站

每日平均上下客人數
2011年~2,831,第68名
2012年~3,275,第69名
2013年~3,266,第73名
2014年~3,108,第75名
2015年~2,956,第77名
2016年~2,927,第77名
2017年~3,038 (+3.79%),第76名 (↑1)

橋頭車站站牌
橋頭緊鄰舊高雄市北郊,是縱貫線在高雄縣境的最後一站,也慢慢接近縱貫線的尾聲了。橋頭車站原本的站房與路竹類似,是1930年代的日式混凝土建築,不過在2008年高雄捷運紅線通車後停用,轉移到新的站房。橋頭的舊站房跟路竹比起來,空間較小,但畢竟擁有較多的原汁原味,除了一些奇怪的展示之外,看起來就像是還在使用中,保存狀況可說是相當不錯。

目前台鐵的橋頭車站是與高雄捷運紅線「橋頭火車站」共構,站房位於路軌上方,所以算是跨站式的高架車站;不過捷運的路線較高,與站房在相同水平,所以對捷運而言不是跨站式的車站。新車站的入口在面對舊站的左側,要先爬升三、四層樓的高度,進入共構站房,台鐵的橋頭車站在前,捷運的橋頭火車站在後。從站房下到月台,第一月台(北上)為岸式月台,第二月台(南下)則為島式月台,所以還是保留了待避的空間,沒有完全轉型為捷運化通勤車站。至於原本東側的站場,現在已經完全給捷運高架路線佔用,看不出一點痕跡了。

橋頭車站雖然是高雄捷運紅線的三個轉乘站之一(橋頭、新左營、高雄),且是最北的一個,但台鐵並無打算將其變成對號列車的停靠站,還是維持只有區間車停靠的營運模式。而在捷運分食客源的狀況下,橋頭車站的進出站人數已經大幅少於旁邊的捷運站,大約是1:2的比例,而且持續衰退。

北上EMU500型電聯車停靠橋頭車站第一月台
南下EMU500型電聯車停靠橋頭車站第二月台
從橋頭車站第二月台看第一月台南端
橋頭車站第二月台及後方的高架捷運站
橋頭車站月台及上方的跨站式高架車站
橋頭車站南端,左為高雄捷運高架路線,下一站是橋頭糖廠。
橋頭車站北端,右為高雄捷運高架路線,下一站是南岡山。
橋頭車站第一月台旁的舊站房側面
橋頭車舊站房站內側
橋頭車站剪票口出口方向
橋頭車站剪票口
橋頭車站售票處,有兩台自動售票機、一個人工售票窗口(另一個沒在用)。
橋頭車站高架站房牆上的創作藝術,好玩的是那兩張椅子是以前藍皮對號快的座椅。
橋頭車站高架站房往車站出口的方向
橋頭車站高架站房往高雄捷運「橋頭火車站」的分隔處
高雄捷運橋頭火車站售票區域與驗票閘門
台鐵與高雄捷運共構的橋頭車站出入口
橋頭車站舊站房現在算是高雄市公車的候車站
橋頭車站舊站房候車室,木質座椅維護良好。
橋頭車站舊站房售票窗口與剪票口,上方還保留了停用當時的時刻表與票價表。
從橋頭車站正面走幾十公尺,就會看到台1線省道(成功北路/南路),附近也就是橋頭市區。橋頭糖廠(現在是文創園區)則是位於車站東南方,直線距離超過1公里,步行還算OK,但捷運有特別設一站「橋頭糖廠」,搭捷運方便很多。在捷運橋頭火車站往東眺望,視野非常良好,糖廠的煙囪成為一個重要指標。

忍不住要再提一件事,捷運「橋頭火車站」的站名真的很有意思,我們一般會把「車站」或「站」視為單位,前面才是站名的部份;不管是台北捷運或高雄捷運,直接冠上「車站」二字的站名很少見,其中一個是台北車站、一個是高雄車站,但這不太會引起什麼爭議,因為這兩站毫無疑問早已是地標。但「橋頭火車站」,總讓我想到是不是指「橋頭火」車站或「橋頭火車」站,不然就是想在後面再加個「站」或「車站」(橋頭火車站站/橋頭火車站車站),總之就是充滿想像空間。

