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0月5日 星期五

汐科車站

汐科車站(北) (2012/08/18),出口處是麵包店,以汐科站的乘客人數來看,想必生意不錯。
汐科車站(南) (2012/08/18)
位置:台北縣汐止市(新北市汐止區)
構造:高架路線底式平面車站(北)
   跨站式高架車站(南)
站體:2007年高架共構無獨立站房(北)、鋼骨高架建築(南)
月台:2(岸式x1、島式x1)
註解:小型捷運化通勤站
每日平均上下客人數
2011年~10,727,第26名
2012年~12,016,第25名
2013年~12,504,第27名
2014年~12,796,第28名
2015年~14,124,第24名
2016年~15,710,第22名
2017年~17,020 (+8.34%),第20名 (↑2)

汐科車站站牌
汐科車站是台鐵捷運化之後誕生的通勤車站,於2007年底啟用。汐科是一個非常有意思的車站,首先,「汐科」顧名思義,所指的應該是「汐止科學園區」,可是政府從來就沒有規劃過這個園區,不管你怎麼搜尋,都不會有這個正式名稱,那附近只有兩個大樓區,「遠東世界中心」和「東方科學園區」。「汐止科學園區」只會在房仲廣告上出現,最後卻成了車站名稱,實在是莫名其妙。

但汐科站的設計可就讓鐵道迷津津樂道,它是台灣唯一兩處站房但不是前後站分布,而是南北兩端隔開。這距離還不是普通的遠,長達約650公尺,事實上月台並沒有那麼長,但汐科站南北入口到月台都還要經過一段甬道,所以更增加了兩端的距離。這也使得汐科站(北)是在汐止市區的邊緣,離汐止車站南端連1公里都不到;但汐科站(南)就真的是在兩個科學大樓區的位置了。而汐科站(北)是高架路線的底式車站,月台在上;但汐科站(南)就回到平面路線了,因此架高蓋了跨站式的車站,月台在下,兩站完全不相連。從南到北或從北到南,要出站走路將近10分鐘才能抵達,所以我想除了鐵道迷,是不會有人幹這種事的。

雖然名字不合理,業績卻是強強滾:汐科車站北邊分食了汐止站的客源,另外可能還吸引了一些汐止市區西側原本不方便搭乘火車的通勤族;而南邊提供了兩個科學大樓區通勤族公車以外的交通方式,所以兩邊相加的結果,讓汐科車站成為台鐵乘客最多的新設通勤車站,甚至贏過基隆、七堵等附近的大站。(註:至2017年汐科站旅客人數已增至1萬7千人,排名為20)

南下EMU700型電聯車停靠汐科車站第一月台
北上EMU400型電聯車停靠汐科車站第二月台,可看出這個站也是設於彎道上。另外,我所站的第一月台右邊還有一條尚未使用的路軌,所以是島式月台。
汐科站(南)的特長人行通道,盡頭才是站房。
汐科站(南)通道特寫,右方可見施工中的遠雄建案。
汐科站(北)剪票口與人工售票窗口
汐科站(北)自動售票機
從汐科站(北)出站,向汐止市區望去,大樓蓋得滿滿是,還有許多建案在推。接著沿大同路往西走,由於地勢起伏,不適合蓋大樓,所以看起來就是一幅郊區景象。到了汐科站(南),左前方可見遠東世界中心,進站之後,在第一月台旁邊可看到規模巨大的工地(聽說是遠雄建案,有購物中心和科技園區),在工地之後隔新台五路即為東方科學園區。

汐科站(北)出站所見的景象,高樓櫛比鱗次,壓迫感極重。
從北站步行前往南站途中所攝,新舊建築成強烈對比。
從北站步行前往南站途中,可看出依地勢而興建的高架路線逐漸與公路等高,遠處即為遠東世界中心。
差點忘了提月台的事。汐科站直覺上,應該是靠大同路這一側(西)為前方,所以理論上應該是較靠近的岸式月台為第一月台,較遠的島式月台為第二月台,但事實上正好相反。這我找到了很合理的原因:本站是新設站,兩端站房一個在底下,一個跨站,無前後之分;但既然叫「汐科」,自然就要以那兩區大樓為主,而南站的確有通路直通。因此,該以那兩區大樓方向(東)為前方,較靠近的島式月台為第一月台,較遠的岸式月台為第二月台。

汐科站(南)全貌,右側即為往遠東世界中心的聯絡通道,也是我定義第一、第二月台的依據。
從車站往東側看,工地後方就是東方科學園區的大樓。
北上汐止車站 南下南港車站

26 則留言:

  1. 版主那張有EMU400的照片真是經典
    從今年三月小改點後已經沒有表訂任何班次用EMU400行駛了
    能在它消失前拍下它的倩影 真是很幸運呢

    回覆刪除
  2. 人行道旁邊的軌道是幹啥用

    回覆刪除
    回覆
    1. 那是第三軌,讓優等列車快速通過用,2012年當時還未通車,現在已經在使用了。

      刪除
    2. 現在這條第三軌似乎和南下的正線對調了

      刪除
    3. 尚待實地觀察,從2012之後就沒在汐科站下車過。

      刪除
  3. 這個站業績接近豐原和員林了
    而且仔細看他有對號列車候車號碼牌耶(雖然目前似乎沒有對號列車停靠)
    不過
    台鐵在增設通勤車站時真的要考慮有多少人
    這樣的站容納接近員林和豐原的人口如果未來再增加下去小心像內壢那樣

    回覆刪除
  4. 目前汐科站的第二月台正拓寬中,遠雄建案已完工,汐科站有連通道可過去

    回覆刪除
    回覆
    1. 從南側不過要爬樓梯而且上站房要爬坡道

      刪除
  5. 我去過一次汐科車站覺得汐科車站配置很有問題
    南北站房各一人包辦所有業務
    說真的如果出問題我覺得南北側要支援因為長度恐怕得等很久
    還有不管南側北側到月台搭車都像是要跑很久的情況我感受很深

    回覆刪除
    回覆
    1. 基本上這一站南北兩側的業務可以當作兩站看待,旅客量也幾乎等於兩個中型車站的人數了。上下車的人除非認錯方向,否則應該很少人會真的從南到北或從北到南走一趟。不過我覺得正因為它兩端站房距離遙遠,反而各自吸納了潛在客源,形成驚人的旅客數量。

      刪除
    2. 其實我覺得這站如果中間也配置出入口並設置人力就更好了
      看過中間有不少奇怪的樓梯
      畢竟容易出問題的是在月台如果人太多容易造成危險
      我覺得台鐵要重視這一點

      刪除
    3. 這一站在上下班尖峰時間,跟內壢的狀況有點像,對號列車都不停,但乘客超多,擁擠不堪。

      刪除
    4. 我有見識過
      因為我剛好從遠雄購物中心出來要搭車
      估計台鐵認為車班已夠吧
      不過我認為增加少數幾班慢速的對號列車是可以考慮的
      只是問題就在汐止太接近這裡所以估計很難

      刪除
    5. 作者已經移除這則留言。

      刪除
  6. 如果拿八斗子的長走道跟汐科的通道相比不知道哪個會比較長哈哈

    回覆刪除
    回覆
    1. 我覺得還是汐科比較長,至少月台長度就差非常多。

      刪除
    2. 如果拿和平和仁那恐怖的的地下道長度?

      刪除
    3. 只看聯絡通道的話,我覺得和平完勝。

      刪除
    4. 作者已經移除這則留言。

      刪除
    5. 看樣子和平車站地下通道來回會很累人

      刪除
  7. 汐科的人數真的好恐怖啊......然而只是一個小小的簡易站......

    回覆刪除
  8. 其實以運量來看,汐科完全可以媲美一些一等站,也贏過大多是二等站,若不是腹地太小完全可以升為三等站

    回覆刪除
    回覆
    1. 其實我覺得本站可以考慮跟遠雄談一談要不要弄個小通道通遠雄地下美食街
      這樣一來就可以不用爬樓梯利用這個小通道集體去吃飯逛購物中心

      刪除
    2. 非常同意。我最近常去遠雄,不論是從汐科南或汐科北出站都要爬一大段,並不是很輕鬆。如果能在月台中段增設一處出入口直接連結地下一樓,會方便很多。

      刪除
  9. 實際探訪了一次汐科站,結果差點被聯絡通道害死(?)
    在到汐科站前,我就已經跑了從基隆到汐科中間的所有車站,本人腿短所以在各站間走來走去,到汐止時體力已經有點支撐不住了,在那邊休息了大約二十分鐘才繼續。

    誰知道汐科的南北站間的走道長成那個樣子......往北站都是下坡還好說,回頭時遇到那長上坡真的讓我想哭,加上母上大人的命令,我必須要在七點抵達台北車站才行,而區間車如果錯過了36分的那班,下班就是50分了,絕對來不及,而我拍完南站外觀時已經32分了,本以為地獄結束了,結果才聽到廣播說這台是只有四節車廂的(從宜蘭線開來的)......

    第一次跑車站跑到差點覺得自己要往生@@

    回覆刪除
  10. 此站定位為短距離運送通勤族,恐怕難以增停對號列車

    回覆刪除

注意:只有此網誌的成員可以留言。