橋頭車站正面往台1線省道的通路
橋頭車站前的台1線省道,往南。
橋頭車站前的台1線省道,往北。
橋頭車站高架站房遠眺橋頭糖廠(今橋頭文創園區)
橋頭車站東側是大片田園,遠處為燕巢。
橋頭車站北方,台鐵與高捷平行前進,遠處為岡山。
北上岡山車站 南下楠梓車站

2013年3月28日 星期四

路竹車站

路竹車站 (2012/09/10) 是日式風格的車站
位置:高雄縣路竹鄉(高雄市路竹區)
構造:平面車站
站體:1966年仿
日式混凝土建築

月台:1(島式x1)
註解:中型城鎮交通樞紐站

每日平均上下客人數
2011年~3,701,第59名
2012年~3,842,第61名
2013年~3,941,第64名
2014年~3,842,第64名
2015年~3,796,第65名
2016年~3,721,第66名
2017年~3,718 (-0.08%),第66名 ()

路竹車站站牌
路竹的地名由來很傳神,昔日往來安平、鳳山的旅人走在半路上,見到一片竹林,就把這個地方叫做「半路竹」,後來拿掉前面的「半」,便成為「路竹」。路竹在北高雄的鄉鎮中人口算是較多的,有5萬多人,僅次於岡山,但是以前被視為小站之一,直到近年才開始有少數對號列車停靠。

路竹的站房和舊橋頭站很像,站前和側面的突出屋簷和樑柱風格,在山線造橋、銅鑼、舊泰安、海線清水等站都可以見到,具有1930年代日式混凝土建築特色。不過根據官方資料,路竹站站房是在1966年改建成現在的樣式,並不是日本時代的產物;而其樑柱、屋簷、屋頂的造型都和真正日式車站建築略有不同,感覺上路竹車站的候車大廳特別寬敞,挑高也比其他站高,比較沒有壓迫感,這些也印證了建造年代的不同。

路竹車站的構造相當單純,只有一個島式月台,靠天橋與站房連結,南下北上各使用一側,所以在路竹站待避較不方便,需佔用對向月台。有趣的是,這個月台是「第二月台」而不是第一月台,這表示以前應該有一個第一月台但現在已不存在。答案就在站房內側,靠近最西側路軌處確實有一個月台的痕跡,不過已經完全不能使用了。路竹後站方向有很大的飼料倉庫,以前應該也是有貨運側線,曾經有過一段榮景,但就跟大湖一樣逐漸沒落了。

南下EMU500型電聯車停靠路竹車站
另一列EMU500型電聯車停靠路竹車站,這時已經7點多,乘客變多了。
路竹車站站場,站房在右邊,天橋連結一個島式月台。站房前有月台痕跡。
從路竹車站站房處看月台
路竹車站旁的鐵路倉庫,看起來很有歷史,但保存狀況不佳,屋頂都塌了。
路竹車站天橋上,向北。東側的工廠與倉庫很明顯,以前應該是有貨運側線在運行。
路竹車站天橋上,往南。注意右邊靠站房側有廢棄月台的痕跡。
路竹車站北端
路竹車站南端,有平交道。
路竹車站的天橋
路竹車站月台上所見的站房內側,以前第一月台現在已完全失去作用。
路竹車站站房往月台處,廊柱、窗框、剪票口,仿日式建築的風格很明顯。
路竹車站剪票口,告訴你「往第2月台請過天橋」,但沒有第1月台的跡象。
路竹車站售票處
路竹車站站房內部,比其他日式混凝土站房寬敞且高很多,印證它是較晚期的建築。
路竹車站的位置不在市街的最核心區域,而是偏東南,也就是說市區是在西北邊,大約1公里的距離。車站西方1.5公里處有路竹高中、南方約2公里處有高苑科大,這兩間學校我都曾經造訪過。高苑科大以西便是南科(南部科學園區)的高雄園區,常簡稱「路科」。

路竹車站正面的中正路,往前再向右約1公里即可到路竹市街。
路竹車站右側
路竹車站東側的台榮飼料工廠與倉庫
北上大湖車站 南下岡山車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